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王富荣9月.ppt
《高电压技术王富荣9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电压技术王富荣9月.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 电 压 技 术王富荣2009年9月,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绪 论,高电压技术 研究高电压(强电场)下的电气物理问题,电力系统:输送的功率一定时,输电线路电压越高,功率损耗越低,输送距离越远。大功率、远距离输电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电网 我国 中压电网 63、35、10 kV 高压电网 110、220 kV 超高压电网 330、500kV、750kV 特高压电网 1000kV另有直流输电网:800kV;660kV;500kV,电力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的高电压技术问题,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110(或220)kV/27.5kV高压供 电网络,牵引供电系统电气原理示意图,电力系统(牵引供电系
2、统)高电压问题:,电介质的电气强度,电气绝缘试验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高电压技术的应用:高能物理(粒子加速器)医学(基于高电压的医疗器械 X光机、CT)环保(静电除尘、烟气脱硫(硝)、污水处理、汽车 尾气处理)食品卫生(杀毒灭菌)高压静电喷涂。,1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正常使用,电介质为良好的绝缘体过高电压下,发生放电、失去绝缘性 击穿。,1.1 带电质点的产生、运动和消失,气体放电的原因:气体中出现带电质点,气体中出现带电质点的原因:电离电离:当原子(分子)获得足够大的外加能量,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电离形式:气体分子电离 阴极表面电离阴极表面发射自由电子,电离能使
3、气体分子发生电离所需要的最小能量。逸出功使阴极表面发射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单位:电子伏特(ev),一、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表1-1 气体分子的电离能,气体电离方式 电子碰撞电离-电子被电场加速获得动能,在和气体 分子碰撞时,把动能传给后者引起碰 撞电离。条件:自由电子的动能气体分子的电离能。,光电离光辐射引起的气体分子电离条件:光子的能量气体分子的电离能。,热电离高温(数千度以上)气体产生的气体分子电离 气体分子碰撞电离 热辐射电离,阴极表面电离方式,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热电子发射强场发射。,阴极表面逸出功气体分子电离能不同的金属材料逸出功不同,表1-2 一些金属的逸出功,负离子的形
4、成,附着:电子与中性分子相结合形成负离子。负离子的形成并未使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数目改变,但却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气体放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二、带电质点的运动和消失,定向运动 带电粒子在电场的驱动下,沿电场方向运动,到达电极时,消失于电极上而形成电流。扩散 带电粒子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因而 逸出气体放电空间。复合 正离子和负离子或电子相遇,发生电荷传递而互相 中和,还原为中性分子的过程。,复合是电离的逆过程 以光子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可导致 光电离,1.2 汤逊放电理论,一、气隙中的放电电流,二、电子崩,电子崩的形成,电子碰撞电离系数:,图1-4a 电子崩的形成,电子崩中带电粒子分布
5、,图1-4b 电子崩中带电粒子分布,三、电子崩(过程)产生的电流 设:单位时间从阴极发出 n0个自由电子 因:电子崩过程 在:x处为 n个 在:xdx处为 n+dn个 则:dnndx 积分得:n=n0ed X=d:na=n0ed,则:电子崩所引起的放电电流:I=I0ed(19)I0n0e 饱和电流(由外界电离因素形成)若:n00 I0=0 放电需依靠外界电离因素维持 非自持放电,四、过程同时作用引起的电流,过程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电离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电离系数(每一个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时,使阴极表面所 发射的自由电子数),决定于气体种类和阴极材料,不同金属材料其值不同。,同时考虑、过程极间自由电
6、子数目变化:,阴极表面 到达阳极 过程使气隙中产生 过程使阴极表面发射 n0 n0ed n0(ed1)n0(ed1).nc nced nc(ed1)nc(ed1),平衡状态下:nc=n0+nc(ed1),则:nc=n0/1-(ed1),阳极:na nc ed n0 ed/1-(ed1),放电电流:Ia=I0 ed/1-(ed1),自持放电的条件,若使:1-(ed1)0 则:I0=0,I0-去掉外界电离因素,放电可依靠间隙自身电离(过程)维持-自持放电。,自持放电的条件:(ed1)1,物理意义:每一个从阴极出发的自由,在消失于阳极之 前,因、过程,使阴极产生一个新的自 由电子,以维持间隙的的电离
7、过程,放电 得以自持。,放电形式:辉光放电、火花放电、电弧放电,五、击穿电压与气压的关系(巴申定律)将:ApeBP/Eb,EbUb/d 代入自持放电条件:(ed1)1,可得击穿电压:,击穿电压随pd乘积变化且存在极值,即:,六 汤逊放电理论的局限,1.放电外形汤逊理论:放电应是充满整个电极间、均匀、连续发展的。实际:大气压下,放电路径贯穿两极细通道且具有分支、放电多为间歇性、不均匀(如火花放电、雷电),2.阴极材料汤逊理论:阴极材料的特性对击穿过程起重要作用。实际:大气压下,击穿电压与阴极材料无关。,3.放电时间汤逊理论:击穿需时较长,。实际:大气压下,击穿需时很少。,汤逊理论适用于pd26.
8、6kpa.cm的情况。原因:1.没有考虑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 2.没有考虑空间光电离作用,汤逊放电理论适用于:低气压、短间隙(pd26.66kpa.cm),1.3 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流注理论-分析高气压、长间隙下的气体放电过程,流注理论:强调了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 认为电子碰撞电离、空间光电离为主要电离因素,一、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 电子崩中正负电荷形成的电场导致空间电场畸变,电子崩头、崩尾电场增强 正负电荷衔接区电场减弱,正负电荷衔接区中带电粒子(正、负离子)浓度十分高,二、空间光电离的作用 正负电荷衔接区带电粒子复合,带电粒子浓度足够高,复合运动剧烈,可引起光电离,产生光电子 光
9、电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电子碰撞电离,导致二次电子崩,三、流注的形成和发展 二次电子崩中带电粒子不断汇初崩通道,构成正负离子混合的导电区流注,图1-9 从电子崩到流注的转换,图1-10 负流注的形成,1.4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一、不均匀电场的放电特点均匀电场(平板电极):达到自持放电条件,间隙击穿。稍不均匀电场(同轴圆柱电极、球隙等):达到自持放电 条件,间隙击穿,间隙平均击穿场强低于均匀电场。极不均匀电场(棒-棒电极、棒-板电极):出现电晕放电阶段,间隙平均击穿场强低于均匀电场和稍不均匀电场,电晕放电:外加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在小曲率半径 电极处强烈电离,出现流注,为局部范围 的自持放电
10、,间隙仍保持绝缘状态。电晕起始电压:开始出现电晕放电时,极间所加电压。,击穿过程:u 电晕区扩大放电电流.u 进一步增加到一 定数值,导致间隙击穿。,二、输电线路电晕 交流 输电线路电晕起始场强(幅值)皮克公式式中:m1 导线表面粗糙系数,光滑导线,绞线 m2 气象系数 取0.8-1.0;空气相对密度;r 导线半径(cm)。输电线路电晕危害 放电脉冲产生高频电磁波,形成无线干扰。产生电晕损耗。产生化学腐蚀。防止(减轻)输电线路电晕的措施 减小导线表面场强,对330kV及以上线路,采用分裂导线。,三、极性效应,放电一定从曲率半径小的电极表面开 始。,极性效应击穿电压与小曲率半径电极极性有关,典型
11、的极不均匀电场-棒-板间隙棒板间隙:放电发展过程存在明显的极性效应 直流下及冲击电压:工频电压下:击穿总发生在棒极为正的半周内。,出现极性效应的原因棒为正:出现电晕后,棒极附近滞留的正空间电荷加 强了流注头部电场,放电易于发展。棒为负:出现电晕后,棒极附近滞留的正空间电荷减 弱了流注头部电场,放电不易发展。,正极性“棒-板”间隙中的电场畸变 负极性“棒-板”间隙中的电场畸变,四、长空气间隙放电过程,先导放电过程 主放电过程,1.5 放电时间和冲击电压下的气隙击穿,一、放电时间 完成气隙击穿的三个必备条件:足够高的电场强度或(电压);气隙中出现能引起电子崩并导致流注 的有效电子;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12、,让放电得以逐步发展 并完成击穿。完成击穿所需的时间是很短的(微秒级)。直流、工频下放电时间对击穿电压无影响;冲击电压,击穿电压和放电时间有关。,放电时间的组成,总放电时间:tb=t1+ts+tf,t1电压上升时间,气隙电压从0上升 到Us上升到所需时间。ts统计时延,从t1 开始到气隙出现 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tf 放电形成时延,出现有效电子到 完成气隙的击穿需要的时间。,图1-14 放电时间的组成,二、冲击电压标准波形(一)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 图1-15 雷电冲击电压波形的标准化 T1视在波前时间;T2视在半峰值时间;Um冲击电压峰值 IEC和国标的规定为:T11.2 s 30 T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压 技术 王富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0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