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分犯罪主观方面.ppt
《第八部分犯罪主观方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部分犯罪主观方面.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内容提要:本章详细阐述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重点:犯罪故意 犯罪过失 认识错误,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一、概念和意义1、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犯罪故意的规制机能)2、犯罪主观方面包括罪过、犯罪目的、犯罪动机、无罪过事件、认识错误3、罪过是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目的是防止客观归罪4、犯罪的不同罪过形式及其意义二、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1、刑法理论的意义: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新派(应受关注的是行为人)与旧派(行为主义)2、司法实践的意义 A.定罪意义: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 B.量刑意义:有责性大小三、司法实践中查
2、明犯罪主观方面的要求主观方面的客观化,主观方面的判断示意图,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间接故意:放任,直接故意:希望,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意 志 因 素,认 识 因 素,是否应当预见到,没有预见到,第二节犯罪故意(1),一、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犯罪故意的概念 T141、概念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2、犯罪故意(责任)不同于故意犯罪(行为)。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1、关于故意的学说容认说:行为人认识到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即成立故意。,第二节犯罪故意(2),2、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明知 A、如何理解明知
3、的内容 a、对行为本身的认识 b、对行为结果的认识 c、对其他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B、犯罪故意内容是否要求包含违法性认识?不要求刑事违法性认识,只要求对行为和结果有危害性的认识,第二节犯罪故意(3),C、如何理解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结果?a、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要发生危害结果 b、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要发生危害结果3、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A、希望积极追求的心理态度 B、放任听之任之地心理态度4、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关系 A、认识因素是前提和基础 B、意志因素是关键和决定性因素,【20080202】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
4、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须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 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 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 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第二节犯罪故意(4),二、犯罪故意的类型直接故意1、明知+希望明知自己的希望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明知包括两种表现形式:A、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
5、结果+希望 B、明知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第二节犯罪故意(5),3、希望积极追求危害结果发生 A、目的明确 B、态度积极 C、意志坚决4、一般对危害结果的认识并不要求很具体5、某些犯罪的故意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如: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原为: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第二节犯罪故意(6),间接故意1、明知+放任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认识因素明知可能 A、只能是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B、不能出现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情况为什么?,第二节犯罪故意(7),C、设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
6、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还继续实施该行为,行为人就是在积极追求该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心态就是希望,不是放任。D、“明知必然”与“放任”存在逻辑上的矛盾3、意志因素放任 A、放任不是希望,不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第二节犯罪故意(8),B、放任既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也不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又并不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听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C、危害结果发生与否都不违背意志 D、对危害结果持听之任之、漠然处置的态度4、司法实践中间接故意的三种情况:A、“无所谓”为了追求一个非犯罪目的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第二节犯罪故意(9),B、“豁出去”为了追求某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C
7、、“不计后果”并非明确追求具体结果,而是在瞬间的情绪冲动下,不计后果实施危害行为,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5、放任的结果本身并不是人的需要的直接产物,而是行为人在执意实现某种行为目的的同时,放任了另一种危害结果。,第二节犯罪故意(10),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1、从认识因素上 A、前者明知必然或者可能 B、后者明知可能2、从意志因素上 A、前者希望 B、后者放任3、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决定罪与非罪 A、直接故意,不发生也能构成犯罪:未遂等 B、间接故意,不发生则不成立犯罪对二种故意分类研究的意义 p.120,第三节犯罪过失(1),一、概念:T151、犯罪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
8、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2、犯罪过失与犯罪故意的区别:谨慎与明知3、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行为人的过失心理态度,第三节犯罪过失(2),二、犯罪过失的类型过于自信的过失1、概念已经预见+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结果的心理态度2、特征:A、认识因素已经预见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B、意志因素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3、轻信过高估计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其自身的客观的有利因素,而过低估计自己的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注意:不是毫无根据的轻信。(听天由命),第三节犯罪过失(3),4、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相同点:A、认识因素上都预见到行为
9、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B、意志因素上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不同点:A、认识因素上 a、间接故意对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第三节犯罪过失(4),b、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可能性是否转化为现实性,发生了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基于行为人的自身能力、技术、经验和某些外部条件的有利因素而作出的错误判断)B、意志因素上 a、间接故意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都不违背其意志,又不采取措施加以阻止;“不希望”:不是希望(区别于“希望”无所谓)b、过于自信的过失危害结果的发生违背其意志,并且采取措施加以阻止;“不希望”:希望不发生,主观方面的判断示意图,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间接故意:放任,直
10、接故意:希望,意外事件、不可抗力,意 志 因 素,认 识 因 素,是否应当预见到,没有预见到,不希望,第三节犯罪过失(5),疏忽大意的过失1、概念应当预见+能够预见+没有预见(由于疏忽大意)2、特征、应当预见有预见的义务和预见能力 A、注意义务:法律明确规定的注意义务,也包括习惯上或一般道德上的注意义务 B、预见能力以主观标准为根据,以客观标准作为参考,第三节犯罪过失(6),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3、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A、无认识的过失+疏忽大意 B、有认识的过失+过于自信,主观方面的判断示意图,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间接故意:放任,直接故意:希望,意外事件、不可抗力
11、,意 志 因 素,认 识 因 素,是否应当预见到,没有预见到,不希望,【20060203】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20070214】张某和赵某长期一起赌博。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张某推了赵某一把,赵某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张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
12、罪 C构成故意伤害罪 D属于意外事件,下列案件中,对下列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行为人主观上属于犯罪过失的有:()A、甲为了报复与自己不和的邻居乙,便用塑料注射器将毒药注入乙种的一个冬瓜中。8天后,乙将该冬瓜摘回家中。次日,甲的女儿丙在乙家打牌后随口说了句:“今天晚上家里还没有菜。”乙便将该冬瓜送给了丙。丙及其丈夫、儿子吃后中毒丙死亡。B甲开车正常行驶,车轮压起石子,该石子碰巧砸中路旁骑车的乙的头部,导致其摔倒后脑溢血死亡 C、甲在行路时,突然遭到乙的辱骂,甲便掏出手枪对准乙。还未决定是射击还是只想威胁被害人时,子弹便射中乙,致乙死亡。D、手术小组的主刀医生甲注意到他的某个助手未按照医院的规定对手
13、术刀进行消毒就直接手术的,并未进行阻止,导致病人丙术后伤口感染,最后造成重伤结果的。,第四节意外事件,一、意外事件的概念1、概念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2、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二、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异同,第五节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1),一、概念1、犯罪目的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2、犯罪动机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3、联系和区别联系:A、二者都是行为人实施犯罪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心理活动,第五节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2),B、犯罪目的以犯罪动机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部分 犯罪 主观 方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1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