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框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我们能获得真理吗?,我们怎样获得真理?,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阅读思考:,1.什么是实践?它有哪两层基本的含义?2.实践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怎样?,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4、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5、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
2、图 6、小行星撞击地球 思考探究P42,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就是 改造 的,人们,客观世界,物质性活动,主体,对象,范畴,使观念变成现实,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两层基本含义:(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活动,人类的实践具有哪些特点?,、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客观,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自然界、社会关系),实践的手段(工具、设备),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有客观物质性,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实践主体的
3、创造性,实践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4年勇气号登陆火星(美国),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单选)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小试牛刀:,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A、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
4、断变化发展的活动 B、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它是处理人类社会关系的活动,A,探究活动1(P42),辩证唯物主义,杜威,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1),(2),(3),3、实践的基本形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最基本的形式,材料一:“你
5、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因为:,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孙子兵法是怎样产生的?,军事上的需要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产生的,思考,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
6、产生的 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认识从哪里来?,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启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易混知识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认识的发展,促进,认识的发展,促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
7、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 成功 认识 实践结果 失败 错误的认识主观与客观不相符说明:(1)客观事物本身不能回答认识正确与否。(2)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为什么?,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公式:实践认识实践 行知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来源于实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6 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2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