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NA重组.ppt
《3DNA重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DNA重组.ppt(1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DNA的复制和修复,1.绪论,目录,3 DNA重组,4.RNA的生物合成,5.蛋白质合成,6.基因的分子结构和组织,7.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8.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Chapter 3 DNA重组,3.1 概述,3.2 同源重组,3.3 位点专一性重组,3.4 转座重组,生命学院 张林生,DNA Recombination,3.1 概述,3.1.1.DNA重组,3.1.2.生物体内的DNA重组,3.1.3.生物体内DNA重组的意义,3.1.4.DNA重组的类型,DNA重组的定义,DNA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遗传信息的重新组合,称为遗传重组。,DNA重组的意义,重组的意义在于:它能迅速增加群
2、体的遗传多样性(diversity);是有利突变和不利突变分开(separation);通过优化组合积累有意义的遗传信息为DNA损伤或复制障碍提供修复机制某些生物的基因表达受DNA重组的调节,3.1.1 DNA重组,可发生在体内 也可发生在体外 基因工程,所有的DNA都是重组DNA。重组最明显的表现在减数分裂期第一次核分裂前遗传信息的频繁交换,使染色体混合和重排.,基因工程中的DNA体外改造和连接所引起的基因表达改变,只是模仿大自然在进化过程中进行的重组和突变而已。,3.1.2 生物体内的DNA重组,减数分裂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重组;叶绿体基因与核基因之间的DNA交换;线粒体基因间。细菌的接合:
3、细菌染色体和噬菌体的整合高等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转座过程:,3.1.3 生物体内DNA重组的意义2.29,1.引起进化,变异,突变:概率低、涉及基因少,基因交换:广泛存在,主要是减数分裂中。,基因交换即DNA重组,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工选择。,2.DNA重组调节基因表达,3.研究DNA重组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DNA重组有重要的理论意义,a.了解进化机制 不同生物的同源关系及 进化(基因序列的保守和差异),b.研究转座机理,为细胞分化和发育提供 理论依据。,c.转座引起基因调控:如肿瘤发生机理 某些基因的启动等,d.进行基因标记,检测突变基因位置和 分离突变基因。,e.为
4、基因工程操作提供理论依据,f.重组技术为研究基因重组开辟途径,3.1.4 DNA重组的类型,根据重组过程对DNA序列和所需蛋白因子的要求分为:,同源重组:,真核生物姊妹染色单体和非姊妹染色单体的 交换。,细菌及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转化。,细菌的转导,接合。,转座重组:,不要求转座位点区段序列同源性,转座 子的转移和插入。,造成转入位点DNA混乱,如缺失、倒位、重排。,异常重组:,不需序列同源性,不需重组酶参与。,位点专一性重组:直接在专一序列之间配对而发生 的重组。,噬菌体溶原途径中的整合。,抗体基因的重排。,只需短的同源序列、蛋白因子、整合酶。,3.2 同源重组,3.2.1 何谓同源重组,3.
5、2.2 同源重组特点,3.2.3 同源重组的功能,3.2.4 同源重组机制,3.2.1.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同源重组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如真核生物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细菌及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转化;细菌的转导、接合等。,同源重组的概念: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交换crossing over)它是由两条同源区的DNA分子,通过配对、链的断裂和再连接,而产生片段交换(crossing over)的过程。在真核生物中,重组在雄性和雌性中都是发生在减数分裂时期,在雄性中发生在精子发生期,雌性发生在卵子发生期。这时候是减数分裂的“四链期”,四条链中只有两条参与重组
6、。,This recombination involves the physical exchange of DNA sequences between the chromosomes.,1.在真核中同源重组也称交换(crossing over),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间的物质交换,即DNA分子的断裂和在重组酶作用下的交换连接。,2.细菌没有减数分裂,同源重组发生在接合过程中,交配的染色体在两个紧密连接的细胞中转移。,3.减数分裂期染色体变化和发生交换的DNA分子的相互作用。(图 3 1),图3-1 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 间遗传物质间的交换;,同源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
7、前期,分5个阶段:,细线期:也是减数分裂标志,染色体清晰可见。,合线期:染色体开始靠近,在几个同源区配对,一 个基因组上DNA断裂,重组开始。,粗线期:联会【染色体配对沿整个配对染色体展开,形成二价体(bivalant)】,DNA单链与另 一基因组发生交换。,双线期:染色体分离,但在交叉点,链交换区延伸。,终变期:染色体凝聚,从被膜分离,保留交叉,四 条染色单体全部变清晰。,DNA拆分,通过单链切割释放基因组。,显微镜下的同源重组:,细菌的同源重组发生在接合过程中,交配的染色体在两个紧密接触的细胞中转移。,4.重组修复中也发生同源重组。(图3-2),图3 2 修复途径中随着适宜底物DNA分子的
8、产生,细菌能催化重组的所有阶段,损伤DNA产生缺口,RecA使链交换,第二次链交换,DNA聚合酶通过DNA合成填满缺口,RuvA,B分支迁移,RuvC切割Holliday连接点,3.2.2 同源重组特点,1.要求较大的DNA片段进行交换。,2.存在重组热点。,3.整个基因组重组频率不稳定,受综合效应 和局部效应影响。,4.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间发生交换的 频率取决于他们之间的物理距离,相距越远 越容易发生交换,5.DNA分子的断裂和再结合是同源重组的主要 特点,3.2.3 同源重组的功能,1.维持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2.染色体瞬间的物理连接,对染色单体正确分离到子代细胞至关重
9、要。,3.用于损伤修复。以未损伤的同源染色体修 复因损伤而丢失的染色体序列.(图3-2),4.通过重组可调控基因表达.,3.2.4 同源重组机制,由Robin Holliday在1964年首先提出,后由David Dressler和Huntington Potter 在1976年提出修改,他们证明了Holliday中间物的存在。,同源重组的Holliday模型,同源重组需要的条件,1.两个同源染色体DNA排列整齐2.一个DNA的一条链断裂3.链侵入,并与另一个DNA对应的链连接,形成的连接分子(joint molecule),称为Holliday中间体(Holliday intermediat
10、e)。4.通过分支移动(branch migration)产生异源双链(heteroduplex)DNA。5.Holliday中间体切开并修复,形成两个双链重组体DNA。,3.2.4.1 断裂复合(breakage and reunion),A.断裂-复合机制的两种假设a.完整DNA分子的断裂和重接: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每对联会染色体有4个 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收缩产生张力引起DNA整体断裂,断裂的DNA交叉重接解除张力,形成交换产物。,发生在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每对联会染色体有4个染色单体。在染色单体水平发生DNA整体断裂。断裂的DNA交叉重接,解除张力。,配对的染色体在复制中途,交换了各自的 模
11、板。(图3 3),b.拷贝选择,姊妹染色体复制中途交换了各自的模板,B.断裂-复合中的几个概念,a.异源双链(heteroduplex):在重组部位,每个双链中均有一段DNA链来自另一个双链中的单链。这个部分称为异源 双链(杂种DNA)。,b.分支迁移,指异源双链交叉连接中以拉链式效应扩散。,分支迁移:异源双链交叉连接中,交叉点沿着两条双链移 动,称为分支迁移(branch migration)。,分支迁移,c.Holliday结构:两个DNA分子交 叉重组时,在连 接处则形成一个“四螺旋”作为中 间物。这种结构 称为Holliday结 构(交叉结构)。,双链侵入、单链侵入和双链断裂修复等均可
12、形成Holliday结构(Robin Holliday,1964)。,构(Robin Holliday,1964)。,连接分子的拆分:,Holliday结构可发生立体或空间重排,使得作为“桥”的链(即连接两条螺旋的交叉部分)转变为“外部”链,而原来的外部链则转变为“桥”链。,最后由核酸酶将交叉处切断(解离resolution)而完成重组作用。这种异构转变可导致两条子链发生双重交换,或所有四条链发生单交换。,重组体,重组体,3.2.4.2 双链断裂启动重组(双链断裂模型),在受体DNA链上形成双链断裂;通过核酸内切酶扩大受体切口,产生3-端单链;受体3-端迁移至供体同源区;受体3-端修复延伸合成
13、;供体置换、链迁移至受体链;在受体上的另一个3-端DNA合成;相互迁移产生双链交换。,在受体上的另一个3-端DNA合成;相互迁移产生双链交换。,图3-8,图3-9,Holliday模型能够较好解释同源重组现象,但也存在问题。该模型认为进行重组的两个DNA分子在开始时需要在对应链相同位置上发生断裂。DNA分子单链断裂是经常发生的事,但很难设想两个分子何以能在同一位置发生断裂。Meselson M和Radding C对此提出了修正意见,他们认为同源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分子发生单链断裂,随后单链入侵另一DNA分子的同源区,造成链的置换,被置换的链再切断并与最初断链连接,即形成Holliday中间体(
14、Meselson-Radding model)。但是也有事实表明,重组是由双链断裂所启动。DNA分子双链断裂才能与同源分子发生链的交换,籍以将同源染色体分配到子代细胞中去(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Model)。,细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细菌的细胞相互接触时遗传信息可以由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称为接合作用。供体细胞被定义为雄性,受体细胞为雌性。通过接合而转移DNA的能力是由接合质粒(conjugative plasmid)提供的,与接合功能有关的蛋白质均由接合质粒所编码。能够促使染色体基因转移的接合质粒称为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
15、or),简称为性因子或F因子。,细菌的同源重组发生在接合过程中,交配的染色体在两个紧密接触的细胞中转移。,受体,大肠杆菌主要的重组蛋白,RecARecBCD RuvARuvB RuvC,RecA蛋白,RecA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它参与大肠杆菌所有的同源重组途径,有单体和多聚体两种形式。多聚体由单体在单链DNA上从53方向组装而成。RecA的主要功能包括:(1)促进2个DNA分子之间链的交换;(2)作为共蛋白酶促进LexA 阻遏蛋白的自我水解RecA蛋白在同源重组的具体作用分为3个阶段:(1)RecA的第一个DNA结合位点(初级位点)与单链DNA结合,包被DNA,形成蛋白质-DNA丝状复合物
16、;(2)RecA的第二个DNA结合位点(次级位点)与1个双链DNA分子结合,形成三链DNA中间体,随后单链DNA侵入双链DNA,寻找同源序列;(3)RecA催化链交换,由被RecA包被的单链DNA从53方向取代双链DNA分子之中的同源旧链,形成异源双链,并发生分叉迁移,RecA蛋白促进2个双链DNA分子链之间的交换,RecA蛋白促进单链DNA与双链DNA进行链交换,RecA蛋白单体的三维结构模型,RecA介导的链交换,RecBCD蛋白,由RecB、RecC和RecD三个亚基组成。具有5种酶的活性外切核酸酶V、解链酶、核酸内切酶、ATP酶和单链DNA外切酶。RecBCD蛋白参与细胞内的RecBC
17、D同源重组途径首先它与双链DNA分子自由末端结合,依靠其外切核酸酶V的活性同时降解DNA的2条链,然而,一旦遇到chi()序列,RecD亚基就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留下来的RecBC蛋白开始以解链酶的活性发挥作用,在水解ATP的同时,解开DNA双链,产生单链DNA,为RecA发挥作用铺平道路,最终起动了链交换和重组反应。,RecBCD蛋白的作用模型,RuvA和RuvB,DNA解链酶催化分支迁移RuvA四聚体与Holliday连接结合(两个亚基之间结合一个DNA螺旋)RuvB 是六聚体环,具有解链酶和ATP酶活性 2个拷贝的RuvB与Holliday连接结合(结合到RuvA和2 个DNA螺旋)分支
18、迁移沿着RecA介导的链交换方向进行,RuvA的三维结构,RuvA和RuvB的作用模型,RuvC的作用模型,RuvC蛋白,是一种特殊的核酸内切酶,催化Holliday结构的分离,因此被称为解离酶。以对称的二聚体形式发挥作用,在Holliday结构的中央部位切开4条链中的2条,而导致Holliday结构的拆分。RuvC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序列特异性,它作用的一致序列是5-(A/T)TT(G/C)-3,箭头为切点,因此,只有当分支迁移到该一致序列的时候,RuvC才有机会起作用。,The RuvABC Proteins&Migration of Holliday Junctions,5.Migratio
19、n increases the length of heroduplexes,allowing for isomerization of Holliday Junctions.,6.RuvA binds&stabilizes Holliday Junction,7.RuvB then binds to RuvA/DNA complex,9.Isomerization probably does not require proteins or energy.,Fig.22.31a,RuvC的作用模型,大肠杆菌几种重要的同源重组途径,(1)RecBCD途径 这是大肠杆菌最主要的重组途径。除了Rec
20、BCD以外,还需要RecA、SSB、RuvA、RuvB、RuvC、DNA聚合酶I、DNA 连接酶和DNA旋转酶。此外,还需要chi序列。(2)RecF途径 这主要是质粒之间进行重组的途径,需要的蛋白质有RecA、RecJ、RecN、RecO、RecQ和Ruv等。(3)RecE途径,Fig.22.5 a-e,RecBCD同源重组途径,3.3 位点专一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3.3.1 概念,3.3.2 位点专一性重组机制,3.3.1 概念,1.定义:,在专一酶的作用下,在DNA特定位点上发生断裂和重接,从而产生精确的DNA重排的DNA重组方式。噬菌体溶原
21、途径中的整合、抗体基因的重排等都是位点专一性重组。,2.特点:,需DNA专一识别位点,而非DNA同源序列引导,即只涉及短的同源序列。需专一的酶来识别和结合并作用。参与位点专一性重组的酶的表达被细胞中调节过程引发。重组后,原先存在的DNA顺序全部被保存下来,并无丢失(保守重组)。,3.位点专一重组与同源重组的区别,位点专一 同源,位点 同源短序列 同源大片段,酶、蛋白 专一 RecA,断裂 专一 随机,3.3.2 位点专一性重组机制,3.3.2.1-phage 的溶源和溶菌途径,1.溶源途径:在溶源途径时,-phage DNA能通过重组作用整合进E.coli染色体的特异位点,成为前病毒(prov
22、irus、前噬菌体,prophage)。,2.溶菌途径:在溶菌状态时,-phage DNA以环状分子独立存在于寄主细胞中;(图3-10),3.3.2.2 DNA与E-Coli 染色体的重组机制,1.基本特征(同一般位点专一性同组),典型的保守性重组,交换是相互的,并保存原DNA。,需两个重组前体的DNA短同源序列 中专一性核苷酸序列,噬菌体的DNA借着att与大肠杆菌的DNA靠在一起后,其整合酶即与att结合,催化整合反应,将两个环状DNA分子变成一个大环。,代表:低等生物-DNAE.Coli-DNA。高等生物 抗体基因形式。,噬菌体DNA编码的整合酶(integrase)能指导噬菌体DNA插
23、入E.coli染色体中。噬菌体和宿主的DNA分子都有特异位点(小段同源序列,称为附着点att,attachment site)。,噬菌体的整合(integration),2.位点专一性重组的机制,E.Coli-DNA-DNA,附着点 attB attP,序列 BOB POP,专一性同源序列 0 0,重组后新产生序列 attL attR,整合所需序列 attB attP,切除所需序列 attL(BoP)attR(PoB),细菌DNA和-DNA的专一附着位点,噬菌体和细菌DNA发生重组交叉的特异位点为attP和attB。,attB和attP中有相同的核心序列。整合酶与两个核心相结合。整合酶不但要求
24、特异的序列,且要求两个核心序列有同源性。,图3 11 通过在attP和attB间的相互重组,环状的噬菌体DNA转换为整合的原噬菌体,原噬菌体通过attL和attR间相互重组而切除.,整合需要lnt整合酶&lHF整合宿主因子,切除需要lnt、xis切除酶&lHF,整合蛋白,整合作用几乎发生在每个被侵染的细胞中。,a.整合酶:-DNA编码,-phag侵染早期即产生有高活 性。,整合过程需要整合酶和整合作用宿主因子(IHF,integration host factor)。,b.宿主整合因子IHF(intergration hostfactor),Him突变阻止位点专一性重组的发生。,int(原噬菌
25、体整合和切离基因)突变会抑制him基因突变。,IHF与int相互作用导致重组。,切除需要int、Xis和 IHF,其中Xis蛋白控制反应方向,Xis抑制整合作用(图3 11、12).,MW:20KD、两个亚基,由HimA、HimD编码。,编码:E.coli 染色体DNA。,图3 11 通过在attP和attB间的相互重组,环状的噬菌体DNA转换为整合的原噬菌体,原噬菌体通过attL和attR间相互重组而切除.,整合需要lnt&lHF,切除需要lnt、xis&lHF,整合反应,a.体外研究方法:用自杀性底物(suieide substrate)终止中间体形成。整合核心序列造成缺口,干扰重组进 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NA 重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13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