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GMP卫生管理培训.ppt
《药品GMP卫生管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GMP卫生管理培训.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 品 GMP 卫 生 管 理 培 训,1.98版GMP中对卫生管理的规定2.卫生的基本概念 3.卫生管理4.环境卫生5.人员卫生6.工艺卫生7.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控制8.洁净区的岗位清场内容及要求,第四十八条 药品生产企业应有防止污染的卫生措施,制定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第四十九条 药品生产车间、工序、岗位均应按生产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制定厂房、设备、容器等清洁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和存放地点。第五十条 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第五十一条 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的设置不得对洁净
2、室(区)产生不良影响。第五十二条 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生产操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并不得混用。洁净工作服的质地应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必须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消毒或灭菌。工作服洗涤、灭菌时不应带入附加的颗粒物质。工作服应制定清洗周期。,第五十三条 洁净室(区)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第五十四条 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第五十五条 洁净室(区)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消毒剂品种
3、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第五十六条 药品生产人员应有健康档案。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患者和体表有伤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生产。,1、药品管理法第八条规定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的条件之二是“具有与生产药品相适应的厂房、设施和卫生环境”。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98(下简称GMP)第七章卫生第四十八条到第五十六条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外部环境卫生、生产工艺卫生、人员卫生等方面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3、卫生管理制度制订的目的是保证药品在生产中防止污染的重要措施。,无菌:是指产品中不存在任何活性微生物。由于它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无法通过实验加以证明。无菌技术:主要指控制或防止
4、各类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干扰的一系列操作方法、手段、规则、程序等,包括无菌环境、设施、设备、器具、以及无菌操作。药品可通过灭菌工艺和无菌工艺达到无菌要求。无菌生产工艺的局限性:通常的无菌保证水平为10-3至10-6;影响因素多。最终灭菌工艺的优点:赋予产品更高的无菌保证水平(最终灭菌产品无菌的标准:单位产品内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不超过百万分子一);生产中可变因素少,出现偏差的概率低;几乎能杀灭产品中的所有微生物。消毒:是指对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的致死作用,但不能杀死牙孢等全部微生物。所以消毒是不彻底的,不能代替灭菌。凡用于消毒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灭菌:凡能杀灭物体中所有活的微生物的作用称为灭菌。,消毒
5、和灭菌即有共性,也有区别:共性:杀灭微生物以控制其污染和防止传播。区别:1)、杀灭微生物完全性的差异,灭菌要求完全杀灭微生物,灭菌后的物品不应含任何活的微生物。而消毒是不完全的,只能杀灭一部分微生物,但这也是相对的,因为高效消毒剂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达到灭菌的效果,反之,在不适宜的条件下灭菌,亦不能完全杀灭微生物。2)、方法上的差异:灭菌的方法有多样性(如:热力灭菌、气体灭菌、辐射灭菌、过滤除菌(压力和流速在验证范围内,前后起泡点试验),脉动强光和等离子体灭菌等),而消毒则常常借助化学物质。3)、效果检查的差异。灭菌效果是用无菌检查法检测,而消毒效果是以消毒剂的效价来评定。风险:是危害发生的可能
6、性及其严重性的组合。应进行风险管理、分析及控制。,2.1药品的质量要求:药品是用来预防、治疗疾病和恢复、调节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的质量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均一性。法规中规定:一个被污染的药品是按假药处理,可以看出,卫生管理在制药企业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2.2 药品的卫生状况对于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注射用药品,是通过人体皮肤进入肌肉和静脉血管,如果药品中存在未杀灭的细菌毒素等,则可以随 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导致病情的复杂或者引起新的感染和毒害作用。甚至导致死亡。如眼用制剂,由于作用于眼粘膜,这类药物污染了细菌(金葡菌、
7、绿脓杆菌等)可以造成感染甚至可能造成失明。所以在制药生产的全过程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严格控制各种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以防药品受微生物的污染及其他杂质的污染。在制药工业的历史上,由于不注意加强卫生管理而发生污染药品的事故是不胜枚举的。,2.3卫生管理中常用术语定义:污染定义:作为处理对象的物体或物质,由于粘附,混入或产生某种物质,其性能和机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过程或使其不良影响的状态,称为污染。通俗说法是:就是指当某物与不洁净的或腐败物接触或混合在一起,使该物质变得不纯净或不适用时,即受污染。污染物:作为处理对象的物体或物质,由于粘附,混入或产生某种
8、物质,使其遭受污染,该物质称为污染物。尘粒污染:就是指产品因混入不属于它的那些尘粒而变得不纯净.,微生物污染:就是指微生物引起的污染。我们上面所说的眼药膏案例,就是受微生物污染的结果.其它异物污染:如生产中混入了玻璃、金属、消毒剂、杀虫剂等非期望的物质,也称污染。交叉污染:在生产中,一种原料、中间产品或成品被另一原料或产品污染。微生物是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尘粒:可悬浮在空气中的尺寸一般在0.001um1000um之间的固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物质,包括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2.4药品生产中污染以上形式都有
9、,但最主要的污染是微生物污染和尘粒污染.2.5生产卫生监督的目的和意义:根据规范第四十八条“药品生产企业应有防止污染的卫生措施,制定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药品生产应按照产品品种,生产步骤的要求在各种不同的卫生区域内进行。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仅划分卫生区域级别是不够的,生产过程中污染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严格制定卫生管理标准及制度,对厂房、设备、生产介质、工艺、人员等方面实行卫生监督是十分重要的。,卫生监测(如洁净区沉降菌、尘粒检测,水质检测,成品微生物检测,设备清洁验证,洁净区风速风量、压差监控,生产前的清场再确认等)的任何一个结果,都能对生产过程起到指导作用,对药品质量起着重
10、要的作用。,2.6卫生监督的管理范围:生产卫生监督包括可能影响生产工艺的各种卫生因素的监测:(1)洁净区域空气过滤及空气流向;(2)洁净区风速风量压差的监控;(3)洁净区尘粒和微生物的监控;(4)厂房的布局和人流及物流;(5)人员防护和人员的卫生规程;(6)厂房设备容器的清洁、消毒规程。(7)人员工作服的清洗或消毒规程;(8)纯化水/注射用水的水质监控;(9)与药物直接接触的设备定期清洁验证;,卫生在GMP中是指:环境卫生、工艺卫生和人员卫生。(1)环境卫生指:生产区、生产厂房及其周围的卫生要求。(2)工艺卫生指:对所有使用的物料、生产过程及设备等的卫生要求。(3)人员卫生指:对生产现场人员卫
11、生的要求。,3.1卫生管理:企业根据GMP的要求,应建立生产区域、环境、设备、容器、个人的清洁卫生规程。清洁卫生规程的主要内容:(一)清洁工作范围、内容;(二)清洁方法、程序;(三)清洁剂、消毒剂及配制;(四)清洁工作频次;(五)清洁卫生检查及评价;(六)其他。,卫生管理标准包括:环境卫生、工艺卫生及人员卫生等。一般生产区、洁净区(按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分别制定)、储存区、休息室、更衣室、物料传递等均应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规程。各项卫生管理规程一经颁布执行,即为卫生管理的基准性文件,是制定清洁操作规程的依据和准则,是各部门实施卫生管理,实施卫生监督控制的依据和准则。,各项卫生措施、其核心是防止污染
12、及交叉污染。3.2卫生标准的实施:清洁操作规程的建立,为确保卫生管理规程的实施。生产部门组织各有关部门制定各个相应的清洁操作规程(或程序)如厂房、设施、设备、容器具、生产工具、清洁工具等的清洁操作规程。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人、机、物、法、环每一个细节均应有相应的卫生规程。,应规定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生产中废弃物应及时处理。生产前和生产进行中必须保持同样的符合标准的卫生状态。生产结束时应马上挂上“未清洁”或“待清洁”的状态牌。洁净区的空气系统应进行验证。用于洁净区消毒的设施应进行验证。设备容器的清洗要进行验证。,应规定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生产中废弃物应及时处理。生产
13、前和生产进行中必须保持同样的符合标准的卫生状态。生产结束时应马上挂上“未清洁”或“待清洁”的状态牌。洁净区的空气系统应进行验证。用于洁净区消毒的设施应进行验证。设备容器的清洗要进行验证。,3.3卫生标准的监控:生产过程中卫生措施的实施和结果,由质量管理部门的质管员按照卫生监控标准进行监控,分别采用各个相应的清洁评价标准去监控检查。清洁状态标识要严格按照“卫生状态标识管理规定”进行。每次生产前应具有质量管理部门授权人(车间质量员)确认各项卫生要求已达到(如签发清场合格证),生产准备工作已符合要求发给“准予生产”的合格证,才可开工生产。,对有特殊要求的清洁过程应采用验证的方法进行监控。3.4卫生培
14、训卫生管理规程、卫生操作规程批准颁发后,执行之前,必须对有关员工进行培训,必要时先考核后上岗。定期对洁净室(区)内的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4.1总则:药品生产环境是指与药品生产相关的空气、水源、地面、生产车间、设备、空气处理系统、生产介质和人等几方面的卫生。规范第八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相互妨碍。环境卫生包括厂区环境卫生、厂房环境卫生和仓储区环境卫生等。,4.2环境卫生具体要求:厂区环境卫生要求:生产区周围的厂区环境清洁、
15、整齐,排水通畅,无杂草,无积水,无蚊蝇孳生地。生产区、生活区、辅助区分开,并且有明显、清晰的标志。厂区绿化可以减少露土面积,美化面积,美化环境绿化面积应达到50%70%。绿化以种植草皮及绿色灌木为主,不宜选种观赏花木及高大乔木,不得种植产生花絮、绒毛、花粉等对大气产生污染的植物。,厂区道路:厂区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路面保持清洁、通畅、平整、不起尘、排水通畅。人流物流分开,运输不对药物及辅料产生污染。废弃物及垃圾处理-厂区内不得堆放废弃物及垃圾。生产中,工作中的废弃物及垃圾必须采用有效的隔离措施,放在密封容器内或袋中,及时送到厂区外规定的堆放地点,不得对厂区环境产生污染。,-厂区邻近的废弃物、垃
16、圾堆放站必须与厂区之间有效隔离措施和消毒措施,位置要远离生产区,并由专人及时清除,随时将盛装容器处理干净、消毒。厂区内施工: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将施工现场与厂区周围环境隔离。应有明显的施工标志,不得对厂区环境、物料运输 和药品的生产产生污染。,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要求:(1)厂房内表面窗明壁净见本色、无霉斑、无渗漏、无不清洁死角,灯与管线无积尘。(2)地面光滑,平整、清洁、无积水、无杂物;地漏干净无积垢。(3)厂房严密,设置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措施;生产区内无动物及昆虫。(五防:防尘、防蚊、防蝇、防虫、防鼠)。,(4)物料、中间产品定置放置,码放整齐,有遮盖防尘措施,明显状态标志。
17、(5)一切非生产物品及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和存放于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6)楼道、走廊、电梯间清洁和畅通,不得堆放任何东西。(7)人流、物流分开,有明显标记。人、物分别在规定通道出入,不得穿行。,(8)同一操作间内或相邻操作间的操作安排要合理,避免交叉污染。(9)生产中的废弃物装在密闭容器内,每天及时清理到规定的废弃物堆放处,并立即清洗干净容器,车辆、工具并消毒。(10)生产区内应设置洁具清洗间,清洁工具齐全,洗涤、消毒措施完备。清洗间通风良好,清洁;清洁卫生完成后,应及时清洗及消毒清洁工具,并于清洗间内整齐放置。(11)物料定置码放整齐,标志明显;操作台、地面无撒落,无污
18、物。,(12)工作台(包括净选药材的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洁净区环境卫生要求:(1)门窗、各种管道、灯具、风口及其它公用设施,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等应保持洁净,无浮尘。(2)地漏干净,经常消毒,经常保持液封状态,盖严上盖。(3)洗手池、工具清洗池等设施,里外应保持洁净,无浮尘、垢斑和水迹。,(4)缓冲室、传递柜、传递窗等缓冲设施,两门不能同时打开。在不工作时,注意关闭传递柜(窗)的门。(5)严格控制进入洁净室的人数,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及经批准的人员进入;工作时应关闭操作间的门,并尽量减少出入次数。对临时外来人员应进行指导和监督。对进入洁净室人员实行登记制。(6)洁净区内操作时
19、,动作要稳、轻、少,不做与操作无关的动作及不必要交谈。(7)洁净区内所有的物品应定数、定量、定置,无不必要的物品。,(8)洁净区所用的各种器具、容器、设备、工具、台、椅、清洁工具等均应选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不生锈、不长霉的材质,不宜使用竹、木、陶瓷、铁等材质。不宜使用不易清洗,凹陷或凸出的架、柜和设备。(9)清洁工具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消毒并及时干燥,置于通风良好的洁具清洗间内规定的位置。用前,用后要检查拖布、抹布是否会脱落纤维。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生产区使用不同的清洁工具,二者不能互用。进入无菌室的清洁工具需先进行灭菌。清洁剂、消毒剂要定期交替使用。,(10)文件、笔等须经洁净处理,
20、不产尘,不能用铅笔、橡皮、钢笔而应用圆珠笔。洁净区内不设告示板、记录板。进入无菌室物品还须经灭菌处理。(11)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应及时装入洁净的不产尘的容器或袋中,密闭放在指定地点,并按规定,在生产结束时及时清除出洁净区。所用的容器内袋宜是一次性的。(12)不必要的物品不允许带入洁净区。所有容器具、设备、工具、物料、包装材料按规定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后方可进入洁净区。,(13)洁净室不得安排三班生产。每天应留足够的时间用于清洁与消毒。更换品种时要保证有足够的间歇,清场与消毒。(14)必须定期监控洁净室的环境。监测频率及项目应依据验证结果制定洁净室(区)环境监测表。(15)定期清洗初、中效空气过滤
21、器及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定期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16)洁净区域内的环境控制要求-产品无特殊要求的,控制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4565%。-压差:洁净室须维持一定的正压。高级别的洁净区与低级别的洁净区之间的静压差5Pa,洁净区与室外的静压差应10Pa。洁净区内产生粉尘的操作间与其它房间或区域之间应保持相对负压。-照度 一般不低于300LX。其目的是保证生产维修和卫生清洁时有足够的照度。,(17)洁净区空调宜连续运行,工作间歇时空调应做值班运行,保持室内正压。(18)洁净区空气洁净度要求(30万级),仓储区环境卫生要求:(1)仓储区周围环境整洁,无粉尘、有害气体、垃圾及污水等严重污染源;地
22、面平坦、整洁、无积水,沟渠畅通,地势干燥。(2)库房内表面光洁、平整、无积尘、无霉斑、无渗漏、无不清洁死角,做到窗明壁净。(3)库房内地面光滑、无缝隙、清洁干净、无积水、无杂物。,(4)库房内门窗结构严密,设置能有效地防止昆虫、鸟类、鼠类等动物进入的设施。如房门口设置防昆虫的灯,库房的通风窗上安装纱网,设置防鼠器具,防蚊蝇的风幕、风帘等。(5)仓储区应划分办公区及库房。办公区整齐、清洁,库房实行定置管理、仓库内所有物品包括:物资、运输工具、衡器等,均按定置要求,定位、定量码放整齐。库内所有物品应清洁,无积尘、地油污。,5.1总则:规范第五章卫生中第五十二条对人员的工作服的选择式样及穿着方式有明
23、确的规定;第五十四条对人员的化妆和佩带装饰物有明确规定;第五十六条中对从事药品生产人员的健康状况等有所规定。由于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始终有人操作活动,所以说人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最大的污染源之一。个人健康要求:-必须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体检,一般生产区每一年体检一次,有洁净级别的区域每年至少体检一次。新进员工经过健康检查合格后,才能上岗,有特殊岗位对人体健康要求的,如灯检人员对视力要求;,-直接接触药物的操作人员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如皮癣、灰指甲)皮肤病患者体表有伤口者等否则应及时调离原岗位。-因病暂时离开岗位的人员,康复后必须持盖有医院印章的医生开具的健康合格证明。-生物制品的生产、维修、检验
24、和动物饲养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应接种相应疫菌并定期进行体检。-在生物制品的生产区内,没有经过明确规定的去污染措施,生产人员不得由操作活微生物或动物的区域到操作其他制品或微生物的区域。,工作服装管理-生产操作人员的工作服装是指工作服、帽子、手套、口罩、袜子、鞋和护目镜等。其作用以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为主。-选材:工作服的材质要发尘量少,不脱落纤维和颗粒性物质,不起球、不断丝、质地光滑、不易产生静电、不粘附粒子,洗涤后平整、柔软、穿着舒适;洁净室的工作服材质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过滤性,保证人体和内衣的尘粒不透过;同时耐腐蚀,对洗涤和消毒处理及蒸汽加热灭菌有耐久性。,-式样及颜色(1)各区域的工
25、作服式样,颜色分明,易于识别,有个人编号;不同空气洁净级别的工作服不能混用。(2)式样及颜色企业自定“以线条简洁,色彩淡雅,洁净为宜。(3)洁净服要求线条简洁,不设口袋,接缝处无外露纤维,领口、袖口、裤口、要加松紧口,不应用纽扣。(4)无菌工作服必须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5)防护服还应考虑保护操作人员不受药物的影响。,(6)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维修人员,质管人员参观人员的服装式样和颜色应有所区别。-穿戴(1)应根据各生产区域的规定穿戴工作服装,并遵守净化程序。(2)穿戴工作服装后要对着镜子检查穿戴工作服装的情况,要求:帽子要包住全部头发,口罩要罩住口鼻,衣服要扣(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品 GMP 卫生 管理 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1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