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软件工程第三章电子教案大同大学1.ppt
《3软件工程第三章电子教案大同大学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软件工程第三章电子教案大同大学1.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软件需求分析,在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首先是软件计划期,接着是软件开发期,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关系到软件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本章的学习是基于已完成软件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的,软件计划安排到第十二章讲。3.1 需求分析的任务与步骤 3.2 需求获取的常用方法 3.3 分析建模 3.4 软件需求说明 3.5 结构化分析方法 3.6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第三章 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占用的工作量达到总工作量的4050,说明软件开发前期的活动多么重要。当然这也包括分阶段开发原型的开销。大家熟悉的编码工作只占全部工作量的1020,而软件测试和调试的工作量占到总工
2、作量的3040,甚至50%。,3.1 需求分析的任务与步骤,3.1.1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是通过系统分析员与用户一起商定,清晰、准确、具体地描述软件产品必须具有的功能、性能、运行规格等要求。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目的是澄清用户的要求,并把双方共同的理解明确地表达成一份书面文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3.1 需求分析的任务与步骤,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有两个任务:1、建立分析模型数据、功能和行为模型2、编写需求说明书。其实现模型如下图所示:,系统实现模型,目标系统,当前系统,物理模型,逻辑模型,逻辑模型
3、,物理模型,模型化,抽象化,实例化,具体化,理解需求,表达需求,导出,做什么,怎么做,1.分析建模,导出目标系统逻辑模型的例子:找出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学生,张秘书,王会计,李出纳,赵保管,学生,学生购买教材的物理模型,购书申请,购书证明,购书发票,领书单,书,导出目标系统逻辑模型的例子,把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学生,审查有效性,开发票,开领书单,发书,学生,购书单,有效购书单,领书单,书,发票,学生购买教材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逻辑模型的例子,把旧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目标系统逻辑模型,学生,审查并开发票,开领书单,发书,学生,购书单,发票,领书单,书,计算机售书系统的逻辑模型,
4、导出目标系统逻辑模型的例子,改进(优化)目标系统逻辑模型,学生,审查并开发票,开领书单,学生,购书单,发票,领书单,改进了的计算机售书系统模型,无效书单,分析阶段中常用的模型(逻辑模型),数据流图(DFD)实体联系图(ERD)层次方框图、IPO图、Warnier图类图、实例图、时序图状态图、协作图、活动图事件列表数据流定义数据元素定义,3.1 需求分析的任务与步骤,2.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主要包括描述目标系统概貌、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运行要求和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数据流图、用IPO图或其他工具简要描述的系统主要算法都是该份文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该份文档还应包括用户需求与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
5、、设计约束等等文字描述。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3.1 需求分析的任务与步骤,准确、完整和规范的软件需求是软件开发成功的关键!需求分析的任务建立分析模型 描述软件需求的一组模型精确记录用于对原始问题和目标系统的描述帮助分析人员发现用户需求中的不一致性,排除不合理的部分,挖掘潜在的用户需求编写需求说明应做到准确性和一致性清晰性和没有二义性直观、易读和易于修改,案例分析,一个具有n部电梯的电梯系统要安装在一座m层的大楼上。电梯和控制机构已造好。每个电梯的内部机构也已给定。问题涉及电梯在楼层间移动的逻辑:(1)每座电梯有一套按钮,每层一个。按钮按下时使钮灯变亮,并使电梯达到相应的
6、楼层。当电梯到达相应的楼层时按钮灯熄灭。,(2)除了底层和顶层外,每层都有两个按钮,一个按钮请求电梯上升,另一个按钮请求电梯下降。这些按钮在按下时按钮灯亮。电梯到达指定楼层后按钮灯熄灭,然后要么朝期望的方向移动,要么请求等待。在后一种情况下,如果一个楼层上的两个请求按钮都按下,则只取消其中一个按钮。决定先服务哪一层的算法应当使两个请求的等待时间最小。,案例分析,(3)当一个电梯没有服务请求时,应当停留在最终的目的地,关上电梯门,并等待后面的请求。(4)楼层上所有电梯请求必须最终得到服务,并且所以楼层具有相同的优先权。(5)电梯内所有楼层的请求必须最终得到服务,各层按电梯移动方向先后得到服务。(
7、6)每个电梯有一个紧急按钮。按下该按钮时,将使一个报警信号发送到现场管理人员,然后强制电梯“停止服务”。每一个电梯有一个取消其“停止服务”状态的机制。,案例分析,电梯状态转换图举例,在一楼,上升,停滞,下降,回到一楼,回一楼,想要到达楼层,想要到达楼层,电梯行程,开始,向上,向上,向下,需求分析的步骤,需求分析的步骤1.需求获取 目的:清楚地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完整地获取用户需求2.需求提炼 任务:分析建模 3.需求描述 结果:软件需求说明书4.需求验证 改善需求说明的完整性,确保他可作为软件设计和系统验收的依据。,3.2 需求获取的常用方法,联合分析小组 用户代表、领域专家和系统分析员客户访
8、谈 充分准备,寻找共同语言 循循序渐进、逐步逼近 采用情景分析技术(例如制定一个减肥计划软件)采用简易的规格说明技术(用户积极参与,不要区分“我们和他们”,开会讨论且增删需求项目)问题分析与确认 多个来回(采用软件原型),调研问卷,部分的名称、人员数量和结构部分发展或变化简单介绍部分的主要任务业务处理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涉及哪些专业领域的知识工作需要的审批流程是什么?主要算法描述哪些业务需要实时处理?哪些业务需要交互操作?,部门各岗位的职责部门接受哪些部门或外界的信息?信息的内容和格式是什么?部门产生哪些信息?部门产生的信息送到哪些其他部门?格式要求是什么?对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方式有要求吗?输入输
9、出设备是什么?数据要求实时备份吗?备份的设备是什么?时间策略?业务处理有高峰期吗?高峰时间是什么?时间策略?现有的哪些设备要继续使用?,调研问卷,对产品的运行环境有要求吗?对界面风格和操作方式有要求吗?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允许停机吗?操作方式要根据操作环境和使用人员素质分类吗?需要的操作权限有哪些?需要记录系统操作运行日志吗?用户有能力进行系统维护吗?需要分布式处理吗?需要什么方式的用户操作培训。需要制作联机帮助吗?,调研问卷,案例,用户提出某种需求:水的质量信息必须立即能够显示出来。分析员更准确的描述:水的质量记录必须在接到请求信号的5秒内显示出来。,需求获取的三大挑战,问题空间的理解人与人之间
10、的通信需求的不断变化,某出版社系统调查表,某出版社系统调查表,需求获取的内容,1.用户需求分类(1)功能性需求:定义了系统做什么(描述系统必须支持 的功能和过程)(2)非功能性需求(技术需求):定义了系统工作时的特性(描述操作环境和性能目标),2.两类需求包括的内容,(1)功能(2)性能(3)环境(4)界面(5)用户或人的因素(6)文档(7)数据(8)资源(9)安全保密(10)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11)质量保证,(1)功能需求,系统做什么?系统何时做什么?系统何时及如何修改或升级?,(2)性能需求,软件开发的技术性指标例如:存储容量限制 执行速度、相应时间 吞吐量,(3)环境需求,硬件设备
11、:机型、外设、接口、地点、分布、温度、湿度、磁场干扰等软件:操作系统 网络 数据库,(4)界面需求,有来自其它系统的输入吗?到自其它系统的输出吗?对数据格式有规定吗?对数据存储介质有规定吗?,(5)用户或人的因素,用户类型?各种用户熟练程度?需受何种训练?用户理解、使用系统的难度?用户错误操作系统的可能性?,(6)文档需求,需哪些文档?文档针对哪些读者?,(7)数据需求,输入、输出数据的格式?接收、发送数据的频率?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数据流量?数据需保持的时间?,(8)资源需求,软件运行时所需的数据、软件。内存空间等资源。软件开发、维护所需的人力、支撑软件、开发设备等。,(9)安全保密要求,需
12、对访问系统或系统信息加以控 制吗?如何隔离用户之间的数据?用户程序如何与其它程序和操作 系统隔离?系统备份要求?,(10)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开发有规定的时间表吗?软硬件投资有无限制?,(11)质量保证,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系统必须监测和隔离错误吗?规定系统平均出错时间?出错后,重启系统允许的时间?系统变化如何反映到设计中?维护是否包括对系统的改进?系统的可移植性?,3.3 分析建模,所谓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歧义的书面描述。简单地说,模型就是某一事物的抽象表示方式。经过软件的需求分析建立起来的模型可以称之为分析模型或者需求模型。,3.3 分析建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软件工程 第三 电子 教案 大同 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1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