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防雷装置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手册.docx
《最新防雷装置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防雷装置检测工程质量管理手册.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质量 管 理手 册xxxxx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二0 一八年一月十九日第一章质量工作方针及要求2第二章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2第三章质量保证体系33.1组织机构框图33.2检测流程43.3检测方法和判定规贝V53.4仪器设备配置及仪器设备操作流程73.5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193.6检测报告、文书及归档21第四章 内部管理制度234.1组织机构框图、内设机构职能、岗位设置及职责234.2防雷装置检测人员基本情况264.3技术负责人任命文件264.4内部文件管理制度274.5合同管理制度304.6检测报告编制审批制度314.7异议申诉处理制度324.8事故分析处理制度334.9保密制度354.10
2、人员培训制度374.11人员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384.12资料交接制度384.13现场监督检查制度394.14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404.15检测人员考核奖惩制度404.16检测结果报告制度404.17检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424.18人员档案保管制度454.19其它资料档案保管制度46第一章质量工作方针及要求实施防雷检测是防灾减灾重要性举措,目的是为了减免雷击灾害造成的损失。其检测质 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遭遇雷害时,高质量的防雷装置能有效地 抵御雷电灾害;而质量低劣的防雷装置,非但不能取到防雷的作用,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 失。由此可见,实施防雷检测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3、,确保防雷工程的高质量。本公司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针,对影响防雷检测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全面 质量管理包括:1. xxx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组织机构如图3.1。在机构上,设置防雷检测技术负 责人和质量负责人;2. 考核工作人员业绩时,坚持质量一票否决权,凡因质量酿成事故者,不得评优、晋 级和增薪;3. 制定与防雷检测有关的各岗位的管理制度;4. 在防雷检测的全过程中的各阶段、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第二章家技术规范和标准序号标准和规范名称代号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3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
4、-20104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15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6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规范QX/T 105-2009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3.1组织机构框图第三章质量保证体系3.2检测流程竣工检测定期检测签订协议(委托书)签订协议.(委托书)告知施工跟踪检测相关事宜(时间、内容等)受理建设单位提出防雷装置施丁跟踪检测的申请调用查阅资料,确定检测项 目,并准备和检杳检测仪器检查防雷装置施工质量是否与设 计相符并记录.,视,情况进行测试对检测项目的数据及意见进行复核确认并签字是否符合要求视需要出具施工跟踪检测意见书,
5、将相应阶段施工跟踪检测资料存档备用。各阶段检测是否受理建设单位竣工阶段检测申请,开具出检通知单下达检测任务调用查阅各阶段施工跟踪检 测资料、防雷装置设计评价巡视环境,了解情况, 布置检查仪器现场检测受理建设单 位复检申请, 安排检测人员进行复检相关单位 进行整改出具存在问题通知书,由施工单位签字确认,现场交建设或监理单位签收对检测项目及检测数据进行复对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编写分项评定及综合评定.完成原始记录审核是否通过根据原始记录编制相关检测文书是否符合要求一-进行服务跟踪回访图3.2防雷装置检测业务流程图根据存在问题通知书所列的不符合项内容进行复检,受理受检单位复检申请后安排复检准备仪器
6、整改期限内受检单位是否提出复检申请I3.3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3.3.1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包括查阅资料、检查观感质量、测量技术参数、分析处理、抽检等。3.3.2查阅资料查阅资料指查阅设计图纸、隐蔽工程记录及竣工图等相关资料,所查阅的资料必须确 认其可靠性、真实性、有效性。施工跟踪检测应查阅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施工图纸必须是经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核准的 设计施工图,也包含后续的设计修改单(图)。在检测过程中,如现场施工与设计施工图 纸不一致,应要求施工单位提供有效的设计修改单(图)。竣工阶段检测或首次定期检测中缺少的隐蔽工程记录项目,可以查阅相关的隐蔽工程 记录或竣工图纸。隐蔽工程记录必须是经建设或监理单
7、位签字盖章有效的记录。对于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所查阅的安全评价报告、环境评估报告及雷击风险评估报告 等,应确定其是否有效。3.3.3 检查观感质量检查观感质量指对各种防雷装置及措施的外露部分观感质量进行检查并记录和判断其 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观感质量主要是检查防雷装置施工安装工艺。如:检查接闪器、引下线是否平正顺直; 检查SPD的连接导线是否平直、色标是否清晰、绝缘层有无破损、老化;检查焊接固定的 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的防腐措施是否完整;螺栓固定的是否有防松零件等。3.3.4测量技术参数测量技术参数指运用各种仪器、仪表设备对防雷装置各种技术参数进行测量、读数、 记录的过程。3.3.4.1
8、测量的技术参数包括长度量值、电涌保护器参数、接地电阻值、过渡电阻值、环 路电阻值、土壤电阻率等。1长度量值:用经纬仪、测距仪、卷尺、游标卡尺、测厚仪等测量。2电涌保护器参数:泄漏电流Iie和直流参考电压U1mA用防雷元件测试仪测量。残压 U用冲击试验平台测量,测量时应采用I或I的值(8;20us波形)冲击(有条件时)。resnpeak3 接地电阻值: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4过渡电阻值:用等电位测试仪、毫欧表、万用表等测量。5环路电阻值:用环路电阻测试仪测量。6 土壤电阻率:用土壤电阻率测试仪测量。3.3.4.2应根据环境因素,按仪器使用要求正确操作测量仪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真实性
9、。1接地电阻值测试1)根据所使用的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测试原理或方法,正确布置辅助电压和电流电极 的桩位并连线。2)本业务规范推荐使用电位降法测量接地电阻值,辅助电压和电流电极的桩位根据 直线补偿法(0.618法)或夹角补偿法(30法)进行布置。用直线补偿法测量时,接地极E、辅助电压极P、辅助电流极C(E、P、C)应在一条直 线上且垂直于地网,避免平行布置。3)布置辅助电压和电流电极的桩位时要注意避免或消除土壤电阻率不均匀、地网带 电、杂散电流或高频干扰等因素对接地电阻测试的影响。 当地网带电影响检测时,应查明地网带电原因,在解决带电问题之后测量,或 改变检测位置进行测量。 当被测接地装置的面积较
10、大而土壤电阻率不均匀时,为了得到较可信的测试结 果,宜将电流极离被测接地装置的距离增大,同时电压极离被测接地装置的距 离也相应地增大。当接地体(网)四周土壤具有剖面结构、土壤电阻率不均匀 时,应注意使辅助电压极、电流极与接地体(网)布置在剖面的同一侧或土壤 电阻率较均匀的区域内。4)接地极E连接线长度应符合仪器使用说明要求。当需要加长时,应将实测接地电 阻值减去加长线阻值(应通过本仪器用接地电表二极法测量)作为实际值。也可 采用四极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检测。5)当建筑物周边为岩石或水泥地面时,可将P、C极与平铺放置在地面上每块面积不 小于250mmX250mm的钢板连接。为使钢板与地面接触良好,
11、可在钢板与地面之间 铺设含水量高的毛巾等棉质物品,并用水润湿后实施检测。2 土壤电阻率测试测试方法应参照附录H。本业务规范推荐使用温纳(Wenner)四点法测量土壤电阻率。 试验电极打入地下的深度应满足hW0.1a(a为试验电极之间的距离)。为了解土壤的分层 情况,在测量时,可改变几种不同的a值进行测量。3过渡电阻值测试过渡电阻值测量时,应测量被跨接物,而不能测量其连接导体。使用过渡电阻测试仪 连续测量时,可能出现因被测物上的锈蚀或其他绝缘层较厚而使两个线夹间未形成回路而 不显示测量值的现象,应去除锈蚀或绝缘保护物再进行测量。4电涌保护器相关参数测试泄漏电流和直流参考电压测试方法应参照附录I,
12、测试时应保持仪器面板及工作台面的 清洁与干燥,以免泄漏电流、电弧、电晕而引起测试出错。电涌保护器的残压Ures测试方法 参照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一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18802.1, 采用七或Ipeak的值(8/20 u s波形)进行冲击测试。3.3.5分析处理分析处理是指对测量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并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 测量数据为最终结果的可直接与标准要求比对并判定,测量数据不能直接与标准要求比对 的需计算导出最终结果。需要进行计算导出结果的项目主要有年预计雷击次数、保护范围、 间隔距离、冲击接地电阻值、电涌保护器冲击电流值等。3.3.6抽检法抽检法的应
13、用:在对所有被检对象检查观感质量的基础上,对于同一类型数量较多项 目(如接闪短杆)的测试,可以通过随机抽取一定比例样本测试的方法来反映整体情况。 3.3.6.1接闪短杆接地电阻值的测试抽样比例不少于20% (含必测点)。注:必测点按GB50057-2010附录B中雷击率最高部位确定,目测为一体的接闪带可 以只抽测一点。3.3.6.2防侧击措施的金属门窗、栏杆过渡电阻值或接地电阻值的测试抽样比例不少于 30%,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须全检。3.3.6.3型号相同的电涌保护器的直流参考电压、泄漏电流、残压的测试抽样比例不少于 10%。3.3.6.4幕墙、金属屋面等接地电阻值的测试按10mX10m网格抽
14、测。3.3.7检测判定规则将现场检测结果经分析处理后形成的各项结果与报告(含原始记录)中对应技术要求 和设计施工要求逐项进行比较,判定规则如下:1对强制性和严格性标准要求,检测结果满足标准要求的判“符合”,否则判“不符 合”。两种评定结果均在报告中对应项评定栏中填写。2对允许有选择或有条件执行的标准要求,检测结果满足标准要求的判“符合”,填 入报告中对应项评定栏;检测结果不满足要求的不作判定,可在备注中提出建议。3.4仪器设备配置及仪器设备操作流程3.4.1仪器设备配置及仪器设备操作流程仪器设备配置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仪器厂家备注1激光测距仪UT393B优利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2测厚
15、仪TT110北京时代新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3全站仪KTS-442R4KOLIDA4数显推拉力计SD-500N温州 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5可燃气体测试仪AS9800希玛仪表6接地电阻测试仪K-2125B北京好天气科技有限公司7土壤电阻率测试仪ETCR3000B广州市铱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8等电位测试仪ETCR3700B广州市铱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9环路电阻测试仪THJ-6416辽宁天宏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10防雷兀件测试仪ES9020广州征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1绝缘电阻测试仪PC-40B上海安标电子有限公司12表面阻抗测试仪GM3110深圳市聚茂源科技有限公司13数字式静电电压表EST101东莞市通荣防静
16、电科技有限公司14万用表UT39A优利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15直流标准电阻BZ3辽宁天宏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16钢卷尺0-15m百锐17游标卡尺0-300mm杭州工具量具有限公司3.4.2接闪器的检测3.4.2 .1检查接闪器的类型,如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等。注:1.GB50057-2010第3.0.3条24款、第9款、第10款及第三类建筑物,当其女 儿墙以内的屋顶钢筋网以上的防水和混凝土层允许不保护时,宜利用屋顶钢筋网 作为接闪器;GB50057-2010第3.0.3条24款、第9款、第10款及第三类建 筑物为多层建筑,且周围通常无人停留时,宜利用女儿墙压顶板内或檐口内的钢 筋作为接闪器。
17、2. 为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伤人等事故隐患,高层建筑物不应利用建筑物 女儿墙内钢筋做为暗敷接闪带。3. 除第一类建筑物和GB50057-2010第4.3.2条第1款规定的建筑物之外,宜利用屋 顶上永久性金属物作为自然接闪器,如屋顶旗杆、装饰物、广告牌、女儿墙上的 盖板等,其截面应符合GB50057-2010表5.2.1的规定,其壁厚应符合 GB50057-2010 第 5.2.7 条的规定。3.4.2.2检测接闪器的材料和规格。注:1.利用屋顶输送和储存物体的钢管、钢罐作接闪器时,尚应检查其被雷击穿后内部 介质是否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2.对于通信铁塔、独立接闪杆铁塔、宝塔形与套筒式钢
18、管接闪杆的杆长皆取最顶端 的一节为接闪器。3.4.2.3检查接闪器的敷设状况,包括安装位置、是否平正顺直无急弯。检查接闪网、接 闪带(短杆)是否按GB50057-2010附录B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 部位敷设;检查当建筑物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接闪带(短杆)是否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 檐边垂直面上(外);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注:矩形平屋面未设置接闪网时,应测量d一女儿墙上接闪带间的距离(沿屋面宽度方 向的距离)(m)、S-女儿墙上的接闪带距屋面垂直距离(m),当s耳h_h2_(d/2)21/2时, 屋面应按标准要求敷设接闪网。3.4.2.4检查接闪器的连接方式、工艺与质量。3.
19、4.2.5检查接闪器的防腐措施与现状,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3.4.2.6检测建筑物屋顶金属物体是否与防雷装置相连。3.4.2.7检查接闪器上有无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线及低压架空线等电气、通信 线。3.4.2.8检测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网、线)与屋面及被保护物的距离是否符合要 求。3.4.2.9检测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或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 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应检测一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支 柱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Q)(下同)、hx一被保护建筑物或计算点的高度、Sai一空气 中的间隔距离(m)。根据GB50057-2010
20、公式4.2.1-1和4.2.1-2进行计算,分析处理。注:冲击接地电阻值可通过冲击接地电阻测试仪直接测量。也可通过测量工频接地电 阻R和土壤电阻率,并获取接地装置最长支线实际长度,按GB50057-2010附录C 计算。下同。3.4.2.10检测架空接闪线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间隔距离, 应检测RSa2一接闪线至被保护物在空气中的间隔距离(m)、h一接闪线的支柱高度(m)、l 一接闪线的水平长度(m)。根据GB50057-2010公式4.2.1-4和4.2.1-5进行计算,分析处 理。3.4.2.11检测架空接闪网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间隔距离,
21、应检测R、S 一接闪网至被保护物在空气中的间隔距离(m)、l一从接闪网中间最低点沿导 i a21体至最近支柱的距离(m)、n一从接闪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不同支柱并有同一距离l1 的个数。根据GB50057-2010公式4.2.1-6和4.2.1-7进行计算,分析处理。3.4.2.12检测被保护物是否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3.4.2.13测量接闪器及被保护物相关数据。如接闪杆的高度、被保护物的几何尺寸、接 闪器与被保护物的距离等,然后用滚球法计算接闪器保护范围。注:在确定接闪线的高度时,要考虑到弧垂的影响。在无法确定弧垂的情况下,可考 虑架空接闪线中点的弧垂。当等高支柱距离小于120m时,弧
22、垂取2m;当等高支柱 距离为120150m时,弧垂取3m。3.4.2.14检查建筑物屋面的非金属物体(如隔断墙、烟囱)是否处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 围之内。注:对于不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非导电性屋顶物体,检测其是否突出由接闪器形 成的平面高度0.5m。3.4.2.15检查建筑物顶部孤立金属物是否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若未处于保护范围内, 则应检查其高出屋顶平面的高度、上层表面总面积及长度,确定是否要采取保护措施。3.4.3引下线的检测3.4.3.1检查引下线的根数。3.4.3.2 测量引下线的间距,计算其平均间距。注: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或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时,在其钢构 件或
23、钢筋之间的连接满足GB50057-2010规定并利用其作为引下线的条件下,当其 垂直支柱均起到引下线的作用时,可不要求满足专设引下线之间的间距。3.4.3.3 测量引下线的材料规格。3.4.3.4检查引下线的敷设状况,包括布置是否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是 否平正顺直无急弯、是否以最短路径接地、是否采取防机械损伤措施、是否与易燃材料的 墙壁或墙体保温层距离大于0.1m。3.4.3.5检查明敷引下线(非单根)的断接卡设置情况,测量断接卡距地面距离,测试接 地电阻值时应断开其连接后进行。3.4.3.6 检查引下线附近保护人身安全所采取的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措施,应符合 GB5005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防雷 装置 检测 工程质量 管理 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34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