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员心理诊断.ppt
《咨询员心理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员心理诊断.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级心理诊断技能,祝卓宏中科院心理所危机干预中心,第一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第二单元 摄入性谈话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第四单元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第五单元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第二节 初步诊断,第一单元 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第二单元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第三单元 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第四单元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第五单元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第六单元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诊断第七单元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学习目标:学会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
2、第一次接触一、操作步骤二、相关知识三、注意事项,一、操作步骤,(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仪态(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保持正常社交距离(1.5 米左右);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不可直视对方的眼睛,可扫视对方的眼神或表情,一、操作步骤,(二)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1.接待来访者,态度应当平和、诚恳。2.见面时使用礼貌语言,如“请进!”,“请坐!”,“非常欢迎您前来咨询,谢谢您的信任。”“我很愿意向您提供心理学帮助。“如果您同意的话,请您填写这张表格”,一、操作步骤,(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间接询问如:我很希望知道,我在哪方面能向您提供帮助。“您希望在哪方
3、面得到我们的帮助。”直接逼问如:您有什么问题,说吧!您找我们有什么事,说吧!怎么啦?有什么问题,说吧!出什么事啦,说吧!,一、操作步骤,(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另还要说明,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善解决的。为此,求助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操作步骤,(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求助者有权选择心理咨询师以及确认他的执
4、业资格,有权知道收费标准,有权中止咨询。求助者有义务如实向咨询师说明情况,提供与自己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要按共同商订的时间表进行工作,如有更改要事先通知;要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试图与咨询师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按规定缴费。(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二、初诊接待相关知识,1、咨询关系与第一印象2、诊断保密原则3、危机的处理、4、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1、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心理咨询人员与求助者之间,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后来的咨询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咨询人员在初诊接待时留给求助者的第一印象,对确立咨询关系又起关键作用。,2、保密原则,保密原则,不
5、但涉及咨询内容,同样也涉及到心理诊断 有关求助者的资料 需要保密对心理测量结果和诊断也需要保密,3、危机的处理,在咨询过程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立即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心理咨询师在接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假的陈述或报告。,4、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恋爱婚姻家庭心理成长发育情绪情感反应社会适应人际关系躯体疾病其他,4、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问题严重程度:轻、中、重 问题的一般原因:生物学原因、认知原因、社会原因 问题的具体原因:躯体情况、本人的人格因素、具体压力特点
6、在摄入性谈话时,不能当着求助者的面做记录、录音,所有 摄入信息,都要在谈话后追忆,只有头脑中事先有了框架和条理,才不致漏掉信息。,三、初诊接待注意事项,1、避免紧张情绪2、注意语言表达3、强调保密原则4、强调咨询与测量的有限性5、确保仪态端正,第二单元 摄入性谈话,学习目标:学会确定摄入性谈话法的目标、规范谈话内容与范围一、操作步骤二、相关知识三、注意事项,一、摄入性谈话操作步骤,1、确定谈话的目标、内容与范围。2、确定提问方式 3、仔细倾听 4、控制谈话方向 5、对谈话内容归类6、结束谈话,1、确定内容与范围,(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比如,我的孩子学习没兴趣,学习成绩不好”、夫妻之
7、间感情有了裂痕,不知怎么办”等。求助者提出上述问题,咨询员可以就事论事地将 其确定为摄入性谈话的目标。与求助者交谈中,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收集有关资料。,1、确定内容与范围,(2)、心理咨询员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如:观察到来访者情绪低落,情绪焦虑不安。求助者在初诊接待中对某个问题欲言又止,等等。假如,求助者初诊时情绪低落并对心理咨询员谈:其实,我找到你们,要谈的问题也没什么了不起,只是有时觉得生活没意思。这些话很重要,虽然他并没有谈出任何实质内容,但依据求助者的情绪状态和含混的 表达,求助者可能有自己未意识到的深层心理问题,此时应从了解求助者一般生活状况入 手,进行摄入性谈话,把探索深层心理
8、问题作为工作的目标。,1、确定内容与范围,(3)、心理咨询员心理测评结果和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如MMPI的测评结果中抑郁分很高,这时就要把摸清引发抑郁情绪的原因定为谈话目标,去了解与此相关的各类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诊断目的下达的谈话目标。,1、确定内容与范围,(5)、分别处理一个以上的内容。如:求助者说:”我的孩子学习上不去,他父亲也不管,为这事我经常与他吵,可是不管用,不知该怎么办。这一谈话目标(关于管理孩子)中,最少包括两个内,一是孩子学习状况到底如何,二是夫妻之间的关 系如何。为此,应当迅速将这两个问题区分,进而搞清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孩子自身 学习不好,引发父母在教育态度
9、上不一致,还是夫妻之间吵吵闹闹,家庭不和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影响了学习。弄清其中的关系,把问题分清前后、主次,再依次提问,进行摄入性谈话。,2、确定提问方式,根据谈话目的和你想收集的资料内容来确定提问方式。开放式提问限制性提问封闭式提问,封闭性提问,封闭性提问(close-ended question)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这种询问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open-ended question)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
10、”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3、有效倾听,全神贯注倾心地听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谈话不随便插入自己的评价注意思考内容的逻辑及时把握关键点,4、控制谈话方向,释义把患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中断用恰当的方式使在谈话暂时休止一下,情感反射有意识地刺激求助者,使之把谈话转向某类问题。引导由原来的话题经由一段中介而引出新话题,5、对谈话内容归类,在咨询交谈中,一般情况下,不能做笔录,更不能录音和录像,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经受的挫折或不良行为等)2).现实生活状况3).婚姻状况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5).身体
11、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7).其他,6、结束谈话,结束谈话时必须申明和承诺:“我可以负责地说,依据我们的道德和相关法律,今天我们的全部谈话,会绝对保密,请您放心。”如果谈话还要继续,应征求求助者的意见:“今天暂时谈到这里,在今天的交谈中,我基本上对您提出的问题有所了解,但要我马上做出最后确切判断,还有一定困难。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无法继续,约定的谈话时间段已结束,如果您愿意的话,我建议我们再谈一次,您觉得如何?如果已做出诊断,而且没有时间讨论矫治方案,应以如下话语表达结束咨询:今天我们的讨论,已经有了初步结论,对这个结论您是否能同意,希望您回去后,再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需
12、要补充说明的,我也再想想,是否还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就按今天的诊断共同研究一下矫治方案,您觉得如何?如果经摄入性谈话后,发现求助者有其他疾病(躯体或精神疾病)应向求助者说明。结束语:“谢谢您的来访和对我们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再联系。谢谢!”,相关知识,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2.保持非评判性态度3.谈话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 4.谈话法的种类5.怎样提问题6.谈话内容的选择,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会谈技术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善于听要比说更重要。耐心细致地听当事人叙述自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只有很诚恳地全神贯注地去听,患者才有兴趣讲述 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医生要让患者自由地谈
13、论问题,而且 随时都表现出对患者谈的问题感兴趣,而且在注意听,能听懂。只有这种听的行为,才是 打开患者内心世界的钥匙。,2、保持非评判性态度,心理咨询师在与当事人谈话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这就好像我们看日落。罗杰斯曾经说过: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桔黄 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地望着而已。,2、保持非评判性态度,理解是态度中最中性化的和 非评判性的,它可以使患者得到知己,但并非是支持者或反对者。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只 说明对他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所以,这种表态既
14、不破坏会谈气氛,又对后来的帮助指导留有余地。,3.谈话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区别情绪干扰的程度:由于人在对待生活事件时受情绪的干扰,所以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并不完全一致。有时,患者谈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或一种想法,在 强烈程度上可能有夸张成分,而在他的行为中未必表现得那么强烈。区分情绪(或想法)与行为,对决定咨询措施是重要的。鉴别谈话内容的真伪进行:特别对神经症 患者,由于他们有一种无意识的病因否认倾向,所以不能完全按患者谈的内容对症状归因。鉴别症状的原因:有些患者有意回避症状的真实原因,他们谈出来的原因与症状没有必然联系,这时,必须进行鉴别。,4.谈话法的种类,摄入性谈话:即通过谈话了 解病史,了解
15、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等;鉴别性谈话:即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验;治疗性谈话:即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所进行的谈话,这类谈话往往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除了要注意谈话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法则 咨询性谈话:这类谈话涉及的往往不是病人而是健康人的某 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 培养问题等等。危机干预性谈话:当患者或当事人发生意外时,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受精神创伤的时候,医生和心理学家用谈话法给以帮助的情况,都列入这一类谈话。,桑德伯格谈话提纲,(1)身份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住址、出生日及地点、
16、宗教、教育、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2)来就诊的原因和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居住条件、活动场所、日常活动内容、近几个月以来生活发生变动的种类和次数、最近的变化(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对能记清的最早发生的事情以及周围情节的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包括儿童时期和以后发生的疾病和伤残、近期服用的医生指定 的药、近期服用的不是医生指定的药、吸烟与饮酒的情况、与他人比较身体状况、饮食与 锻炼的习惯(8)教育及培训:特别感兴趣的科目以及所获得的成绩、校外学习情况、感到困难的课目、值得自己骄傲的课目、其他文化上的问题。,桑德伯格谈话提纲,(9)工作记录:对工作的态度,
17、是否改变过职业,理由如何。(10)娱乐情况:(11)性欲的发展:第一次意识到性问题、各种性活动、对自己近期性生活的看法。(12)婚姻及家庭资料:(13)社会基础:交际网和社交的兴趣所在,与自己交谈次数最多的人,能给以各种帮助的人,互相影响的程度、对他们的责任感以及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14)自我描述:包括长处或优点、短处或弱点、想象力、创造性、价值观、理想。(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16)对未来的看法:愿意看到明年发生什么事情,在五年至十年里希望发生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对时间的现实感,抓重点的能力。(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马隆和沃德谈话提纲,侧重思想行为方面(l
18、)外表和行为:求助者是如何表现自己的?他给人的一般印象如何?外表是否整齐、清洁?衣着是否符合患者的背景和现状?有没有特别的装饰?有无明显的身体缺陷?他在过去的会谈中表现如何?有无离奇的表情 和动作?有无重复性“神经质”的动作?他的姿势怎样?是否避免与人对视?活动缓慢还 是不停地乱动?是否机敏?是否顺从?是否态度友好?(2)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语流如何?是缓慢还是快速?谈话是直爽还是小心谨慎?是否犹豫?有无言语缺陷?有无咬文嚼字?健谈还是不健谈?有元松弛的联想?哪些话题 避而不谈?是否有海阔天空的闲聊?是否有自造的词汇,笑、皱眉、姿势、手势、表情与 语言表达是否协调?说话内容与声调所表达的是否
19、一致?对交谈的兴趣如何?,马隆和沃德谈话提纲,(3)思维内容:有无不断抱怨和纠缠不放的题目?有无观念不集中现象?有无幻想、错觉、恐惧、执著和冲动表现?(4)认知过程及功能:患者的各种感觉有无缺陷和损伤?患者能否集中注意于手中完 成的工作?时间、人物、空间定向力如何?能否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地方?年、月、日的知觉如何?能否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等?近期和远期记忆如何?谈话内容能否反映出他的 职业和受教育程度?运算能力如何?阅读、书写如何?,马隆和沃德谈话提纲,(5)情绪:在谈话期间,患者的一般心境如何?一般情绪的表现是哪一种,痛苦、冷漠、鼓舞、气愤、易怒、变幻无常还是焦虑?患者对心理咨询师有无献媚、冷
20、淡、友好、反感等表现?情绪表现与谈话内容是否一致?他们的自我报告是否与心理咨询师的印象一致?(6)灵感与判断:患者对自己就诊的目的是否判断准确?对自己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 情况?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状况有何想法?他是否能观察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情感已经 有了问题?患者对问题的原因是否有中肯的认识?在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上有无道德和文化 因素的作用?患者对于自己的工作有无准确判断?患者如何理解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他们 处理问题是一时冲动、独立进行、非常负责还是相反?对讲述自己的事情是否有兴趣?对改变自己的现状是否有要求?,5.怎样提问题,避免不恰当提问不恰当提问的归类,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1)造成依赖
21、。(2)责任转移。(3)减少当事人的自我探索(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防卫心理和行为。(6)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不恰当提问的归类,凯利对于不恰当提问的归类归类:(l)“为什么”的问题:这类 问题可以改变形式,可以改为“怎样”和”什么”的形式。如:为什么你要和别人打架?改为”你和某人一起干什么啦?你为什么失约?改为”你那里出了什么事啦?等等。改变形式以后的问题,不带指责 性,患者没必要自我辩解,反而能引导他自我探索。(2)多重选择性问题:比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上星期日你是离开 家还是在家里呆着?等等。这类问题并不是开放性问题,仍然是封闭性问题,使我们获得 的信息仍然受
22、到限制。改变这种问题的办法是去掉选择部分,你有什么感觉?上星期日你都做了些什么?,不恰当提问的归类,(3)多重问题:他的父亲是怎样看 这个问题的呢?你本人又是怎样做这件事的?出现这种连珠炮性质的问题,可以使当事人 不知所措,。(4)修饰性反问:不必回答的问题,比如”您只谈学生学习不好,可当今的教师水平和学校纪律又是个什么情况呢?您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这样的问题,常常使谈话陷入僵局。即便 是把谈话接下去,也会把所谈的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离开具体问题,对当事人毫 无益处。,不恰当提问的归类,(5)责备性问题:这是以反问形式责备当事人。如:现在这样,当初你干什么来着?“这件事你凭什么
23、能肯定?这种问题,对当事人能产生很大的威胁感,所以会立即引起防 卫。这对推动交谈没任何好作用,所以在咨询中应严加杜绝。(6)解释性问题:这是医生和心理学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而不是推动当 事人去自我探索。和责备式提问一样,这类问题对当事人的自我探索作用很小,特别是与 当事人观点不一致时,更不应以疑问方式反问对方。,6.谈话内容的选择,(1)适合患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患者的兴趣。(2)对患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患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4)对深入探索患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5)对患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改变患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
24、问题有帮助。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7.谈话法的有效性,谈话法的有效实施,其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地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对于初学心理咨询的人来说,会感到有些茫然,因为精神活动和行为涉及的面很广,会使人不知从何人手。,摄入性谈话注意事项,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接待、提问、倾听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中性,咨询员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谈话的哪类内容感兴趣,不然可能有暗示和诱导因素介入到摄入性谈话中,从而使求助者的报告产生偏离,丢失客观信息。2、提问中避免失误。3、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讲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咨询 心理 诊断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4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