外源性化学物的致突变作用.ppt
《外源性化学物的致突变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源性化学物的致突变作用.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外源性化学物的致突变作用,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一、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二、遗传损伤的分类三、遗传毒性的形成机制四、突变的后果五、突变的遗传学终点六、基因突变的分类和检测七、机体对突变的作用:八、致突变实验的组合实验九、抗突变研究的进展,一、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染色体与DNA,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DNA的复制:是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其中只有一个母板才能进行复制遗传法则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特点,1.非重复序列2.中度重复序列3.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4.多基因家族5.中断基因:一个蛋白质的基因组成是由许多不连续的基因外显子组成,蛋白质的合成,1.mRN
2、A与遗传密码2.tRNA的结构和功能3.核糖体,突变的物质基础,突变的概念:突变一般情况对机体是有害的基因组与基因组计划: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计划于年正式启动1999年,中国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承担1%也就是号染色体上的万个碱基对的测序任务,成为参与这一计划的惟一发展中国家。总召集人:杨焕明 南方组:陈竺,北方组:强伯勤,突变与癌变,二次突变学说突变与癌变的相关性,遗传物质的分布,大部分在核内,
3、分布为染色体小部分在核外细胞器上如:线粒体DNA,无内含子,是自由基攻击的重点共同点:都受到膜的保护,因此只有具有膜通透性或代谢为可以通透膜的物质才具有遗传毒性,二、遗传损伤的分类,1基因突变2 染色体畸变3染色体数目的异常4.DNA损伤5.诱重组效应,1.基因突变(1)单点突变和多点突变:转换和颠换(2)移码突变(3)基因的大片段损伤:也称基因重排(4)同义、错义和无义突变(5)正向突变和回复突变:野生型 突变型(6)其他类型的突变:例如发生在内含子或调节基因编码上的突变(如启动子),正向突变,反向突变,2 染色体畸变概念:由于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发生断裂,造成染色体或单体的缺失、重排,而出现的
4、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结构异常,也称为染色体结构畸变如果一条染色体畸变称为结构杂合体如果一队同源染色体产生了相同的结构变异,称为结构纯合体一般情况下,物质只能诱发DNA单链断裂(1)断裂(2)断片或微小的缺失(3)倒位(4)形成无着丝粒染色体环(5)插入和重复(6)易位(7)着丝粒融合发生的染色体的畸变(8)其他情况,3.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多倍体或单倍体,4.DNA损伤包括(1)是制DNA分子中一级结构中的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的改变(2)二级或三级结构及其构象动态变化的异常其中以(1)中的碱基改变最常见,也最严重,5.诱重组效应同源DNA序列之间的遗传重组是减数分裂的一部分,并对构成群体的遗传变异是必
5、需的,发生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三、遗传毒性的形成机制,一.直接以DNA为靶的损伤机制二.不以DNA为靶的损伤机制,机制研究:碱基损伤,1外源性化学物对DNA的直接攻击,如烷化剂,可以非特异的攻击DNA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造成的突变碱基取代;很多抗癌药物的原理;5-FU化学物对碱基的化学结构的改变和破坏。,机制研究 DNA 链的损伤,对DNA三级结构产生影响,DNA螺旋破坏与基因中蛋白质共价结合,特别是与组蛋白共价结合DNA加合物的形成氧化损伤使DNA结构断裂,机制研究,对纺锤体的毒作用对DNA修复的酶的作用(MGMT和PARP)改变体内微量元素的分布,从而影响DNA的合成和修复;如铅的遗传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源性 化学 突变 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4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