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ppt
《12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http:/,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一、群体的概念(一)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有相互依存关系和情感联系的人群。,(二)群体的特征,群体目标群体结构群体的意识与情感,二、群体的分类,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实属群体与参照群体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规模小,人数少规范的无形性以及较强的约束性情感密切、凝聚力强 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意见领袖)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性和随意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功能,1.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 2.可以为个体提供及时的物质和精神援助 3.有利于
2、学生间相互学习,促使个性得到发展完善 4.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功能,1.成员之间重情感而轻理智的特点,易产生不健康的、危害班集体和社会的行为 2.高凝聚力可能削弱正式群体,有时会使正式群体处于松散状态 3.内部信息交流的畅通性、随意性,往往使之成为小道消息和谣言的传播者和制造者4.核心人物(首领)的极大权威性,易造成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整体偏离和失误 5.学生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冲突,产生“内耗”6.少数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破坏性质,已构成了危害班集体、学校和整个社会的事实,三、群体的功能,(一)从社会功能方面 适应环境 实现目标 统一内部 维持价值,(二)从个人方面获
3、得安全感获得归属感获得社会支持,第二节 群体对个人的影响,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惰化作用去个性化,(一)社会助长(二)社会惰化,社会助长又称社会促进,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社会惰化作用是指群体一道工作,个人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偏少的现象。,产生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个体希望从群体中得到尊重、赞许、以及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个体从群体中可以得到其他成员工作上或心理情绪上的帮助。个体可以从群体的反馈中了解到自己的工作状况,而不断作改进,以调整到最佳状态。,决定社会助长,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个体对工作的熟练程度个体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成熟度,或社会干扰作用的因素,(三)去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群体 心理 班级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22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