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类作业安全防护.ppt
《化工类作业安全防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类作业安全防护.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苏州市科信安全评价有限公司2 0 0 9 年 0 6 月,化工类作业及安全防护,苏州科信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施剑波 高级工程师 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 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 T E L:、65207138*8008,自我介绍,一 定义二 危险化学品相关法律三 法规要求危险化学品分类和标志四 危险化学品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五 使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六 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七 化工企业(危化品)的安全管理八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要求,讨论的问题,一 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化学品(化学物质)。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
2、光曝晒、遇水受潮、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链接资料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rar危险、有害因素: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安全:指免遭不可接受的伤害。其实质即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一、定义,安全生产: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保证从业人员的人员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我国一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原则和方针事故:指造成人员伤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
3、其他损失的意外常用安全术语: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燃点、自燃、沸点等,一、定义,事故隐患a)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例如“三违”现象: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和管理、防范上的缺陷(例如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戴安全帽、不穿工作服、不戴防护镜、甚至穿拖鞋等)而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b)“事故隐患”的范围江苏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事故分类为二十一种:即: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水害、坍塌、泄漏、腐蚀、电击、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公路铁路设施、公路车辆、铁路车辆、水上运输、港口码头、航空港及其他伤害。从全国范围看,
4、其中属于火灾、爆炸、事故隐患的要占到总数的50以上。,一、定义,一、定义,1,30,300,3,000,30,000,Unsafe Acts不安全行为 Unsafe Conditions created by people不安全环境,Inputs(control),Inputs原因(control可控),Near-Misses or First Aid事故苗子 或 急救,Fatal致命,Recordable Injuries 可记录事件(Medical Treatment Cases 医疗救助),Major重大(Lost Time Injuries损工事件),Outcomes结果(No Con
5、trol不可控),不安全因素,事故冰山事故的隐型成本,已上保险的花费,包括受伤、生病、损害,未上保险的花费产品和材料损坏工厂和建筑损坏工具和设备损坏诉讼费用应急供电费用清理现场耽误的生产时间加班工作和临时劳动调查所用的时间监工耗费的时间罚款专长和经验损失,一、定义,二 法律法规的要求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28号)行政法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4年1月1日施行)地方法规江苏省安
6、全生产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部门规章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监局等八部委公告2003年第1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二、法律法规要求,技术标准AQ30182008危险化学品储罐区作业安全通则AQ3022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GB49621985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HG2057119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二、法律法规要求,危险化学品分类链
7、接资料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rar1)爆炸品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摩擦、撞击等)发生强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能量,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化学物质。如:黑色火药、硝化纤维素、硝化甘油、2,4,6三硝基甲苯TNT、高氯酸铵等。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增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3)易燃液体指闪点等于或低61的液体。(包括液体混合物中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a)低闪点液体(18)环己烷、丙酮、汽油、乙醛、乙醚等;,三、危险化学品分类和标志,b)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乙醇(酒精)、异丙醇、甲醇、石油醚、含溶剂的油漆喷漆;c)高闪
8、点液体(23,61煤油、三甲苯、乙二醇乙醚、丙二醇乙醚、乙酸乙二醇乙醚、乙酰丙酮、二甲苯等。4)易燃固体、自燃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本类物品易于引起和促成火灾。例:红磷、三聚甲醛、硫磺;黄磷、保险粉;镁粉、锌粉、甲醇钠、电石等;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合物本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易引起燃烧爆炸。高氯酸(50)、过氧化钠;过氧化叔丁醇、过氧化苯甲酰、,三、危险化学品分类和标志,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指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扰乱和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a)毒害品氟化铵、氢氟酸、山奈(氰化钠)、氰化钾、吡霜(As2O3)、光气、苯酚、氯仿、甲胺磷、毒鼠强
9、等含磷农药,氟化铵、氟化铅等;b)感染性物品,三、危险化学品分类和标志,7)放射性物品能放射出、射线,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的物质。例:钴60(治癌)、铀235(原子弹)等。8)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a)酸性腐蚀品硝酸、硫酸、盐酸、氟化氢(氢氟酸)、磷酸、三氯化铁、乙酸等;b)碱性腐蚀品液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四甲基氢氧化铵、低级醇钠、氨水、水合肼、蓄电池等;c)其它腐蚀品氟化氢铵、甲醛溶液、汞、沥青、苯酚钠等。,三、危险化学品分类和标志,标志1)各类危险化学品标志图形链接资料090625危险化学品相关知识培训讲义(修改).doc2)危险化学品标识,三、危险
10、化学品分类和标志,四 危险化学品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火灾爆炸在生产过程和检修等生产活动中以及使用到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如使用丙酮、乙醇、异丙醇及含一、二级易燃溶剂的各种制剂,均为易燃、可燃化学品,泄漏的物料遇火源会引起燃烧,其蒸气又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激发能源会发生爆炸。中毒、窒息属高毒物品的有氨等,包括一些涂装作业、防腐过程的施工等均存在潜在的中毒和窒息危害。因此当这些物料泄漏到作业环境中,作业人员又未配带防护用品或通排风装置失效故障,人员吸入或接触会产生中毒死亡。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这些气体泄漏、扩散于作业场所,会造成作业人员窒息。,四、化学品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腐蚀、化学灼伤使
11、用、贮存强酸、强碱(如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等)腐蚀性物品,不仅对设备、管道、建筑等产生腐蚀损坏,且一旦泄漏或喷溅到人体,当人员吸入或接触会对人体造成化学灼伤,同时许多种腐蚀品又具有一定毒性。,四、化学品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五、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五、涉及的主要危险化学品,氢(压缩的)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应急方法: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
12、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六、常用化学品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乙炔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应急方法: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
13、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六、常用化学品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氮(压缩的)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健康危害:吸入。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
14、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六、常用化学品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氨(液化的)危险特性: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化的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应急方法: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现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
15、水中和、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雾)设施。漏气容器要经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六、常用化学品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丙酮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健康危害: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头痛、恶心、头
16、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六、常用化学品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煤油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应急方法: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
17、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六、常用化学品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高锰酸钾禁 忌 物: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硫、铝、锌、铜及其合金、易燃或可燃物。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应急方法: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
18、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六、常用化学品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硫酸铜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应急方法: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六、常用化学品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硝酸危险特性: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
19、、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具有强腐蚀性。健康危害: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粘膜和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皮肤接触引起灼伤。硝酸灼伤呈灰黄色,开始有轻度灼痛感;并形成溃疡。口服硝酸,引起上消化道剧痛、腹部剧痛、烧灼伤以至形成溃疡;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至窒息等。,六、常用化学品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硫酸危险特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能与
20、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具有强腐蚀性。健康危害:吸入、食入。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灼痛感)和腐蚀作用。硫酸灼伤皮肤一般呈黑色,有较强的灼痛感。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六、常用化学品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
21、氢氧化钠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健康危害:吸入、食入。本品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片碱(氢氧化钠固体)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灼伤初期无明显灼痛感,但本品对皮肤的腐蚀性较强,可出现溃疡、糜烂。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皮肤接触:立即脱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六、常用化学品危险特性和应急措施,安全生产管理的四个历史阶段,七、化工企业(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自然本能,伤害发生率
22、,法治监督,自我管理,团队文化,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1)安全检查2)安全评价3)重大危险源管理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5)应急体系建立与应急预案编制6)安全质量标准化(OHSAS18000),七、化工企业(危化品)的安全管理,企业对法律法规的承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28号,2002年11月1日施行)的立法历程1981年3月原国家劳动总局组织起草劳动保护法草案1987年5月报国务院审查1994年原劳动部组织起草安全生产法1996年4月国务院法制局与原劳动部将安全生产法、劳动安全卫生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条例 三法合一为劳动安全卫生法(草案)1999年12月国家经贸委组织起草职业安
23、全法(草案)报国务院审查2000年底国务院又改为安全生产法2001年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起草安全生产法2001年11月21日第4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001年12月24日-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五次会一审2002年4月24日-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七次会二审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八次会三审,118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同日以江泽民主席70号令公布。,七、化工企业(危化品)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373号令)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375号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393号令)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397号令)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类 作业 安全 防护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3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