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ppt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身体素质也称身体适应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及平衡等机能能力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P142)。运动能力是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不同肌肉的协调性(P142)。身体素质
2、是基础,运动能力是身体素质在专门动作上的综合体现。,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P144)。,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P144)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一、分类,1、位移速度: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快速移动的能力。如30米跑。2、动作速度:指人体快速完成某个动作的能力。如步频。3、反应速度: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的快速应答能力。如径赛运动员在出发时对枪声的反应。,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速
3、度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P144)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形式,1、定距计时:如100M跑。2、定时计距:如4秒钟快跑。,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P145-150)四、测量注意事项,三、测量内容与方法,1、位移速度测量:50M跑、4秒钟快跑等。2、动作速度测量:两手快速敲击、坐姿快速踏足等。3、反应速度测量: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等。,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P150),三、测量内容与方法,1、不同属性的速度
4、测验不能互相取代。2、位移速度的测验,受试者只穿运动鞋,不得穿钉鞋。3、注意安全措施,测试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4、测试后测试者应记着回表。,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力量是指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P150)。,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P150)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一、分类,1、静力性力量:肌肉做等长收缩,其最大值为最大肌力,其长时间维持亚极量的能力称静力性力量耐力。2、动力性力量:肌肉做等张收缩或等动收
5、缩,又称速度力量,其长时间维持亚极量的能力称动力性力量耐力,爆发力是指肌肉做向心收缩时的最大输出功率,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注:爆发力=输出功率(P)=肌肉收缩速度(V)肌肉力量(F),在最大P下,V与F负相关。例如,举重时,腿肌的F略大于体重+杠铃重,V较小;纵跳时,腿肌的F略大于体重,V较大。当V趋于0时,F趋于最大,此时的F即相当于静力性力量的最大值(最大肌力)。,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P151)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形式,1、绝对力量测量:指以负荷量为成绩的测量法。2、相对力量测量:指以负荷量与受试者体重之比
6、为成绩的测量法。,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P151-158)四、测量注意事项,三、测量内容与方法,1、最大肌力的测量:握力、背力等。2、爆发力的测量:立定跳远、纵跳、原地纵跳摸高等。,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P158),四、测量注意事项,1、应选择适当的重量负荷,不宜过轻或过重。2、测试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注意测试的安全与保护。3、每次测后切记仪器指针回0,每测100次后校对一次仪器,误差不得超过正负0.5cm。,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
7、与评价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P158)。,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P158)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一、分类,1、有氧耐力:又称一般耐力。中、低强度,长时间,有氧供能为主。2、无氧耐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静力性、动力性)。亚极限速度(或力量),较短时间,无氧供能为主。注:从器官角度分,耐力分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两类。从能量代谢角度分,耐力分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两类。肌肉耐力既可能是有氧耐力,
8、也可能是无氧耐力。肌肉在特定力量下维持运动的能力称肌肉的力量耐力。肌肉在特定速度下维持运动的能力称肌肉的速度耐力。,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P159)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形式,1、定量计时式:以完成特定动作次数(或距离)所用时间为成绩的测验。如“1500米跑”、“400M跑”等测验。2、定时计量式:以特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次数(或距离)为成绩的测验。如“12分钟跑”、“1分钟仰卧起坐”等测验。3、极限式:以特定强度运动至力竭时完成的动作次数(或距离)为成绩的测验,如“引体向上”、“俯卧撑”测验。,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
9、与评价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P159-169)四、测量注意事项,三、测量内容与方法,1、一般耐力测量:女800(男1000)M跑、12分钟跑、50M8往返跑等。2、速度耐力测量:400M跑、1分钟仰卧起坐等。3、动力性力量耐力测量:俯卧撑、引体向上、斜身引体、双杠双臂屈伸等。4、静力性力量耐力测量:屈臂悬垂、仰卧举腿等。,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P169),四、测量注意事项,1、测试前应向受试者做必要的宣传鼓动工作。2、力量耐力测试应个别指导并及时纠错,错误动作不计成
10、绩。3、测试后应让受试者做整理放松练习。4、定时计数的测试时间以30秒或1分钟较妥。,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一、测量形式二、测量内容与方法三、测量注意事项,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柔韧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性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结构、关节的灵活性、韧带及肌肉的弹性和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能力(P169)。,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一、测量形式(P169)二、测量内容与方法三、测量注意事项,一、测量形式,1、绝对柔韧性:是指反映受试者本身或某部位所具有的柔韧性。2、相对柔韧性:是指受试
11、者某一部位的柔韧性与另一部位(肢体)之比的一种相对值。,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一、测量形式二、测量内容与方法(P170-175)三、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内容与方法,1、绝对柔韧性测量:坐位体前屈、立位体前屈、俯卧背伸等。2、相对柔韧性测量:后屈体造桥、俯卧抬臂、转肩。,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一、测量形式二、测量内容与方法三、测量注意事项(P175),三、测量注意事项,1、受试者在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2、受试者与测试者应密切配合,以确保测量迅速、准确。,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一、测量形式二、
12、测量内容与方法三、测量注意事项,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灵敏性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的应变能力。它不仅与速度、力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有关,而且与年龄、性别、体型、肥胖、疲劳和神经类型等因素有关,因而是一种内容复杂的综合身体素质(P176)。,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一、测量形式(P176)二、测量内容与方法三、测量注意事项,一、测量形式,1、跑方向的快速转换:如410M往返跑、“十”字变向跑等。2、连续跳方向的快速转换:反复侧跨步、象限跳等。2、身体姿势的快速转换:如10秒钟立卧撑等。,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
13、评价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一、测量形式二、测量内容与方法(P176-181)三、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内容与方法,1、跑方向的快速转换:如410M往返跑、“十”字变向跑等。2、连续跳方向的快速转换:反复侧跨步、象限跳等。3、身体姿势的快速转换:如10秒钟立卧撑等。,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一、测量形式二、测量内容与方法三、测量注意事项(P181),三、测量注意事项,1、应根据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群体特征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2、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3、测试前应做好准备活动,并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
14、评价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方法与内容四、测量注意事项,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协调性素质是指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技战术的能力(P181)。,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P182)二、测量形式三、测量方法与内容四、测量注意事项,一、分类,1、一般协调性:双脚连续跳、投远、投准等。2、专项协调性:足球曲线运球、对墙传球等。,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P182)三、测量方法与内容四、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形式,1、测量按固定路线移动所需的时间
15、:双脚连续跳、足球曲线运球等。2、测量在规定时间内所完成动作的次数:对墙传球等。3、测量掷远的距离及准确性:投远、投准等。,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方法与内容(P182-185)四、测量注意事项,三、测量方法与内容,1、测量按固定路线移动所需的时间:双脚连续跳、足球曲线运球等。2、测量在规定时间内所完成动作的次数:对墙传球等。3、测量掷远的距离及准确性:投远、投准等。,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六节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方法与内容四、测量注意事项(P186),四、测量注意事项,1、受试者测验前做好准备活
16、动,以免受伤。2、测试前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3、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平衡性素质是指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是人体中枢神经、前庭分析器、本体感受器及视觉感受器等机能能力的综合反映(P186)。,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P186)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一、分类,1、静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相对静止状态下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2、动态平衡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维
17、持平衡的能力。,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P186)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测量注意事项,二、测量形式,1、静态平衡性:以时间形式测量。2、动态平衡性:以时间、距离或分值等形式测量。,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P186-192)四、测量注意事项,三、测量内容与方法,1、静态平衡性:闭目单足站立、单足前脚掌站立、鹤立、踩木等。2、动态平衡性:平衡木行走、闭目原地踏步、直线行走等。,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一、分类二、测量形式三、测量内容与方法四、
18、测量注意事项(P192),四、测量注意事项,1、闭目测量时,周围2M内不能有其他物体,以免碰伤。2、静态平衡性测量时要统一不穿鞋鞋子。3、动态平衡性测量前可先练习几次后再正式测量。,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一、国外常见的成套测验二、我国常见的成套测验,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一、国外常见的成套测验(P193-195)二、我国常见的成套测验,一、国外常见的成套测验,1、巴罗(Barrow)运动能力测验2、斯科特(Scott)运动能力测验3、埃黙里(Emory)运动能力测验4、
19、勒森(Lerson)运动能力测验5、卡膨特(Garpenter)运动能力测验6、国际体力测验7、美国、日本等国标体力测验,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一、国外常见的成套测验二、我国常见的成套测验,二、我国常见的成套测验,1、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验2、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一、国外常见的成套测验二、我国常见的成套测验,1、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验,1、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验(P195-196)2、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一、国外常
20、见的成套测验二、我国常见的成套测验,2、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1、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验2、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本套测验的测验单项分五类,分别代表“位移速度”、“一般耐力”、“下肢爆发力”、“上肢爆发力”和“力量耐力”素质。测验时每类任选一项测验,以总分为成绩。“大学生组”各单项测验评分细则见表6-5及表6-6。评价:总分420-500为“优秀”,350-415为“良好”,250-345为“及格”,215分及以下为“不及格”。,第05章 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速度的测量与评价第二节 力量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 耐力的测量与评价第四节 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第五节 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第六节
21、 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第七节 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第八节 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结束,“第05章”内容到此结束,谢谢!,50M跑测验(P145)场地器材:在平坦的地面上,划若干条长50M的跑道(跑道宽122-150cm),地质不限。秒表、发令枪、口哨等。方法与要求:受试者至少二人一组,用站立式起跑快速跑至终点。计时员见到起跑信号开表,当受试者的胸部到达终点线垂直平面时停表(人到停表),以秒为单位记录成绩。精确至一位小数。受试者须穿平底鞋跑,不准抢道和串道。违例时可重测。评价标准详见P145表5-1。,返回,50米跑测验,4秒钟快跑测验(P146)试者可用任何起跑方式,听到起跑令后,迅速沿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身体素质 测量 评价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1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