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建设方案设计.docx
《智慧医疗建设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医疗建设方案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二零一八年一月目录第一章背景4第二章建设目标42.1总体建设目标42.2阶段建设目标42.3智慧医疗需求52.4建设容62.5总体框架6第三章重点建设项目73.1建设依据73.2应用项目建设83.2.1基础保障服务项目83.2.1.1通信网络保障 83.2.1.2计算中心93.2.1.3健康卡一-通系统93.2.1.4建立标准规103.2.1.5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113.2.1.6建立医疗卫生感知网 113.2.1.7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113.2.2医疗服务类示项目 123.2.2.1电子病历共享 123.2.2.2双向转诊系统133.2.2.3辅助诊疗系统133.2.2.4
2、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143.2.3公共卫生类示项目 153.2.3.1卫生应急指挥系统153.2.3.2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163.2.3.3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173.2.4综合管理类示项目 183.2.5居民健康自助门户18第一章背景智慧医疗卫生体现了 “以患者为中心”、“以居民为根本”和“以行政为支撑”的医 疗卫生理念,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实现居民与 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医疗 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国民健康体系。智慧医疗卫生通过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 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卫
3、生信息资源、覆盖城市圈卫生系统,形成信息高度集成的医 疗卫生指挥、应急、管理、监督信息网络系统。智慧医疗卫生解决居民“看病难、就医贵”和“三长一短”的医疗问题,使居民获 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完整详实的健康档案信息和全生命周期的自我健康医疗管理, 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新型就诊观念;提高医 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辅助公共卫生防疫部门有效开展慢病管控、急 救管理、卫生防疫管理、突发事件及应急灾情的快速反应管理、妇幼医疗保健管理、血 液管理、健康教育与综合行政管理等工作;提升卫生行政部门服务质量、事务效率,强 化绩效考核,加强监管力度。实现与社保、药
4、监、计生、公安、民政、应急等部门的快 速协作和智慧决策。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第二章建设目标2.1总体建设目标智慧医疗卫生领域的建设目标是:智慧医疗卫生框架体系,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 和行政监管等方面提供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打造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 期自我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大智慧、大医疗、大卫生、大发展” 的宏伟目标。2.2阶段建设目标智慧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目标通过以下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 同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以疾病控制为切入点,在跨业务、跨机构、跨区域 资源整合、共享交换和协同应
5、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统筹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智慧医疗卫生业务系统等一批 示试点应用项目建设,协同推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核心,初步建立智慧医疗卫生基础 支撑体系、标准规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所辖围所有 医疗机构之间以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数据互联互通,健康卡医疗卫生 服务“一卡通”,医疗服务业务的协同管理,从而切实改善和缓解市民“看病难,就医 贵”的问题。加快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以重大项目支撑医疗行业发展,促进行业技术开 发和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第二阶段:进一步提升医疗领域信息化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
6、平,深化完善各公 共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智慧与决策的反应能力。在各社区医疗服务机 构安装各种生理数据传感器,实现全面的远程医疗与应急救助,深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和医疗服务体系,从而扩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实 现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形成集共享、发布、调度、指挥、决策为一体的,全面、高效、便捷、快速的市级、智 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信息联通与共享服务架构。2.3智慧医疗需求智慧医疗卫生领域体现四个方面的智慧:(1)对于医疗机构的智慧容:科学的辅助治疗和资源的优化及共享利用。通过对 区域电子病历的共享,可方
7、便医务人员跨机构快速全面掌握患者的诊疗信息。结合各种 医学专家知识库并应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技术等科学手段来辅助基层卫生机构医务 人员提供最佳就诊流程及提高诊疗医技的同时,可最大化的减少误诊率,规医疗行为、 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2)对于公共卫生机构的智慧容:快速应急指挥响应。卫生应急指挥系统联动疾 控系统、急救一体化系统、妇幼医疗保健管理系统、现代血站信息系统,使相关机构的 资源信息互通,利用GIS、GPS卫星定位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种高科技手段,实现对卫生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统一调度、准 确救援。(3)对于公众的智慧容:无所不在的全生命
8、周期自我健康医疗服务,无论居民身 处城市的任何角落,均可以利用各类先进的感知终端、通过全面覆盖的各种网络技术, 搭乘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享受全程的“一站式”医疗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健康保健 服务。从而缓解了居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进而真正实现“知未病、治未病。”(4)对于卫生管理部门的智慧容:系统的分析、科学的决策、优化的管理,通过 对海量、真实、有效的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分析决策系统,为卫生局对全市的医疗资源 的规划、各类疾病的控制、健康教育的宣传、慢病的防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保障与处理等工作提供科学、及时的辅助和支持。2.4建设容以居民健康卡为纽带,
9、根据“ 1135规划”的蓝图,构建智慧医疗卫生体系。 1网络:智慧医疗卫生专网; 1个平台:智慧城市应用支撑平台。运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构建智慧医疗 卫生信息平台,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两大基础数据库向医疗、公卫、 管理“三类”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 3套体系: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5类业务应用系统:医疗服务类、公共卫生类、医疗保障类、用药监管类、 综合管理类业务应用系统。2.5总体框架智慧医疗卫生总体架构如图所示安全置隼言服务度景3 蕙弟站庸理,诚a展|国彻迁婚赠if通TWfcgt I HtikiWS* !:垫此中有件虚娜ia#g理中副手 .顼用缨弟中则牛取财闷-i屠规
10、范普基础迷耳国 .bs | ;苒站没品j j尹ifeft基M支撑系(基M岫艮务房)基fi出设施平台第三章重点建设项目3.1建设依据/ 必要性:响应国家、省、十二五规划建设纲领/迫切性:缓解社会民生当前突出存在的问题/ 择优性:择优选取领域具有带动及示效果的重点项目/效益性:选择符合领域发展动向、技术含量高、见效快的项目/易操作性:选择医疗信息化发展较快、技术基础较好的地区作为试点,便于实 施示工程项目根据以上因素综合分析,最终选取包括基础建设、平台建设、业务应用建设等12 个项目,并挑选信息化基础较好的试点区域,开展以下示项目的建设:以医疗服务为重点,公卫服务同步建设,围绕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
11、案,建立云计 算中心,构建市、区两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立方便居民的集挂号、就诊、收费、发药、检查检验申请与报告查询、网上及预约挂号等“一站式”服务为一体的健康卡医疗“一卡通服务”;建设市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对疾控、急救、妇幼医疗保健、血液管理等公卫 机构及资源的精确空间分析管理与综合性展示;建设居民健康自助门户,同时对省厅建设完成后的预约挂号系统进行集成;拓展急救服务,建设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构建更加完善的院前急救全景管理,配 合专家远程会诊,从而形成院外医疗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拓展医疗服务,构建双向转诊、辅助诊疗和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从而增强居民就医保健幸福感、缓解居民
12、就医难,费用高等问题,提高医生的诊疗工作效合理川药质钉AM率,切实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蛎怪病皆理 W空旗4.AX杵料谚雄劫修疗立程女i*fit 扩虫肱技防刎挂号捞贵姑半月ii.柳甘浜疗R生信息平台 (私有云)等档卫社区卫生院生JS3.2应用项目建设3.2.1基础保障服务项目3.2.1.1通信网络保障实现所有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村服务站的网络全覆盖,深延伸,支持多种 方式查询到底(同时保证了疾控网络覆盖全面),并将与下属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全部移送到医疗卫生专网,通过边界接入放到外网用于对外使用。3.2.1.2计算中心智慧医疗卫生计算中心是智慧医疗卫生系统的基础设施支撑,部署在卫生局,使
13、用 和运维的主体单位是卫生局。主要包括:机房、通用和专用基础设施、网络设备、配电、 照明、综合布线。计算中心主要实现数据统一存储与共享,业务统一整合与互融,并支持后续的扩展 应用;实现对基础运行支撑平台运行的监控管理;实现数据定时备份管理;实现网络通 信的监控管理。3.2.1.3健康卡一通系统居民健康卡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可以作为个人信息基础载体。居民健康卡的 申领受理与发放工作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来承担,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首先对居民个 人基本身份信息进行采集,之后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健康卡注册管理中心进行审核和 处理,注册管理中心将对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经金融机构按相关标准审核
14、, 并为用户办理个人金融账户;处理完毕后,信息返回注册管理中心进行再次审核,最后 由注册管理中心将制卡信息传输到制卡中心进行制卡;同时,个人信息数据和密钥也被 写入卡中,制作好的居民健康卡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发放给辖区居民。居民健康卡一卡通系统主要包括医院就诊、新农合应用、社区保健、金融支付和个 人健康管理五类主要功能,具体说明如下:(1)医院就诊:预约及自助挂号、门诊就诊、先诊疗后结算和急诊四项服务。(2)新农合应用:持有健康卡农民在所属省定点医疗结构就医出院时,可以凭卡 及时结算诊疗费用,还可以凭卡和外地就诊医院详细费用清单在所属新农合管理机构办 理报销手续。(3)社区保健:根据病情发展需要
15、,提供预约挂号、电子转诊服务,及与上级医 院进行远程医疗协作,还可以使持有健康卡居民及时获得国家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除此之外,由于健康卡唯一身份识别,可以与居民电子健康 档案进行信息整合。(4)金融支付:持卡人在医院付费窗口或编写POS机上实时支付诊疗费用,还可 从储蓄账户中预拨部分资金到医院指定结算账户。除此之外,有银联标志的居民健康卡 被激活以后,居民健康卡将具有合作银行储蓄卡功能。(5)个人健康管理:居民通过网络或自助终端可在线查询和预约医院号源、计划 免疫、儿童体检等服务项目,并通过健康卡实现电子支付,浏览个人健康档案,动态查 询就诊记录、化验报告等信息,自
16、助打印预约挂号单、检查化验单、健康指导文档等。3.2.1.4建立标准规遵循“统一规、统一代码、统一接口”的原则,建立标准规体系,真正实现信息资 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标准规应该是贯穿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系统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规标准 来加以实施,保证多部门(单位)、多系统、多技术、以及异构平台环境下的信息互联 互通,确保整个系统的成熟性、拓展性和适应性,规避系统建设的风险。(1)有国家(行业)标准的,优先遵循国家(行业)标准;(2)即将形成国家(行业)标准的,争取在标准基本成熟时,将该标准率先引 入试用;(3)无国家(行业)标准,等效采用或约束使用国际标准;(4)无参照标准,按标准制定规,
17、自行进行研制;(5)在编写卫生信息交换标准时,需特别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变化;(6)在此基础上形成医疗卫生信息交换标准。通讯标准使来自于不同厂商的产品能够容易地交换医疗信息,提高各种医疗信息系 统间的互操作性;标准刺激竞争一从而降低费用;使用标准化的产品,医疗机构可以从单个科室的低门槛的系统开始,逐步建立更大 的系统,直至覆盖整个医疗机构的综合集成解决方案;与投资私有解决方案的巨大风险相比,标准化产品可以很容易地被替换或升级。3.2.1.5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从六个方面建设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 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为智慧医疗卫生系统安全防护提供有力技术支持,通过
18、采用多层 次、多方面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信息安全保障,整个体系的构建遵循系统安全工程 过程开展。3.2.1.6建立医疗卫生感知网智慧医疗卫生感知网涉及到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及传感网关,实现对医疗卫生对象的 识别与医疗卫生资源的采集;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政府用户智能终端:移动通信设备、一体式电脑设备、PDA摄像机(2)医疗机构用户智能终端:移动通信设备、一体式电脑设备、PDA标签:一维/二维条形码标签、RFID标签 摄像机 GPS自助预约挂号终端(3)居民用户智能终端:移动通信设备、PDA标签:一维/二维条形码标签、RFID标签 GPS其它:耳麦、项圈衬衫、短裤、腰带、电子
19、腕表、运动检测传感器、智能药 瓶等。实现对医疗卫生对象的识别与医疗卫生资源的统一采集与核心共享数据信息抽取。3.2.1.7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是智慧医疗卫生系统的“大脑”,概括为“两级三类”,即, 运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构建市、区“两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基于电子病历和 居民健康档案两大基础数据库提供医疗、公卫、管理“三类”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智慧云服务平台和智慧云数据中心、两个部分。 其中智慧云数据中心、需要建立包括基础信息库、目录资源、共享资源、数据仓库在的多 种基础信息资源库;智慧云服务平台则应实现统一的基础服务,基于各类数据资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慧 医疗 建设 方案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3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