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ppt
《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20世纪设备管理的历史回顾国际设备管理发展新趋势,3,20世纪设备管理的历史回顾,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英国的综合工程学日本战后维修体系的进步,4,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一、计划维修制的含义二、不同类型的计划预修制度三、计划预修制产生的背景及优劣四、计划预修体制的进步和发展,5,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一、计划维修制的含义,为了防止生产设备的意外故障,应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一系列预防性修理。其目的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生产能力,减少和避免设备因不正常的磨损、老化和腐蚀而造成的损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充分发挥设备潜力。,计划预修制规定:设备在经过规定
2、的运行时间以后,要进行预防性的定期检查、调整和各类计划修理。在计划预修制中,各种不同设备的保养、修理周期、周期结构和间隔期是确定的。在这个规定的基础上,组织实施预防性的定期检查、保养和修理。,6,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一、计划维修制的含义,计划预修制是按照设备磨损规律而制定的,也是在研究了设备磨损规律后逐渐形成的。设备磨损一般存在三个顺序阶段。第一阶段为磨合阶段(AB段),这是设备的初期使用阶段,这时设备零部件接触面磨损较为激烈,较快地消除了表面加工原有的粗糙部分,形成最佳表面粗糙度;第二阶段为渐近磨损阶段(BC段),此段即是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以相对恒定的速度磨损;第三阶段为加剧磨损阶段(C
3、D段),设备磨损到一定程度,磨损加剧,以至影响设备正常运行。,7,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二、不同类型的计划预修制度,前苏联早期建立了三种不同的维修制度,都属于计划预维修制度。1、检查后修理制度2、标准修理制度3、定期修理制度,这是以检查获得的状态资料或统计资料为基础的计划维修制。它建立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检查或修理制度曾在前苏联得到相当广泛的推行。这个制度是通过定期的设备检查,确定设备的状态,根据设备状态拟定修理时间周期和修理类别(级别),然后再编制设备修理计划。,这是一种以经验为根据的计划修理制度。根据经验制订修理计划,计划一旦制订则按规定时间周期对设备进行强制性修理,即在规定的期限强制
4、更换零件;按事先编制的维修内容、工作量和工艺路线及维修标准进行强制性修理。这种制度在1932-1933年建立,至1945年之前曾作过多次修订,但在前苏联推行一直不甚成功。,这是以磨损规律为依据,以时间周期为基础的计划预防维修体制。20世纪30年代初期自发产生的定期修理,在不断完善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1939年机器制造企业设备定期修理制度一书出版,并向各机器制造企业推广这一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比较广泛地得到推行。,定期修理制度有两大支柱:修理周期结构和修理复杂系数。所谓修理周期,是指两次大修理之间的间隔时间;而修理周期结构,是指在一个修理周期中,按规定的顺序进行的不同规模的计划维修或保养
5、维护的次序,如定期检查、小修、中修、大修等。对于不同设备,按照其磨损程度和维修工作量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修理类别及其顺序、间隔时间。设备的修理周期结构可以用数字代码或字母代码表示,如一台设备以1-2-6-9表示其修理周期结构,意思是一次大修(K)、两次中修(C)、六次小修(M),还有九次检查调整(O)。修理复杂系数是表示设备复杂程度的一个基本单位,用它计算劳动量和物资消耗量,即确定维修工时定额、材料定额等。,KOMOMOCOMOMOCOMOMOK,8,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计划预修制度的主要工作内容:1)工作分类。把具体工作分成几类,明确各类的内容。检查与维护:清洁、润滑、精度检查和技术状态检查
6、;计划性修理: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2)确定结构。制订各种不同设备的维修周期、维修间隔期和维修周期结构。维修周期。正在运行的设备从一次大修理到下次大修理的运行时间,又称“设备大修理周期”。维修间隔期。两次相邻的同级计划维修的运行间隔时间(这种计划维修不一定是大修理)。维修周期结构。3)定出系数。即制定出各种不同类型设备的修理复杂系数。修理复杂系数是计划预修制中的重要指标。维修定额如停机时间定额、维修劳动量定额、日常维护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维修费用定额等的计算,都离不开维修复杂系数。4)组织实施。通过组织和监督来保障计划预修制度的落实。,二、不同类型的计划预修制度,9,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计
7、划预修制度优劣:计划预修制与传统的事后维修相比是一大进步。因为它可以把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大量严重故障或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因事后维修造成停机损失。但是这一体制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一方面,由于强调预防维修,按规定时间安排维修,往往出现设备的劣化尚未达到该修理的程度或远远超过该修理的程度的情况,也就是出现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的情况。维修过剩则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维修不足则可能造成故障停机和事后维修,仍会影响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这一体制强调操作工和维修人员的明确分工,只注重专业维修人员的修理,忽视广大操作工人的参与,忽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设备使用部门与维修部门常常互不协调,
8、甚至矛盾、对立。形成用设备的人不管设备,管设备的人不用设备的脱节现象。另外,因为设备管理和修理计划的制订等一切都按预先的规定进行,不能确切地反映客观实际,经济和技术效果都不十分理想;按管理顺序分工,职责呆板;维修组织形式上缺乏经济性;管理层次也过于繁复等。,三、计划预修制产生的背景及优劣,10,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计划预修体制的进步随着对原计划预修体制的不断实践和认识,这一体制引进了系统论的思想,改变了片面依赖数理统计资料的做法;采用了“产品产量的综合管理系统”,注重运用信息反馈概念处理问题;在组织和技术管理上也引进了欧美的先进思想如价值工程、网络技术等。在设备管理与维修的组织形式上也进行了
9、不断的改革,使传统的计划预修制朝着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修订后的新制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整套方法和定额,据此组织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工作;第二部分包括各种定额、参考资料、各项典型的技术维护和修理工作内容及设备修理复杂系数表;第三部分包括各种参考资料表中未列入的确定修理复杂系数时所用的经验公式。,四、计划预修体制的进步和发展,11,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计划预修体制的发展在学习和吸收了欧、美、日的先进经验,设备修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形式有下列几种:1、协作组织2、联合体3、进口设备的维护修理协作网4、科研部门为企业维修服务,四、计划预修体制的进步和发展,12,20世纪设备
10、管理的历史回顾,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英国的综合工程学日本战后维修体系的进步,13,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美国于1925年提出预防维修,其英文为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M。预防维修基本上是以检查为主的维修体制,其出发点是改变原有的事后维修做法,防患于未然,减少故障和事故,减少停机损失,提高生产效益。这一维修体制相对于传统的维修,是一大进步。但由于当时的检查手段、诊断仪器设备还比较落后,有些故障,尤其是深层次的故障,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因而也就很难避免故障停机和事后维修。这一维修体制以设备实际状况为根据,安排维修计划,比较注意了维修的经济性。与前苏联的计划
11、预修制比较,这也是它的特长。,一、预防维修体制,14,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在原预防维修体制的基础上,1954年美国又提出生产维修思想,英文为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也是PM。生产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由四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1)维修预防(Maintenance Prevention,简称MP)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素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概念也包含或吸收了美国维修预防的思想。(2)事后维修(Breakdow
12、n Maintenance,简称BM)事后维修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仍保留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对于故障后果不严重的故障,如不会严重影响生产、安全以及环境,这种维修方式是最经济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的有效使用时间,因此,事后维修是一种可行实用的维修策略之一。,二、生产维修体制,15,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在原预防维修体制的基础上,1954年美国又提出生产维修思想,英文为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也是PM。生产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
13、,它由四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3)改善维修(Corrective Maintenance,简称CM)改善维修也称为纠正性维修,一般是在设备耗损故障阶段使用的维修策略,是通过换件或者修复活动恢复设备功能的过程。企业也可以利用先进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局部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4)预防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M)美国的预防维修以检查为基础,包括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方面的内容。定期维修又称为TBM,即时间间隔期为基础的维修。预知维修是利用检测、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
14、维修,事先加以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损失。,二、生产维修体制,16,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后勤工程学的英文是Logistics。它起源于军事工程,是研究武器装备存储、供给、运输、修理、维护的新兴学科。后勤工程学在军事上和工业、商业上有不同的定义。在军事上的定义为:计划和执行军事力量移动和维修的科学。在工业、商业上的定义为:材料流通,产品分配、运输、采购、存储及技术服务的科学。在军事上,后勤工程主要指系统和装备的保障,涉及装备的维修计划、保养、物资供应、运输、装卸、技术资料管理及人员培训等。后勤工程学最早提出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它还吸取了可靠性的理论,成为军事和工业、商业全系统综合管理和保障
15、的比较细底的科学。后勤学涉及军事行动的各个方面:装备器材的设计与研制、接收、储存、运输、分配、维修撤离以及淘汰处理;人员的运送、撤离与送院治疗;设施与工厂的接收或施工、维修、经营及处理;各种服务的获取和供给。,三、后勤工程学,17,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后勤工程学有以下基本用语:(1)后勤保障指为了使系统在计划的寿命周期内,具有有效和经济的保障所需要考虑的全部内容,具体如下:维修规划、供应保障、试验和保障设备、运输和装卸、人员和培训、设施。(2)综合后勤保障是指管理职能,即向服务对象提供规划、资金和手段上的支持,保证其获得满意性能的设备,并在寿命周期内能高效、经济地得到后勤保障。(3)后勤保障分
16、析是指在系统研制初期,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后勤保障的方案、内容、维修、寿命周期费用进行分析,并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后勤保障能力进行评定。这种分析是反复进行的,旨在不断的反馈和优化。(4)维修等级是根据作业复杂程度、对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及所需设施来划分的。使用部门维修、中间维修、基地维修。,三、后勤工程学,18,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设备系统寿命周期费用,19,20世纪设备管理的历史回顾,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英国的综合工程学日本战后维修体系的进步,20,英国的综合工程学,设备综合工程学是英国人丹尼斯巴克斯提出的。1970年,在国际设备工程年会上,英国维修保养技术杂志社主编丹尼斯巴克斯发表
17、了一篇论文,题目为设备综合工程学一一设备工程的改革,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设备综合工程学的英文原名为EROTECHNOLOGY,原意为“具有实用价值或工业用途的科学技术”,它作为现代管理的一门新兴学科而不断发展。英国工商部设备综合工程委员会事务局负责人海罗克不无感慨地指出“由英国人兴起的产业革命扩展到全世界,引起了公害和事故,特别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是英国人的责任。因此,我们提倡设备综合工程学。”为了有力地推行这一新兴学科在工业中的应用,英国在政府的工商部内设置了专门的设备综合工程学委员会,作为政府行为对设备工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一、综合工程学的产生,21,英国的综合工
18、程学,综合工程学的要点之一是寻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所谓设备寿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t,简称LCC),是指设备一生所花费的总费用。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设备设置费设备维持费处理费设备设置费:包括研究费(规划费、调研费)、设计费、制造费、设备购置费、运输费、安装调试费等。设备维持费:包括能源费、维修费、日常保养费、操作工人工资及与设备有关的各种杂费,如保管、安全、保险、环保费等。处理费:设备报废的解体、销毁、环保处理等费用。,二、综合工程学的要点,设备全寿命费用,老化阶段,运转阶段,时间,费用,规划设计阶段,制造阶段,安装阶段,22,英国的综合工程学,设备管理工作无不关系着工程技
19、术、财务经济和管理方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综合工程学认为:(1)技术是基础设备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涉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涉及的学科包括机械、力学、电学、热学、化学,可靠性工程、维修工程、故障诊断理论、摩擦学、润滑理论及存储论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设备综合管理将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和管理科学。(2)管理是手段近年来不断涌现和发展起来的管理科学,如系统论、运筹学、信息论、行为科学及作为管理工具的计算机系统,元疑也是设备综合管理的手段。设备从引进到报废的全过程都应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也只有应用科学管理才能搞好设备综合管理。(3)经济是目的企业的经营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设备管理也应为这个目标服务。
20、设备综合工程就是以最经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要从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综合管理,降低费用;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二、综合工程学的要点,23,英国的综合工程学,设备工程包括设备的设计、制造、管理与维修,其结构如图所示。设备综合工程学是在维修工程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把设备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贯穿到设备设计、制造和使用的全过程。,二、综合工程学的要点,24,英国的综合工程学,设备综合工程学展开了以下若干技术问题的研究。(1)关于寿命周期费用方面的研究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也称全寿命费用。如上所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等于设备设置费加上设备维持费。许多国家设备管理的实践
21、表明,设备维持费占设备设置费的四分之一,有的甚至高达四五倍。再进一步研究,发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大部分,在其规划设计阶段已经决定了。1)设置费分为自行设计制造设备的设置费和购置设备的设置费两种。自行设计制造设备的设置费包括:研究费;设计费;制造费;运输安装费;试运行费;其他设置费。2)维持费,即保持设备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费用。包括:能源费一一电、气、煤、油、其他燃料、蒸汽、水、空气调节费等;维修费一一日常保养、维修、技术改造所发生的材料、备件、劳务、停机损失费和人员培训费等;后勤支援费一一仓库保管、图样资料编制、保险、安全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固定资产税等;操作工人工资。3)报废设备处理费包括:出
22、售工作费用;拆除费;环保处理费等。,三、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研究问题,25,英国的综合工程学,设备综合工程学展开了以下若干技术问题的研究。(2)关于设备效率的研究如果不考虑设备效率问题,仅仅研究其寿命周期费用是没有多大意义的D也就是说,假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较高,但是其效率更高,则购置这样的设备也是合理的。假如设备的效率很低,即使其寿命周期费用再低,往往也是不合算的。设备综合工程学研究的不是设备的单方面效率,而是综合效率。所谓的综合效率高,就是要求产量(Production)、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货期(Dilivery,关系到企业信誉)、安全性(Safety)、工人工作情绪(
23、Morale)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以上六项可以分别用P、Q、C、D、S、M代表。,三、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研究问题,26,20世纪设备管理的历史回顾,前苏联的计划预修体系美国的维修管理特色英国的综合工程学日本战后维修体系的进步,27,日本战后维修体系的进步,战后日本的设备管理大体经历以下四个阶段:事后修理阶段、预防维修阶段、生产维修阶段和全面生产维护阶段。(1)事后修理(BM)阶段(1950年以前)日本在战前、战后的企业以事后维修为主。战后一段时期,日本经济陷入瘫痪,设备破旧,故障多,停产多,维修费用高,使生产的恢复十分缓慢。(2)预防维修(PM)阶段(19501960年)20世纪50年代初,受
24、美国的影响,日本企业引进了预防维修制度。对设备日强检查,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使故障停机次数大大?或少,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在石油、化工、钢铁等流程工业系统,效果尤其明显。(3)生产维修阶段(19601970年)日本生产一直受美国影响,随着美国生产维修体制的发展,日本也逐渐引人生产维修的做法。这种维修方式更贴近企业的实际,也更经济。生产维修对部分不重要的设备仍实行事后维修,避免了不必要的过剩维如同时对重要设备通过检查和监测,实行预防维修。在设备的专损故障期,对设备进行修复、换件,为了提高设备性能,在修理中设备进行针对固有故障的技术改造,这也就是改善维修(CM)。,一、战后日本设备管理
25、的发展进程,28,日本战后维修体系的进步,(4)全面生产维护(TPM)阶段(1970年至今)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又称为全面生产维护、全员生产保全,是日本前设备管理协会(中岛清一等人)于美国生产维修体制之后,在日本的Nippondenso电器公司试点的基础上,于1970年正式提出的。TPM的发展进程如图1-8所示。,一、战后日本设备管理的发展进程,29,日本战后维修体系的进步,自从TPM在日本和世界各国企业中推行以来,给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下面列举一些具体事例。1)日本的西尾泵厂在实施TPM之前,每月故障停机700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备管理 新思维 新模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1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