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创新思维3(马志红).ppt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创新思维3(马志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创新思维3(马志红).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野外地质工作与创新思维,马志红,2010年6月,献给未来的地球科学家!,(三),(五)主要地质体(岩石)的野外观察,二、火山岩野外观察与研究火山岩形成的特殊性:条件特殊岩浆喷出地表;作用复杂溢流、喷发;产物多样熔岩、火山碎屑岩及其过渡类型。岩浆在地表冷凝结晶熔岩;火山喷出碎屑(集块、角砾、凝灰)火山碎屑岩;火山口再次被充填次火山岩;火山碎屑物落入沉积盆地火山沉积岩;,火山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火山活动带及其强度与地壳活动带有紧密的联系,同时火山作用又是一种重要的成矿作用。所以火山岩区的地质调查要比沉积岩区、侵入岩区复杂和困难得多。1,火山岩分类命名火山岩分为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两大类:(1
2、)火山熔岩的分类:采用定量矿物分类法即以暗色矿物含量和副长石的含量分三大类:暗色矿物含量大于90%为超基性岩类,如苦橄岩,黄 长 岩等;岩石中出现副长石者为碱性岩类,如碱玄岩,响岩;常见的熔岩其暗色矿物含量小于90%,又不出现副长 石,可根据石英含量,长石种属及含量分为9类;,(2)火山熔岩命名 由于熔岩结构的特点(细晶、隐晶玻璃和斑状),熔岩的命名:颜色、斑晶成分为命名的基础,有时颜色成为主要命名的条件:色率高,为黑色、紫黑、紫色,斑晶为斜长石、辉 石、橄榄石(常伊丁石化),常具气孔杏仁构造,柱状节理常见玄武岩;色率中高,灰黑色、紫灰、紫色、灰色,斑晶常为斜长石,暗化角闪石安山岩;色率低,灰
3、白、灰黄,斑晶为石英钾长石,常见流纹构造,有时具球粒、岩泡流纹岩;不具斑状结构或当斑晶矿物不清时,色率很高可暂叫暗色熔岩或中基性熔岩;,玻璃岩:全由火山玻璃组成,按光泽和颜色分为:松脂岩:松脂光泽,黄-黄绿色;珍珠岩:珍珠光泽,一般为黑色;黑曜岩:玻璃光泽,黑色;浮岩:气孔特别发育,呈白、浅灰、浅黄、黑等颜色;浅色为酸性浮岩,深色为中 基性浮岩。色率中等,灰肉红色,碱性长石(透长石)为斑晶,具有明显的流动构造(大鱼领着小鱼跑)粗面岩;细碧角斑岩系:海底火山喷发的产物,由基性到酸性形成一套组合岩石,矿物为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为主,具各种岩浆结构,独具特色的枕状构造。在这类岩石发育区,又有先后侵
4、入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及其脉岩构成一套喷发侵入杂岩,称奥菲奥杂岩或蛇绿岩套。,(3)火山碎屑岩命名,火山碎屑岩是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组成的岩石,同时也包括混入了一定量熔岩物质和正常沉积物组成的岩石。1,火山碎屑物的形态和种类 由火山作用产生的各种碎屑,其物质来源主要是岩浆喷出后的凝固(晶屑、玻屑)或半凝固(火山弹和塑性岩屑)等。另外还包括火山通道的围岩及早先凝固的熔岩壳(同源物)及地壳深部的岩石碎块(异源物)。岩屑:一般分为三种 刚性岩屑:主要是火山通道的围岩、早先结晶的熔岩及深部的岩石碎块,成分复杂,形态不同的棱角状,粒度大小不一。大则可达数米,是组成集块岩和角砾岩的主要成分。,塑性岩屑
5、:又称塑性玻璃质岩屑或浆屑。火山作用中半凝固状态的物质,迅速堆积的产物,形态为扁豆状,透镜状,焰舌状等,是组成熔结集块岩、熔结角砾岩、熔结凝灰岩的主要成分。火山弹及火山砾:它是由火山喷发将半凝固状态的熔岩团块喷至空中旋转而形成。呈纺锤状、梨状、麻花状,边缘有一层玻璃质淬火边,由于氧化,常呈红色、红褐色。玻屑 刚性玻屑快速冷凝形成火山玻璃再破碎成为各种形态的碎屑,如鸡骨状、弓状、楔状、撕裂状等,为组成凝灰岩、凝灰质沉积岩的主要成分;塑性玻屑半凝固的玻璃质,变形、压扁、拉长、呈蚯蚓状、焰舌状、饼状等是组成熔结凝灰岩的组要成分;晶屑 早形成的矿物碎屑,多呈棱角状,是凝灰熔岩、凝灰岩的常见成分之一。,
6、2,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及命名原则 目前对分类命名认识不统一。首先按碎屑物含量分大类,其次按成岩作用方式分亚类,进一步按碎屑物粒级及含量划分属种。,分类依据:火山碎屑物的含量,由于火山碎屑岩介于熔岩和沉积岩之间,向两端存在一系列过渡变种,根据火山岩碎屑物的含量及沉积物或熔岩物质的相对含量,将该类岩石分为六大类:火山物质90%才叫火山碎屑岩;火山物质9050%为过渡型火山碎屑岩为基本名称;火山物质50%熔岩、沉积岩为基本名称,火山碎屑为 定语。成岩作用方式:也带有过渡类型的特点,向熔岩过渡的火山碎屑岩,其碎屑物被岩浆胶结,向沉积岩过渡的火上碎屑岩被粘土质、化学沉积或火山灰(包括火山灰分解产物,蒙脱石
7、、绿泥石、沸石等)胶结;正常火山碎屑岩的成岩作用方式比较复杂,根据火山碎屑物降落时处于炽热状态还是冷却状态分为熔结和压紧,水化学胶结成岩两种(一般不具胶结物)。,火山碎屑物粒度和相应粒级的含量 火山碎屑物一般分选很差,大小混杂,但粒度大小本身也能反映成因特点,粒度大搬运近分布于火山口周围,粒度小,搬运远。所以按碎屑物粒度分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粒度大于64mm的火山碎屑物大于1/2以上者,呈集块级;在2-64mm之间的火山碎屑占1/2以上者,为角砾级;小于2mm的火山碎屑占以上者为凝灰级。命名原则:向熔岩过渡的火山碎屑岩,每一种岩石均以火山碎屑物质相应粒级含量大于1/2时命名。在岩石名称之前加
8、上胶结物成分,如安山质熔岩角砾岩。正常火山碎屑岩:A、压紧和水化学胶结的火山碎屑岩,一般所称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系指岩石中集块级、角砾级大于1/2,命名时可将岩石成分加入岩石名称之前,如流纹质集块岩,流纹质角砾岩。如果碎屑物中含有地壳深部或火山岩区以外的物质时,岩石名称之前应加上“异源”二字。,凝灰岩的命名:除反映岩石命名外,某一形态的火山碎屑物达一定含量时亦应加上岩石名称中,如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当凝灰岩中含有少量角砾(1/2),加上岩石成分命名,如流纹质熔结集块岩。熔结凝灰岩,塑性玻屑(含量1/2)如有刚性玻屑1/2时参加命名:有两种以上,少前多后的原则,如流纹质晶屑,岩屑熔结凝灰岩。此
9、外根据熔结程度在岩石之前加:强熔结、熔结、弱熔结字样。,向沉积岩过渡的火山碎屑岩。岩石名称均以某一粒度碎屑物含量大于1/2命名,碎屑物为50-90%(沉积火山碎屑岩类)时,岩石名称前加“沉”字,说明含有一定量的沉积物;当正常沉积物达50-90%(火山碎屑沉积岩类)时,岩性按沉积岩岩石命名与沉积岩相同,但名称前加“凝灰质”三个字。以说明含有一定量的火山碎屑物,其中碎屑物粒度按正常沉积岩粒度划分:2mm为凝灰质砾岩;2-0.1mm为砂;凝灰质粉砂岩。,(3)次火山岩的命名 次火山岩在外貌上与火山岩相识,多具斑状结构,但在产状上又与侵入岩相同,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岩性特征介于火山岩与浅成侵入岩之间,所
10、以次火山岩的命名一般仍采用浅成侵入岩的名称。3,火山岩的野外观察:野外工作期间,对于岩石的观察(鉴定)主要是从颜色、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方面入手。(1)颜色 火山岩由于矿物成分,次生变化及结晶程度,常表现为不同颜色。从化学成分上看,由基性酸性,颜色一般由深浅,如果岩石遭受蚀变,基性岩浅绿,酸性岩灰白-白色。结晶程度不同,颜色有所差异,较致密的岩石比结晶好的岩石颜色要深。,(2)矿物成分 火山岩由于形成于地表条件的影响,岩石多呈斑状结构或碎屑结构,基质及细小火山灰成分往往不易辨认,因此斑晶和基质成分有助于岩石鉴定与定名。橄榄石:黄绿色,粒状,解理不发育,常被棕红色伊丁石取 代,产于超基性基性岩中。
11、辉石:呈绿色黑色,短柱状,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中。角闪石:褐色或绿色暗绿,呈粒状,边缘常出现褐色氧化 铁暗边,常见于中性岩。斜长石:除超基性岩外,各类火山岩中均可见到。在没有暗 色矿物的情况下,野外岩石定名主要是按照斜长石 的晶形、颜色、次生变化等特征。,基性斜长石:多为针状,晶体长宽比大于 4:1,常被黝帘石取 代呈浅绿色。中性斜长石:为柱状,晶体长宽比2.5-4:1之间,环带构造发 育为主要特征,常被绢云母或绿帘石,绿泥石交 代,显弱丝绢光泽;酸性斜长石:为宽板状晶体,晶体长宽比:1,常被粘 土矿物或绢云母交代,使矿物呈瓷质光泽。而钠长石,即使在古老变质的火山岩中,亦多为浅红或无色透明。钾长石
12、:多出现于酸性或碱性岩中,卡式双晶常见,风化 后 沿解理或裂隙被铁质充填,正长石肉红色,透长石为无 色透明。白榴石:高温低压矿物,完好的四角三八面体(等轴晶系),常被钾长石,霞石等交代成假白榴石,产于SiO2不饱和 的碱性岩中。,(3)结构构造1,主要结构:肉眼可见结构辉绿(粗玄及拉玄)结构:基性岩特有的结构;斜长石微晶构成格架:中间是辉石辉绿结构;中间几粒辉石及磁铁矿粗玄结构;中间玻璃质拉玄结构。交织结构:中性岩常见,微晶定向排列;粗面结构:碱长石定向(粗面岩);球粒结构:酸性熔岩常见,长英质矿物呈纤维围绕中心放射状生长;斑状结构;熔结凝灰质结构:熔结凝灰质结构由塑性玻屑、岩屑组成,变形后呈
13、蚯蚓状,火焰状,滴状。,2,火山岩的构造层状构造火山岩的最大特点之一;气孔和杏仁构造;熔渣构造;枕状构造;石泡构造;珍珠构造;流纹、流线、流面构造;斑杂构造熔结火山碎屑岩常见。,3,火山作用的综合观察(1)火山岩相的划分与研究:火山岩可划分四个岩相;,火山颈相 火山颈一般是指火山喷发的通道,它的上部即为火山口。凡是充填于火山通道中的各种岩石都可以归纳为火山颈相。是可以是结晶程度不同的各种熔岩,熔岩角砾岩或爆发成因的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等。有熔浆一次充填形成的称为第一岩颈;多次充填的为复合岩颈。在平面上一般面积不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裂隙式喷发为长条形。由熔岩充填的火山颈相一般与围岩呈侵入接触,
14、由爆发成因的角砾岩,集块岩充填的火山颈相,一般称角砾岩筒。次火山相 次火山相是指熔融岩浆侵入到接近地表,与火山岩具有同源同时(或稍晚),空间分布有一定联系的岩墙。,喷发相 喷发相的岩石主要为各种熔岩和正常火山碎屑岩(包括熔结火山碎屑岩),其产状与沉积成因的岩石有某些相似。由于岩浆成分的变化,喷发性质和喷发强度的不同,其形成的岩石不同,可划分为两个亚相:A、爆发亚相 爆发亚相的形成是由于岩浆中含有大量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造成对围岩巨大的压力(100-300个大气压),因而产生岩浆爆炸,形成各种粒级不同的火山碎屑物质的堆积。爆发成因的火山物质按照粒度不同,常有规律的分布在距火山口不同距离的地段
15、上。在火山口附近多为粒级较大的火山岩块堆积,距离火山口越远粒度变细。有些火山灰可飞扬降落在几千公里以外的地区。爆发亚相的岩石主要为各种粒级不同的正常火山碎屑岩,其中包括熔结凝灰岩。火山弹是最常见的产物。,B、喷溢亚相 形成喷溢亚相的岩石主要为各种熔岩、熔岩角砾岩及凝灰熔岩。喷发沉积相 划分喷发沉积相的主要标志是以沉积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其中夹有少量的火山碎屑岩甚至薄层熔岩。一般喷发沉积沉积相距火山口较远,代表火山作用宁静期。喷发沉积相,岩层沿走向伸展较远,岩性厚度也较稳定。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往往可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2)火山岩层的划分:“层”是火山岩中最常见的单位;根据岩石成分分层 岩
16、石成分的不同和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岩浆分异程度。根据各层岩石成分的不同分层,对于研究岩浆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结构构造不同分层 A、中酸性岩的顶底有时形成厚度不等的玻璃外壳(冷凝边),顶面较厚,底面较薄,玻璃质外壳的颜色较其内部较暗。在安山岩,英安岩中呈绿色,流纹岩中呈灰紫褐色,偶尔出现黑曜岩、松脂岩的边。B、基性熔岩常常在表层形成蜂巢状或熔渣状的玻璃隐晶质的粗糙表面(熔渣状外壳)。在酸性熔岩的顶部则常常形成厚达数十厘米的石泡构造带。,C、由于迅速冷却收缩,顶面及边缘常形成张裂 隙,裂隙宽度由外向内变小至尖灭。其中有的可以充填上覆熔岩物质或充填有硅质,碳酸盐沉积物等。底部则往往含有下伏
17、岩石的没蚀变的包体或形成熔岩角砾岩。D、在中基性熔岩中,气孔及杏仁体的形态及分布往往有一定规律,层顶气孔及杏仁体较层底大而多,扁平的气孔通常与顶、底面接近平行,而管状气孔一般是向下分支。因此气孔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可以判断顶、底面的关系。,E、柱状节理的出现总是代表一次喷溢的岩流,可作为分层的标志。F、岩浆喷溢地表后,由于流动形成各种表层构造,一般能指示岩流的顶面,如绳状、凹凸表面、挤压脊、球茎状或条状小瘤等等。根据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分层A、岩浆喷发至地表后,其表面与空气氧化大量低价铁(FeO)氧化呈三价铁(Fe2O3),因此出现红色的氧化壳顶面(红顶)基性岩分层的重要依据。B、两次喷发时间间隔较
18、长,早期形成的熔岩已冷凝,后来的熔岩对下伏岩石往往有烘烤和轻微变质。C、如果熔岩流喷出地表后经过很长时间的风化侵蚀,往往形成凹凸不平或波状侵蚀面,据此可将相同成分的熔岩分开。,(3)利用火山岩构造确定产状A、熔岩的某些原生节理,一般指示其产状 柱状节理:五边或六边柱体,总是垂直熔岩层面。B、流纹构造以及气孔等定向排列 平直的流纹、扁平呈条形的气孔和杏仁体、捕掳体、斑晶等定向排列,如果呈流面状,一般指示层面。C、熔结凝灰岩中的塑性玻璃质岩屑(火焰石)一般具 有饼状定向或似流动构造,据此可确定其产状。D、不同熔岩层的差异性风化,造成特殊地形,宏观上 可判断其产状。,4,火山岩体的综合研究 A、喷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野外 地质 工作 方法 创新 思维 马志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2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