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概论.ppt
《医学影像技术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技术概论.ppt(1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体系课题项目组,辽宁省教育厅“十一五”立项教育研究规划课题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实用技术,主讲教师:傅淼,精 品 课 程 负 责 人 介 绍,王世伟教授:中国医科大学计算机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理工学部副主任。现任教育部 十一五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本科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医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主编,中华医院管理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辽宁
2、省卫生信息化建设专家组专家等学术职务。,http:/computer,20多年来一直从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与科研工作。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省级科研课题3项,其中“构建医学特色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系辽宁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主持出版了医学信息系统教程、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网站的规划与建设等20余册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计算机规划系列教材。,课 程 体 系 介 绍,医学影像实用技术教程是医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体系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体系在全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王世伟教授的主持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考、用”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完整的课程群、
3、教材体系与网络教育资源平台。教:“医药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学:“知而获智与创新能力”考:“应用能力和水平”用:“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医学影像实用技术课程导航,第1章 医学影像技术概论,第2章 数字图像技术基础,第4章 医学X光影像设备与应用,第3章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第5章 医学CT影像设备与应用,第6章 医学磁共振成像(MRI)设备与应用,10,7,8,9,11,第7章 医学超声影像设备与应用,第8章 核医学影像设备与应用,第10章 医学图像后处理技术,第9章 PACS建设与应用,1章,2章,3章,4章,5章,6章,7章,8章,9章,10章,简介,4,1,2,3,5,6,课程设计与实践,通
4、过医学影像实用技术课程学习,带领学生跟踪医学影像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转化信息、获取知识的技巧和能力,努力构建医学生的IT知识结构。培养适应未来数字医学影像诊疗工作需求的医学生。指导学生运用网络与信息处理技术检索、下载、分析相关资料,并写出关于“医学影像实用技术”方面的综述性论文并发布在学生的个人网站上,同时鼓励并协助学生将优秀论文投稿到杂志社发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案例1:计算机网站中学生医学影像技术网页设计,历届学生作品精选:,点评:医学影像实用技术基本能力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医学信息技术核心能力之一。通过医学
5、影像实用技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跟踪医学影像新技术、新设备发展的方向,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转化信息、获取知识的技巧和能力。,历届学生作品精选:,点评:医学影像实用技术基本能力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医学信息技术核心能力之一。通过医学影像实用技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跟踪医学影像新技术、新设备发展的方向,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转化信息、获取知识的技巧和能力。,班级网站,案例2:医学信息化建设讲演大赛,讲演大赛现场,通过学生医信技术应用能力大赛,注重对学生IT实用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懂得“主动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取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充分展示了医学生应具备的1个
6、核心和9种能力。,第三届医信技术应用能力大赛,课程设计与实践,中国医科大学计算机中心,学生完成的医信技术综述性论文被多家学术网站收录和索引,例如:(1)93期7年制 司小北同学论文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情况调查分析在中国社区医学2009.第1期 发表;(2)93期2班 吕璨璨同学论文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临床应用价值被阿斗健康网、健康城网站收录;(收录网址:;http:/=group_thread&code=view&id=60430),课程设计与实践,中国医科大学计算机中心,学生完成的医信技术综述性论文被多家学术网站收录和索引,例如:,(3)90期8班 王鑫鑫同学论文信息管理对医疗服务的影响被
7、豆丁网收录(收录网址:);,课程设计与实践,中国医科大学计算机中心,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对综述性实验课程设计的完成,同学们激发了创新精神,获得收获。例如:93期9班郝一纯同学认为:我对现代医信技术有了了解与感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曾经遇到不少困难,例如,网上有已经过期的资源,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掌握旧的消息,更应该对新的医学前沿科技有所了解。在写综述报告的同时,我能由浅入深地发掘新的知识与更新旧的理论。93期10班李奕铭同学认为:通过对本次作业的认真完成,掌握了如何自己从资源丰富的网络上寻找信息。对于医信技术,我从医学影像单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对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相信在以后
8、的学习中会对我受益匪浅的。,课程设计与实践,http:/computer,资源利用:,论文参考,儿童在CT检查中的辐射防护医学影象信息一体化的发展多功能ECT在脑外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CT在肝囊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R与多层螺旋CT观测骶骨倾斜角的比较胆囊癌的CT影象表现及其诊断价值颅底骨折的影像学诊断进展hl7与医院信息化浅谈病案管理现代化建设远程放射系统在基层医院的初步应用瘦客户机及其在医院的应用之我拙见,第1章 医学影像技术概论,1.1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 1.2 医学影像系统成像的物理共性 1.3 计算机医学影像 1.4 影响对医学图像评价的因素 1.5 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与组成,本章知
9、识点、技能点与学习目标:,学习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历史了解现在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的应用现状全面掌握今后应用医学影像检查与治疗的 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动向,本 章 要 点,了解,掌握,熟练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 影响对医学影像评价的因素,医学影像系统成像的物理共性 计算机医学影像的在医学上的应用,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与组成,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印证了100多年来医学、生物、物理、电子工程、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诞生与沿革。数字医学影像新技术、新设备对医学影像诊断和数字影像治疗带来许多根本的改变。医院里有哪些医学影像设备和是否开展数字影像介入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家医院的现代
10、化检查治疗的条件与诊治水平。目前现代医学技术的提升和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相互融合、相互推动、相互依存的趋势已经成为共识。新的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和设备的研制也已经成为21世纪现代医学技术和生命科学发展的经济技术增长点。,1.1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光并由此拍出世界上第一张伦琴夫人手部的X线透视照片以来,医学影像技术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功能齐全、分类精细,经历了一个0多年的发展过程。教学目标:了解X射线、CT、超声、MRI、DSA、CR、DR、核医学(ECT、PET、SPECT)等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1、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做真空管、高压、放
11、电实验时,发现了X射线或称X线,并用于临床的骨折和体内异物的诊断。X射线:肉眼看不见、穿透力强 189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X线球管。20世纪10-20年代,出现了常规X线机。20世纪60年代中、末期形成了较完整的放射诊断或放射学学科体系。,第一张X线照片,伦琴,国产直接数字化X摄影系统,2、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用于颅脑的CT扫描机(计算机人体断层摄影术)由柯马克()和豪恩斯费尔()首次研制成功。1979年因此项技术的发明,柯马克、豪恩斯费尔获得了生理与医学诺贝尔奖。,世界上第一台4层CT扫描机,豪恩斯费尔,CT机的分代主要以其线管和探测器的关系、探测器的数目、排列方式以及
12、线管与探测器的运动方式来划分。到今天为止CT经历了5代发展,现在第6代CT正在研发中。第1代CT机只有一个探测器,扫描角度为1,扫描时间270s/层。仅用头部的扫描,图像质量差,以平移加旋转的扫描运动方式进行,称为平移/旋转型。,第1代CT工作原理,第2代CT机探测器的数目增加520个左右,X线束呈扇型,扫描角度增加为360,扫描时间仍较长,一般在20s1s/层,扫描方式为窄扇形束扫描平移-旋转方式。,第2代CT工作原理,第3代CT探测器数目一般多超过100个,有的接近1000个,X线扇形束扩大到4050,足以覆盖人体的横径,这样扫描就不需要再平移,而只需要旋转就可以了,故称为旋转/旋转型。扫
13、描时间一般均在几秒钟,最快速度0.5s,实现了亚秒级扫描。,第3代CT工作原理,第1代到第3代CT机的X线管和探测器都是同步旋转的,而第4代CT机与之不同,探测器呈360环状固定排列在机架内(目前有的机型多达4800个探测器),X线管则围绕人体和机架作360旋转,把第4代称固定/旋转型(螺旋CT属此型)。,第4代CT工作原理,第5代CT机与第1到第4代CT机不同,在成像过程中X线管不需环绕机架作机诫运动,它是用电子束方法产生旋转的X线源,再穿透人体由探测器接受,这种CT机称为电子束CT,也称超高速CT,特点是扫描速度很快,50100ms/层,每秒最多可扫34层,就其扫描速度是普通CT的40倍,
14、螺旋CT的20倍,可用于心脏类运动器官的扫描。,第1代CT:扫描方式为平移(translate)+旋转(rotate)(T+R)方式的CT。第2代CT:扫描方式为平移(translate)+旋转(rotate)(T+R)方式的CT。第3代CT:扫描方式为旋转+旋转(R+R)扫描方式的CT。第4代CT:扫描方式为静止(stationary)+旋转(S+R)扫描方式的CT。第5代CT:扫描方式为静止+静止(SS)电子束扫描方式的CT。,现代螺旋CT结构图,第二代16层CT,第五代CT,3、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超声和放射性核素也相继出现。1942年奥地利科学家达西科(Dussik)首先将超声技
15、术应用与临床诊断,从此开始了医学超声影像设备的发展。1954年瑞典人应用M型超声显示运动的心壁,称为超声心动图。人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二维B型超声,至70年代中期,实时二维超声开始应用。,超声检查(二尖瓣粘连),彩色超声检查(胎儿发育),4、70年代末80年代初,超声、放射性核素、MR-CT和数字影像设备与技术逐步兴起。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MRI是基于MR现象的医学影像技术。MR现象是1946年分别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Bloch教授和哈佛大学的Puecell教授领导的小组同时独立发现的。由于这
16、一发现在物理、化学上具有重大意义,Bloch和Puecell共同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曼斯.菲尔德,GE Signa Profile/o MRI,三維重建核磁共振影像,人脑纵切面的核磁共振成像,图1.9国产OpenMark 4000 MRI,图1.10 GE Signa Profile/o MRI,近年来,随着高性能梯度磁场、开放型磁体、软线圈、相控阵线圈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MRI设备的硬件发展迅速,MRI技术在以下五个方面有很大进展:,MR的成像时间大大缩短,通常每秒可获取20幅图像,30ms内采集完成一幅完整的图像。具有瞬时成像的优势,高时间分辨力可去除运动伪影,便于观察研
17、究动态器官图像。例如可清晰地观察胆囊、呼吸器官等的断层图像。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er,MRA):MRA不需要对比剂即可得到血管造影像。近年发展的动态增强MRA(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A,DCE MRA),则应用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明显缩短了血液成像时间,避免了扭曲血管、湍流及慢血流所致的信号丧失,是一全新MRA技术。,FMRI技术:它是指对人体功能进行研究和检测的MRI技术,可检查到形态未变但功能已改变的病变,从而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磁共振成像介入,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度,可以精确地区分病灶的界面、确定目标;
18、亚毫米级空间分辨力便于病灶定位和介入引导;多层和三维空间成像允许全方位地观察重要的解剖结构;快速和超快速的成像序列能够对生理运动、介入器具和介入引起的变化进行近似实时的观察。消除伪影的技术,可有效消除人体的生理运动如呼吸、血流、脑脊液脉动、心脏跳动、胃肠蠕动等引起的磁共振图像的伪影。,5、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计算机X线摄影(CR)成像设备与技术,其后又推出了数字X线设备(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常规造影术与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血管造影检查是对注入血管造影剂前后的图像进行相减,得到无骨骼,内脏,软组织背景的清晰的血管影象,而血管的形态,结
19、构反映了多种疾病的基本信息。,计算机X线摄影(CR)是将X线摄照的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IP板)上,这种可重复使用的IP影像板,替代了胶片,不需要冲印,因此也称为干板。干板经激光读取装置读取,由计算机精确计算处理后,即可得到高清数字图像,最后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在荧屏上显示出灰阶图像,有利于观察不同的组织结构。使用CR,避免了胶片影像冲印带来的环境污染,干板的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数字影像大大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y DR)是利用电子技术将X线信息的其它载体转变为电子载体,X线照射人体后不直接作用于胶片,被探测器(Detector)接收并转换为数
20、字化信号,获得X线衰减值(attenuation value)的数字矩阵,经计算机处理,重建成图像。数字图像数据可利用计算机进行进一步处理、显示、传输和存储,分辨率比普通X线照片高,诊断信息丰富,并且能够更有效地使用诊断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及X线摄影检查的诊断价值。,6、20世纪90年代推出了更新、更强的核医学影像设备ECT,包括PET、SPECT等设备。PET也称正光电子成像设备,主要的优势是超强的医学影像的识别与诊断的能力,尤其是利用注入体内的增强显影剂或示踪剂,在体内循环可以动态地、靶向目标清晰地显示被检部位形态和功能的异常情况,甚至可以检查出细胞级别的病变。,1.2 医学影像系统成像的
21、物理共性,虽然医学影像成像系统有许多种类,但就其成像源的物理系统的共性来说,都是充分和准确的利用成像源的物理作用,获得人体内携带有某种物理量分布信息的影像数据。医学影像系统成像主要包括以下4个共性:源 源与物体(目标)的相互作用 检测器 电子系统,1.2.1 源与目标的作用1.源 源是指能够获得医学影象信息的物理能源。体外源:如X射线源、磁场源、超声源、电磁波源、红外线源等,这些人体外部的能源称为外源。外源共同的特点是对人体组织或器官具有已知和可控的作用。体内源:如注入人体内部的同位素辐射源,或人体自身的热辐射源等。这些增强显影剂的辐射非常低,对人体无损害,但由此产生的医学影像却非常的清晰,并
22、且受检查的部位靶向性(命中率)准确。,2.源与物体(目标)的相互作用 无论采用哪种医学影像系统的成像源,都必须清楚地了解成像源和人体相互之间将产生那种作用,并且能够充分把握、控制、检测源的生物安全剂量,质量指标和检测标准。例如X射线穿过人体时,会经过不同器官和不同密度组织的衰减,超声波在人体中反射并在传播时产生不同的时间延迟等过程,以及注入体内源的循环与衰减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源与人体相互作用的部位(器官),及准确检测出某种源与每部分人体组织器官相互作用后的结果、指标和参数是什么,据此来进行医学影像的诊断或治疗。,3.检测器 检测器的主要作用是在体外检测携带有体内信息的信号。各种医学影
23、像设备中信号检测器的种类、精度、灵敏度决定了医学影像成像的方式和清晰度。检测器的形式与各种源的类型有一 一对应的关系,例如,X射线检测器、超声检测器(超声探头)、红外检测器、光电倍增检测器等各种各样的影像信号检测器(传感器)。这些影像信号检测器无论其组成原理和材料特点如何,但共同的作用和主要功能评价指标很多是一样的,如检测弱信号的灵敏度,检测与处理信号的速度,以及检测用的源剂量的低强度,达到向更清晰、更快速、更安全、更多维和更智能的方向发展。,1.2.2 源的控制与信号检测 医学图像信息的清晰或准确与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对产生图像信息源的精确控制与信号检出灵敏度的设计。目前对X线
24、剂量控制指标有:1、X光源尺寸:一般包括光源直径和X光发射角度。2、X线剂量:又可分为入射剂量、表面剂量、出射剂量、图像接收器剂量、身体剂量和有效剂量6种。3、图像分辨率:用于测量一台设备能记录或生成的空间细节精度。分辨率越高,细节越精细。,4、图像灰度级:灰度级的数量由2N决定,N是二进制数的位数,常称为位,用来表示每个像素的灰阶精度。如果N=8则有256个灰度级,图像灰度精度的范围为灰度分辨力,也称为图像的对比度分辨力。位数越大,图像的灰度分辨力越高。5、信噪比:有用的图像信息(信号)与无用信息(噪声)的数量之比。X线图像占医院中全部影像的80左右,是目前医学影像检查的主要方法。常规X线成
25、像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它一直是临床诊断中的主要成像设备。,1.3 计算机医学影像,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与计算机技术发展互相结合、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结果。计算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也有力的推动了医学影像学科的进步,计算机也使得医学影像的诊断与治疗向更快速、更清晰、更安全、更无害、智能化的方向发展。,1.3 计算机医学影像,教学要求:1、了解点阵与矢量医学影像格式2、熟悉医学图像处理常用技术,虚拟医学影像、虚拟内窥镜、基于影像的计算机辅助外科与辅助诊断。3、掌握数字医学影像的颜色或灰度及计算机医学图像的分辨率概念,1.3.1 点阵与矢量医学影像 计算机图像分为点阵图和矢量图形两大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影像 技术 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3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