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基础知识及妇科疾病的治疗.ppt
《针灸基础知识及妇科疾病的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基础知识及妇科疾病的治疗.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针灸基础知识学习及妇科疾病的治疗 肖璐2017-11-22,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 治疾病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经络、腧穴、刺灸法及针灸治疗。四大优点:简、便、验、廉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推荐43种病应用针灸治疗。,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二)、运行气血、营养周身(三)、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二.)指导辨证归经1:从部位辩经络病变2:从经络辩脏腑的病变,(一)说明病理变化1:病邪入侵的途径:皮毛孙络络脉经脉脏腑2:病邪直中脏腑,必累及经络
2、循经触摸,推断疾病。,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同时也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腧穴的分类(三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特点:主治本经病证。2“奇穴”,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定位定名,未列入十四经,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3、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近治作用:指腧穴均具有治 疗局部或 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是所有腧穴主治的共同特点。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
3、器官病证的作用。远治作用是十四经腧穴主治的基本规律,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能够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主要是:十二经脉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尤特定穴。特殊作用 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1)腧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2)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即针灸某些腧穴,在机体状态不同的情 况下,可起双向良性调整作用,针刺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将金属制成的针,运用各种手法刺入人体不同部位(穴位)的一种技术操作。此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痛证疗效尤为显著。毫针刺法是临床运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1.解除或
4、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2.通过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2.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择毫针3.正确运用进针方法、进针角度和深度,勿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防折针。胸胁、腰背部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内脏4.刺激强度因人而异,急性病、体质强者宜强刺激,慢性病、体质弱者宜弱刺激5.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6.针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晕针现象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7.针刺后交待患者不能随意活动针刺部位,以防出现弯针等意外。8.起针时要核对穴位和针数,
5、以免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注意事项:,(1)晕针: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呕、精神萎倦、脉象沉细,甚者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原因:病人体质虚弱,精神过度紧张;或过劳、过饥、大汗、大泻后;或体位不适、医者手法过重。处理:立即停针,并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头位稍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温;轻者静卧片刻,饮温水可复;重者可针刺人中、内关、涌泉、足三里,并温灸百会、气海、关元,必要时配合其它急救措施。预防:初次受针者,当尽量消除其紧张情绪;尽量取卧位及选择舒适持久体位;取穴不宜过多,手法不宜过重;过饥、过劳患者暂不宜针刺;医者边治疗边注意观察病人的表情
6、变化,一旦出现晕针先兆,应及早处理,特殊情况下的处理:,(2)血肿: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并引起肿痛,称为血肿。微量皮下出血而致的小块青紫时,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局部肿胀疼痛较烈、青紫面积较大时,冷敷止血。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解剖部位,针刺时避开血管,起针时立即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刺部位。(3)弯针:是指进针后针身在体内发生弯曲的现象。针身轻度弯曲,可将针身缓慢退出;若针身弯度较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若有体位改变引起弯针者,应协助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拔针。预防:手法指力均匀,刺激不宜突然加强;体位舒适,勿随意更换体位;防止外物碰撞、压迫。(4)滞针:针
7、刺后出现针下异常紧涩,不能提插或捻转的现象,称为滞针。对惧针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顾虑。操作时捻针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单向连续捻转。整理针具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剔去。(5)折针:即断针,指针刺过程中,针身折断在患者体内。发现折针时,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防断针向深处陷入。预防:针具需定期严格检查。针刺时,勿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部分在体表。(6)气胸:针刺时误伤肺脏,空气进入胸腔,发生气胸。出现气胸时,立即报告医生,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半坐位,避免咳嗽,重症者应及时配合医生行胸腔减压穿刺术、给氧、抗休克等抢救措施。预防:凡对胸背部及锁骨附近部位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时,应严格掌握进针角度及深度,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 基础知识 妇科疾病 治疗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2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