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第十八章-维生素的生产工艺.ppt
《制药工艺学第十八章-维生素的生产工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药工艺学第十八章-维生素的生产工艺.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篇 药物制备工艺学,第十八章 维生素发酵生产工艺,定义:维生素是一类生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结构不同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等中摄取。,18.1 概 述,维生素有以下特点:(1)维生素是天然食物中的一种成分,是一种活性物质,对机体代谢起调节和整合作用。(2)维生素需求量很小。(3)大多数维生素在体内不能合成,要从外界摄取。(4)绝大多数维生素是通过辅酶或辅基的的形式参与体内酶促反应体系。(5)人体内维生素缺乏时,会发生一类特殊的疾病,称“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并不是补品,人体每日需要量是一定的,多摄入并不一定好,使用不当,反而会导致疾病。,概 述,维生素分为脂
2、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A,D,E,K,Q和硫辛酸等。水溶性:维生素B1、B2、B6、B12、烟酸、泛 酸、叶酸、生物素和维生素C等。,概 述,维生素的分类,5,名称,学名及俗名,生物作用,维生素A族,视黄醇,抗干眼病,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抗软骨病,维生素D3,胆钙化醇,抗软骨病,维生素E族,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F族,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降胆固醇及防血栓,维生素K族,叶绿醌,合欢醌,甲基萘醌,抗出血,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名称,学名及俗名,生物作用,维生素B1,硫胺素,抗神经类,维生素B2,核黄素,抗口角溃疡,唇炎维生素B3族(维
3、生素PP),烟酸,烟酰胺,抗糙皮病,维生素B5,泛酸,抗癞皮病,维生素B6族,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抗皮炎,维生素B9族,叶酸,黄嘌呤,赤嘌呤,蝶酸等,抗恶性贫血,维生素B12,钴胺素,氰钴氨素,羟钴胺素等,抗恶性贫血,维生素B13,乳清酸,抗早衰,维生素BT,L肉碱,营养强化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抗坏血病,维生素H,(维生素B8),生物素抗毛发脱落及脂肪代谢混乱,维生素与辅酶、辅基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就认识到食物中缺乏某种维生素,会导致某种疾病,维生素在机体的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陆续发现大部分维生素或者其本身就是辅酶、辅基,或者是辅酶、辅基的组成部分。例如维生素B1(硫胺素)
4、,它在体内的辅酶形式是硫胺素焦磷酸(TPP),是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又如泛酸,其辅酶形式是COA,是转乙酰基酶的辅酶。,概 述,生产方法(1)化学合成法 烟酸、烟酰胺、叶酸、维生素B1、B6、D、E、K等。(2)发酵法 B12、B2,维生素C和生物素,维生素原等。(3)生物提取法 从猪心中提取辅酶Q10,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从提取链霉素后的废液中提取B12等。,概 述,生产工艺,主要维生素的生产有三种方法。1.微生物发酵和微藻类的生物转化法(统称生物合成法)发展非常快。2.化学合成法是目前生产维生素得主要方法。3.天然提取法是从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食物或药用植物中浓缩、提取而得。目前只有极少数得
5、维生素采用提取法。如维生素A原、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工业生产状况,水溶性维生素工业生产状况,现状 2001年维生素H投产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能够生产全部维生素品种的国家。2002年我国维生素原料产量达8.2万吨,其中维生素C超过5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维生素制剂年产量260280亿支/片/瓶,以片剂、注射液和胶囊为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技术研究所发明了维生素C的两步发酵法,使国内维生素C的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湖北广济药业公司对维生素B2实验室发酵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使其实现了维生素B2工业化的规模生产。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先实现了维生素E中
6、间体三甲基氢醌和异植物醇的工业化生产,打破了国外维生素巨头的技术垄断。中科院攻克的维生素D3生产新工艺,使国内维生素D3的成本低于国外同类产品10%15%。维生素中生产难度最大的产品维生素H在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及新和成公司研制成功,填补了维生素产品国产化的一个空白。,2005年6月,浙江鑫富收购了湖州狮王,一跃成为全球D-泛酸钙的龙头。现在,占据了国际50%的市场和国内90%市场的鑫富药业在有效消化国际市场上部分存量后,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对产品进行试探性提价,目前已累计上涨超过80,充分证明了公司在国际上的定价能力。广济药业核黄素(维生素B2)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85%和35%。目前年产能
7、超过2500吨,2007年计划将核黄素产能扩大到3000吨。Vc自91起中国就逐渐成为全球的生产基地,仅东北制药一家就占全球20%的市场份额,而目前的上涨主要是由于中国各主要VC生产厂限制产量所至,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定价能力。,18.2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18.2.1 概述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能参与人体内多种代谢过程,使组织产生胶原质,影响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及血浆的凝固,刺激人体造血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另外,由于它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作为抗氧化剂,已在医药、食品工业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现状 维生素C(vitamin C)是目前世界上产销量最大
8、,应用范围最广的维生素产品。目前全世界维生素C的产量约为10万吨/年,全球市场销售额5亿美元。,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维生素C(多羟基不饱和内酯衍生物)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故有4种光学异构体,其中L(+)抗坏血酸效果最好,其他三种临床效果很低或无效。,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白色粉末,无臭、味酸、熔点190-192,易溶于水,略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它是一种还原剂,易受光、热、氧等破坏,尤其在碱液中或有微量金属离子存在时,分解更快,但干燥结晶较稳定。,生产工艺,莱氏化学合成法 二步发酵法,工艺路线发展,莱氏法化学合成(1933年莱氏(Reichstein))莱氏法是维生素
9、C生产的经典方法,是由Reichstein和Grussner研究开发的。以D-葡萄糖作为起始原料,经催化加氢制成D-山梨醇,再经醋杆菌深层发酵氧化制得收率很高的L-山梨糖,L-山梨糖经丙酮和硫酸处理(生产上俗称丙酸化)生成双丙酮-L-山梨糖(简称双酮糖),再用苯或甲苯提取,提取液经水法除去单酮山梨糖后蒸去溶剂而后分离出来,用高锰酸钠氧化、水解、酯化、转化、中和便得Vc。,维生素C生产工艺,18.2.3.2 莱氏法化学合成工艺,18.2.3.2 莱氏法工艺路线,维生素C生产工艺,莱氏法工艺过程 山梨醇发酵菌种 醋酸杆菌属可使山梨醇氧化成山梨糖。发酵条件 温度为26-30,最适pH为。pH4.0以
10、下菌的活性受影响。用0.5%酵母浸膏为主要营养源,山梨醇浓度为19.8%,通气量1800ml/min,30培养33h,山梨糖收率可达97.6%。氮源:无机氮源不能利用,使用有机氮源。金属离子的影响:Ni2+、Cu2+能阻止菌的发育,铁能妨碍发酵,为了使发酵顺利进行,需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将山梨醇中的金属离子去掉。,整个合成过程中必须保持第4位碳原子的构型不变;维生素C的总收率约60%。-国外工艺中主要采用 C-4内酯化、C-2烯醇化:酸转化:配料比2-酮基-L-古龙酸:38%盐酸:丙酮=1:0.4:0.3(质量/体积)碱转化:先形成2-酮基-L-古龙酸甲酯,加NaHCO3 转化生成维生素C钠盐,经
11、氢型离子交换树脂酸化,在50-55下减压烘干,得粗品维生素C。,18.2.3.3 两步法发酵工艺,维生素C的化学合成方法一般指莱氏法,后来人们改用微生物脱氢代替化学合成中L山梨糖中间产物的生成,使山梨糖的得率提高一倍,我国进一步利用另一种微生物将L-山梨糖转化为2-酮基-L-古龙酸,再经化学转化生产维生素C,称为两步法发酵工艺。这种方法使得维生素C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两步发酵法,两步发酵法是相对莱氏法而言的,即山梨醇发酵生成山梨糖后,山梨糖又经第二步细菌氧化,直接生成2-酮基-L-古龙酸,而废除了丙酮化和化学氧化两个步骤。反应过程为D-葡萄糖催化加氢制山梨醇,山梨醇经发酵生成L-山梨糖,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药 工艺学 第十八 维生素 生产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3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