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支护结构计算.ppt
《隧道支护结构计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支护结构计算.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隧道支护结构 计算,5,5.1 隧道施工过程的力学特性,5.2 隧道衬砌受力计算,5.3 半衬砌结构计算,隧 道 工 程 SUI DAO GONG CHENG,5.4 直墙式衬砌结构计算,5.5 曲墙式衬砌结构计算,5.6 隧道洞门计算,5.7 衬砌截面强度验算,初期支护和衬砌结构型式是否合理,对于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经济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围岩的稳定性对于结构型式的选择起决定的作用。,隧道支护体系,岩体,支护结构,通常情况下是主要承载单元,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一方面承受围岩压力、结构自重以及其它荷载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围岩风化、崩塌、防水。,隧道洞室开挖后,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遭到
2、破坏,围岩应力在洞室周围一定范围内的重新调整,这种应力状态称为二次应力状态或洞室的应力状态。,5.1 隧道施工过程的力学特性,隧道洞室开挖后的应力状态,影响洞室围岩二次应力状态的因素是很多的,如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岩体地质因素、洞室开挖的形状和尺寸、埋深以及洞室开挖的施工技术等。但目前对洞室二次应力状态的力学分析多以下述假定为前提:,1基本假定,1)视围岩为均质的,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2)只考虑自重产生的初始应力场。3)隧道形状是规则的圆形为主。4)隧道位于地表下一定的深度处,可简化为无限体中的孔洞问题(图5-1)。,图5-1 无限体中的孔洞问题,隧道开挖后,围岩中的应力与位移视围岩强度可能会
3、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围岩仍处于弹性状态;另一种是开挖后应力达到或超过围岩的屈服条件,使部分围岩处于塑性状态。,x,h,A,y,=,=,g,h,lg h,x,y,x,y,为了更清晰的说明问题,还可以认为对位于自重应力场中的深埋隧道,它形成的初始应力为常量场,也就是可以假定围岩的初始应力到处都是一样的,如图5-2所示,并取其等于隧道中心点的自重应力,即,2隧道开挖后的弹性二次应力状态,(5-1),图5-2 围岩的初始应力,r,x,y,y,x,x,y,r,c,0,r,对于在围岩中开挖半径为的圆形隧道,弹性力学中有现成答案,即基尔西(G.Kirsch)公式。在洞室周边上且轴对称的情况,即r=r0处,当
4、l=1,有:,(5-2),上面各式中正应力又称法向应力,以压为正,剪应力以作用面外法线与坐标轴一致而应力方向与坐标轴指向相反为正。径向位移向隧道内为正,切向位移顺时针为正。,将式5-2所表示的围岩二次应力场与位移场绘成图5-3,由该曲线可看出,在洞室周边上,主应力sr和sq的差值最大(2p0),由此衍生的剪应力最大,所以洞室周边是最容易破坏的,实践也证明,洞室的破坏总是从周边开始,并逐步向深处发展的。从图中还可看出,随着r/r0的增大,sr和sq均迅速接近围岩的初始应力,当r/r0超过5时,相差都在5%之内。,图5-3 围岩二次应力场与位移场,2p,0,0,p,=,g,h,r,0,r,r/r,
5、0,1,2,3,4,5,6,对于非圆形隧道的围岩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的确定,要用到复变函数担负映射理论,公式比较繁杂,这里不详述。对于浅埋圆形隧道,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就不能按以上各式确定了,应采用弹性力学中的公式,更进一步的方法是采用有限元法等。,3隧道开挖后的弹塑性二次应力状态,自然界的岩体很少是线弹性的,因此,开挖隧道可能使局部区域的围岩进入塑性状态或受拉而破坏。,对于承受任意应力状态作用的连续、均质、各向同性的岩土类材料,常采用莫尔库仑(MohrCoulomb)条件作为塑性判据,亦称为屈服准则(图5-4)。,对于在洞室周边上且轴对称的情况,l=1时,距隧道中心某一距离的各点,其应力值
6、是相同的,因此围岩中的塑性区必然是个圆形区域,如图 5-5。令这个圆形塑性区的半径为R0,那么在塑性区与弹性区的交界面上(即在r=R0处),塑性区的应力s p与弹性区的应力s e一定保持平衡,同时,交界面上的应力既要满足弹性条件,又要满足塑性条件,可得到在r=R0处:,图5-4 材料的屈服准则图,C cot,p,p,1,r,3,b,R/2,C,(5-3),对于l 1的情况,围岩弹塑性二次应力场和位移场比较复杂,这里不再详述。,图5-5 围岩弹塑性区,0,R,r,r,0,塑性区,弹性区,隧道围岩定性判据,隧道围岩丧失稳定是围岩二次应力与围体强度特征的矛盾过程的发展结果。围岩的二次应力场能否造成隧
7、道围岩的失稳破坏,要具有一定的转化条件和转化过程。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来看,这个转化条件就是所谓判据。,1围岩的二次应力状态与岩体强度的关系,实验证明,只有围岩的应力状态超过岩体的强度条件,才能造成岩体的塑性变形、剪切破坏、坍塌、滑动、弯曲变形等失稳的前兆。所以,满足岩体的强度条件是围岩失稳和破坏的必要条件。,2围岩的位移状态他岩体变形能力的关系,工程实践证明,隧道是高次超静定结构,围岩局部区域进入塑性状态或受拉破坏,都不一定意味着隧道围岩就将丧失整体的稳定性。除非渐进的强度损失引起岩体变形无法控制,使围岩极度松弛,才有可能导致隧道围岩发生坍塌。所以,满足围岩的变形条件是造成围岩失稳破坏的充分条件
8、。,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1支护结构特性曲线,洞室开挖后,洞室围岩应力的变化状态,称之为三次应力状态。洞室开挖后的应力状态有两种情况,一是开挖后的二次应力状态仍是弹性的,洞室围岩是稳定的。另一种是开挖后,洞室围岩产生塑性区,此时洞室都要采用承载的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对洞室围岩应力状态和位移状态产生影响。,坑道应力重分布的结果,也必然伴随着变形的发展,这种变形表现在坑道直径的减少,即坑道壁会产生向坑道内的径向位移,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变形(位移)愈大,即愈大,塑性区范围也愈大,而所需的支护阻力也愈小。,隧道壁的径向位移u是和塑性区范围直接有关的,则支护阻力也必然和u有关。根据弹性力学和岩体力学可
9、得,隧道壁的径向位移与支护阻力之间的关系式:,(5-4),由此可见,在形成塑性区后,隧道壁径向位移不仅与岩体的物理参数C、f、g坑道尺寸r0和隧道埋深Hc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支护阻力Pa的大小。,根据式(5-4)就可以画出弹塑性状态下,支护阻力与洞壁的相对径向位移的关系曲线如图5-6虚线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图5-6 Pa-ur/r0关系曲线,1)在形成塑性区后,无论加多大的支护阻力都不能使围岩的径向位移为零(Pa无论多大,u不能为零);2)不论支护阻力如何小(甚至不设支护),围岩的变形如何增大,围岩总是可以通过增大塑性区范围来取得自身的稳定而不致坍塌(Pa0,当umax可稳定)。,u,max
10、,u,limit,g,h,g,h,r,修,正,的,崩塌,弹塑性分界,A,8,10,6,4,2,0,1,1000,r,0,20,a,P/MPa,u,5,10,15,u,这两点显然与客观实际有出入,如隧道开挖后立即支护并起作用,只要支护阻力达到一定值,围岩内就可以不出现塑性区,当支护阻力等于围岩的初始应力时,洞壁径向位移就为零;其次,实践证明,任何类别的围岩都有一个极限变形量,超过这个极限值,岩体的值将急剧下降,造成岩体松弛和坍落。而在较软弱的围岩中,这个极限值一般都小于无支护阻力时洞壁的最大计算径向位移量。因此,在洞壁径向位移超过后,围岩就将失稳,如果此时进行支护以稳定围岩,无疑的,其所需的支护
11、阻力必将增大。也就是说,这条曲线到达后不应该再继续下降,而是上升。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将弹塑性状态的洞壁径向位移与支护阻力的理论曲线作适当修正:,1)在弹性应力状态时,即 阶段改用直线,用弹性力学中厚壁圆筒的公式来确定支护阻力与洞壁径向位移的关系:,(5-5),2)洞壁径向位移超过ulimit后改用一个上升的凹曲线表示,说明随着位移的发展,所需的支护阻力将增大。但对于超过极限变形量后所需的支护阻力的真实情况仍然很不清楚,所以这段曲线形态只能任意假定。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位移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当然,在umaxulimit的情况下,可不必做第2)项修正。,修正后的pa-ur/r0关系曲线
12、在图5-14中以实线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ur/r0的增大Pa逐渐减小,超过后又逐渐增大;反之,随着Pa的增大,ur/r0也逐渐减小。可以认为这条曲线形象地表达了支护结构与隧道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极限位移范围内,围岩允许的围岩大了,所需的支护阻力就小,而应力重分布所引起的后果大部分由围岩所承担,如图5-14中的A点,围岩承担的部分为DgHc;围岩允许的位移小了,可需的支护阻力就大,围岩的承载能力则得不到充分发挥。故这条曲线可称为“支护需求曲线”或“围岩特性曲线”。,应该指出,上述的分析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例如,假定洞壁各点的径向位移都相同,又如假定支护需求曲线与支护刚度无关等。不过,尽
13、管存在这样一些不准确的地方,但上述的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机理仍是有效的。,2支护结构的补给曲线支护特性曲线,支护需求曲线是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作用的一方面,即是围岩对支护的需求情况。想互作用的另一个方面是支护结构可以提供的约束能力。任何一种支护结构,总能对围岩变形提供一定的约束力,即支护阻力。,(1)一般支护特性曲线公式 仍以圆形隧道为研究对象,并假定围岩给支护结构的反力也是径向分布的。相对于围岩的力学特性而言,混凝土或钢支护结构的力学特性可以认为是线弹性的,也就是说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径向均布压力是和它的径向位移成线性关系,即,(5-6),式中,Ks 支护结构的刚度。,(2)几种主要
14、支护的刚度,1)混凝土或喷射混凝土的支护结构。假设圆形模筑混凝土衬砌或喷射混凝土支护的厚度为tc,且tc/R00.04时,可采用薄壁筒的公式来计算支护结构的受压刚度:,(5-7),它能提供的最大径向压力为:,(5-8),式中,Ec、R0混凝土或喷射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 抗压强度。,2)灌浆锚杆。灌浆锚杆的受力变形情况比较复杂,它对围岩变形的约束力是通过锚杆与胶结材料之间的剪应力来传递的,所以,在围岩向隧道内变形过程中锚杆始终是受拉(图5-7),同时,锚杆所能提供的约束力必然与灌浆的质量直接有关。因此,目前在评价锚杆的力学特征时,只能通过现场的拉拔试验决定。在无试验条件时,参考以下近似公式来确定锚
15、杆的受拉刚度,此时假定锚杆是沿隧道周边均匀分布的:,图5-7 锚杆受拉,(5-9),式中,y大于1的系数,表示灌浆后所增加的刚度;Es钢筋弹性模量;dB锚杆的直径;Sa锚杆的纵向间距Se锚杆的横向间距;l锚杆的长度,3)组合式支护结构。如采用喷射混凝土和钢锚杆联合支护时,其组合的支护刚度即为:,(5-10),它能提供的最大支护阻力也是两者之和。,(3)Pus/r0图 在已知支护结构的刚度后,根据公式(5-6)即可画出支护结构提供约束的能力和它的径向位移us/r0的关系曲线(图5-8)。该图说明,支护结构所能提供的支护阻力是随支护结构的刚度而增大,所以,这条曲线又称为“支护补给曲线”,或称为“支
16、护特性曲线”。,图5-8 Pa-us/r0关系曲线,3 喷锚支护,2 喷射混凝土,1 锚杆,10,5,u,P/MPa,a,0,r,1000,1,0,2,4,6,8,s,u,3围岩与支护结构平衡状态的建立,为了进一步理解围岩与支护的共同作用,将围岩位移曲线与支护特性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统上来考察,由此得到的曲线图称为支护特性曲线与围岩特性曲线关系如图5-9所示。,图5-9 支护特性曲线与围岩特性曲线关系,u=f(P0),P0-原岩压力线,二次喷,初喷锚,喷锚,松动压力区,形变压力区,-模注支护,-柔性支护,-刚性支护,P0-PE,P0-Pc,Pmin,PE,C,P,P0-Pmax,max,P,k,
17、P,l,P,u,max,limit,u,0,E,u,u,K,j,C,E,D,B,A,u,Pa,喷锚支护,模注支护,1)隧道开挖后,如支护特别快,且支护刚度又很大,没有或很少变形,则在图中A点取得平衡,支护需提供很大支护力Pamax,围岩仅负担产生弹性变形u0的压力Pa-Pamax,故刚度大的支护是不合理的(不经济)。,2)如隧道开挖后不加支护,或支护很不及时,也就是容许围岩自由变形。在图中是曲线DB,这是洞室周边位移达到最大值umax,支护压力Pa很小或接近于零。这在实际中也是不容许的,因为实际上周边位移达到某一位移值时,围岩就会出现松弛、散落、坍塌的情况。这时,围岩对支护的压力就不是形变压力
18、,而是围岩坍塌下来的岩石重量,即松动压力,此时,已不适于作喷锚支护,只能按传统施工方法施作模筑混凝土衬砌。,3)较佳的支护工作点应当在D点以左,邻近D点处,如图中的E点。在该点附近即能让围岩产生较大的变形(u0+uE),较多的分担岩体压力(P0-PE),支护分担的形变压力较小(PE),又保证围岩不产生松弛、失稳,局部岩石脱落、坍塌的现象。合理的支护与施工,就应该掌握在该点附近。实际施工中,一般是分二次进行支护,第一次在洞室开挖后,尽可能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和封闭,保证周边不产生松弛和坍塌,并让围岩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变形,通过对围岩变形的监测,待位移和变形基本趋于稳定时,再进行第二次支护(达到图中C点
19、的附近),随着围岩和支护的徐变、支护和形变压力将发展到PE,支护和围岩在最佳工作点E处共同承受围岩形变压力,围岩承受的压力值为(P0-PE),支护承受的压力值为PE,支护承载力尚有值为(PK-PE)的安全余量。,5.2 隧道衬砌受力计算,隧道衬砌受力特点,衬砌作为地下结构,它的四周一般均为围岩紧密包裹。隧道衬砌在主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其变形规律如图5-10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拱顶部分向隧道内变形,没有受到围岩的约束,这部分称为“脱离区”(实际上衬砌与围岩并没有脱离,只是不受围岩的约束而已),两侧及底部衬砌则压入围岩,引起围岩对衬砌的约束,产生出相应的被动抵抗力,这种来自围岩方面的抗力称为
20、“弹性抗力”。衬砌与围岩相互作用,相互约束,共同作用是地下结构的重要特点,在衬砌计算中必须加以考虑。,图5-10 衬砌在外力作用下变形规律,目前计算弹性抗力的理论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局部变形”理论,认为弹性地基(围岩)某点上施加的外力只引起该点的沉陷,这一理论相当于把地基(围岩)视为一组独立弹簧,如图5-11a所示,在荷载作用下,弹簧各自单独发生变形;,变形后外轮廓线,脱离区,衬砌,抗力区,另一种是“共同变形”理论,认为弹性地基上一点承受外力,不仅引起该点沉陷,而且还引起其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岩体)发生沉陷,如图5-11b所示。“共同变形”理论是一种较好的理论,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但是由于其
21、在计算过程中比较繁杂,故使用较少。而“局部变形”理论虽然有一些缺陷,但公式简明,在实际中使用比较简便,对简化衬砌计算工作十分有利,而且计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实际情况,因此在隧道的衬砌计算中仍被广泛的采用。,图5-11 围岩弹性变形,a),b),荷载的分类和组合,1荷载的分类,隧道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可以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等三类。,si,si,sc,si,si,(1)永久荷载 永久荷载是指长期作用的荷载。其主要包括围岩压力、土压力、结构自重、结构附加恒载、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影响力及水压力。结构附加恒载主要是指伴随隧道运营的各种设备、设施等的恒重。水压力主要是针对于有水或含水地层中
22、的隧道结构,这时应考虑水压力的影响。,(2)可变荷载 在设计使用期内,其值随时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是不可忽略的荷载。可变荷载又分为基本可变荷载和其它可变荷载。基本可变荷载包括公路车辆荷载、人群荷载,立交公路车辆荷载及其所产生的冲击力、土压力,立交铁路列车活载及其所产生的冲击力、土压力;其它可变荷载包括立交渡槽流水压力、温度变化的影响力、冻胀力和施工荷载等。,(3)偶然荷载 偶然荷载是指在设计使用期内,不一定出现,但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较短的荷载,如落石冲击力,地震力等。,2荷载的组合,所谓荷载组合,即是将有可能同时作用在衬砌上的荷载进行编组,并取其最不利者作为设计荷载,求得最危险
23、截面中所产生的最大内力值,作为选择截面时的依据。设计中需要考虑那几种组合,这要根据各种荷载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影响程度,以及所设计的公路等级的要求来确定的。公路隧道衬砌荷载计算的有关规定,参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相应的有关章节。,结构自重,结构自重包括墙、梁、板、柱、拱圈等结构体自重。,1简化为垂直的均布荷载,当拱圈为等截面或变截面,但截面变化不大,以及拱圈自重所占比例较小时,一般可将拱圈自重简化为垂直均布荷载,如图5-12所示,其值为:,(5-11),(5-12),或,式中,q拱圈自重(kN/m2);g拱圈材料容重(kN/m3);d0拱顶截面(m);dn拱脚截面厚度(m
24、)。,dn,d,0,q,图5-12 拱圈自重化为均布荷载,2简化为垂直均布荷载与三角形荷载,对于拱脚厚度远大于拱顶的变截面拱或矢高较大的等截面拱,可将拱圈自重分为两部分的和(如图5-13)。一部分按均布荷载计算,即,另一部分近似按对称分布的三角形荷载计算,即,dn,d,0,q,q,n,图5-13 拱圈自重化为均布荷载和三角形荷载,(5-13),或者再简化为:,(5-14),式中,Dq三角形荷载边缘处最大荷载强度(kN/m2);f n 拱脚截面与竖直线间夹角。,当拱圈为半园拱时,该种计算方法并不适用,因为当f n=90时,cos fn=0,则Dq趋于无穷大。,3拱圈分成足够数量的小块,将拱圈分成
25、足够数量的小块,并用折线法连接,求每块的自重,然后用近似积分法求出拱圈内力。此种方法可用于结构自重在总荷载中所占比例较大,且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但此方法计算时较为繁杂。,隧道衬砌计算有关规定,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隧道衬砌的内力和变形时,应考虑围岩对衬砌变形的约束作用,如弹性抗力(被动荷载)。弹性抗力的大小及分布,对回填密实的衬砌构件可采用局部变形理论,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s弹性抗力的强度(MPa);k 围岩弹性抗力系数,无实测数据时可按表5-1选用;d衬砌朝向围岩的变形值(m),变形朝向洞内时取为零。,100,100200,200500,5001200,12001800,1表中数值系根据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支护 结构 计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2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