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尿液的生成与排出.ppt
《生理学尿液的生成与排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尿液的生成与排出.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尿液的生成与排出,排泄:机体将分解代谢的终末产物、异物和过剩的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途径:呼吸CO2、H2O 消化胆色素、无机盐 皮肤H2O、少量无机盐、尿素 肾(最重要)大量、多种代谢终产物物,2023/6/27,1,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2023/6/27,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2,排泄的作用:1、维持钠、钾、氯、钙、氢等离子的适当浓度 2、维持适当的水含量 3、维持一定的渗透浓度 4、清除代谢终末产物 5、清除异物和(或)他们的代谢产物,第一节、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特征一、肾的结构特点:(一)肾单位(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肾小体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囊(鲍曼氏囊)
2、(内层、囊腔、外层)肾小管 近球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细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球小管 远曲小管,2023/6/27,3,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2023/6/27,4,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皮质肾单位:占8590%特点:主要分布在中外皮质层 肾小球体积小、髓袢短 入球小动脉口径大 出球小动脉的毛细血管全部 包绕在肾小管周围 近球细胞所含肾素少功能:滤过,2023/6/27,5,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近髓肾单位:特点:分布于靠近髓质的内皮质层 肾小球体积大、髓袢长 出入球小动脉口径一致 出球小动脉的毛细血管分布 在二个部位 近球细胞不含肾素功
3、能:尿液的浓缩和稀释,2023/6/27,6,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二)集合管接远曲小管,开口于乳头作用:浓缩尿液,2023/6/27,7,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三)近球小体(肾小球旁器)主要位于皮质肾单位近球细胞(颗粒细胞):分泌肾素系膜细胞:吞噬功能 致密斑:感受远曲小管液中氯化钠 含量的变化,将信息传递给 颗粒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2023/6/27,8,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二、肾血液循环的特点:1、血流量大:肾皮质血流量大,约占全肾血流量 94%(与滤出有关),髓质仅占6%,其中内髓 血流量不到1%,对浓缩尿的形成有重要意义。2、由肾动脉来的血液要流经两段小动脉和两段
4、毛细 血管网。3、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有利于血浆成分的滤出4、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血压低,有利于肾小管的 重吸收。,2023/6/27,9,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肾血流量的调节1、自身调节:不依赖肾外神经支配而使肾血流量 在一定血压变化范围内能保持不 变的现象BP:10.724.0kPa时,肾血流量相对恒定2、神经体液调节:体位改变或运动、紧急情况 下,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调节肾血流量,使之减少,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2023/6/27,10,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三、肾功能概述:1、尿量:1000ml-2000ml/24h;2500ml多尿(失水)150ml少尿(代谢终产物积聚)10
5、0ml无尿(尿毒症)2、尿的理化特性:3、肾的内分泌功能:,2023/6/27,11,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2023/6/27,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12,第二节 尿生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超滤过作用:滤液的成分与血浆相似原尿(肾小球滤液):,2023/6/27,13,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一)滤过的结构基础结构特点:1、血管网分支多,过滤表面积大2、出球小动脉直径小于入球小动脉,使血流阻力 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较高3、滤过膜: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有大小不等的微小细孔2)基膜有致密的细纤维网3)肾
6、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有许多大小足状突起,2023/6/27,14,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大分子物质(分子质量70000以上)不能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少量通过。电学屏障作用:滤过膜上含有的唾液酸糖蛋白是带负电的酸性糖蛋白,2023/6/27,15,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二)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有效滤过压=肾小球内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入球小动脉处有效率过压为 15mmHg,可生成超滤液出球小动脉处为 0,不生成超滤液,2023/6/27,16,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
7、率与每分钟肾血流量的比值 滤过率和滤过分数: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的改变2、有效滤过压的改变3、肾血浆流量的改变,2023/6/27,17,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试试看:1、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构成。正确 错误2、肾小球滤过是形成尿液的第一步,没有滤过就不可能有尿。正确 错误3、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当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有效滤过压升高。正确 错误4、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从入球端到出球端是逐渐上升的。正确 错误5、血压从13.3kpa(100mmHg)增至21.3kpa(16
8、0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增加 正确 错误,2023/6/27,18,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原尿在肾小球囊内形成,在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被重吸收送回血液。重吸收特点:1、重吸收的选择性肾小管对滤液的吸收可分三类:第一类,如葡萄糖、氨基酸能全部被重吸收;第二类,如水、电解质(钠、氯、钙、镁、钾离子)大部分 被重吸收第三类,如尿素、尿酸、SO42-、PO43+等代谢终产物,仅小 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2、肾小管各段重吸收功能不同3、重吸收的有限性,2023/6/27,19,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一)肾小管重吸收的方式 1、被动重吸收:
9、肾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依靠物理和化学的机制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到小管外组织间液的过程。其动力来自于浓度差引起的扩散、渗透压力和电位差造成的静电引力吸收速率:取决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该物质的通透性,2023/6/27,20,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2023/6/27,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21,2、主动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把小管内的某些物质逆着电化学梯度转运到小管外组织间液的过程。动力:来自于肾小管细胞代谢过程所释放的能量 方式:为依靠细胞膜上的离子泵或载体的转运,或通过胞饮。如葡萄糖的吸收、钠离子的重吸收和蛋白质的重吸收。,(二)肾小管对几种物质的重吸收:*肾小管各
10、段的重吸收功能:1、近曲小管的重吸收:约67%的钠离子被主动重吸收(耗能),同时伴有水(6570%)和氯离子的吸收;近2/3的钾离子被主动重吸收;近8085%HCO3-被动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全部被吸收,2023/6/27,22,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2、髓袢降支的重吸收:重吸收水(10%)3、髓袢升支细段重吸收:对钠、氯离子通透性很高;对尿素、水通透性很小4、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氯化钠被主动重吸收;对水的通透性很低,2023/6/27,23,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2023/6/27,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24,5、远曲小管的重吸收:重吸收水(10%),将钾、氢离子和氨转
11、运进管内,而将钠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转运出肾单位6、集合管的重吸收:重吸收水(1020%)(受体内缺水与否的影响;抗利尿激素可调节)、主动转运钠离子,分泌钾离子、氢离子、氨。对尿素的通透性高。,*肾小管对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原理:1、Na+和Cl-的重吸收近端小管:Na+:泵-漏模式 Cl-:氯离子顺电位差通过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 Cl-的重吸收又带动Na+顺电位梯度的细胞 旁路转运髓袢升支粗段:Cl-:是2Cl-Na+-K+同向转运模式 速尿、利尿酸能抑制此同向转运模式,使 NaCl的重吸收减少,2023/6/27,25,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ADH:调节水的重吸
12、收 醛固酮:调节Cl-、Na+的转运初段:通过 Cl-Na+同向转运体 可被噻嗪类利尿药抑制后段和集合管:主细胞:重吸收Na+和水,分泌K+润细胞:分泌H+对水的吸收:占20%30%,维持机体水平衡若机体缺水ADH分泌远曲小管和集合段对水的通透性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2023/6/27,26,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钠离子重吸收原理:以钠泵的形式,近曲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2023/6/27,27,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2、K+的重吸收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是主动重吸收3、HCO-的重吸收HCO-+H+H2CO3CO2+H2OH+HCO-H2CO3 入管壁细胞HCO3-是以CO2形式重吸收
13、要有H+分泌(肾小管各段均可泌H+,Na+-H+交换)用乙酰唑胺抑制碳酸酐酶尿量,2023/6/27,28,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HCO3-重吸收原理:以CO2 的形式,HCO-重吸收,2023/6/27,29,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4、葡萄糖重吸收:随钠离子的重吸收而主动转运的 葡萄糖和钠离子和载体结成三者复合体转运,称 为协同转运。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肾糖阈:将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浆葡萄糖 浓度称为肾糖阈(180mg/100ml)糖尿:葡萄糖的吸收还与钠离子的吸收量有关葡萄糖重吸收的极限量:人两肾全部肾小管每分钟所能重吸收的葡萄糖的最大量,2023/6/27,30,生理
14、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葡萄糖的协同转运,葡萄糖重吸收原理:,2023/6/27,31,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Na+,H+,Na+GS,Na+氨基酸,Na+其他溶质、磷酸盐,2023/6/27,32,生理学 尿液的生成与排泄,5、水的重吸收:量大,与尿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水的重吸 收百分率减少1%,尿量即可增加一倍。重吸收部位:近球小管:伴随溶质吸收而吸收,与机体是否 缺水无关;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受抗利尿激素影响 重吸收量与体内水分情况有关,机体缺水 时,重吸收量增多,肌体不缺水时就减少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吸收原理:量少,近球小管被完全吸收,与钠的重吸收相伴尿素的重吸收原理:3040%在近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尿液 生成 排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3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