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集体协商操作实务.ppt
《工资集体协商操作实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资集体协商操作实务.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资集体协商操作实务,海口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一、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律依据二、集体合同的定义和特点三、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和联系四、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作用五、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内容及侧重点六、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七、工资集体协商的流程图八、集体合同文书范本,一、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律依据,(一)劳动法对集体合同的规定 第三十三条: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第三十四条: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
2、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第三十五条: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的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二)工会法对集体合同的规定 第六条第二款: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第二十条: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企业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
3、动争议仲裁提请仲裁,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三)劳动合同法对集体合同的规定 第五十一条第二款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第五十二条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可以订立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专项集体合同。第五十三条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第五十六条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
4、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除了法律的规定外,在部颁行政规章层面,集体合同规定、工资支付暂行办法、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最低工资规定等均对集体合同制度做出相应规定。集体合同规定对集体合同的定义和内容、签订程序、劳动部门对集体合同的审查及集体合同争议处理作出了具体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应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协商制定内部的工资支付制度。这是首次在部门规章中提出,劳动关系双方应通过协商的方式制定工资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实行办法第一次明确规定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并提出工资集体协商一般情况下一年进行一次,加大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审查力度。,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5、的背景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增长速度换挡期,劳动关系的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和外部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新生代劳动者逐步成为职工队伍的重要力量,广大职工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越来越从争取基本权益向合理分享企业发展成果转变,维权方式越来越从个别被动表达向集体积极主张转变,集体劳动关系矛盾开始凸显,一些地区集体停工等集体劳动争议时有发生。同时,在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广大企业也更加需要与职工同舟共济,共同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带来的挑战。这些都对进一步完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提出了迫切要求。2012
6、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013年,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到2015年,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逐步解决一些行业企业职工工资过低的问题”。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改革任务。从全面实行集体协商制度,到“不断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再到“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集体协商制度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反映了集体
7、协商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集体合同的规范性文件,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增强集体合同实效的意见(总工发20146号)中提出目标任务:从2014年起,用5年时间,在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80%的基础上,集体合同所覆盖职工对集体协商的知晓率达到90%,职工对开展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工作的综合满意度稳步提高。人社部关于推荐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的通知(人社部201430号)提出目标任务:不断扩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覆盖范围,确保2015年末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2016年继续巩固和提高;着力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增强集体合同实效,逐步形成规范有效的集体协商机制,畅通职工利益
8、诉求表达渠道,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更好地发挥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对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作用。,二、集体合同的定义和特点,平等协商是指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与企业经营者,围绕有关调整劳动关系事宜和集体合同的订立开展的商谈活动。集体合同是指企业工会(职工代表)与企业经营者以及双方代表组织就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工福利与保险等事项,经平等协商达成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它与集体协商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相互衔接,不可割裂。集体合同制度的特征是:首先,它是一项劳动法律制度;其次,它适应于各类不同所有制企业;第三,集体合同的订立,主要通过劳动关
9、系双方的代表或双方的代表组织自行交涉解决,其中,工会和员工代表是集体合同制度的要约方;第四,集体合同制度的运作十分灵活,没有固定模式,并且经法定程序订立的集体合同,对劳动关系双方具有约束力;第五,集体合同制度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劳动关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三、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和联系,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从合同主体来看,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通常是劳动者个人,有时是工会组织,另一方当事人是单位行政或业主;集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是工人职工的代表工会组织,另一方当事人是企事业单位行政或企业。从合同内容来看,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条件和工作
10、条件,明确劳动者与单位行政或业主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集体合同规定劳动者的集体劳动条件和工作条件,明确单位行政或业主同工会为实现劳动者集体劳动条件和工作条件所采取的保证措施。从合同的适用范围来看,劳动合同是适用于劳动者个人;集体合同适用于单位全体职工。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二者存在制约关系。由于集体合同规定劳动者集体劳动条件,并适用于每一个劳动者,作为每个劳动者与单位行政签订劳动合同时规定的个人劳动条件必须符合集体合同规定的全体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条件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劳动条件,一律无效。,四、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作用,(1)有利于有效地调整劳动关系。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
11、制度,是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渠道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的重要方式。其一,集体协商增进了劳动者与企业行政之间的接触和了解,减轻了双方存在对抗情绪,有利于劳动关系朝着合作、配合的方向前进。其二,通过协商谈判,劳动条件是统一规定的,有利于推进整体劳动关系的安定性,而这正是单个劳动合同所无法达到的。其三,以协商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分歧,既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又有利于企业有效且充分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其四,通过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使个别劳动合同变得容易简单。因为经由集体协商而达成的集体合同对劳动条件的一系列
12、重要内容都作了规定,个别劳动合同无需重复。(2)有利于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是改善企业民主化管理、建立企业与职工利益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是平衡劳动关系双方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冲突的有效手,段。一方面,由于法律赋予集体协商双方平等主体的地位,企业决策在许多方面开始由企业行政单方决策转变为双边决策。这就既解决了单方决策时的信息缺乏问题,又推进了企业激励机制的更新,激发了由工人参与决策所致的生产积极性,自然形成企业的目标管理,并且形成企业人事管理的规范化。例如:通过减少解雇率,改善工人间的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可搜集获取工人偏好的信息,使企业选择较好的人事管理形
13、式等等。(3)有利于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集体协商制度促进了工人社会参与意识的发展,进而推进了社会民主化进程。集体协商谈判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而协商谈判制度本身又正是一种社会参与制度。在劳动问题的许多方面,过去为管理者独占的特权,在集体协商中为企业行政与工人分享。因此,这一制度的法制化和完善化本身就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方面,体现着现代社会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五、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内容及侧重点,(一)集体协商的主要内容 1、劳动报酬:(1)用人单位工资水平、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工资分配形式和工资支付办法;(2)加班、加点工资及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分配办法;(3)工资调整办法;(4)
14、试用期及病、事假等期间的工资待遇;(5)特殊情况下职工工资(生活费)支付办法;(6)其他劳动报酬分配办法。注:最低工资组成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法律、法规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上述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工作时间:(1)工时制度;(2)加班加点办法;(3)特殊工种的工作时间;(4)劳动定额标准。(确定劳动定额按照法定工作时间内、正常劳动条件下,90%以上职工能完成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3、休息休假:(1)日休息时间、周休息日安排、年休假办法;(2)不能实行标准工时职工的休息休假;(3)其他假期。4、劳动安全与
15、卫生 5、补充保险和福利 6、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7、职业技能培训 8、劳动合同管理 9、劳动奖惩 10、集体合同期限 11、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 12、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 13、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二)工资集体协商的侧重 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应参考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重点就职工工资增长问题进行集体协商。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重点就职工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来源筹措、生活费发放标准等问题进行集体协商。实行计件、计时工资制的企业,重点就劳动定额、计件价格、计时工资标准等进行集体协商。区域内相对集中的中
16、小企业,可通过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区域内行业集中度较高、产业特色鲜明的企业,可通过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确定行业劳动定额、计件价格、工资水平和分配形式等,签订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区域、行业、企业集体协商属于不同层次的协商,既相互衔接,又互为补充,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区域协商主要是谈区域工资和劳动条件的底线,为本区域职工提供保障其权益的基本标准,行业协商主要是谈与本行业紧密相关的各项劳动标准,行业协商主要是谈本行业紧密相关的各项劳动标准,企业协商主要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谈工资增长及各项劳动条件的改善。从而形成了“区域谈底线,谈标准,企业谈增长”的多层次协商体系。,
17、六、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一)发出要约 企业和工会(职工方)任何一方均可以书面形式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另一方应当15日内以书面形式回应要约,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行集体协商。要约包括工资标准,工资调整幅度,奖金、补贴发放标准,加班工资发放标准,违约责任等。企业工会提出协商要约有困难的或在其他特殊情况下,其上级工会可依法代替基层工会向企业提出协商要约,上级工会可提出整改建议,对逾期不改的企业,工会可提请劳动保障部门责令其改正。,(二)推选协商代表 要点:产生代表,单位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指派,职工代表由工会选派或民主推选。双方代表人数应对等。1、用人单位方协商代表: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指派。2、职工
18、方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选派,由工会主席或者其书面委托的职工一方其他代表担任;上一级工会组织的代表、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的代表、工资协商指导员均可受委托成为职工方的首席代表;未建立工会的,首席代表从协商代表中民主推举,并经本单位半数以上职工同意。,3、协商双方代表人数:协商双方代表人数按照对等原则确定,一般每方3至7名,并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由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担任或由其委托的其他代表担任)。具体人数根据用人单位情况和实际需要,由双方自行商定。用人单位协商代表与职工协商代表不得相互兼任。协商双方可书面委托本单位以外的有关专业人员作为本方协商代表,但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协商代表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19、双方首席代均不得由非本单位人员代理。4、双方代表组成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小组:其职责是就工资等有关事项及工资集体合同的履行、合同文本的变更、期满续签和双方认为有必要协商的有关事项,进行协商。,5、协商代表的职责(1)参加集体协商,这是协商代表最基本的职责。(2)接受本方人员咨询,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协商情况并征求意见。(3)提供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协商代表在协商前要收集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为集体协商提供有关的依据。(4)代表本方参加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集体协商过程中发生争议,各协商代表分别代表本方参加集体协商的处理工作。(5)监督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的履行,这一职责讲明集体协商代表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资 集体 协商 操作实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2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