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表面层配合比设计实例.ppt
《沥青混合料表面层配合比设计实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混合料表面层配合比设计实例.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沥青混合料表面层配合比优化设计实例,一、材料基本性质,1 沥青 某工程地处规范附录A规定的2-2区,按规范选择沥青标号可以为110或 90号沥青,沥青到货后按试验规程要求取样,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试验,质量符合我国道路沥青技术A级要求,试验路铺筑用的克拉玛依110号沥青,SBS改性沥青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2。,表 1 110 沥青质量试验结果,表2 SBS改性沥青产品性质,2 矿料,2.1 粗集料 采用当地产的玄武岩碎石,应选择料场储量丰富,质量稳定,运输方便,可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供应。各种材料的筛分结果如表3。在表中集料粒径符合规范要求。粗集料与使用沥青的粘附性达到4级,基本没有剥落
2、。按规范对碎石质量的检测结果如表4,从表中可见,有些指标必须对不同粒径的碎石分别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表3 各种粗集料的筛分结果,表 4 各种粗集料的质量规格,2.2 细集料 当地粗砂,细度模数3.6属粗砂偏粗。质量及规格如表5、6,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表 5 砂的筛分结果,表 6 1 砂的质量指标,表6-2 石灰岩石屑质量指标,2.3 填料石灰石矿粉的质量及规格如表7,表 7 石粉质量指标,对粗、细集料,按照公路集料试验规程的要求,测定的相对密度如表8,表8 矿料密度试验结果,二、沥青混合料表面层集料工程设计级配的确定,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时应特别重视实践经验,通过
3、对条件大体相当的工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证明选择的级配范围符合所设计工程的需要。调整时可遵循下列原则。,1.根据公路等级和施工设备的控制水平、面层混合料类型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上下限差值必须小于规范级配范围的差值,其中4.75mm和2.36mm通过率的范围差值宜小于12。2.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应首先确定采用粗型(C型)或细型(F型)的混合料。对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调整时可遵
4、循的原则:,细、粗型密级配混合料划分,3.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温度炎热、高温持续时间长,冬季又十分寒冷,年温差特别大,且属于重载路段的工程,应在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的基础上,兼顾提高低温抗裂性能的需要。设计时宜适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水平的设计空隙率。,调整时可遵循的原则:,4.确定各层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时应考虑不同层位的功能需要,经组合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应能兼顾到耐久、稳定、密水、抗滑等要求。表面层应综合考虑满足高温、低温、抗滑的需要。对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对沥青层的中下面层也应重点考虑提高
5、高温抗车辙性能。在多雨潮湿地区,密水和雨天抗滑性能发生矛盾时宜加设抗滑磨耗层。5.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性能,使沥青混合料容易摊铺和压实,不容易造成严重的离析。,调整时可遵循的原则:,高速公路的表面层设计采用原规范的AK13A时,有的工程使用效果尚好,也有的使用效果并不好。效果不好的工程主要是施工级配的空隙率偏大,经常处于原规范要求的上限,即在58之间,在使用过程中的空隙率大于810,水分容易渗入路面层内,由于我国沥青面层较薄,大部分集料粒径偏粗,离析较严重,压实不够。路面中下面层很难防止渗水,则水分就会直接渗入到基层结构中去。总之,AK类抗滑层对路面的密水、防止路面早期破坏很不
6、利。而原规范中的AC13I型,很致密,不透水,但偏细,高温稳定性较差,表面欠粗糙。,目前,高速公路表面层,一般都采用的结构:,SMA是按照内摩擦角最大的原则,以间断级配的粗集料形成相互嵌挤的矿料骨架,然后按照空隙率较小的原则,以沥青玛蹄脂填充骨架的空隙,形成一种骨架密实结构的混合料。SMA粗集料含量多,形成了骨架嵌挤结构,因此高温性能好。SMA 空隙率很小,几乎不透水,而集料和玛蹄脂的粘附性很好,因而SMA 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SMA粗集料用量多,路表粗糙,抗滑性能较佳。但是,SMA初期造价较高,一般适用于重交通道路。SUPERPAVE 混合料设计方法是美国战略研究计划(SHRP
7、)的研究成果。SUPERPAVE 混合料的特点是连续、嵌挤、密实。,目前,高速公路表面层,一般都采用的结构:,在哈绥高速公路、哈双高速公路、焦新高速公路、北京市京张公路(运煤车干线公路)、曲荷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表面层配合比设计时,考虑到原规范AC16I,AC13I型混合料偏细,高温稳定性较差,而原规范AK16A,AK13A型混合料空隙率较大,易离析、渗水,造成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因此参照我国其它地区的经验和美国SUPERPAVE 的最新成果调整了新的AC13型级配范围。铺筑时压路机在高温时碾压不拥挤,说明集料有良好的嵌锁作用,且施工结束的路面基本上不透水,构造深度比原AC13I型的明显要大
8、些,说明在渗水、构造深度及空隙率方面尽可能得到了兼顾。经过5年来的使用,效果比较好。,目前,高速公路表面层,一般都采用的结构:,沥青表面层重点考虑耐久性和密水、抗裂兼顾抗滑、抗车辙等功能。立足于现有材料、工艺措施的合理组合,借助其它地方的工程实践经验,在规范级配范围内,提出了一种嵌挤骨架密实型的AC13调整型工程级配带。表1为我国94版规范的AK13A,AC13I与新提出的AC13调整型的工程级配范围。,目前,高速公路表面层,一般都采用的结构:,表1 三种沥青混合料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三、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3.1.目标配合比优化选择原则 1)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确定的工程设
9、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比,使包括0.075mm、2.36mm、4.75mm筛孔在内的较多筛孔的通过量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中值及下方,但应避免在0.3mm0.6mm范围内出现驼峰。此计算过程宜通过计算机不断地调整计算,直至满意为止。设计的合成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且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应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级配曲线图,2).在级配曲线图上绘制配制的几组设计级配曲线,根据其与最大密度线的接近程度,大体估计各个级配的VMA值。3).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选择1个认为适宜的沥青用量,分别制作几组级配的马歇尔试件,测定VMA等体积指标,初选一组接
10、近要求的级配作为设计级配。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级配符合要求时,则选择关键性筛孔通过率较细的一组为设计级配。4).优选矿料级配设计时宜充分考虑各种材料的成本和供料上的平衡,以降低成本,减少废弃料。,3.1.目标配合比优化选择原则,3.2 选择矿料级配,根据沥青混合料选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我们选择了几个配比,遵循的原则是,以2.36mm为粗细集料的分界点,控制2.36mm和0.075mm筛孔通过率。在满足级配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将2.36mm筛孔通过率拉开,而0.075mm的通过率基本相同。为此,AC13I型,配制了5个配合比见表3、4;AK13A型,配制了4个配合比,见表5、6;AC-13调整,配制
11、了5个配合比,见表7、8。我们的目的是在这些配合比中选择满足技术要求的,最经济的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优化设计步骤是:,第一步,将各种配合比进行原材料价格计算,选择价格低23种配合比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满足体积指标的配合比确定最佳油石比;第二步,根据最佳油石比,计算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价格,选择成本最低的混合料作为初定的优选级配;第三步,对初定优选级配进行配合比检验,做车辙,水稳定性,低温弯曲,渗水系数等试验。满足要求则此级配就是最佳混合料级配。如不满足要求,则在第二步另选一种混合料价格稍高的进行配合比检验试验。,配合比优化设计步骤:,表3 5种 AC-13I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矿料比
12、例,表4 5种 AC-13I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矿料合成级配,表5 4种AK-13A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矿料比例,表6 4种AK-13A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矿料合成级配,表7 4种AC-13调整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矿料比例,表8 4种 AC-13沥调整型沥青混合料 目标配合比矿料合成级配,将13种配合比进行了原材料价格计算,结果见表9。根据矿料材料价格和VMA的估算,试验路目标配合比的AC13I型,选择了1号和3号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AK-13A选择了1号,2号和4号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AC-13调整型选择了3号和5号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根据上述步骤:,表9 试验路目标配合比经济分析,3.
13、3 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各阶段都应进行马歇尔试验。经配合比设计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本研究提出的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3.3.1.拌和和压实温度的确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沥青加热温度、拌和温度按粘温曲线的方法确定,并与施工实际温度相一致,但成型温度应高于规范规定的开始碾压的最低温度。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温度在此基础上再提高1020。,表10为沥青的粘度温度试验数据 表10 110号沥青粘度,根据粘温曲线的关系,对粘度(单位mPa.s)取双对数,对温度(单位绝对温度K)取对数,对表沥青进行直线回归。回归方程如下loglog=-3.5381log(t+273.2)+9.652,r2=0.9994表
14、11为按照粘度190mPa.s,150 mPa.s,310mPa.s和250 mPa.s相应的拌和温度和压实成型温度范围。,回归方程:,表11 重交110 拌和和压实温度,粘温曲线只适合普通沥青确定压实和拌和温度。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改性沥青生产者的建议,如果改性沥青仍然要利用粘温曲线,则合理地确定拌和温度的方法是:在以改性沥青做粘温曲线,确定的拌和和压实温度试应进行如下处理:,拌和温度的确定:,将试验相应的温度减小1028是比较合适的。一般来说,添加的聚合物改性剂比例越高,温度减少就越多。例如,少量的改性剂比例,温度减少14是合适的,较多改性剂比例时,减小28是合适。当然对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
15、拌和和压实温度最好向供应商咨询,接受他们的建议。本次试验路,我们咨询了改性沥青供应商的建议,在考虑了前述个因素的情况下综合决定的。,拌和温度的方法:,3.3.2密度和体积参数的计算,根据研究结论,采用下列有关计算方法。1 按(1)计算矿料混合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sb。,(1),P1、P2、Pn为各种矿料成分的配比,其和为100,1、2、n为各种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对2.36mm以上的粗集料(含从机制砂及石屑中筛出的大于2.36mm部分)统一按T 0304方法测定,2.36mm以下部分的机制砂及石屑,按T 0330方法实际测定毛体积相对密度。矿粉以表观相对密度代替。本例采用实际测定的毛体
16、积密度。,式中:,2 按(2)计算矿料混合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sa:,(2),式中:P1、P2、Pn为各种矿料成分的配比,其和为100,为各种矿料按试验规程方法测定的表观相对密度。,3确定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对非改性的普通沥青混合料,宜预估适宜的最佳油石比拌和2组的混合料,按规定对混合料彻底分散后采用真空法实测最大相对密度,取2个以上试样的平均值。然后由式3反算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se。,有效相对密度se:,式中:se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Pb试验采用的沥青用量(占混合料总量的 百分数),();t试验沥青用量条件下得到的 最大相对密度,无量纲;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3
17、),对改性沥青及SMA等难以分散的混合料,宜直接由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与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按式(4)计算确定,其中沥青吸收系数C值根据材料的吸水率由式(5)求得,材料的合成吸水率按式(6)计算:,(5)式如下:,(4)式如下:,C=0.033 wx 2-0.2936 wx+0.9339,式中:se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C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可按矿料的合成吸水率从式(5)求取;wx 合成矿料的吸水率,按式(6)求取,;sb材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sa 材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6)式如下:,3.3.3 马歇尔试验,1.以预估的油石比为中值,按一定间隔(对密级配沥青混合
18、料通常为0.5%,取5个或5个以上不同的油石比。注:5个不同油石比不一定选整数,例如预估油石比4.8,可选3.8、4.3、4.8、5.3、5.8等。同时准备2个实测最大相对密度。2按不同的油石比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每一组试件的试样数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要求确定,对粒径较大的沥青混合料,因试验数据波动较大,宜增加试件数量。,1通常采用表干法测定毛体积相对密度;2对吸水率大于2的试件,宜改用蜡封法 测定的毛体积相对密度;3对空隙率大于8的试件,应采用体积法测 定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对吸水率小于0.5的特别致密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质量检验时,允许采用水中重法测定的表观相对密度代替毛体积相对
19、密度,且钻孔试件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但在配合比设计时不得采用水中重法,3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f和吸水率,取4个以上试件的平均值。测试方法应遵照以下规定执行:,对非改性的普通沥青混合料,在成型马歇尔试件的同时,用真空法实测各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相对密度ti。对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等难以分散不便采用真空法实测最大相对密度时,宜按式(7)或(8)计算不同沥青用量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4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相对密度,(8)式:,(7)式:,式中:ti相对于计算沥青用量Pbi时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 密度,无量纲;Pa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中的油石比,;Pbi所计算
20、的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PbiPai/(1+Pai),;Psi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的矿料含量,Psi100Pbi,;se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无量纲;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5.按式(9)、(10)、(11)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VMA、有效沥青的饱和度VFA等体积指标,取1位小数,进行体积组成分析。,式(9):,式(10):,式(11):,VV 试件的空隙率,;VMA 试件的矿料间隙率,;VFA 试件的沥青饱和度(有效沥青含量 占VMA的体积比例),;f 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t 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相对密度,无量纲;Ps 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 百分率
21、之和,即Ps=100-Pb,;sb 矿料混合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在60条件下进行马歇尔试验,测定马歇尔稳定度及流值。,表10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式中:,7.沥青混合料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1)室内压实 根据国内外对马歇尔与维姆混合料设计方法发展的讨论,室内压实方法包括最初方法都参考了现场条件。参考现场条件并非根据施工段落,而是根据路面经历相当水平交通之后所达到的密度。因此,如果在室内设计经历交通荷载的混合料,那末室内混合料显然应压实到将来服务条件下交通最终压实的相同的通常密度(空隙率)。否则,服务中交通水平太高使混合料可能被压实到空隙率太小且不够稳定的密实状态。或者交通水平太低使
22、室内采用的压实功能生成的密度高于实际交通水平所形成的密度,其结果是混合料沥青含量太小,混合料现场耐久性偏低。因此,在设计提供适合现场性能的混合料时,室内压实水准的选择是关键。,矿质集料间隙率VMA为压实集料块体中空隙总体积。如果VMA太小,则混合料可能有耐久性问题,而如果VMA太大,则混合料可能有稳定性问题,而且生产不经济,因此这项空隙率对混合料性能具有重大影响。VMA具有两个成分:压实后沥青填充的空隙体积及剩余空隙体积,剩余空隙体积使炎热气候沥青胶结料热膨胀成为可能。沥青胶结料体积是混合料耐久性的关键。沥青胶结料体积连同集料级配决定每一集料颗粒周围沥青膜厚度。,2)集料间隙率(VMA),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沥青 混合 表面 配合 设计 实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3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