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更妙的物理:专题15泛说气、液、固三态性质.docx
《更高更妙的物理:专题15泛说气、液、固三态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高更妙的物理:专题15泛说气、液、固三态性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15泛说气、液、固三态性质噂除一字段一、说说统计方法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是由大量不连续的、彼此间有一定距离的粒子组成的,由大量粒子 组成的系统呈现出不同于力学规律性的新规律一统计规律。统计规律是对大量偶然事件起作 用的规律,它表现了这些事物整体的本质与必然的联系,反映了一些随机过程中大量个别的 偶然事件的整体效果。统计规律不能单值地预言在某一时刻系统出现何种运动状态,而是认 为在一定条件下,在某一时刻系统处于何种运动状态是偶然的,但各种运动状态均有一定的 出现的可能性,即均有一定的出现概率。只要系统所处的条件一定,这种概率的分布是完全 确定的。凡统计规律都具有这样两个重要特点:对于所研究的大
2、数量的偶然事件呈现稳定性 及局部范围与最可几状态或统计平均值的偏差,即永远伴随有涨落现象。统计方法既不是力学研究方法的延续,也不是力学方法的极端,更不是在力学规律对客 观事物的精确研究无能为力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近似方法。它适用的特征条件是所研究对象 包含的基本粒子为数极众。统计方法就是要找出由大量粒子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服从的 统计规律,找出系统的宏观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统计方法在物理学许多分支以及化学乃至自 然现象的研究中普遍存在且有着重要而独到的意义,在热学研究中,统计方法是重要的依据。在平衡状态(或准静态过程)下,气体的运动符合统计规律。所谓平衡状态是指在不受 外界影响(即系统与外界没有
3、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条件下,无论初始状态如何,系统的宏 观性质在经充分长时间后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准静态过程是指如果状态变化过程进行得非 常缓慢,以至过程中的每一个中间状态都近似于平衡态。事实上,平衡状态只是系统出现的 一种概率最高的宏观状态。气体是由大量气体分子组成的,气体分子做永无止息的 热运动。在宏观气体热平衡状态下,各个气体分子的运动是 杂乱的:速率有大有小,方向有此有彼,单个分子速度是不 可预知的,但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则遵循统计规律,是确定 的,这个规律叫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规律。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规律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f (v)来表示,气体分子速率 分布函数与系统的温度T及分子的质
4、量m有关,其图象如 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下,分子存在一个最 可几的速率(v),其意义是分子出现这一速率的概率最大。由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规律导出气体分子三种特征速率:方均根速率:其表达式是其中m0是分子质量,M是摩尔质量,R为摩尔气体常量,R = 8.3U -mol-1 - K-1,k为, R8.31J - mol-1 - K-1玻尔兹曼常数,k =1.38x 10-23J K-1。各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平N6.02 x1023 mol-1A厂 13 , 一动动能,Ek = m0v2 = kT,可知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大小的标志。8kT:8 RT平均速率: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与热力
5、学温度的关系为v =,-兀m、兀M0最可几速率:v =p2kT = 2 RTmW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不存在分子势能,因此,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所有气 体分子的热运动动能的总和,只与气体的分子数、温度和气体的种类有关,与体积无关。一般情况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表现为分子的平动和转动等形式。对于单原子分子理想 气体(如He、Ne、Ar等)来说,分子只有平动动能,其内能应是分子数(N )与分子- 3平均平动动能的乘积,即E = N - 2kT ;对于双原子分子(如。2、H2、CO等)理想气体来说,在常温下,分子除了平动外还可以转动,分子的平均动能为5 kT,其内能为E = N -5 kT。2因
6、此,理想气体的内能的通式可写为1 m iiE = N kT RT(= pV)。2 M 22式中N是分子数,p、V是气体压强、体积。对于单原子分子气彳体=3 ;对于双原子 分子气体i = 5 ;对于三原子及以上分子气体(如CO2等气体)i = 6。理想气体的温度、压强及内能都是具有统计意义的勺物理量,讲“一个分子的温度”、“一 个分子的压强或“一个分子的内能”都是没有意义的,让我们用统计方法找出理想气体 的温度、压强、体积间的关系。设想在如图所示边长为a的立方体内盛有质量为m、摩尔质量为M 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设气体的温度为T,气体分子平均速率为,它在x、y、乙三维方向速度分量以v、v、v表示
7、,对大量分子而言,x y z这三个方向速率大小是均等的,则由v2 = v:+v 2,可知,v 22av2 = v2 = v2 =;观察每个分子沿x方向的运动:每隔时间也=一,x y z 3vx气体分子与同一个侧面发生碰撞,动量变化询=2mvx,则对一个侧面产生的平均冲量为2a口 mv 2f 2m v,f = 0 x ;x v 0 x x ax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持续碰撞引起的,则气体的压强为Z F Nm v 2 Nm v 2 m n 2 12P = S= 1VV- M a 3V 2 ,1 3其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5m v2 =5kT,则22pV = m N 2 3 kT = m
8、RT。M a 3 2 M m -一_pV =RT尔为克拉珀龙方程,是由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参量p、V、T构成的方M程。反映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三个实验定律是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高,实际气体可理想化为理想气体的情况下,分别做等温变化、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时的气态方程:mpV = mRt = ct (玻意耳定律);p mRT = MV = CV(查理定律);V mR 八T=Mp = Cp (盖吕萨克定律)。若混合理想气体由几种气体组成,其中各种气体对系统提供的分压强分别为pi、p2、nPn,则混合理想气体的总压强p等于各种气体的分压强之和,即p = p。适用条件是=1混合气中的各种气体的体积V和温度T
9、必须相同;其中每一种气体的气态方程为pV = mRT。i Mi【例1】质量为50g,温度为180C氦气,装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容器以v = 200m / s 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容器突然停止,定向运动的动能全部转化成为分子的热运动动能, 则平衡后,氦气的温度和压强各增加多少?【分析与解】机械运动对应的动能与热运动对应的分子平均动能之间可以发生转换,且从整 个运动系统来说,能量是守恒的。设氦气的质量为m,摩尔质量为M,平衡后,氦气的温度和压强各增加AT、Ap,所有氦气分子在定向运动时所具有的宏观运动动能为E =1mv2 ;在将定向运动的动能全 k 2部转化为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时,有Ek
10、 = A。所有氦气(单原子分子气体)分子的平均动 能为二 mN -3kT。M a 2所有氦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增量A&可表达为 m 3As =瓦Na - 2 k AT,1 mmv 2 =2M3Na-2kAT,AT = MV23kNAMv 2=6.4K。 3Rm根据pV = mrt可知,由于V、m、M、R为定值,P与T成正比,所以有mR 一Ap =-AT = 6.65x 104Pa。 MV氦气的温度升高6.4K,压强增加6.65x104Pa。【例2】试计算下列气体在大气(地球大气)中的脱离速度与方均根速度(速率)之比:H2、 He、H O、N2、O2、Ar、CO2。设大气温度为290K,已知地球质量
11、为 M = 5.98x1024kg,地球半径为 R = 6378km。3RTM是稳定的。气体的脱离速度指【分析与解】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单就一个分子而言,其呈现的速率大小 也是随机的,其方均根速度记为v,m , 二=足=1气体分子要脱离地心引力所应具有的最小速率,即第二宇宙速度v2,可由分子动能2 m0v;等于无穷远处的引力势能GM* (以地表为零势面)求得Re:2GMv = e。2 Re则脱离速度与方均根速度之比为q,有_ v _ 2GM M _ :2GM Mq 广 3RRT *3N kRTrmseA e代入数据得气体H2HeH2On2O2ArCO2q5.888.3217. 6
12、522. 023. 5326. 3127. 59这个计算结果是很有意思的,当代宇宙学告诉我们,宇宙中原初的化学成分绝大部分是 氢(约占3/4)和氦(约占1/4)。任何行星形成之初,原始大气中都应有相当大量的氢和 氦,但是现在地球的大气里几乎没有氢气和氦气,而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为什么?在 一个星球上,大气分子的热运动促使它们逃脱,万有引力却阻止它们逃脱。方均根速度标志 着分子具有的平均动能的大小,脱离速度标志着克服引力所需做功的大小,题中比值q标志 着二者比较中谁占先的问题。q值越大,表示分子不易逃脱。若q值接近1显然不足以有效 地阻止气体分子散失,因为这时仅仅是具有平均热运动动能的分子被
13、引力拉住,而按麦克斯 韦分布,气体中有大量的分子速度大于、甚至远大于方均根速度,它们仍可逃脱。题中结果 表明。q总68是不够大的,这未能把地球里的氢气和氦气保住。q值大到22至24肯定 是够了,因为这些数值没有让氮气和氧气散失!【例3】一个半径为10cm的球形容器,除器壁表面1cm2的温度低很多以外,其余部分温度 保持在T 300K。容器中装有可近似看做理想气体的水蒸气。假设每个碰到低温表面的水 分子都凝结成液体并停留在此,计算容器内压强降低到10-4倍所需要的时间。设过程中气 体保持热平衡状态,速度分布遵守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规律。已知水的摩尔质量为 M = 18g / mol,摩尔气体常量 R
14、 = 8.31 J /(mol K)。【分析与解】压强的统计意义是大量分子对器壁的持续碰撞,在此问题中,压强之所以减少, 是因为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减少了一总有一定几率的水蒸气分子碰到 低温表面后凝结成液体停留下来,而容器内气体的压强P mrRT ng。i MV i V设经时间t容器内压强降低到10-4倍,在At = -( n F)时间元内,气体压强从p ni减少为P,+1,有,、kTP P = (n n ),ii+1ii+1 V水蒸气分子数减少(n-气+1)是因为这些分子凝固在5 =1cm 2的低温区域了,可以这样表示这些分子的数量:水蒸气分子平均速率v =,压强为P.时容器
15、内总的水蒸气pV1 A分子数n=岸,其中速度沿径向且向低温区域的几率为彳,在At时间内有PVvAt 5 i 个水蒸气分子到达低温区,即4kTVP(n - n ) = v At 5 ivtS p . vtS,即匕+1 = 1 。4Vnp4VnP 将式代入式,得p, - p,+1 = v A 5 4vv,p, - p,+1 pi 对该式两边n次方取极限得m,4V p则 Ut ln f。vS p0代入数据有pVtS 4Vn vtSlim(%1 )n = lim(1-) vtS 心nspnT84Vn44 x 3 兀 x (0.1)3:8 X S 顺 X10-4x 4ln10 s = 2.6s。18x1
16、0 -3 兀i二、固体和液体的特性1、晶体的空间点阵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中排成整齐的行列, 构成空间点阵。如果沿着这些物质微粒的行列画出直线,可以得到若干组平行线,物质微粒 就在这些组平行线的交点上,这些交点叫空间点阵的结点。2、固体的热膨胀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一定的温度下固体的线度(如长度、直径、周长) 是一定的,当温度升高时固体的线度会增加。设温度为00C时固体的长度I。,温度升高到 10C时长度为I.,长度增量Al = / -与温度的增量At = t成正比,也跟l0成正比,即 l -1一t=a -1,l =l (1+a -1)。式中a称
17、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其数 t0 t 0量级为 10 -6 K-1 10 -5 K-1。当固体的线度发生膨胀时,固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也在发生膨胀,分别称为面膨胀和体膨 胀,其变化规律分别为S = S (1+ p t),V = V (1+ yt)。t0t0式中S0、匕分别为固体在00C时的表面积和体积,&、Y分别为面胀系数和体胀系数。 对于各向同性的固体有:p = 2以,y = 3以。3、液体的表面现象液体表面有力。液体表面层(即液体与气体相接触的液体薄层)相 邻的两部分之间由于分子力作用而形成的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表面 张力,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表面张力是跟液面相切的
18、。如 果液面是平面,表面张力就在这个平面上;如果液面是曲面,表面张力 就在这个曲面的切面上。作用在任何一部分液面上的表面张力,总是跟f与分界线MN垂直。表面张力大小是否有杂质等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如图所示,表面张力匕、 与两部分液面的分界线长度成正比,写为1f =。L,其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与液体的种类、温度、 因素有关。液体表面有能。如图所示,设想一附有液膜的矩形铁丝框 ABCD,长为L的BC边可以滑动,由于液膜有上下两个表面,所 以有2。L的表面张力作用在BC边上。要使BC移动Ax,则外力F 所做的功至少为W = F -Ax = 2。L -Ax = e NS。式中AS为液面增加的表面积
19、,外力克服表面张力所做的功,增大了液膜的分子势能, 这种能称为表面能,用AE来表示,所以表面能可以表达为E=。 -AS。在液体与固体相接触的液体薄层会发生如图(。)所示不浸润与图()所示浸润两种现象。图中。称为接触角,它是在固、液、气接触处,液体表面的切线与固体表面的切线所 夹液体的角。对于能浸润固体的液体,接触角o 6:;不能浸润固体的液体,接触角是兀3兀。当。=o时,称为完全浸润,如酒精与玻璃;当=兀时称为完全不浸润。在细管内,若液体能浸润细管,则管内液面呈凹弯月面,如图0)所示;若液体不能 浸润细管,则管内液面呈凸弯月面,如图(。)所示。若是完全浸润,则凹弯月面是以管径 为直径的凹半球面
20、;若是完全不浸润,则凸弯月面是以管径为直径的凸半球面。平板玻璃(a)不浸润(b)浸润能浸润管壁的液体在细管里升高,不能浸润管壁的液体在细管里下 f l f 降,这种现象称为毛细现象。能发生毛细现象的细管称为毛细管。如图 所示,管中液面与管壁的接触角为5而h v 0,表示管内液面低于管外液面。【例4】两个漂浮的物体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相互吸引,无论它们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浮在 水银上,请解释其中的原因。【分析与解】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在这两个物体之间的液面高度与物体之外的液面高度是 不同的,如图所示:在图(。)所示情况中,液体是水,由于浸润物体之间的液面高出物体 之外的液面;在图(0)所示情况中,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更高更妙的物理:专题15 泛说气、液、固三态性质 更高 更妙 物理 专题 15 泛说气 三态 性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3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