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蜓、有孔.ppt
《第3章蜓、有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蜓、有孔.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原生动物门-蜓目,各种各样的原生动物,1)草履虫、2)团藻、3)钟形虫、4)喇叭虫、5)变形虫、6)毛口虫、7)单胞藻、8)唇滴虫,各种各样的原生动物,(一)原生动物门(Protozoa)概述 1、概况,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真核单细胞动物,只有一个细 胞。但它是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有机体,具有新陈 代谢、感应刺激、运动、繁殖等功能。原生动物没有真正的器官,但细胞分化产生“类器官”如鞭毛、纤毛、伪足就是运动类器官。原生动物个体微小,由细胞质+细胞核组成,一般需用 显微镜才能看到,属微化石。有些原生动物具有骨架或坚硬的外壳。原生动物分布广泛,生活在淡水、海水、潮湿的土壤 中,有的营寄生生活。,
2、鞭毛虫纲:一条或几条鞭毛,异养或自养,如绿眼虫 纤毛虫纲:身体表面具有纤毛,如草履虫 孢子虫纲:寄生,如疟原虫 肉足虫纲:身体表面有伪足,如变形虫,2.分类:依据运动的胞器特征,草履虫,变形虫,肉足虫纲:身体表面形成有硬壳,发育有重要化石 根足虫亚纲(表壳虫)有孔虫亚纲:非“虫筳”有孔虫、虫筳类 放射虫亚纲:等幅骨虫 太阳虫亚纲:太阳虫,有孔虫的分类网足虫目Allogromiina:-Rec.串珠虫目Textulariina:-Rec.内卷虫目Endothyriina:O-T蜓目Fusulinina:C-P小粟虫目Miliolina:C-Rec.轮虫目Rotaliina:C2-Rec.,分类依
3、据:壳质成分、壳的微细构造房室、口孔、生活方式等,(二)蜓目(Fusulinina)1、概况,分类位置:属肉足虫纲(Sarcodina)有孔虫亚纲(Foraminiferida)地史分布:早石炭世晚期出现;早、中二叠世最繁盛;晚二叠世末灭绝地层意义:蜓类演化迅速、地理分布广、数量多、特征清晰,是全球C-P纪重要的标准化石,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蜓目(Fusulinida),蜒类又称纺锤虫,为李四光命名简称灭绝类别:石炭纪二叠纪标准化石:地质历史时期中,演化迅速、生存时间短、数量多、平面分布广泛,能准确确定地层年代。热带亚热带正常浅海环境底栖生活指相化石能够明确指示生物生活时生存环境条件的化
4、石蜒类的外壳硬体称为蜒壳,2、蜓壳的基本特征,大小:一般4-5mm,小者不到1mm,大者可达3-6cm形态:纺锤形、椭圆形、圆柱形、球形、透镜形,3、蜓壳的形态,纺锤形、圆柱形、球形、方形、透镜形,4、蜓壳的基本构造(1)初房与旋壁,初房:位于壳的中央,一般呈圆球形,最早形成 的房室旋壁:虫体分泌的硬体,它围绕一假想轴增长,同时向旋轴两端伸展,包裹内部的房室,4、蜓壳的基本构造(2)旋圈,隔壁,房室,口孔,旋圈:旋壁围假想轴旋转一圈,称一个旋圈隔壁:旋壁前端向内弯曲形成隔壁,平或褶皱房室:相邻隔壁间的狭长空间,一旋圈内多个口孔:每个隔壁基部中央的缺口,4、蜓壳的基本构造(3)通道,旋脊,列孔,
5、拟旋脊,通道:前后房室的口孔连通成为通道旋脊:通道两侧的两条隆脊(三角形突起)列孔:隔壁基部有一系列规则的小孔拟旋脊:列孔两旁的次生堆积物,蜓壳的构造示意图,隔壁褶皱,“虫筳”的内部构造,强烈褶皱隔壁,旋脊,拟旋脊,拟旋脊,隔壁,列孔,蜓壳的研究方法,轴切面:通过壳轴的切面可见初房、旋脊或拟旋脊、隔壁平直或褶皱旋切面(中切面):垂直壳轴的切面可见初房、旋壁的变化、隔壁弦切面:平行壳轴但不过初房的切面可见隔壁褶皱情况、旋脊或拟旋脊,蜓壳切面方向,壳形的变化:,5、蜓壳构造的变化(1),壳长平行于轴方向上壳的最大长度 壳宽垂直于轴方向上壳的最大宽度 按长、宽比例分为三种:长轴型 壳长壳宽 纺锤形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章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1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