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日知录三则.ppt
《经世致用日知录三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世致用日知录三则.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世致用,经世:治理国事。其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致用:付诸实用。其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经世致用”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其特点是,反对空谈,力倡学以致用的务实精神和“以实为宗”的良好学风。它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为着力点,注重学术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顾炎武,(16131682),昆山(今属江苏)人。初名绛,清兵破南京,更名炎武,字宁人,另称为亭林先生。早年参加复社,清兵南下时,积极参加抗清斗争。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等。顾炎武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先生”。,“日知其所
2、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经术,是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诠释考订;治道,谈经世济民之术;博闻,广泛论列文史知识及社会风俗。,“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1、文须有益于天下中,作者认为有益之文有哪些益处?无益之文有哪些坏处?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内容探讨,如果划分层次,可划分为几层?,(有益之文、无益之文),观点是什么?文须有益于天下。主要论证的方法是什么?正反论证,阅读第一则,讨论思考,小结:作者先从正面立论,一口气说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之间”的四个理由。后从反面申述,对无益之文,作者也从
3、四个方面列举其弊端。(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内容探讨,内容小结:,益,损,明道,纪政,察民,道善,怪力乱神,无稽,剿袭,谀佞,正反论证,研读著书之难,一、默读并感悟二、思考:1著书之难,难在哪里?2怎样才能做到“自成一家”?3、举司马温公和马贵与的例子有何用意?三、课后探究思考:怎样看待网络小说?,内容小结,难,自成一家,古人,今人,所未及不可无,力而能传,速而不传,对比,创新,研读文人之多,思考:1作者认为唐宋以来文人太多了吗?2 作者是如何批判那些“自命为文人者”的?作者心中的文人应该有什么标准?3引用刘挚、扬子云、黄鲁直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4最后引用宋史中的记载,表明了什么?,多,不识经
4、术不通古今,韩愈刘挚扬雄黄鲁直,为学要通古今之变,要经世致用,文人不足贵,浙东学术,章学诚,文化背景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漠不关心“当世之务”。究其根本,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结果。,清初以来接连不断的文字狱,通过杀戮 和流放来禁锢人们的思想,迫使知识分子不敢再有独立的思考,甚至不敢谈论“清风明月”,噤若寒蝉,不得不放弃经世致用的
5、理念,割断学术与政治的纽带,一头钻到故纸堆里,做起了考证的学问。清朝统治者在高压的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通过修史、编书(古今图书集成及四库全书)等手段,网罗“人才”,“净化”典籍,就更加助长了考据之风。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比顾炎武描述的情状还要坏。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是想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他出生于中小地主家庭,少时多病,家道衰落,反应也很迟钝,背诵能力很差,却对史书情有独钟。他率真自得,学问“不合时好”,不肯作时文讨好考官,自22岁至30岁,四次去北京参加科举考试都榜上无名,穷困潦倒,靠给人家编写地方志为生。然而在精神上他却是昂扬向上的,“意气落落
6、,不可一世”,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都用来买书,用了三年时间购齐23部历代正史。41岁时,他终于考中进士,却无意于仕途,不去求一官半职,仍以编写地方志为业,同时潜心史学著述,直到生命终结。,章学诚的史学理论著作,中年起笔,历时近30年,直到逝世尚未完成。他写作此书,意在阐明史学的意义,论述史学的重要性。他明确提出了“六经皆史也”的观点,并多次反复论述,公然剥去“六经”神圣的外衣,把它当做古史来考察,还经书以本来面目,扩大了历史研究领域,对空谈性命的宋学和繁琐考证的汉学都是一种有力的冲击。提倡“经世致用”,是贯串文史通义的主要思想。章学诚认为,学问文章要经世致用,道理就像五谷可以充饥,药石可以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世致用 日知录三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2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