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修改版..ppt
《论语导读修改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导读修改版..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f)公元前551前479,九尺六寸 221.76厘米,迷,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妻子亓q官氏、儿子孔鲤,姓名:籍贯:生卒年:身高:体重:职业 家庭成员:,一、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是“仁”,他被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圣人”。,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家庭背景少年时代聚众讲学从政仕鲁周游列国整理古籍,孔子庙,(一)家庭背景 没落的贵族家庭: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微子启。微子启卒,由弟
2、微仲继位,大概就是传说中孔子的远祖。宋国与鲁国比邻。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因为宫廷内讧被杀。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的父亲名纥h,字叔,又称叔梁纥,母亲颜徵在。,艰难的童年,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诞生于鲁国昌平乡内“尼丘”山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孔子因“尼丘”而名“丘”,字“仲尼”(“仲”表示排行老二)。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19岁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二)少年时代,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
3、设礼容。”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孔子讲学图,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兴办私学,(三)聚众讲学,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孔子共有弟子三千多,其中特别有名望特别有才能的有七十二人。,孔子周游列国途中讲学,(四)从政仕鲁,鲁定公九年(前501年)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后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
4、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五)周游列国,孔子仕鲁,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想到晋国,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六)整理古籍,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他先后整理和编订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并以诗书礼乐教育学生。鲁哀公十六年(前4
5、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2023/6/27,名著导读论语,18,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二、论语及其成书,1.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论语。”2.刘熙在释名中说:“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现存论语共20篇,492
6、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2023/6/27,名著导读论语,22,论语是先秦儒家语录体典籍,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7、,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和方法等。,三、论语的主要思想内容,孔子思想体系图,仁爱(核心),信义(人际 关系),和平(人际 关系),忠恕(组织 关系),孝悌(家庭 关系),孝悌(家庭 关系),仁爱孔子思想体系(核心),2023/6/27,名著导读论语,25,1、治国思想,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
8、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仁的内容,一.血缘亲情之爱:即孝悌”,这是“仁”的内涵的核心.二.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要把父母子女之爱推广到一切人.三.个人品性:时时以“仁”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久而久之,即可以转化为人的内在的品质和性格.四.理想境界:孔子最称道的个人品德莫过于“杀身成仁”,孔子的最高社会理想则是“天下归仁”.五.仁和礼: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具有道德理性自觉的仁人,其行为才能自觉地守礼或合乎礼。,思想主张一言以蔽之:克己复礼以为仁。,君子与小人之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023/6/27,名
9、著导读论语,3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这里指一个字;行:奉行;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强加。,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2023/6/27,名著导读论语,31,孔子强调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2023/6/27,名著导读论语,32,2、教育思想,2023/6/27,名著导读论语
10、,33,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兴办私学,温、良、恭、俭、让,启发式教学,教育思想,一.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播学于平民:不分贵贱、贫富、等级 播学于四夷:不分地域、种族 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南郭惠子),君子正身已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子贡)荀子法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二.教育的作用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11、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三.教育的目标:学而优则仕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宪问,。,四.教育的内容:新六艺-六经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1.道德教育(1)仁与礼 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2)孝悌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3)忠信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 民无信不立。颜渊,2.知识教育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12、2023/6/27,名著导读论语,41,学习态度: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下:形容词做名词,不如自己的人。,孔子说:“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2023/6/27,名著导读论语,42,学习规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2023/6/27,名著导读论语,43,学习方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茫然不解;殆:精神疲乏而招致危险。,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导读 修改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3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