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法学系列教材.ppt
《世纪法学系列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法学系列教材.ppt(3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二版)主 编 周 珂副主编 孙佑海 王灿发 贾其海,第一编环境法学总论,第一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保护第三节可持续发展概述第四节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的定义和分类 环境法上的环境要受各国环境管理对象和环境立法的制约对环境进行分类:1、按环境要素形成的原因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社会环境是指人为创造的而又作用于人类本身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社会环境中的
2、物质环境则属于环境法中的环境。这部分环境由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组成。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这部分环境被称为人工环境。,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2、按照环境要素分,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3、按照环境的功能分,可分为农业环境、工业环境、交通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旅游环境等。4、按是否为人类居住区分,可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我国1982年宪法中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在我国立法和环境管理实践最常见的是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名称。,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
3、自然环境处于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状态中。自然环境对人类起码有三方面的作用:首先,一定质量的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延续的条件其次,自然环境是人类取得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源泉再次,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和其他各种活动的场所,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三、环境对发展的作用首先,环境提供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各种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其次,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即环境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最后,环境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四、环境问题的定义与分类(一)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
4、因使环境的结构和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和发展的现象。(二)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恰当地开发利用环境而使环境的结构和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次生环境问题又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环境破坏,另一是环境污染。,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破坏,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环境效应.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入了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以至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长和发展的现象。环境问题在人类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后果和危害程度也因时因地而异。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臭氧层消
5、耗、气候变暖、海洋污染、淡水资源匮乏和水体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森林过度砍伐和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第二节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的定义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等。环境管理是指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以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人类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其目的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它的目的、手段和产生的前提与环境保护都是相同的,只是主体范围、活动性质有所不同。,第二节环境
6、保护,二、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1 预防和治理由生产、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2 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3 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第二节环境保护,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必然的选择首先,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环境压力大其次,我国的环境已受到严重破坏最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概述,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倡导保持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它号召人们在增加生产的同时,必须注意生
7、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可持续发展思想包含了当代与后代的需求、国家主权、国际公平、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环境和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具有空间上的全球性和时间上的无限性,必须以每个国家、地区或行业、部门在不同时段的有序发展或协调发展为基础。,第三节可持续发展概述,三、可持续发展源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主张应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角度提出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的,它关注的是长期的环境承载力,这就使得环境保护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节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改革
8、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然而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正处在21世纪前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于中国人多、地少、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的国情,如果不尽快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产业的生态化”和“生态的产业化”的道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有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四节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二、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9、、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顺应时代要求科学的发展观为此,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要切实落实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加快转化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型经济因此历史性地成为21世纪生产方式的主要模式。,第二章 环境法概述,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第三节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环境法律关系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一、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概念可整合为: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和推动的,为实
10、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环境法的特征1 环境法是生态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2 环境法是社会法。3 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4 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的法。,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一、环境法的目的 环境法的目的反映了环境法的发展程度和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决定着整个环境法的指导思想、调整对象及适用效应,主要取决于阶级性;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可持续发展观对环境法的目的都有一定的影响。(一)发达国家有关环境法的立法实践(二)我国有关环境法目的的立法实践环境法的立法目的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即保护环境资源和促进经济建设。长期以来
11、,我国环境法的二元立法目的在兼顾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二、环境法的价值(一)环境法的工具性价值1 环境法的确认性价值2 环境法的分配性价值3 环境法的衡量性价值4 环境法的保护性价值5 环境法的认识性价值,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二)环境法本身的价值1 环境法是国家进行环境管理的依据2 环境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法律手段3 环境法是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环境的法律武器4 环境法是增强全民环境意识的精神准则5 环境法是加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重要手段,第三节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环境法律关系,一、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
12、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可分为:(一)基于国家环境行政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二)平等主体之间基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三)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四)基于国家环境权益保障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第三节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环境法律关系,二、环境法律关系第一,环境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与环境有关的意志关系。第二,环境法律关系是环境法律规范对具体社会关系调整的结果。第三,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法律关系。第四,环境法律关系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第五,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均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一、宪法性规定1
13、国家环境保护职责: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2 公民环境权利义务;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一规定是公民主张环境权的基础,也是防止滥用个人权利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基本环境义务规范。3 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原则:宪法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9条);“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第10条)。,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二、综合性环境基本法 中华
14、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它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基本法,该法对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作出了规定:1 规定了环境法的基本任务2 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对象3 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4 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法律义务5 规定了环境管理机构对环境监督管理的权限、任务以及单位和个人保护环境的义务和法律责任,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三、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单行法是以宪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为依据,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或特定的污染防治对象或者就环境保护的特定方面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的单项法律。包括综合管理性的环境保护单行法、污染防治单行法、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综合管理性的环境保护单行
15、法适用于多种环境要素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循环经济制度等进行规定。如环境影响评价法污染防治单行法是传统的环境保护法中最重要数量最多的规范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是规范自然资源利用、管理和防治对该类自然资源污染和破坏的法律规范。如水土保持法,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四、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中包含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涉及环境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这些法律规范也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组成部分。五、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颁布的,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环境保护领域的行政
16、法规数量非常多。,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六、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七、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我国参加并已对我国生效的一般性国际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和专门性国际环境保护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包括我国参加或缔结的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双边、多边协定和国际条约及履行这些协定和条约的国内法律等,也是我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法第46条的规定,如遇国际条约与国内环境法有不同规定时,应优先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环境法所规定或体现的,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适用于所有的环境
17、保护法律法规,贯穿于整个环境法体系,反映环境法本质和特征,对贯彻和实施环境法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可归纳为以下五项:一、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一)概念: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划,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二)产生和发展其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对相协调的内容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尤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二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三)实施
18、在决策领域,应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环境法律规范大量属于经济和技术性规范,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对于环境经济和技术领域法律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统领作用。在环境监督管理领域,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多种途径,而不同途径的协调和综合运用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国情。,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一)概念: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并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积极治理的原则。(二)产生规定这条原
19、则,主要是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制度等来体现。,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三)功能其是针对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结合国内外防治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经验教训提出的。环境法确定这一原则主要是由环境问题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四)内容“预防为主”就是要在环境污染和破坏发生之前,采取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保证社会物质财富持续稳定地增长的限度之内。“防治结合”就是要将预防和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预防为主,但不忽视治理工作
20、。“综合治理”就是要从环境整体效益出发,把防和治进行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来保护环境,正确处理好防与治、单项治理与区域治理等方面的关系。,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五)意义第一,这项原则是现代环境保护的灵魂,是对传统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重大发展,是积极的防治。第二,这项原则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只有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并实现法律调整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六)实施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防止造成各种环境污染和破坏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积极治理已经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实行城市环境
21、综合整治,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三、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原则(一)概念:指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把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从而达到自然资源的节约、可持续利用的目的。(二)内容1 按照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客观生态规律进行开发利用。2 根据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地域性特点,因地制宜加以开发利用。3 利用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双重机制,充分运用计划、规划、财政、税收等手段进行综合调控、正确引导,加强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完善。4 依靠科技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四、环境责任原
22、则(一)概念:也称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也曾被简称为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这项原则是指,人们基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对自然资源造成减损,即应承担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这项原则最充分地体现了环境保护所必须遵循的市场经济法则,用以消除环境成本外部化或所谓的外部不经济性,寻求利益与责任相一致的实质公平,是作为环境法重要法理学依据的民法原则的延伸。,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二)产生与发展(三)内容1 污染者付费,亦称污染者负担,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2 利用者补偿,亦称谁利用谁补偿
23、,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对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占有的环境容量和恢复生态平衡予以补偿,建立并完善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3 开发者保护,亦称谁开发谁保护,指有权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同时承担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4 破坏者恢复,亦称谁破坏谁恢复,指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单位和个人,须承担将受到破坏的环境资源予以恢复和整治的法律责任。,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五、公众参与原则(一)概念:亦称依靠群众保护环境原则、环境民主原则,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环境法通过各种法定的形式和途径确立公众在参与环境管理
24、与保护中的资格,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保护他们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进行监督的权利。公众参与原则是保障环境正义、提高环境效益的具体要求。(二)产生与发展我国公众参与原则作为一项法律原则地位日益提高,功能逐步加强,但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背景不可否认地具有行政主导的特点,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十分有限。公众参与原则在各国环境法的规定中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这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程度。,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三)内容1 环境知情权,即每个公民都有权获得行政机关所掌握的环境资料,对环境状况、政府决策、工程项目等信息享有知情权,有权就相关
25、问题向政府咨询并及时得到答复2 环境决策参与权,即保证给每个公民参加环境决策的机会,保证公民有权参与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作出,参与环境科技的研究、示范和推广。3 环境监督权,即公众有权监督政府的环境管理活动,监督环境政策的实施,监督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情况。4 司法救济权,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能及时有效地诉诸司法,获得司法上的救济。,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四)实施 实施途径我国现阶段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的主体范围十分广泛。实施保障第一,任何公民和社会组织都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第二,我国目前实施公众参与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和强化全民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纪 法学 系列 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3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