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楚辞课件091003.ppt
《屈原楚辞课件09100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楚辞课件091003.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编 中国文学导读,屈原与楚辞,名 著 导 读,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与特点,一、何谓楚辞1.是指战国时代在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体诗,它标志着先秦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高峰。“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有时简称“辞”或“辞赋”。又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黄伯思,2.是指战国时期楚国人及后来汉代一些文人骚客用新诗体创作的作品。如:战国时诗人如屈原、宋玉、唐勒等人的作品;汉代贾谊、淮南小山,甚至刘向、王逸的作品。3.是指书名。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及汉代人所作诗歌辑选而成的一部书名-楚辞。,二、楚辞的文化特征,宋黄
2、伯思校定楚辞序云:“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楚辞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楚辞的形式特征,句式:有六字句和五字句两种(不计语气词兮、些、只等),为“三三”或“三二”节奏,前者以离骚和九章为主,后者以九歌为主。语气词“兮”的运用:普遍带有规律性,成为语言形式的显著特征,主要有三种情况:九歌:“兮”在句中,如“若有人兮山之阿”。橘颂模式:上下两句均为四字句,“兮”字用在下句之末,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大招改为“只”,招魂改为“些
3、”)离骚:上下两句字数增多,“兮”字用在上句之末,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四、楚辞的编定,西汉末刘向整理屈、宋作品,始编定楚辞。王逸楚辞章句叙云:“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四库全书总目云:“初,刘向裒集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宋玉九辩、招魂,景差大招,而以贾谊惜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及刘向所作九叹,共为楚辞16卷,是为总集之祖。逸又益以己作九思与班固二叙,为17卷,而各为之注。”刘向所编16卷本久佚,惟王逸17卷本楚辞章句传世。,楚辞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诗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楚辞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
4、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以及比兴寄托手法,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又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屈原的生平,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名平,字原。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主要史料,另外刘向的新序节士也有记载。,屈原伟大的思想人格,忠君爱国独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常,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11)、九章(9)天问远游卜居渔父共25篇。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歌招魂天问,九歌招魂天问三部作品,都不直接涉及屈原本
5、人的生活经历。前二种与楚地的神话传说、民间习俗有密切关系,后一种却是对神话传说和社会历史的质疑。但这三部作品,又从各方面曲折地反映了屈原的个性和思想情感,同时也是研究楚文化的基本材料。,九歌,九歌的名称,见于左传、离骚、天问和山海经,可见这是一种古老而著名的乐曲。“九”表示由多篇歌辞组成,不代表实际篇数。九歌11篇,是一组祭神所用的乐歌。一般认为,这是屈原根据民间的祭神乐歌改写而成的,既洋溢着古老的神话色彩,又表现着诗人对人生的某种感受。,九歌本来是楚国的民间祭歌,有浓厚的巫祭文化色彩。,写出了人神间缠绵哀婉的情感,自然的流露出屈原被长期放逐的生活心情。,诗歌、音乐和舞蹈的三位一体,其对唱形式
6、和戏曲因素可用来表演。,徐悲鸿国殇图,九章是屈原抒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哀郢、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章的纪实性较离骚强。,九章采用了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艺术手法,表现的感情较直接奔放,但不如离骚浪漫。,徐悲鸿山鬼图,天问,天问是一篇奇文。它就自然、历史、社会以及有关的神话传说,一口气提出一百七十二个问题,“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鲁迅摩罗诗力说)。战国时期还没有哪一家曾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表现出这么广泛而深刻的怀疑。这就意味着天问作者具有超越当时一般思想家的强大的独立人格力量。这种怀疑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橘颂,橘颂用拟人化的手法,细
7、致描绘橘树的灿烂夺目的外表,和“深固难徙”的品质,以表现自我优异的才华、高尚的品格,和眷恋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怀。在描写过程中,诗人既不黏滞于作为象征物的橘树本身,又没有脱离其基本特征,从而为后世咏物诗的创作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招魂,司马迁认为招魂为屈原之作。所招为谁之魂,一说认为是屈原自招其魂,一说认为是招楚怀王之魂。诗歌开头一段说明招魂的原因。前半部分假“巫阳”之言,竭力渲染东南西北四方以及天上、幽都的可怕,劝魂不可留居。各种吃人食魂的鬼怪,凶残狰狞的毒蛇猛兽,极端严酷的自然环境,组成一幅幅光怪陆离、诡异恐怖的图景。后半部分则竭力铺陈楚国宫廷的富丽奢华,以招魂归来。辉煌华贵的殿堂和陈设、
8、妖娆的女子、醇酒美食和诱人的歌舞,耀人眼目,动人心魄。最终以“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收结,流露出无限深情。,离骚篇幅宏伟,气势磅礴,波澜起伏,气象万千。它突破了诗经的“短章复沓”形式,在丰富的生活实践和深刻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抒情、叙事和说理的有机结合,对抒情主题作了富于变化而层层深入的表达。离骚在创作上具有浓郁的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在超现实想象和比兴手法的运用上都富有创造性,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中国诗歌的创作经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和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三、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1.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大胆的夸张 奇特的想象 熔
9、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与一炉 新颖的比喻手法 深邃的象征意象,三、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2.“发愤抒情”文学传统的形成忠怨之情是长诗离骚的一条主线,而从全诗结构上看,则可以分为两大层次,即从开篇到“岂余心之可惩”,可以视为诗篇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矛盾和不公正的待遇,充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从女媭的责难至篇末,则主要写诗人遭到迫害以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所引动起来的内心冲突,以至于最后的抉择。,3.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王逸说,“善鸟香草,以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屈原 楚辞 课件 09100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2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