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上).ppt
《0310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10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上).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理与人心:物的规律与人的秩序(上)孙熙国,思考题:人为什么喜欢听好话?堕胎是否是谋杀?为什么和我们矛盾最深的人总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和”为什么会生物生财?“同”为什么就不继?孔子为什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克罗齐为什么说:要了解但丁,我们就必须把自己提升到但丁的水平?如何理解蝴蝶效应?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阅读书目,1、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列宁选集,2卷,437440页。新版305308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2卷,第441446,新版30931
2、43、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2卷,575606页。新版4134484、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三卷,687到760页。95版。5、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选集下,第424页到454页。,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如何看物的规律与人的秩序?马克思为什么要思考这一问题?源自对自由的追寻,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就是要寻找人类自由、发展和解放的道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轴心和横线:三个解放、三个主人的理论自然、社会、自身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宇宙、看人生,怎样定位宇宙、安排人生。,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本节的核心问题:世界的存在与发展规律和人对这些规律的思考与把握。世界
3、存在的状态和发展的形式是什么?世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什么?世界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简言之,就是:“如何正看宇宙、看人生,如何思考宇宙、问辩人生”。,我把本节如何看宇宙、看人生,怎样定位宇宙、安排人生这一主题,归结为一下四方面的问题:一、唯物辩证法概论二、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四、唯物辩证法在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唯物辩证法概论(一)、辩证法1、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最早提出辩证法概念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其最早的意义是“谈话”“论辩术”,本义是指在论辩时通过揭露和克服对方论断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克塞诺封回忆录说:“他注意到【辩证】这个词导源于人们的一种活
4、动,就是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按对象的种属加以辨析。因此他认为每个人都应当下决心掌握这种艺术,下苦工夫学习它,因为一个人凭着它的帮助,就成了最有才干的人,最能指导别人的人,讨论时见解最深刻的人。”(西方哲学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9页,),苏格拉底是最早比较自觉注意和运用辩证法的人。他把辩证法成为主要乐曲,把为掌握辩证法而进行的学习,称为“前奏曲”。柏拉图在国家篇中说:“只有通过辩证法这种真理才能够显示出来”“只有辩证法才是唯一的这样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假设而上升到第一原理,并且就在这里得到证实。”(古希腊罗马哲学,205页)苏格拉底(468400=68岁)孔子:前551479
5、 柏拉图(42734780岁)墨子:前476390 亚里士多德(38432262岁)孟子:前372289,2、黑格尔对辩证法概念的改造,黑格尔认为,辩证法是“真正的哲学方法”(逻辑学上卷36)“是一切运动、生命、事业的推动原则,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灵魂。”黑格尔第一次把联系发展矛盾的内涵赋予给辩证法。黑格尔辩证法主要贡献:(1)阐述了自然、社会、思维都处于联系和发展之中。(2)提出了联系、发展的三大规律及基本范畴。(3)提出了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相一致的观点。,2、黑格尔对辩证法概念的改造,(3)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的统一。“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
6、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列宁全集55卷290页。“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实质。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至于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更不用说了。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2、黑格尔对辩证法概念的改造,(3)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的统一。辩证法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论关于人类认识的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关于思维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正思、正想、正念、正觉、正解。天理人欲的统一。天道人道的统一。天心人心的统一。,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解答,黑格尔也有自己的解:黑格尔说:哲学这门科学可以分为三部分1
7、.逻辑学: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2.自然哲学: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3.精神哲学: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如何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局限性,(1)、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发展是概念的发展,社会自然也有发展,但不真实,因为它是概念运动的翻版和表现。绝对精神(宇宙原理)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并构成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原则。(2)、没有把辩证法思想贯彻到底A认识有终点,真理有顶峰;B社会历史有终点;C否定发展的普遍性,认为只有绝对精神的发展才是真实的普遍的,自然和社会都是精神的外部表现;D否定矛盾的普遍性,认为矛盾只存在于具体物中,在无限的绝对精神中没有矛盾,在“合”中没有矛盾。,辩证法发
8、展的三个阶段:(1)、古代朴素辩证法(2)、唯心主义辩证法(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正确解决了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人如何看宇宙、看人生,如何思考宇宙和人生的问题。,(二)、形而上学,1、哲学:哲学就是知“道”之学。形而上者谓之道。澄怀味道。下学要上达。“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不器”。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第五)“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一个民族要有一些仰望天空的人才会有希望。只是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物理学:亚里士多德创立吕克昂
9、学院,第11代传人安德罗尼可在编纂亚里士多德著作时,把论述自然和有形物的作为一类,置于前,谓之“物理学”;形而上学:把论述事物本质和抽象道理的作为一类,置于后,谓之“物理学之后”,称为第一学术,第一哲学。最早传入中国时,有人译为玄学,严复根据周易系辞,把它译为“形而上学”。,2、孤立、静止、片面和非矛盾观点,黑格尔第一次在现代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概念,把它作为反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使用。“辩证哲学的思维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所不知道的”孤立观点静止观点片面观点否认矛盾的观点。,(三)、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物方生方死。一个事物同时是自己,又
10、是别的东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恩格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并且可以肯定地说某种动物存在还是不存在;但是在进行较精确的研究时,我们就发现这有时是极其复杂的事情。这一点法学家们知道得很清楚,他们绞尽脑汁去发现一条判定在子宫内杀死胎儿是否算是谋杀的合理界限,结果总是徒劳。同样,要确定死的时刻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生理学证明,死并不是突然的、一瞬间的事情,而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同样,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都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在每一瞬间,它同化着外界供给的物质,并排泄出其他物质;在每一瞬间,它的机体中都有细胞在死亡,也有新的细胞在形成;所以每个有机体永远是它本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11、同样,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观念,只有在应用于个别场合时才有其本来的意义;可是只要我们把这种个别场合放在它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来考察,这两个观念就汇合在一起,融化在普遍相互作用的观念中,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原因和结果经常变换位置,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P361)”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运动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动观点,芝诺:飞矢不动。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只讲改良,不讲革命。讲稳定,不讲变化。“先例思维”。万岁。形而上学更多的是否定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恩格斯说:“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
12、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辩证法的局限性: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为了认识这些细节,我们不得不把它们从自然的或历史的联系中抽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它们的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等方面逐个地加以研究。”这就是形而上学代替了古代辩证法的理据。,“但是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中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作是运动的东西,而是看作静止的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310 物质 世界 发展规律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3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