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节货币政策.ppt
《九章节货币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章节货币政策.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货币政策,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框架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与传导货币政策效果,一、目标内涵,(一)稳定币值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呈现基本稳定状态。稳定物价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稳定物价是指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而不是绝对静止不动。稳定物价既要控制通货膨胀,也要防止通货紧缩。,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目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值,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中央银行一般要
2、求将物价上涨率控制在2%-3%以内。,(二)充分就业,劳动市场的均衡状态。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即称自然失业率。当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即实现了充分就业。人们通常用平均失业率来估计自然失业率。,各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充分就业的标准也不相同。一般要求将失业率控制在,(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即实现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效率的提高。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GDP)来衡量。,世界各国由于发展阶段及发展条件不同,在增长率的选择上往往存在差异。一般地,要求经济增长率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偏好于高的经济增长率。,目前,对GDP的新的共识业已基本达成:GDP
3、代表经济增长,但不是全面发展它反映不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否协调、城市与农村是否协调,反映不出一个经济体内的贫富差距,反映不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反映不出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四)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人和货币支出相抵基本平衡,国际收支略有顺差、略有逆差。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若干年的时间内,如35年,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项目的变动接近于平衡,(五)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二)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三)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四)经济增长与
4、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五)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根据著名的菲利普斯(Philips)曲线,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实现充分就业就要牺牲若干程度的物价稳定,为了维持物价稳定,就必须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失业率,通胀率,0,菲利普斯曲线,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在长期内并不存在交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长期呈直线。,失业率,通胀率,自然失业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出现了“一高两低”的现象,即高增长率、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并存。近几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4以上,失业率降到4左右
5、,通货膨胀率也控制在3以下。对此,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此消波长的关系已不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再次面临挑战。,(二)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一般说来,物价稳定能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支持经济发展,而经济增长则为物价稳定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实证分析却发现,凡是经济正常增长时期,物价水平通常都上升。(反过来并不成立)这表明,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矛盾。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阐述的正是这个观点:在经济达到潜在产出之前,适度的物价上涨能够刺激投资和产出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无论是本国物价稳定外国通货膨胀,还是本国通货膨胀
6、外国物价稳定,都会造成本国进出口失衡,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只有在世界各国物价都较稳定的情况下,两大目标才能同时实现。但该条件通常难以达到,二者之间难免发生冲突。例如,政府为控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的结果:,i,资本流入,资本项目下顺差,物价上升势头,总需求,出口进口,顺差,(三)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正常情况下,经济增长会带来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但从动态角度看,二者也存在矛盾:经济增长会增加国民收入,使支付能力增强。这将使商品进口增加,可能导致贸易逆差。在国内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促进经济增长,必然会引进外资。外资流入会使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一定程度上弥补贸
7、易逆差。但若外资利用不当,到期不能及时清偿,反而会使国际收支恶化。,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支付能力,进口需求,逆差,(五)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随着就业的增加,国民收入会增加,对国外产品的需求亦会随之增加,这可能会引起贸易逆差。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由于劳动力相对稀缺,工资水平会较高。较高的工资水平将使产品成本提高,不利于产品的国际竞争,出口将减少,贸易收支可能出现逆差,不利于国际收支的平衡。,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权衡与取舍,(一)侧重于统筹兼顾,力求协调(二)相机抉择,轮番突击;(三)单一规则(四)通货膨胀目标制,(一)侧重于统筹兼顾,力求协调临界点原理临界点:社会能接受的一定的通货膨胀
8、率和失业率的范围。若失业率高于社会临界点,政府应采取扩张性政策,提高通货膨胀率降低失业率;若通货膨胀率超出了社会临界点,则政府应采取紧缩性政策,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二)相机抉择,轮番突击,针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从货币政策目标中优先选择部分目标作为重点,采用扩张和紧缩两种货币政策交替使用,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引导经济发展趋势的策略。主张在经济高涨阶段为防止经济过热,应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在经济低迷时期,则应采取扩张性的手段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三)单一规则,这是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认为时松时紧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主张把货币
9、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与经济潜在生产率增长相适应的、不损害中央银行信用的货币增长率。,(四)通货膨胀目标制,一般程序向公众宣布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量化目标.这个目标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对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向做出预测,将此预测与预定通货膨胀目标进行比较,并根据二者的差距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 如果预测结果过高,则采取抑制性货币供给调整;预测结果过低,则采取松动性货币供给调整;预测结果在目标区范围内或非常接近目标,货币政策倾向或姿态则可以保持不变。定期提供有关其策略和决策的公共信息,是一种货币政策安排,它要求中央银行把实现
10、低通货膨胀当作是自己的职责。,特点通货膨胀率的公布简单易行,并且很容易被公众所理解和接受,易于引导公众预期;可以增强货币当局的可信度,有助于公众对物价形成较稳定的预期,从而便于进行长期性的经济决策,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可以增强货币当局的责任感,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为衡量中央银行的业绩提供了一个相对严格的量化标准,从而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度化。可以享受价格稳定所带来的其他好处,避免或减小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社会损失。,条件较高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准确预测目标期通胀率,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包括信用调节和信用控制。前者包括作用于经济
11、总量的一般性工具和作用于局部的选择性工具。后者包括直接控制和间接指导.,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常规手段,它主要是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信用量和一般利率水平,对整体经济运行发生影响。它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机制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俗称“三大法宝”。,(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有关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事项,以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内容,含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的比率;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幅度;规定可
12、用作准备金的资产种类。,作用过程,()法定准备()超额准备(-+)放款(-+)s(-+)利率()投资(-+)经济(-+),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乘数效应),特点,缺点,过于猛烈,对经济的振动太大,缺乏灵活性,不宜作为一项日常的调节工具,不宜频繁运用。近年来,由于金融机构竞争加剧,法定存款准备金被认为是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课税”,西方有些国家取消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二)再贴现政策,含义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以及规定申请再贴现资格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和资金流向的一种金融政策。,2作用过程,再贴现率()银行融资成本()超额准备金(-+)
13、放款(-+)s(-+)利率i()货币需求(-+)投资(-+)经济(-+),3调节资金流向,通过审查再贴现中请时的一些限制措施,如规定可贴现票据种类,调节资金流向,扶持或限制一些产业的发展,达到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4.优点,作用过程渐进;具有“告示效应”,影响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的预期.再贴现率在有的国家起“基准利率”的作用,它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预示货币政策的走势;对资金发生困难的金融机构起“安全阀”作用.,5局限性,被动。在实施再贴现政策过程中,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借款,完全由金融机构自己决定。缺乏弹性。由于具有“告示效应”,再贴现率的频繁调整会引起市
14、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大众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不宜作为中央银行的日常调节工具。,(三)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债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买卖政府证券),用以调节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短缺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这实际上相当于中央银行向社会投入一笔基础货币,通过信用的扩张形成货币供应量的成倍增加;相反,当金融市场上货币过多时、中央银行就卖出有价证券,以达到回笼基础货币,收缩信贷、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含义,.作用过程,证券买/卖,商业银行准备金(+/-)放款(+/-)s(+/-),证券价格(+/-)市场利率(-/+)投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章节 货币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1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