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ppt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分化,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陈第反对宋人叶韵说,认为诗经、楚辞反映的是古音,不能以唐宋今音为标准随音改读来求韵脚的谐合。他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观点。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日积月累,就反映出语言在不同时代的明显差异。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事物、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观念,旧技术、旧事物、旧生活方式和旧观念往往被替代而消失。与之相应,语言中的词汇也会逐渐更替。,语言变化
2、的原因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斯大林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人们在用语言交际的时候,为了引起对方更多的注意,常常换用一些“新鲜”说法,由此而引发词汇或用法的变化。发音省力则是引发语音变化的重要动因,比如总是挨在一起出现的音会同化,频率特别高的虚词在会弱化。,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语言的演变与社会的变化、人们的交际息息相关,但是语言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
3、定的,难以从社会或人际交流的因素中寻找直接的答案。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比如,远古汉语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单音节的词互有区别。之后复辅音声母消失、辅音韵尾合流等,音节简化,声调产生。两汉之后,音节结构进一步简化,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减少,新概念新事物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被采用的新方式是加长词的长度,双音词代替古代的单音词。现代汉语已经不再是单
4、音节词占优势的语言了。随着双音节词的产生,一个词内部的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又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双音词内部的两个位置上因语素出现频率的不同而在语音、语义、语法上产生轻重主次的区别,固定位置上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语素,语音上弱化为轻音(如“-子”)甚至失去音节身份而与另一个语素合音(如“-儿”),语义泛化,语法搭配能力增强;出现了新的派生构词规则。,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把山西汾阳话、北京话和隋唐时的中古音:,三、语言演变的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
5、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这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映交际中最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很不容易起变化的,如“天、山、水、日、月、人、手、头、身、大、小”等。第二,除了从外语借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词根、词缀等)几乎都是语言中
6、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所以绝大部分.新词都是原有材料按原有格式的重新组合,是大家似曾相识的东西。,词汇演变既灵敏又稳固的两个方面,一般词汇变化快而基本词汇(特别是基本词根)和构词法变化慢,既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体现,也是语言渐变性的体现。语言中成千上万的词都是通过有限的语音形式表达出来的。在一种语言里,几十个音位的排列组合完全能够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即使词汇发生急剧的演变,也不会对音位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或者说不会很快地带来影响。也即,语音子系统音位及其聚合格局的变化很慢,相对稳固。,相对于音位和音位聚合格局来说,音值的变化要相对快一些,特别是方言语音,由于缺乏普
7、通话那样的语音规范,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言语社团的人的音值往往有听得出来的差别。语法是组织语言材料的结构规则。上面谈到的创造新词,使用的就是语法中的词法格式。旧词的消失不会对结构规则带来影响,因为某些词虽然消失了,但是这种规则还存在于许许多多的其他词语中。句法也一样,平常人们所说的、所听到的句子是由少数的句法规则支配的,不会轻易地变动。所以,如果没有外来的影响,语法自身演变的速度是很缓慢的,它的稳固性甚至比语音还要强。,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变化速度也可能是不平衡的。比如北京话的辅音音位/k/
8、ts/两组音在与韵母组合的时候只有开、合二呼,而/t/组只有齐、摄二呼,那是由于t组是从/k/ts/两组变来的:开、合二呼前的/k/ts/保持不变,齐、撮二呼前的/k/ts/变成了/t/,这是辅音声母在不同介音之前的变化的不平衡,是演变不平衡性在语音子系统内部的具体表现。,语言变化的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地域方面。同一语言现象的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的地区常常不一样:有些地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比如同样在/i/y/前的/k/ts/,在北京变成/t/,在广州却保持/k/ts/不变,在苏州则是/k/变成/t/,而/ts/不变(/ts/后的摄口变齐齿)。一般说来,语言在地域上的差异,
9、语言系统中所谓的不规则现象都是过去的语言保留在今天的语言系统中的历史层积,是语言演变不平衡性的见证。这些现象为探索语言的历史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一、语言随若社会的分化而分化语言只要在社会中使用,就会不断地缓慢地变化。假如说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是相对均匀的,语言的新变化就会在社会中均匀地传播开去,所有人的语言就会发生相同的更新,结果就会是语言虽然发生了变化却不会分化。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同一社会总有程度不同的分化,每个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总是不均匀的,于是语言的创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中或区域内优先传播,这造成了语言的分化。社会的分化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状况,与之相应,
10、语言的分化也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社会方言 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团。在每个社团的内部,人们之间相互的联系比较密切,交际频繁,而不同社团之间的交际则相对稀疏。交际密度的不同,影响到语言创新的传播:社团内部的交际密度高,语言创新就能及时地在社团内部推开;社团之间交际密度低,语言创新就不能及时地传播到另一个社团,从而各个社团就会形成自己的语言特点。根据社会因素而区分的社团与语言特点相关,因此这些社会社团又被称为不同的“言语社团”。各个言语社团的语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是所谓社会方言。,地域方言 一个
11、社会的生产力有了特别的进步,通常会伴随着人口的突然增长和疆域的日益扩大。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一个社会的一部分居民也可能大规模的集体迁徙到很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条件下,以上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一个社会出现不同地域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相对独立和交际上的不均匀。于是,一个地区内发生的语言变化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去,使得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的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形成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而如果扩张后的地域仍然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仍然使用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各地在政治、经济相对独立的同时就仍然会保持一定的联系,虽不完全统一却也不完全分化。在社会不完全分化的条件
12、下,语言的地域分支就会一方面保持或增加各自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某些方面服从自己所从属语言的演变趋势,各地的说话人就会保持归属同一语言的语言认同。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地域分支,如果处于不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言的心理认同之下,就叫做,地域方言”,也简称作“方言”。疆域较大的封建社会所使用的语言,一般都有方言的差别。几千年封建社会中的汉语方言就是这种情况。,亲属语言在地域上未完全分化的社会会由于某些战争或政治事件而完全分化分裂成几个各自独立的国家,并创制各自不同的文字和书面语。在不同地域已经完全分化为不同的社会的条件下,各地说话人的语言认同一般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再认为各地所说的是同一语言。这
13、些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存在于社会完全分化条件下的、说话人认同为不同语言的地域分支,叫做“亲属语言”。例如拉丁语随着古罗马帝国的解体,它的各个方言就发展成今天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独立的语言。,可以看出,是方言还是亲属语言,其差别主要是由语言外的因素决定的。如果只着眼于语言内的表现,则方言和亲属语言都是历史上的同一祖语在地域上的分化,性质上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语言系统内的表现也没有大的区别,详见第九章第一节的讨论。,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是同一语言因社会分化状况不同而造成的语言分化程度不同的三种形式。,二、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
14、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语言中有多少种社会方言?数量难以计算,因为言语社团的多少简直是无法统计的。少到几个人,大到整个语言社会,只要有值得注意的语言特色,都可以看成为一个言语社团。比方说,年龄的不同就可以组成不同的言语社团,在语言的使用上各具特色。以上海话为例,现在的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语言就有一些差别。例如老年
15、人对“烟”和“衣”、“简”和“既”两类字的读音分得很清楚,而年轻人已经不分。北京则有一种性别加年龄的言语社团差异:年轻的姑娘在发八;、t砂、侧的时候往往舌位偏前,带有明显舌尖作用,学界称为“女国音”,中、老年妇女以及各个年龄的男性却没有这种现象。不同的性别可以组成不同的言语社团,语言上各有特色,这在日语里比较明显。有些词是只有成年男性才说的,另外一些词则是只有妇女和孩子才说的,因此在教材里往往提醒学习日语的人要特别注意这种区别。,这些都是某一言语社团的社会方言的具体表现。,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引人注目的还是用词上的不同。不同的行业由于工作的需要而各有自己的一些特
16、殊词语。比方说,长刨、短刨、平刨、边刨、圆刨、槽刨、手锯、电锯等是木工的行业用语;处方、休克、血栓、粥样硬化、饮片等是医药界的行业用语;行头、场面、龙套、生旦净末丑等是戏曲界的行业用语。科学技术的术语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用语。音节、元音、辅音、主语、谓语等是语言学的术语;有机、无机、催化、卤素、稀土等是化学术语。不同的社会阶层也有自己特殊的社会方言,一般称之为阶层方言。它主要表现在各阶层所用的一些特殊用语以及对一些词语的特殊理解上。旧社会我国的封建统治者所用的阶级方言在描绘当时社会情貌的文艺作品中可以找到很多生动的实例,特别是专门反映清末吏治的种种腐败现象的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可以说是集官吏语言之大
17、成。法国的贵族曾经有所谓“沙龙语言”和“闺秀语言”,它们的样品通过莫里哀的喜剧一直保留到现在。在萧伯纳的著名喜剧卖花女(又名窈窕淑女)中我们更是可以看到社会下层的语言与贵族语言有多么大的差异,语言的阶层变体对于确定说话人的社会身份有怎样的作用。,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其他的社会方言没有排他性,不拒绝其他言语社团的人们了解、运用,因而它们的有些词语也可以被全民语言所吸收而成为日常的交际用语(如“休克”、“角色”等);而黑话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本集团以外的人绝对保密。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如果不是熟练地掌握座山雕所属盗匪集团的黑话,就无法打进匪窟,生擒匪首。,社会方言是因为社会成员集聚为不同的言语
18、社团而产生的,因而一个人如果交叉地生活在几个言语社团之中,他就能同时掌握几种社会方言。,比方说,一个部队医院的女司机就可能同时掌握部队的、医院的、司机的以及妇女的社会方言。一个人掌握社会方言的数量,决定于他的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社会活动越狭窄,他所处的语言环境就越单纯,他所掌握的社会方言的数量也就越少;反之,他所掌握的社会方言就越多。例如,商人、干部、演员等所掌握的社会方言的数量就要比常人多得多。正因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社会方言有这种交叉的关系,因而发生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语言变异就容易扩散到其他的言语社团中去,从而引起整个语言社团的一些变化。,社会方言既然是言语社团的一
19、种标志,那么,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是不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呢?不!因为一个生活在某一言语社团中的人还要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异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语言的风格变体。比方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上,在正式外交谈判的场合,在和朋友欢聚的节日晚会,在日常的家庭生活里,各有适应该场合的语言表达特点;对长者,对朋友,对陌生人,对子女的说话也不可能一样。在这方面,侯宝林的相声普通话与方言曾提供了一些生动的例子。比方说,在北京,成人之间的说话形容词重叠要儿化(多多儿的、红红儿的),而且重叠的第二个字的声调一律变阴平;要是不儿化,第二个字不变调,“听着就别扭”“实在不怎么爱听”。但
20、是,对两三岁的儿童说话,却要用另一种成年人“听着就别扭”的说法:“小三三,我带你上街街,去遇逻,穿上袜袜,戴上帽帽,我给你买糕糕,咱们去坐车车,回家来吃饺饺。”在这种话语里,常见的“一子”后缀(“袜子、帽子、饺子”等)不见了;名词出现了一系列重叠,而这种重叠表示喜爱,与成年人话语中表示“每一”意思的名词的重叠,如“人人(有责)“车车(都装满)”等,完全不同。语言风格变体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社会方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它们所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都是全民共同的,是其他言语社团的成员都懂得或者能够弄懂的,一般不会因为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影响相互的交际和理解。特别是各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言学 纲要 修订版 第七 语言 演变 分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17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