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ppt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ppt(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 材 解 读 四年级上册,何家场小学 数学组,教材编写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2.大数的认识突出数概念教学,重视数感的培养。,3、加强笔算教学。,4.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在“整理和复习”中,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沟通。,5.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6.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7.注重方法、规律的梳理总结。,8.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针对性练习。带着练的内容。为后续知识学习做铺垫。,三、教材具体分析,郫县小学数学培训资料,课标表述,一、整数的认识、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记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
2、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二、数的运算、整数运算()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估算、计算器及算法的交流()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方法估算。、问题解决与常见数量关系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细化到本册,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
3、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和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4、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细化到本册,5、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6、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
4、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7、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8、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9、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10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11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编排结构(大数的认识),知识编排结构(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编排结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五点”解析,1、认识“万”“十万”“百万”等计数单位,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写大数并能按要求进行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2、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乘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知道速度的表示法,能解
5、决实际问题。4、学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了解商的变化规律,能结合实际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有0的大数读写。2、掌握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3、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积的变化规律及商的变化规律。,提供丰富的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知识点,重难点,关键点,“五点”解析,向生活拓展,直指生活中的综合运用。(如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大数),1、知识迁移与类推;2、观察概括与表述能力;3、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点,拓展点,主题图出示六个省市的人口和我国的总人口,目
6、的是:1、提供丰富素材2、理解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教学建议:出示主题图学生说、读。也可收集资料交流。,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让学生利用数位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区分:计数单位、数位,例1、亿以内数的认识,难点,复习,读整万数(对比,迁移,优化),读含两级的数,归纳总结方法,例2和例3 亿以内数的读法,学生试写,说写法,练习,归纳总结方法(难点:什么时候写0),例4、亿以内数的写法,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注意与第一题的区别。,打破练习顺序,同一种类型,强化练习。,教学建议:可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例5、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材提供的素材是有关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
7、量和作用的科普知识。,例6、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感受改写的意义,学生尝试,交流、感悟,练习,例7、非整万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读数,多少倍?,介绍“四舍五入”法改写,收集资源,展示交流,思考,体会“数”经历的历史,“0”产生的过程,1、每相邻的两个数中 后面的一个数比前 面的多1。2、最小的自然数是0。3、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把数位、数级、计数单位综合整理。由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出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例1、读亿以上的数,回顾、复习,带着问题思考读法,尝试读,交流,总结,实践应用,例2、写亿以上的数,例3、改写,尝试,交流,总结,例4、非整亿
8、数求近似数,复习,尝试,说一说,总结,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情况,是否能正确解决连续进位的问题。,适当扩充素材,计算工具的认识,计 算,记 数,丰富算盘发明与作用的素材,实物算盘,让学生认识算盘上珠和下珠表示几以及如何用算盘表示数。,算盘,实物计算器作教具。重点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计算器,例1、用计算器计算,例2、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规律,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存储运算键,1、对万、亿这样较大的计数单位,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数感?(1)列举大量的生
9、活事例,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建立大数的数感。(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感受万、亿的大小。(3)、教材在编排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老师们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实际生活贴近的素材,帮助学生建立大数的数感。2、引导学生区分好“数位”与“计数单位”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从意义上区分或是一些练习题上区分。如5638002这个数是()位数,最高位是()位,是由()个百万、()个十万、()个一万、()个一千、()个一组成。一个数由8个百万、7个万、6个千和5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我 们 的 想 法,3、如何把握
10、计算器教学的“度”?新课标在第二学段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学会判断何时使用口算,何时使用笔算,何时使用估算就足够了。何时又最好使用计算器,根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算法,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要求。除了学习基本的按键方法以外,学生应该可以在以下情况使用计算器:计算涉及到的数目较大,计算涉及的步数较多,验算(要求笔算验算的除外),利用计算器探索和验证数学规律。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具体编排,教材结构:,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笔算的算理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来完成
11、。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反馈时,学生应说以下几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观察算式,想一想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验算的多样性,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理解算理,例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探讨对位问题,积的末尾0 的个数怎样确定。,独立计算,探讨相乘得0的过程要不要,如何写这一位上的积。,独立计算,自主迁移 鼓励算法的多样化。,渗透了数量关系,收集典型错误,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例3、积的变化规律,出示问题,探讨解决,寻找共同点,提炼、理解概念,归纳提炼数量关系,强化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例4、单价、数量与
12、总价,例5、速度、时间与路程,出示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共同点,理解概念内涵,找出关系、列关系式,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积的变化规律,我 们 的 想 法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充分利用旧知,引导学生总结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3加强估算。,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商的变化规律,二、具体编排,迁移,出示问题,列式口算,摆小棒,理解口算算理,多样化,试商,例1、口算,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例1和例2、整十数除商一位数,课前准备,自主探索,商的位置,例1,对比学习,例2,理解
13、“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加强学生的说理的训练,说一说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计算思路有什么联系。,观察思考被除数的前两位是否够除,再确定商的位置。,不调商,调商,例3、“四舍”法试商,初步体验试商的方法,学生独立计算,讨论、交流,调商(边计算边调商),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展示说明调商的过程。,例4、“五入”法试商,复习“四舍”法,出示问题并列式,学生尝试试商,汇报过程,调商(边计算边调商),概括一般试商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展示说明调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找典型错误,让学生观察评价。,提高学生除法笔算的能力。,试商规律 四舍商9同头无除试商9
14、,四舍五入对比试商方法,试商规律 五入商9、8同头无除试商8、9,例5、灵活试商,独立完成,汇报交流,讨论哪种方法简便,试商规律除数折半商4、5,例6和例7、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书写位置,余数不够除时商0,核心问题,小组讨论,探究说明,补充:93031,小组总结两位数与一位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归纳计算方法,小组活动:1、明确讨论目标;2、明确小组分工;3、明确讨论时限。,找典型错误,让学生观察评价。,隐含信息,综合应用除法 统计 数量关系,巩固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三个层次,两个角度,例8、商不变的性质,计算,观察,比较,新编,对比呈现,应用规律,4在十位上,验算的方法验证,灵活运用,迁移类
15、推,迁移类推,1、巩固商不变的性质;2、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加强对“商0”的认识,自主探究、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优化,我 们 的 想 法1注意利用现实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2重视口算、笔算、估算技能的共同发展,互为促进。3适当加大练习量,保证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图形与几何,解读板块,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单元角的度量,课标表述,(一)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16、。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二)测量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细化到本册,1、使学生知道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并借助熟悉的场地的面积来感受这两个面积单位。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3、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4、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6、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7、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
17、观念。8、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知识编排结构,“五点”解析,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画法。,1恰当把握目标。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3、量角器刻度的认识。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知识点,重难点,关键点,训练点,拓展点,1向生活拓展。量生活中物体的角度。2、向知识纵深拓展,书46页第14题、15题等,1、从直观过渡到抽象。2、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3、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4、观察、表述的能力,1、公顷和平方千米;2、线段、直线、射线和
18、角的认识;3、角的度量;4、角的分类及画角;5、垂直与平行;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由学生熟悉的场地引出“公顷”,建立“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联系,联系实物直观感受“1公顷”的大小,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实践活动,间接体验“1公顷”的大小,从我国领土面积引出“平方千米”,市制单位,3步认识“1平方千米”:1、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2、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3、直观场景,间接体验“1平方千米”的大小,进一步感知不同面积单位的适用范围,重点练习单位换算,强调换算方法的说明及应用,进一步建立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巩固数的大小比较,领略祖国山河的辽阔。,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材 解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40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