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ppt
《教育目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目的.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教育目的,本章的内容: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本节的知识点: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和结构 三、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 四、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五、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六、教育目的的功能,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简单地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教育目的的层次和结构,(一)教育目的的结构 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以及相互关系。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二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二)教育目的
2、的层次,三、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一)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区别: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或宏观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终点。联系: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最高层面的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混用。,(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区别: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类学校或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联系: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四、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关系以
3、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和思想关系制约着教育目的。(二)受教育者身心的制约1、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2、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的需要,五、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含义: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类别: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一)个人本位论,观点:1、教育目的根据个人的本性、发展需要制定;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3、人生来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代表: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斯洛、萨特,(二)社会本位论,观点:1、教育目的应该根据社会需要制定。2、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3、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社会化,把人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代
4、表:纳托普,凯兴斯坦纳,孔德,涂尔干。,六、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导向功能:为教育者指明工作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二)选择功能:根据教育目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范围、教育途径和方法。(三)激励功能:激励教育者把教育目的转化成学生学习的目的,成为师生双方前进的动力。(四)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是检查和评价教育活动质量的标准和尺度。,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本节的知识点:一、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三、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与培养目标 四、全面发展的教育,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第一阶段(建国初至1956年)第二阶段(19571966)第三阶段(文革期间)第四阶段
5、(11届3中全会后),第一阶段(建国初至1956年),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教育工作的总方针: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被称为“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第二阶段(1957196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第三阶段(文革期间),仍沿用毛泽东57年的提法:“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已背离了这一要求,把劳动
6、者片面理解为体力劳动者,而大肆地对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进行批判。轰轰烈烈地开展“学工、学农、学大寨”,“劳动下乡”。,第四阶段(11届3中全会后),1、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3、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5、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
7、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人。,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
8、、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1、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2、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3、具有独立个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具体要求4、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性质,三、中小学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一)性质:基础教育(二)任务
9、:1、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2、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三)中小学的培养目标(小学),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
10、劳动的习惯。,(三)中小学的培养目标(初中),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学会生活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目的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10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