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ppt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 五 部 分,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必修2(经济史),厦门外国语学校历史组 阿贵(),(1)萌芽、产生(14、15世纪)(2)初步发展(16、17世纪,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重商主义)(3)迅速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4)高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5)严重破坏(“一战”期间)(6)繁荣发展(“一战”后)(7)大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8)创新体制与调整(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尝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史角度看,经济政策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历程:“15-17世纪的重
2、商主义17-20世纪初期的自由主义(包含自由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从单纯靠市场“看不见的手”到借助政府“看得见的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自我调节的过程。“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不管是支持政府管制或反对政府管制,分歧已不是政府是否应当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而是干预的程度多少的问题。,专题导读,【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
3、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经济危机的爆发,1929-1933年,什么是经济危机?为什么1929-1933年会爆发资本主义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名词解释】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
4、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生产过剩,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20世纪20年代各国的稳定发展 B.资产阶级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C.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 D.生产相对过剩,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实力得到大大提升的他们亦纷纷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掠夺殖民地,并引发了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德国为首的后起之秀挑起)。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1918)最终以德国所在的同盟国失败告终。1918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
5、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出现了20年代的“相对稳定”时期。,经济危机爆发背景材料,在“一战”结束后这段“相对稳定”时期内,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和繁荣刺激了资本家的贪欲,使他们不顾市场的实际情况而一再扩大生产,其结果是市场销售量的增长经常赶不上生产扩大的速度。为了刺激消费,生产厂商采取了赊销和分期付款的手段,这些措施虽然可以暂时扩大眼前的消费量,但实际是预先使用了未来的消费能力。20年代开展的采用新技术和生产合理化运动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减少了对劳动力的要求。1920-1929年美国完全失业的人数每年都平均在22
6、0万人左右,失业率为10%,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工业高涨、经济繁荣的时期失业人数反而上升的现象。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已经不可避免。,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的结果,加剧这一矛盾的因素有()国民收入分配不均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股票投机活动猖獗 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倒闭 A.B.C.D.,1.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市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矛盾)4)政策原因-各国经济上奉行自由放任政策,1929-1933年,一、经济危机的爆发,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主义经济
7、政策,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了这一经济思想。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具有自动调节、平衡市场商品总供需的功能。因此,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在1929年10月以前,华尔街股市出现了持续7年左右的繁荣,所有股票价格都节节上升。到10月24日出现了空前的抛售风潮,一天内有近1300万股股票易手,因这天是星期四,“黑色星期四”由此得名;到10月29日,股市崩溃达到极点,有1638万股股票易手,再跌22%,损失比协约国所欠美国的战债还要大5倍,因这天是星期二,故也有人用“黑色星期
8、二”来指这次事件。,黑色星期四,经济危机爆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民众,银行,市场,股市,企业,大量投资,刺激生产,大量贷款,扩大供应,消费降低,利润降低,无力偿还,股票贬值,财富缩水,挤兑存款,倒闭,破产,崩溃,失业,崩盘,【探究】18世纪晚期,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为各国资产阶级所推崇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却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出现两种不同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其一,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开展,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提倡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束缚,提供了广阔的贸易市场;其二,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垄断产生。传统的自由放任
9、经济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使得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突出。,1929-1933年,一、经济危机的爆发,1.经济大危机的原因2.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1)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2)波及范围广(领域多地域广);3)破坏性极大(政治经济等全面出现危机)。,【练习巩固】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经济危机导致大批工业部门生产停滞,工人大量失业,左上图-兜售轿车(只
10、要现金)左下图-等待救济的失业人口 右下图-触目惊心的失业率,图片说明,1929-1933年,一、经济危机的爆发,1.经济大危机的原因2.经济大危机的特点3.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破坏社会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减速、浪费)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国内、国际)使资本主义制度面临着严重危机。(崩溃的边缘),“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A.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竞争 B.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
11、贸易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节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 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 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 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二、美国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美国经济遭遇空前严重的打击;胡佛政府的无为,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1)美国出现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 2)工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和倒退 3)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 4)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面对美国严重
12、的经济危机,胡佛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行调节功能,坚持“美国的基本企业,是立足于健全与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前期(1932年以前),对内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呼吁劳资双方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经济问题。对外他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这些“放任”措施都加剧了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期(1932年以后),胡佛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成立金融复兴公司,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支出。无奈,这些措施对缓解经济危机是杯水车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I p
13、ledge you,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Franklin D.Roosevelt,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提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经济职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二、美国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分为两
14、个阶段:1)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 2)第二阶段:19351939年,着重改革与立法(实施救济贯穿新政全过程),RELIEFRECOVERY REFORM,【高考真题】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其指导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凯恩斯主义的内容之一是通过通货膨胀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失业救济,缓和社会矛盾 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C.整顿银行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D.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二、美国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
15、)整顿银行金融,恢复银行信用(2)恢复农业生产,恢复工业发展(3)实施社会救济,大兴公共工程(4)保护劳工权利,实施社会保障,探究: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材料一“报纸上连篇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杆”。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材料二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下来的”。材料三 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二、美国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3.罗斯福新政的评价(1)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
16、经济的干预,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自我完善,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长远影响,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时代。,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危机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经济出现战时繁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39年的910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136亿美元。1943年,美国失业现象基本消失。,彻底摆脱经济危机,二、美国
17、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3.罗斯福新政的评价(1)罗斯福新政的实质(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国家直接、全面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3)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对美国;对世界,新的理论 从经济指导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与借鉴 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 政策 调整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3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