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货币政策.ppt
《10第十章货币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第十章货币政策.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货币政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的效应。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如何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第十章 货币政策,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概述(一)货币政策的涵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二)货币政策的内容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监
2、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政策传递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三)货币政策的功能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币值稳定。2.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3.促进充分就业,实现社会稳定。4.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5.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币值稳定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保持价格稳定和币值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但是,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并非通货膨胀率越低越好。,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二)经济
3、增长经济增长是提高社会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任何国家要不断地提高其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目标的增长应是长期稳定的增长。,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三)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这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但是,充分就业并不是追求零失业率。,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安全甚至政治稳定的重要条件。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失衡,无论是逆差还是顺差,都会给该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统一性与矛盾性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既有统
4、一性,又有矛盾性。,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通常存在负相关关系,因而,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二)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关系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过高的通货膨胀将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从而迫使经济进行紧缩调整,从而降低经济增长和就业。,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三)稳定币值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币值稳定和汇率稳定,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四、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中央银行本身并不能直接控制和实现诸如经济稳定增长这些货币政策目标。它只能
5、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并通过对中介指标的调节和影响最终实现政策目标。,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利率指标优点:可控性强;可测性强;相关性强。不足:利率的变动会受到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利率的变动又带有政策性因素,这种状况往往会给中央银行的判断带来麻烦,使中央银行分辨不清这种变动是来自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亦或政策产生的效果,有时甚至会产生“误诊”。,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二)货币供给量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确定哪种口径的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是现金,还是M1,亦或M2。,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三)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有直接决定作用。基础货
6、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它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伸缩的基础。它可满足可测性和可控性的要求,数量也易于调控。,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中央银行不仅要设置用于观测和跟踪的中介目标,还需要有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判断货币政策工具是否强有力的标准:第一,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能力。第二,对利率的影响程度。第三,对商业银行行为的影响。第四,对大众预期的影响。第五,伸缩性。,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
7、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及业务操作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涵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以收缩或扩张信用,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第
8、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优点:平等,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局限性:对经济的振动太大;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二)再贴现政策及业务操作1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美国三种贴现贷款利率,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2再贴现政策的
9、作用(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3)再贴现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作用,从而影响公众预期。(4)防止金融恐慌。,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3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优点: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局限性:其一,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其二,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其三,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三)公开市场业务及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
10、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2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一是维持既定的货币政策,又可称为保卫性目标。二是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又可称为主动性目标。,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3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1)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2)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3)公开市场业务具有较强的伸缩性(4)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5)公开市场业务可迅速地操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 第十 货币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2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