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ppt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第一节 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是运动员和体育运动参加者在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用简单易行的医学手段,检查和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机能状况的一种措施。,通过自我监督可以间接地判定训练对运动员身体的影响以及训练的安排是否合理,为调整训练计划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及早发现和预防过度疲劳以及运动性伤病,养成运动员遵守训练原则,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因此,所有从事体育运动的人,尤其是运动员,都应该学习自我监督的知识和方法,并在实际训练和锻炼中加以运用。,自我监督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检查两个方面。一、主观感觉(一)精神状态 正常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运动后精神状态好、精力充沛、先前愉快、
2、疲劳消除快,功能恢复也较快,精神饱满,全身无不适感觉;如果运动后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疲倦、乏力等现象,则是不良状态;记录时,应写明感觉“良好”、“不良”或“一般”。,(二)运动心情,运动心情与精神状况是密切联系的。一个心情愉快,乐意参加运动的人,如果对运动不感兴趣,表示冷淡,厌倦时,则可能是教学方法不当或疲劳的表现。也可能是过度训练的早期征象,出现些特殊心情,如“怕水”、“怕球”、“怕跑道”等。在自我监督表中,可填写“渴望训练”、“愿意训练”、“不想训练”、“厌烦训练”、“惧怕训练”等。,(三)不良感觉,不良感觉指运动训练或比赛后的不良感觉,如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四肢无力等。除了上述现象外,还拌
3、有头痛、头晕、气喘、胸痛等现象,说明运动量过大或健康不良。记录时要写清集体感觉。,1、头痛:,头部不是所有的结构对痛觉都敏感。在颅外,有皮肤、韧带、肌肉、筋膜和动脉对痛觉较敏感。在颅内,只有血管、脑膜和神经对痛觉较敏感。凡能使这些痛觉敏感的结构受到压迫,牵扯或引起血管扩张、痉挛,肌肉紧张性收缩等因素,均能导致头痛。,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的头痛,若排除运动损伤或疾病因素外,则主要与运动时血流量加大,血压增高,血管壁受牵扯、扩张,或脑膜神经受刺激有关。如训练任务紧,比赛任务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或由于某些运动项目的特点,使头、颈部肌肉处于持久的收缩状态和相应的血管扩张时,也可引起头痛。,2、头晕
4、:,头晕可因前庭系统病变,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头部外伤或神经官能症引起,在运动时出现排除其它病因的头晕,多由于不适应快速旋转,剧烈震动的运动内容所引起,如果因空腹运动,出现了低血糖或剧烈运动后出现了体位性贪血时,也会出现头昏、头晕的现象。,3、恶心:,常伴随头痛、头晕同时出现,如饮食不卫生也可以出现恶心,甚至呕吐的现象。4、气喘:主要因肌体组织缺氧、刺激呼吸中枢而引起的。在运动后气喘,是正常现象,其时间与程度,取决于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运动强度和训练水平。如果:,如果:()运动一开始就气喘;()进行一般性练习就气喘;()生理负担量不大的运动后也气喘;()大运动量训练后气喘时间极长,则为不正常现象
5、,发现这些情况后,必须立即降低运动量,并做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检查。,5、胸痛:,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刺激肋间神经,脊髓后根传入神经,支配心脏和主动脉的感觉神经,支配气管、支气管及食道的感觉神经或脾神经,均可引起胸痛。某些内脏病变(如心脏)也可引起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所以,运动时或运动后的胸痛,首先要分清是心前区还是胸侧,一般因过度紧张,运动时呼吸不协调,饭后不久就立即进行运动,这些常见的原因引起的胸痛,一般在胸侧。对心前区疼痛,当排除因器械压迫或胸部过分用力扩张,而引起的胸肋关节或胸部肌肉的疼痛外,则应该注意内脏器官的问题。尤其要检查心脏。,6、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疼痛的产生,多与肝脏、胆
6、、胆道、胰腺、胃、十二指肠、脾脏、心脏、胸膜等病变以及食物中毒有关。而运动后出现的上腹部疼痛,又多与激烈运动时因肝、脾郁血至功能失调有关。在自我监督材料中要记清上腹部疼的部位和情况。,(四)睡眠,睡眠情况往往反映训练或比赛的强度、运动量以及赛前状态等。良好的睡眠应该是入睡快、睡得深,不做或很少做梦,睡醒后精神良好,全身有力。反之则入睡难、易醒、多梦、失眠,睡醒后仍感到疲劳而且嗜睡。在自我监督表中填写“良好”、“不良”或具体记载睡眠情况。,(五)食欲,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多,所以经常参加运动的人,一般食欲很好,进食量大。如果运动后不思饮食、食量减少,并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恢复正常饮食,则表明胃
7、肠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可能与运动量安排不恰当或运动员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不良有关。,但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和过多吃零食也会影响食欲,应加以区别。在自我监督表中填写“食欲良好”、“食量增加”、“食欲不佳”、“食量减少”或厌食等。,(六)排汗量,发汗是蒸发散热的一种方式。运动时,人体排汗量的多少首先与各人汗腺的数目有关(人类汗腺总数在200万一500万之间)这是先天因素。每个人在排汗时,参与运动的汗腺数量,和每个汗腺活动的强度,主要与运动量,训练水平,饮水量,气温,气温,风速及衣着多少有关。,体育运动参加者,在气温、气湿,饮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出现大量排汗,甚至盗汗等反常现象时,则可能是运动量过大,而产
8、生的过度训练征象,也可能是内脏器官患病的征兆,应加以注意。在自我监督表中填写排“汗量一般”、“较多”或“明显增多”,“夜间出冷汗”等。,二 客观检查,(一)脉率:脉搏是心跳的反应,脉搏频率的快慢,反应心跳频率的高低。通过脉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心脏某些机能状况。一般人的心率:男性多为60一80次/分,女性多为70一90次/分,正常值为60一100次/分,年龄愈小,心跳愈快。,脉搏与体温关系非常密切。体温每升高1度,脉搏约增加10一20次/分。所以在自我监督中检查脉率的变化规率时,首先要注意年龄特征和体温状况。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人,安静时脉搏频率都较慢。脉搏频率与训练水平密切相关,一般
9、经过半年训练可下降一次/分,经过一年训练可下降5一8次/分。,这主要是通过系统训练,使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张力下降,迷走神经张力相对占优势的结果。心动徐缓可使心脏本身的能量消耗下降,这是系统训练后的良好反应。,如果发现脉搏节律不齐或有间歇性的停跳现象,就应作具体的分析。有时出现不规则的时快时慢,可能是呼吸性心律不齐,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另外,还有一种期前收缩的现象,它也可能发生在正常人之中。,因此,当运动员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不一定表示有心脏病,但应密切注意功能状态的变化情况。如果节律不齐,而且总不消失或反而增多时,多数是功能不良的反应,应及时调整运动量,并采用心电图等方法查明原因,以防过度疲劳或
10、疾病的发生。在自我监督表上填写“减少”、“增加”、“正常”、“不齐”、“停跳”等情况。,(二)体重,人体运动后,体重是要下降的,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则下降幅度越大。如:足球运动员进行一场比赛后,体重要下降公斤;马拉松运动员训练时一般下降公斤,比赛时一般下降一公斤;划船运动员训练时般下降300一900克,比赛时要下降0.5一1公斤。在合理的训练和正常生活制度下,经过一天昼夜,体重即可得到恢复。但在系统参加体育运动的不同时期,恢复情况不同。,参加体育运动后,体重恢复的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体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这是机体失去水分和脂肪的结果。这个阶段一般持续一周,在此期间,体重一般下
11、降一公斤。即相当于自身总重量的一%。对很胖的人,或参加体育运动前很少活动的人,下降的幅度还要大些。,第二阶段,体重即进入稳定阶段 在此期间,运动时体重下降后,经一天的时间,减轻的体重都可得到完全的恢复。这个阶段一般持续一周以上。第三阶段,体重增长阶段 在此期间,肌肉等组织逐步发达,体重有所增加,并保持一定的水平。,有些运动项目,如体操、技巧、举重等因竞技的要求需要用人工的方法来控制和减轻体重。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控制饮食和蒸气浴,也有用药物的 减体重时速度不宜过快,一周时间不要超过1.5公斤,否则对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在训练中,体重出现“进行性下降”的现象,可能是由于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或
12、不足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淋巴结核等)所致。另外,儿童少年的体重长期不增加甚至下降,如不是有意控制,则要查明原因。,进行自我监督时,可定期(一周或半月)进行测定。每次测定一般应安排在一天的同一个时间,如都是早上或都在上午,且测量的仪器最好也不要变换。在自我监督表中填写“增加”或“减少”的数字、“不变”等。,(三)运动成绩,体育运动参加者,运动成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运动技术水平和身体机能状况这两大因素。在训练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技能水平在有所提高的情况下,运动成绩若下降,这是身体机能状况不良的表现。在自我监督表中填写“上升”、“下降”、“停滞”等。,在客观检查中,除上述指标外,还可酌情
13、定期测握力、呼吸频率以及其他生理指标。自我监督指标的选用,应因人而异。如一般学生可少选些,从事运动训练者可多选些。每天进行训练的人应结合训练日记进行自我监督,教练员要天天检查。,体育教师和医务人员要定期审查学生和运动员的自我监督记录,最好是每周一次。对健康状况不良者更要勤加审查与监督。,第二节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要求,一、球类运动的医务监督二、田径运动的医务监督三、体操运动的医务监督四、游泳运动的医务监督五、冰雪运动的医务监督六、武术运动的医务监督,第三节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一、脉率()晨脉:又称基础脉搏,即早晨刚睡醒时的脉搏,一般较正常时低。运动员一般是50次分,耐力项目运动员更低
14、。脉搏低于60次分,是心动过缓,易导致心脏增大,是因为每搏输出量增大而致,是一种生理性代偿,属正常现象。运动员在停训一段时间后,心脏恢复至以前水平,称为心脏的回归或转归,目前对这个方面的研究,是运动医学方面的一个热点。,晨脉测量可以10秒为单位进行,也可以30秒为单位进行。晨脉的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稳定或下降,表示机能良好。()较原来快12次分,机能不良(过度训练或睡眠不好等引起)。,()长期维持高水平,早期过度训练而致。正常情况下,大运动训练早期,晨脉会增加,但不会超过6次分,过几天,身体适应,会恢复正常水平。()节律不齐或停跳 若多次发生,有可能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需进一步做检查。,、以
15、运动时即刻和恢复期脉率的变化来判定、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大小:,:运动后即刻脉搏:运动后恢复期脉搏小 180次分 快6一9次10秒极限 240(220)次分测10秒,数数用10,10计数,在桡动脉不好摸时,测颈动脉。,例:安静 运动后 恢复 机能状况 54 192 92 良好 54 172 92 不好 54 172 72 良好,、以脉率与运动成绩的关系来评定训练水平的高低与机能状况的好坏:,若脉搏减少,成绩增加,表示机能良好;若脉搏增大,成绩下降,表示机能不良;若脉搏下降,成绩下降,表示运动员没有尽全力(偷懒)。一定注意:测第一次成绩时,运动员应尽力跑,否则会出现脉搏上升,成绩上升。,例:跑
16、1500 日开始集训 测脉158次分 时间4.30”机能良好 2日(8日)149次分 下降4.23”机能不好 3日(15日)162次分升高 4.38”机能良好 4日(22日)145次分下降 4.18”偷懒 5日(29日)132次分下降 4.28”测一周内变化,或一周测一次。,、间歇训练法中利用脉率控制运动训练中休息的时间:,运动后休息时间的长短,可由脉搏控制,一般是脉搏在一次运动后恢复至120次分为宜(成人),儿童为110次分。,、控制耐力型项目的运动量强度、大小:,耐力性运动员在适应状态下达到的脉搏水平为:适宜强度=本人最高一安静+安静本人最高可在功率跑台上测定。,例:本人安静时为57次分,
17、最高心率为251次分,则适宜强度=251一57+57=154次分 若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训练水平提高情况下,可适当将强度稍微超过适宜强度,使训练水平更高,但不应太高。,2、血压,()晨压:大运动量训练后,晨压稳定,表示机能良好。连续30天,比平时高20%以上或长期维持在14070mmHg表示机能不良。,、通过训练期间血压的变化来判定身体的功能状态:,收缩压 舒张压 恢复时间 机能上升 下降 较快 良好上升 上升 延长 不良或过度 训练而致下降 下降 延长 机能较差下降 上升 延长 心肌无力的表现,3、尿蛋白,检查尿蛋白的方法是50一60年代常采用的方法,目前己基本不采用。检查尿中蛋白质的含量,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 训练 比赛 医务 监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1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