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评估文件解读.ppt
《标准化评估文件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评估文件解读.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方案解 读许秀峰,2,第一部分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方案解 读,3,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评估指导思想与原则(略)二、评估对象与范围评估工作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评估范围为县域内各类公办普通中小学(包括教学点)。说明:按照布局调整规划的待撤并学校,应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一并纳入评估范围。三、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学校设置与校舍、运动场地及室外设施、教育教学装备和师资配备4项指标。鉴于全省已基本建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以及学校布局调整为周期较长、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小学公用经费与布局调整两项指标不列入本次评估内容,但县(
2、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尤其是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要纳入评估范围。,4,五、评估办法与程序,评估采取县级自评、市级评估、省级评估的办法进行。基本工作程序为:(一)县级自评县(市、区)要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规定的完成时间,根据本方案要求,对县域内所有学校逐校进行评估,并按照评估标准对学校作出等次评价。经自评,达到省评估标准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向市级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写出申请评估报告,申请市级评估。同时上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县(市、区)自评表(附件2)。,5,(二)市级评估市级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3、化建设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评估标准,对申请评估的县(市、区)进行评估。评估时,要按一定比例抽查不同层次学校,对县(市、区)自评结果进行验证。抽查学校数量不低于该县(市、区)学校总数的20%,且不少于20处学校(学校总数低于20处的县、区,抽查比例不低于50%)。对评估确认达标的县(市、区),要通过市级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对评估确认达标的县(市、区)公示后,向省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达标评估申请,并按方案要求将评估材料一式三份(同时报送电子版),于每年4月30日前(2013年上报时间为2013年5月30日前),6,(三)省级评估省对县(市、区)的评
4、估工作,统一纳入省政府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一并进行。作为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前提条件。凡向省申请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的,必须首先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市级未评估或评估不达标的县(市、区),省级将不安排对该县(市、区)的各项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申报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县(市、区),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求上报相关材料。省级评估时间、组织形式等按照每年省政府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安排统一执行。省级评估标准执行本方案制定的标准。,7,六、评估结论认定,(一)学校评估结论县(市、区)对学校的评估结论,分为“达标”、“基本达标”和“不达标”3个
5、等次。具体认定办法按照评估标准要求确定。(二)县(市、区)评估结论市级对县(市、区)的评估结论,分为“达标”和“不达标”两个等次。达标标准:县域内所有学校均为“达标”和“基本达标”等次,且达标学校占学校总数的比例在70%以上;全县(市、区)师资配备、教育局域网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达到评估标准要求;中小学布局规划科学、合理,即认定为该县(市、区)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达标。否则,认定为不达标。,8,第二部分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解 读,9,一、说明,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及补充规定。说
6、明:评估标准是依据办学条件标准,结合实际制定的,组织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时应依据办学条件标准。指标体系:4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其中带号的A4师资配备和B11-6是对县(市、区)的评估指标;其余三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是对学校的评估指标。,10,学校评估结论认定标准:每项B级指标评价结论分为A、B、C三个等级;对学校的14项二级指标评估中:达标学校:A等数量达到8个及以上,其余指标为B等;基本达标学校:A等数量大于等于5个,小于8个,其余指标为B等(中心城区学校允许存在因超班额和田径场跑道长度不符合要求的C等指标);不达标学校:A等数量小于5个或出现C等(不包括中心城区学校因
7、超班额和田径场跑道长度不符合要求的C等指标)。说明:有两个及以上校区的学校,各校区均应达到相应标准。如某项指标各校区评估等次不一致的,按最低等次计。中心城区学校指在市县政府驻地,位于人口集中聚集区(城镇主城区)的学校。,11,一票否决项:1.学校存在D级危房;2.校园内存有明显安全隐患因素,或当年发生安全事故;3.对教师严重缺编,未能及时补充的县(市、区);4.学校资产账实不符;5.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12,二、评估指标体系,A1学校设置与校舍B1学校设置与校园规划;B2校舍建筑设计与质量B3普通教室;B4学科专用教室;B5公共教学用房;B6学生生活用房A2运动场地及室外设施B7田径场;B8
8、篮排球及其它运动场地、器材A3教育教学装备B9实验仪器、器材;B10图书资料;B11教育信息化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B12通用技术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B13体卫艺教学设备;B14设施设备管理与使用A4师资配备 B15师资配备,13,三、评估要点及评级标准,A1学校设置与校舍 A1-B1学校设置与校园规划 评估要点 1.学校设置符合办学条件标准规定。说明:学校设置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办学条件标准规定。高中应独立设置;初中设置要本着相对集中、优化配置、注重规模效益的原则合理规划,原则上,农村5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可以设1至2所初中,5万人口以下的设1所初中。小学服务半径应以就近入学、方便学生就学为
9、原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规定: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寨要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城市中小学布点必须与城市扩建和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并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14,2.学校规模符合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适宜规模。说明:高中60个班,义务教育学校36个班。3.校园规划科学,区划分明,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说明:校园设计按教学、运动、生活分区,合理布局。校园建筑合理组合、集中紧凑,体现学校文
10、化内涵和时代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结合建筑景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统一规划设计。体育活动场地与教学用房有合理的间隔;田径、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校园内主要道路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坡道。学校水、电、暖设施在设计中应科学合理,充分体现安全、节能要求。室外多种管线的敷设应用地下管沟暗设。按防火规范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室外消防栓供水接口。配变电系统应独立设置,规划设计用电负荷应当留有余量。,15,评级标准 A等:达到要求。B等:学校设置不符合要求(如高中未独立设置、初中含小学毕业年级、小学不含毕业年级等);2009年及以后建设的规模过大学校(高中超过60个班,义务教育学校超过36个班);校
11、园规划不合理,生均绿化面积低于标准要求。C等:学校设置及功能不完备,不能满足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需求。说明:生均绿化面积指绿化用地面积,高初中应不低于平均每生4平方米,小学不低于3平方米/生;新建学校需留足绿化用地,绿化用地率不低于35%。,16,A1-B2校舍建筑设计与质量评估要点:1.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建筑设计常用规范、标准执行,并及时维护维修,确保校舍安全。2.校舍档案、基建档案齐全、规范。说明:校舍档案、基建档案齐全、规范。其中2002年后学校建设项目基建档案齐全。校舍档案一般分为确权、基建、管理三类。确权档案包括:房屋、土地的确权、证书及证明权属来源的一切报告、批文、协议、合
12、同等;基建档案包括房屋的建设、维修、查勘的一切文书、财务、技术资料;管理档案包括房屋、场地的使用、维修及权属变更等情况的一切记录,17,评级标准:A等:校舍建设、维护达到要求;校舍坚固、安全,无隐患;校舍档案及2002年后学校建设项目基建档案齐全。B等:校舍存在个别设计缺陷或维修维护不及时,但不影响正常安全使用的;校舍坚固、安全,无隐患;校舍档案及2002年后学校建设项目基建档案不够齐全。C等:存在明显安全隐患或D级危房,以及其它次于B等的。,18,A1-B3普通教室评估要点:1.普通教室设置、使用面积、设计达到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室内各种固定设施齐全、布置合理、整洁完好,采光照明符合国家学校体
13、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号)规定。注:2009年前所建校舍单间使用面积标准按建设时期国家标准。2.普通教室数量能满足需要,平均班额不超过标准。说明:1.现行普通教室使用面积标准:中学67/间,小学61/间。2.教室数量应包括机动教室数量。)。3.标准班额:高中50人;初中50人;小学45人。,19,说明:课桌椅: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规格符合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02)标准。每间教室至少配备2种不同高低型号课桌椅。教室采光:应为左采光,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
14、灯9盏以上,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黑板照明应设2盏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20,资料:2009年前有关校舍建设标准1996年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中学、小学普通教室分别为56/间、52/间,教学点不小于40/间。2002年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城市学校中学、小学普通教室分别为67/间、61/间。,21,评级标准:A等:“1”项达标,中心城区学校平均班额不超过标准班额的10%,其他学校平均班额不超过标准。B等:单间使用面积达到
15、标准的90%以上,设施和采光照明基本符合“1”的要求;中心城区学校及乡镇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平均班额分别不超过标准班额的20%和10%。C等:次于B等。,22,A1-B4学科专用教室评估要点:1.各学科专用教室室内各种固定设施齐全、符合中小学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布置合理、整洁完好。2.各学科实验室(科学教室)、通用技术实验室(技术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史地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舞蹈室及高中数字式探究实验室等专用教室数量、使用面积达到办学条件标准,辅助用房基本满足需要。注:2009年前所建校舍单间使用面积按建设时期国家标准;12个班以下农村小学中个别使用条
16、件相近的专用教室可以两室合用,但种类不能减少。说明:各学科专用教室包括:理化生实验室及小学科学教室(科学实验室)、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初中技术教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史地教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舞蹈室及高中数字式探究实验室等。各学科专用教室室内固定设施要求参考培训资料。,23,资料:2009年前有关校舍建设标准:1996年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小学:自然教室 71/间,音乐教室52/间;初中:实验室、劳技教室、微机室90/间,音乐教室56/间。2002年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小学:自然、劳技、美术、书法、微机教室:86/间
17、,音乐教室73 86/间。初中:实验室、微机室、美术、书法、劳技、地理教室96/间,音乐教室73/间。,24,资料:办学条件标准对初中专用教室数量要求,25,办学条件标准对小学专用教室要求:,26,评级标准 A等:达到“1”和“2”中每间使用面积的要求;各学科专用教室种类齐全,每学科专用教室数量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90%以上,辅助用房满足需要。B等:按照“1”和“2”中每间使用面积的要求,略有不足,但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各种专用教室种类齐全,每类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数量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60%以上,辅助用房基本满足需要。C等:次于B等。说明:1.“每间使用面积略有不足,但能基本满足教学
18、需要”指每间面积虽达不到标准,但能基本满足一个班级进行学科专业学习、实验的需要。2.辅助用房基本满足需要,指辅助用房虽面积略有不足,但每学科仪器、器材室能独立设置,且仪器器材能够按要求分类、有序摆放。,27,A1-B5公共教学用房 评估要点:1.公共教学用房室内各种固定设施齐全、符合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布置合理、整洁完好。2.图书阅览室、综合电教室(多功能教室)、科技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卫生保健室使用面积、数量达到办学条件标准要求。注:2009年前所建校舍使用面积按建设时期国家标准;2011年前所建学校的体育活动室以及全面实现多媒体“班班通”的12个班以下中学、完全小学
19、的多功能教室,暂不列入评估范围。说明:1.公共教学用房包括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教室、科技活动室、体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质测试室及卫生保健室,包括相关辅助用房。2.公共教学用房室内固定设施要求参考培训资料。3.卫生保健室: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摘自国家学校体育卫
20、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号,28,资料一:2009年前有关校舍建设标准:1996年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640号小学(12/18个班):多功能室:110/120;科技活动室:25/32;图书阅览室:112/148。初中(18/24个班):多功能室:100;科技活动室:72/90;图书阅览室:197/262;风雨活动室450/600。2002年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小学(18-24/24-30个班):多功能室:123-153/183-213;科技活动室:36/54-72;图书阅览室:120-170/220-270。初中(18/24/30
21、个班):多功能室:173/213/253;科技活动室:54/72/90;图书阅览室:261/340/420;风雨活动室1040/1340/1340(规划指标),29,资料:办学条件标准对初中公共教学用房要求:,30,办学条件标准对小学公共教学用房要求:,31,评级标准A等:达到“1”的要求;各种公共教学用房种类齐全,每类公共教学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90%以上。B等:按照“1”的要求,略有不足,但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阅览室座位数不低于标准的70%;各种公共教学用房种类齐全,每类公共教学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70%以上;教学点至少有一间公共教学用房。C等:次于B等。,
22、32,A1-B6学生生活用房 评估要点:1.学生宿舍、食堂餐厅室内各种固定设施齐全、布置合理、整洁完好。宿舍有取暖、降温设施,每层楼有盥洗室、卫生间;平房宿舍在宿舍区设置厕所和洗刷间(设施)。能为学生热饭、提供饮用热水。2.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按寄宿生、就餐学生数量,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说明:学生宿舍按寄宿生生均使用面积不小于 3.0/人计算;学生食堂面积,按就餐学生人数生均使用面积不小于 1.5/生(含厨房、餐厅)计算。生均使用面积按寄宿生、就餐学生数计算。,33,评级标准:A等:达到“1”的要求;学生宿舍、食堂餐厅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办学条件标准。B等:按照“1”的要求,略有不足,
23、各种固定设施基本齐全,宿舍有取暖设施,楼层有卫生间;能为学生提供热饭、饮用热水。学生宿舍、食堂餐厅生均使用面积达到办学条件标准80%以上。平房宿舍无取暖降温设施,宿舍区未设置洗刷间(设施)。C等:次于B等。,34,A2运动场地及室外设施,A2-B7田径场 评估要点:1.田径场及其中足球场的设置与环形跑道符合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场内无篮排球场。教学点至少有60米直跑道和活动场地。2.田径场跑道规范、平整、无杂物积水。跑道材质应满足雨后可以使用,以塑胶或炉渣为宜,但不得为水泥或砖面。场内或附近应设置投掷、跳高、跳远场地。说明:说明:田径场内不得设篮球场地,足球门设置符合要求。跑道材质以塑胶或炉渣为宜
24、,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材质,前提是应满足雨后可以使用,且安全、环保。但不得为水泥或砖面等硬质路面。标准田径运动场按规范要求设置投掷、跳高、跳远场地,其余田径场可因地制宜安排。,35,资料:办学条件标准对中小学运动场地要求:,36,评级标准:A等:符合1、2项要求,跑道为塑胶或炉渣材质。B等:基本符合1、2项要求,跑道材质非塑胶或炉渣材质,但能基本满足雨后使用;田径场内设置有篮排球场地;环形跑道长度达不到标准,但农村中小学环形跑道低于办学条件标准50米以内,中心城区学校环形跑道,高中低于办学条件标准100米以内,小学至少达到150米,初中200米,同时直跑道中学不低于100米,小学不低于6
25、0米;教学点至少有60米直跑道。C等:次于B等。,37,A2-B8篮排球及其它运动场地、器材评估要点:1.篮排球场地的数量、规格符合办学条件标准,场地规范、平整、无杂物积水。以塑胶或硬化地面为宜。2.乒乓球台数量(室内外合计)达到办学条件标准。3.单杠、双杠、平梯、肋木等室外体育器械配备齐全,安放牢固,场地平整。地面宜为塑胶或铺砂的软质地面。说明:篮、排球场地及蓝、排球架应符合规范,小学应配备小篮、排球架。教学点应设小篮(排)球场和乒乓球台,至少有一个半篮场地或一块活动场地、一个乒乓球台。室外体育器械应按配备标准,中学配齐高低单杠、高低双杠、平梯、肋木等,小学配齐高低单杠、平梯、肋木等;联合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标准化 评估 文件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27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