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高级中学俞静娟09.ppt
《江阴高级中学俞静娟0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高级中学俞静娟09.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阴高级中学 俞静娟2015.04.09,问学施教 执简驭繁谈高三历史复习策略,本人近年发表的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章,时间紧离高考不到2个月!每周只有3节课时!课外时间不保障!,得A率!达B率!匹配率!,任 务,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提高得A率、达B率,胸中有标目中有人问学施教执简驭繁,总体思路,着眼于最好 着手于可行,一、我们的复习目标到底是什么?,课程目标学什么?考核目标考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
2、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二、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目标
3、,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
4、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新增),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
5、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考核目标与要求(能力、素养立意),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
6、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加大学习和研究方法考查;加大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基本历史理论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重视对学生“史识”的考查。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主任:刘芃,读懂材料和要求前提下,在一定史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历史研究方法,调用学过的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辨析、推理、分析、说明、比较、概括、论证。,做历史!,重视对于三维目标中体验性目标的考查例如全国卷2010年40题“恩格斯所说历史
7、前提”、11年41题西方崛起、12年41题冲击反应、13年41题比较两地图 都典型体现了对于过程与方法的考查。2013年江苏高考23题加强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3分)因素:罗斯福优秀的人格魅力。表现:乐观情绪。新意:注重人文精神,使历史形象更立体、丰富(或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猜题已经过时!唯有按照课标和考核目标为目标,以能力素养为核心,才能以简驭繁,取得好成绩!,知识记得准吗?(描述和阐释、客观叙述、解释)会调动和运用知识吗?(新情景下
8、辨别?理解?说明和证明?)能力 方法?(材料看得懂吗?判断、比较、归纳?会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认识?(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学生复习的现状如何?,学情的问题分析,1.知识掌握方面存在历史概念不清,知识零碎、乱,不系统。抓不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材料看不懂,特别是文言文、图表题。3.答题方面存在审题不到位,迁移知识能力差,答题抓不住重点,答题语言表达不到位等问题。,普遍问题,精度(点、线、面、立体框架)高度(史观)深度(现象和实质、内在联系)角度(结构、层次)灵活度(方法、能力),学生还缺什么?,三、如何做到复习备考
9、与高考测试要求的切实对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高学生对新情景新材料的认识理解帮助学生熟悉各种题目的要求和应答方法,后阶段我们一方面需要在学科教学的三个方面继续下功夫,重在研究提高学生对史实、史法、史观、史识的把握能力的教法和学法!(夯实)重在研究提高学生对试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的教法和学法!(转化),(一)多角度整理知识:夯实基础。,考核目标: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考查内容: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复习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在知识之间建立起各种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结构化的知识最容易被理解掌握和在新的情景下被运用。知识融会贯通;挖掘内
10、涵、弥补知识缺漏。学会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的结合;古代与近代的结合;中外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史实、史法、史观、史识的结合。,1、专题型2、时序型3、地域性4、比较型5、立体结构型(层次角度)6、思辨型(问题型)7、概念型8、史观统领型7、热点型9、史法引领型10、史学新观点与思维定势突破型,(一)多角度整理知识:夯实基础。,1.专题型以专题为单位构建网络(最基本)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背景(理论来源:韩非的法家思想;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需要小农经济需要封建王权的保护;政治基础:巩固政权的需要)*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各阶段有所侧重;发展特征也不同)*演变:建立秦朝(
11、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加强西汉(中外朝制、推恩令);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发展宋元(分割宰相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强化明清(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需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观点加以评价,注意阶段论*影响: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每一个试题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或者专题,针对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一个层面、一个点。近年试题的特点以专题内整合为主。专题主题、中心(是什么)(概念、内容、实质、特点)教材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专题,一课就是一个中心主题。,时代性、继承性、发展性等,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文主义,信仰得救,理性主义,专制王权和教权,自然和神灵,基督教神学体系,教会的神权
12、统治,2、时序型纵向的阶段、过程、脉络。如:经济全球化的历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人文主义在西方的起源和发展成熟,小的时序,如解放战争的经过、抗日战争经过,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3、地域性以海洋、河流为线;以一个城市为线;以一个区域为线等。如长江经济带、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大西南地区、“一带一路”,4、比较型同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进行整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整合;贯通古今中外;,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君主专制的萌芽,公民集体民主制,商鞅变法等,梭伦改革等,农业经济,工商业经济,重农抑商,重视商业发展,百家争鸣,人文精神的起源,5、立体结构型社会转型时期发展特征,抓角度。
13、社会的变化起因总是由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变化发端,又表现在这些方面。对这种转型时期的社会发展的考查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切入进行对社会全貌的透视分析。14年江苏卷综合考查维新志士“主掌上海致格书院课士题表”体现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就是以文化现象作为切入口考查时代特征。,近代前期中国社会(1840-1919的中国),中国现代化痛苦的起步与发展,思想上: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世界,向西方学习新思潮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经济上: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的场所,沦为西方的经济附庸。内忧外患的促动和欧风美雨的刺激,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步伐。虽然
14、步履维艰,终究有了一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风尚都有了变化。,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强,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华民族不断觉醒,反侵略求独立;反封建求民主逐步成为时代的旋律。,中国史的重要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全面近代化的展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世界历史中的重要社会转型时期1416世纪的欧洲社会转型1718世纪的欧美国家资本主
15、义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6、思辨型是什么(概念、内容、实质、特点)?为什么?怎么样?,整体解读“历史事件”,界定其发生的历史坐标:时间与空间;明确其背景和参与者;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及后果。,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原料),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生产力水平提高,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关系变化*经济结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由主义政策确立;*经济危机频繁出现;生态环境被破坏。,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形成;*民主制度发展;,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化,*三
16、大思潮出现(民族、自由、社会主义)*家庭、婚姻、服饰的变化,*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世界面貌改变,理清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抓层次、角度,7、概念型这类整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概念,在历史知识间建立起内在联系,避免死记硬背。,经济政策,联系相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道路、经济体制、影响等方面分析其不同,并概括各自的特点;同时理解认识各国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不同,要注意坚持改革和调整,要立足国情,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模式。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政策、自由主义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混合经济政策、福
17、利国家政策20世纪的三大经济模式经济体制创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模式),8、史观统领型多角度看问题;思路清晰。,唯物史观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逐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时,生产关系就必须作出调整或变革(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2)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
18、象和生产工具(近代以来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三个方面,其中生产工具(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2阶级斗争理论(1)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的相应的对立阶级。(2)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任何阶级的措施、观点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注意选择题中的“根本目的”)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史观是观察与解读历史的基本模式,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工业文明自欧美向全球不断扩展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文明史观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现代化,全球化,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近代历
19、史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表现为经济:工业化(机器化)、市场化、城市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文化:世俗化、科学化、理性化;核心:工业化和民主化。,全球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全球史观就是从全球视角和整体上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认为世界历史就是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统一的历史。肯定了文明的多元。,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强调革命斗争在历史上的作用)。,生态史观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反对环境决定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
20、处与协调发展。,社会(生活)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用近代化史观整合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1.革命史观: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从广州起义到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再到国民革命运动(百折不挠争取民族独立);从改良主义到旧三民主义再到三民主义的发展(与时俱进与民主理念)2.现代化史观: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及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法令构成了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临时约法的突破:法国思想、美国体制、中国国情)3.文明史观:中国近代文明的杰出建设者 建构五权分立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阴 高级中学 俞静娟 0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3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