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图书馆张逸新.ppt
《江南大学图书馆张逸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大学图书馆张逸新.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南大学图书馆 张逸新,传智承慧,尚德崇业,提高信息素质教育质量,目 录,1.坚持不懈,探索文献检索课程最佳教学方式2.与时俱进,探求文献检索课程在线教学方式3.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调研与思考,1.1 学校重视是保证,尚德崇业是保障1.2 硬件条件是基础,文献资源是保障1.3 师资建设是根本,师资力量是保障1.4 教学手段是核心,教材内容是保障1.5 教学流程是关键,规章制度是保障,1.坚持不懈,探索文献检索课程最佳教学方式,1985年,原无锡轻工业学院就开设了面向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随着学校研究生规模的扩大,90年代开始了面向研究生的文献情报源研究选修课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了课
2、程体系。90年代后期,通过“211九五”工程的建设,建立“文献检索计算机实习中心”。2001年三校合并组建江南大学后,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班数量大幅度增加,年教学班级最多达到127个班。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得到了较好的补充。并设立了专职教学岗。,近年文献检索教学情况,全校80的学院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全校本科生文献检索与利用修课率达75左右。,1.1 学校重视是保证,尚德崇业是保障,课程性质:由当初的任选修课,发展为校必选课、院系必选课和任选修课并存。开课面向:由局部到全校80的学院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开课机构:由学院与图书馆共同承担到由图书馆专任教师承担。图书馆成立了“文献检索教研
3、室(组)”专门组织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学校对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实施课时津贴补助。,1.2 硬件条件是基础,文献资源是保障,1.2.1 硬件条件基础(1)1999年-2000年间,通过“211九五”工程建设,建立了“文献检索计算机实习中心”,专用实习计算机40台,兼用实习计算机60台。(2)2008年,100万“荣氏教育基金”建立“智能信息检索室”:服务器1台,投影仪1台,实习计算机100台集智能化教学与管理、知识学习、统一检索、媒体点播等功能于一体。,1.2.2 文献资源保障,(1)文献资源购置与整合纸质文献 200余万册。电子图书 143.78 万册。结合教育部修计划建设(70万)购置以哲学与
4、社会科学为主的中文数据库 20 个,其中包括建立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镜像站,学位论文全文镜像站,CNKI期刊和年鉴、维普科技期刊等。结合荣毅仁教育基金项目建设(800万)购置以食品科学为主的外文数据库 17 个,其中包括CA、EI、SDOL、PQDD.整合 10 余个免费网络全文期刊和预印本资源。使课程可利用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资源达 15000 种。,(2)自建特色数据库近年我馆加快了特色数据库项目的建设步伐,我馆自建数据库 14 个。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题数据库收录题录数据共有 44195 条,其中全文数据 10838 条,全文数据的来源主要有 6 种核心期刊。学科主干课助教数据库针对我校 18
5、 个院系,近 200 门学科主干课程,搜集相关精品课程信息整理成库。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根据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的用户和教学群推荐的图书,首期制作 100 册参考电子书上网供教学参考使用。,1.3 师资建设是根本,师资力量是保障,(1)重视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安排教学人员参加“教师资格培训”,目前我馆有9位老师通过考核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选派教学人员参加“科技查新培训”,教学人员中有6名具有国家科技查新资格或教育部查新培训证书。(2)建立专职与兼职教师梯队专职教师3名,兼职教师6名职称:教授1名、副研究馆员6名、馆员2名学历:博士1名、硕士2名、双学士2名、本科4名。,1.4 教学手段是核心,教材内
6、容是保障,1.4.1适应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学院式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压缩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整体信息素养的培养,建立体现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学习重在应用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大实习环节比例,加强实践考核环节。,1.4.2 注重实效,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1)整合技术促进探究型(NTeQ)模式-面向新生(2)WEBQUEST型教学模式-面向二三年级学生(3)课题型教学模式-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1)NTeQ模式-面向新生,“整合技术促进探究”(integrating Technology for inQuery),是由埃及盂斐斯大学的Gary R
7、Morrison教授和Deborah LLowther教授首先提出的。NTeQ模式通过创设一个具有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搜集、加工、处理信息,形成直接的、个别化的学习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意义。学生的学习通常是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就真实性任务互相讨论、提问、交换意见,这些社会性对话是学生与外界环境互动的重要形式,有助于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培养。,选用NTeQ的意图,选用NTeQ模式的目的,NTeQ模式是一种整合了信息技术、并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它包含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如目标分析、任务分析、策略设计、活动设计等。两个重要特点:计算机的
8、功能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旨在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促进目标的达成,而不是仅仅作为教学演示工具;通过设计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和学习过程(学生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NTeQ模式教学案例,课程内容: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分析与组织问题驱动:以“2007年诺贝尔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为主题,首先在计算机“桌面”上建立一个文件夹。然后通过互联网检索相关资料10篇(包括新闻、评论、图片等)。用Word设计一个表格,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国别、工作单位、主要成
9、就、信息来源等主要栏目。将检索到的10篇资料分别输入表格相应的栏目中。认知要求:以搜索到的资料为基础,完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综述文章,在文章中插入得奖者的照片,要求图片四周环绕文字且图文布局美观。将完成的文件夹压缩后以附件的方式发送至教师指定的电子信箱。,(2)WEBQUEST的教学模式-面向二三年级学生,WebQuest即网络探究,它是一种以网络资源为基础,以探究为取向的研究性教学方式。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B.Dodge和T.March于1995年创立。WebQuest课程网页的核心:教师提出一个围绕课程展开的开放性课题/问题。教师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并预设研究过程。之后,学生可以
10、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结合课程要求,自主地选择角色,组成专题小组进行网络探究,寻找和发现自己需要的知识,最终给出研究成果。WebQuest一般由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估和结论6部分组成。,选用WEBQUEST的意图,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快乐学习、主动学习。WebQuest教学模式运用许多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亲自收集信息,通过综合利用信息最终解决问题。题结束后进行集体交流,给了学生当众展示成果的机会。为了能更好的展示自我,每个学生在课题进行过程中都特别的努力,基本不用老师督促。当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交流、展示得到大家的肯定时,那种心情和满足
11、是分数所不能给予的。,选用WEBQUEST模式的目的,利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实现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在WebQuest教学模式中,学生以课题/问题为中心,运用各种搜索工具和检索系统在网上搜索、查找信息,对信息进行鉴别,通过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通过比较分析、运用创造性思维发现信息生长点,创造新的信息,并通过特定的方式表达这些信息。达到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方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能够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分析判断信息;运用综合能力重新整合信息,从而解决问题。,(3)面向课题型教学模式-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面向课题的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研究课题为中心
12、,进行相关信息的认识、分析、获取、评价、组织和利用能力培养的有的放矢、“因需施教”模式,给学生提供所应享有的自主选择权和主动学习空间,努力营造出一个师生互动性强、专业知识联系性强的开放式教学环境。,选用课题型模式的意图,达到文检课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学术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紧密结合,突出其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目的;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即定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这样一个高层次智力开发活动之上,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检索基本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实施二个目的:学生将兴趣集中到某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引发对某一专业特定区域信息的进一步研究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信息检索课程的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南 大学图书馆 张逸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4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