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二讲.ppt
《教育学原理第二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第二讲.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 教育的本质,我想有一座农场,因为父亲是位马术师,一个男孩必须跟着父亲走南闯弱东奔西跑。由于四处奔波,他求学并不顺利、成绩也不理想。有一天,老师要全班同学写作文,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那一晚,男孩洋洋洒洒写了7 张纸,描述了他的伟大志愿:长大后,我想拥有自己的农场,在农场中央建造一栋占地5000 平方英尺的住宅,拥有很多很多的牛羊和马匹。第二天他把作业交上去时,老师给他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F,还叫他下课后去见他。“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他不解地问老师。“我觉得,你的愿望是不切实际的。你敢肯定长大后买得起农场吗?你怎么能建造5000 平方英尺的住宅?如果你肯重写一个志愿,写得实际点,我
2、会考虑给你重新打分。”老师回答说。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最后忍不住询问父亲,父亲见他犹豫不决。语重心长地说:“儿子,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我认为,拿个大红的F 不要紧,但绝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儿子听后,牢牢把这句话记在心底。他没有重写那篇文章,也没有更改自己的志愿。二十年后,这个男孩真的拥有了一大片农场,在这个农场的中央真的建造了一栋舒适而漂亮的豪宅。这个男孩不是别人,就是美国著名的马术师杰克亚当斯。编后语:当我们计划人生的时候,往往会被他人的意愿所左右,从而放弃自己的初衷,这绝对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人首先要具有为自己负责的胆识和勇气,然后才可能为他人和大众负责。假若连自己都无法把握,那么,他
3、只会一生被人摆布。杰克亚当斯一定会永远感激他的父亲,是他的智慧点拨造就了儿子辉煌的一生。,父亲和一棵小树,一个小男孩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脊髓灰质炎给他留下了一条瘸腿和一嘴参差不齐的牙齿。因此,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院子里。他叫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好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他竟然萌生出这样一种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日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他就再也没有去答理它。几天后
4、,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似乎更显得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爱的礼物。父亲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学家。,从那以后,小男孩就对生活有了美好的憧憬,慢慢地变得乐观开朗起来。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棵小树是不是在长高?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时,看见父亲正用勺子在给自己栽的树苗浇水。顿时,他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在护育着自己的那棵小树!他返回房间,禁不住泪流满
5、面编后语:几十年过去了,那个瘸腿的小男孩没有成为一个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改变一生的赞美,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坏男孩。在他9 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还是居住在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富有的家庭。父亲一边向继母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已经让我无可奈何。说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会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坏事。”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认真地看着他。接着她回头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聪明最有创造力
6、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继母的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 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道路。,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就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卡耐基14 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作家。卡耐基接受了继母的礼物和期望,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自己的热忱,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家
7、庭。所以,他不愿意辜负她。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像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美国的富豪和著名作家,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编后语:赞美永远都不是多余的,尤其是对于孩子。一次真诚的赞美,可能胜过一万次严厉的责备。,孩子的心声,我的手很小,无论在什么时候,请别要求我把什么都抓住。我的腿很短,请慢些走,以便能跟上。我的眼睛并不像你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地观察一切,并希望你不要对我加以过分限制。家务总是繁多的,我的童年却很短暂。请花一些时间给我讲一点有关世界的奇闻,不要仅把我当作取乐的玩具。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反应要敏感点,我的哭闹和不
8、高兴的情绪背后,都有你需要关注的原因。我是上帝赐给你的一件特别的礼物。请爱护我,不要让我的身体和心灵受任何伤害。你不能一辈子在我身边,所以请你告诉我将来靠什么生活,请你从现在起就开始训练我生活的各种技能。,我需要不断的鼓励,不要经常严肃地批评和威吓我。要记住,你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情,但不要批评我本人。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己决定有关的事情,允许我做错事或不成功,以便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随心所欲地、正确地决定自己的生活。不要试图把我同别的孩子作比较。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有我的方式,我有自己的行动准则。不要怕我同你一起去度周末。小孩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像父母从小孩子那里得到喜悦一样。
9、,一、教育的概念与内涵,(一)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用法1、作为一种制度的“教育”例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又例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例如,“你是如何教育好孩子的?”又例如,“在当前这样一个社会,应该教育孩子自立、自强和自尊。”3、作为一种过程或结果的“教育”例如,“看完电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又例如,“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二)从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概念看“教育”的三种定义,1.广义的和狭义的“教育”定义(1)广义的“教育”定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
10、“教育”定义:即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更狭义的教育,即指思想道德教育。,2.三种“教育”定义的共同基础三种“教育”定义的共同基础:把“教育”看成是在外力的影响下,促使学生内在的精神世界发生深刻的和自觉的转变过程,这种过程追求的是一种符合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善的价值方向。,(三)“教育”的词源学考察,1.中文语境中的“教育”(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o)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
11、而教育之,三乐也。”荀子解释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东汉许慎在其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但这两个字在当时不是一个有确定含义的词,在后来的一两千年时间里,没有成为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语汇。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来看,在20 世纪之前,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与“学”两个词。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并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2)从甲骨文以及古代思想家们的论述来看,我国古代“教”与“学”的基本含义是“学做人”,通过文化典籍的学习,辅以躬行践履和反身自
12、省,不断地体认和追求人生的意义和境界。,甲骨文中的“教”与“学”,对甲骨文中“教”的理解关键在左上部的两个“叉叉”。关于“叉叉”的解释有很多种。在现代汉语中,形状为“叉”的符号读为“yao”,辞海解释其意思是“卦词”,表明“教”是帮助孩子学习占卜算卦的知识,学习占卜算卦是当时教育的主要内容。此外,“叉”的图形可能还有一层意思,即代表用来占卜的工具龟甲的裂纹。“教”有占卜算卦的意思,这表明教已经涉及到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等问题。因此,教关注到人的精神生活。一般认为甲骨文“教”字的右半部分表示鞭子,暗示着体罚,代表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惩罚。原始社会用鞭子抽打儿童既是对其生存意志的一种考验,还有通
13、过抽打身体以催醒人心灵的意思。因此,用鞭子的目的不是体罚学生,而是在意识和精神层面上促进他们的社会化。,“学”的含义,礼记王制中解释为:“学者,觉也,以反其质”。“反”同“返”。“觉”指使人从无意识状态进入到意识状态,促进人清醒、理智。“质”即指儒家所说的仁、义、礼、智、信。礼记中“学”的意思表明学的目的是让人学习历史文化典籍以朝人性的方向发展。关于“教”的意思,中庸解释为“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教的目的是帮助人踏上人间正道,走正确的人间道路。从关于“教”和“学”的解释可以看出:教育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学做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
14、义和人道主义。,2.英语语境中的教育概念“教育”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是“education”,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是“引出”的意思,指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其实,education这个词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早期才与business、science、development等一起获得现在一般通用的意义,成为人们讨论教育问题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在此之前,人们讨论现在一般所谓的教育问题运用的是nurture(培育)、rear(养育)、bring up(抚育)、breed(养育)、train(训练)等。这些词的原意都不是指称人类教育活
15、动的,而是指称植物栽培或动物饲养的。可以认为,这些源自生活的概念的使用典型反映了英语传统社会对儿童和儿童教育问题的古老观念:把儿童比喻成植物或动物,把儿童的成长比喻成植物的生长或动物的发育,所谓儿童的教育就是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水分、食物和爱护”;由于受宗教原罪说的影响,把儿童的疾病、死亡都看成是赎罪,养育的方法就是严格的纪律和严酷的惩罚;儿童并不被认为有他们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被普遍地看作“小大人”;能够或适宜提供这种服务的是父母而不是教师,是家庭而不是学校;教育问题就是“育儿方式”的问题。这些概念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它们的意义是每一个家庭主妇都懂得的。,(四)历史上经典的“教育”定义,1.柏拉
16、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应用“洞穴中的囚徒”隐喻将教育阐释为“促使心灵的转向”,一种在人的精神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洞穴喻”的解读 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的不同及相关问题,人们一般称之为“洞穴喻”。在这个比喻中,柏拉图作了如下设想: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
17、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他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于是,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此时,假如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起来,可以转头环视,他现在就可以看见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
18、影像才是真实的。而假如有人把他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蹦,以至什么也看不见。他就会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痛苦。不过柏拉图认为,只要有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他的视力就可以恢复,首先大概看阴影最容易,其次是看人或事物在水中的倒影,再次是看事物本身,在夜间观察天象,之后就可以在白天看太阳本身了。,此时他便明白:“造成四季交替和年岁周期的、主宰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正是这个太阳,它也就是他们过去通过某种曲折看见的所有那些事物的原因。”于是他回想当初穴居的情形,就会庆幸自己在认识上的变化而对同伴表示遗憾。他既已见到了事
19、物之本身,便宁愿忍受任何痛苦也不愿意再过囚徒生活。然而,如果他复回洞中,那些同伴不仅不信其言,还会觉得他到上面走了一趟,回来眼睛就坏了,对“影像”竟不能如从前那样辨别。他的同伴们不仅不想出去,甚至想把那位带他出洞的人逮住杀掉。,2.夸美纽斯:“我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3.福录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
20、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4.裴斯泰罗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5.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做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6.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7.巴格莱:“我们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提炼人类知识的进步过程,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则是传递这些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朽价值的那部分的过
21、程。”8.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马卡连柯:尊重信任,马卡连柯在教育工作中十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他从来不把失足青少年当作违法者或流浪儿看待,而是看作具有积极因素和发展可能的人。在他看来,尊重人、信任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受过马卡连柯教育的谢苗卡拉巴林,曾回忆了他在高尔基工学团当学员时,马卡连柯如何尊重他、信任他,使他走上新生的历程。,那是高尔基工学团创办不久的一天,马卡连柯到监狱去领卡拉巴林,当马卡连柯和监狱长一起替卡拉巴林办理出狱手续时,马卡连柯亲切地要他暂时离开办公室。当时,卡拉
22、巴林对此并不理解。过了十年后,当卡拉巴林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时,马卡连柯才告诉他说:“我当时所以叫你走出监狱长的办公室,是为了使你看不见担保你出去的条子。因为这个手续,可能会侮辱你的人格。”卡拉巴林说:“马卡连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时,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格。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温暖的、人道的接触。”当他俩从监狱去省人民教育厅的路上,卡拉巴林总是走在马卡连柯的前面,以表示自己不打算逃跑,而马卡连柯总是和他并肩而行,同时跟他谈话,使他高兴。所谈的都是关于工学团的事,只字不提监狱的情况和有关他过去的事。,有一次,卡拉巴林这样询问马卡连柯;“请您直爽地告诉我,您相信我吗?”马卡连柯诚恳地回答说:“过
23、去的事不必提了”,“相信”“我知道你这个人是跟我一样的诚实”。马卡连柯还见诸行动,曾接连两次把带枪取巨款的重任委托给卡拉巴林去办理,这使这位学员深受感动。他走出马卡连柯办公室,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高山背后,飞出一群老鹰,它们边飞边叫,寻找着美好的生活。(见教育诗第224至227页),是的,这清脆悦耳的歌声告诉人们,马卡连柯以尊重与信任的良药,医治好了卡拉巴林那受伤的翅膀,使他懂得了人的尊严,认识了人的价值,从而信心满怀地飞翔在祖国的长空。后来,这位卡拉巴林终于成了自己老师马卡连柯的可靠继承者和得力助手。卡拉巴林的变化历程,说明了尊重信任在教育中的力量。马卡连柯正是运用这一力量,激起了少年违法者
24、和流浪儿童的自尊感,把他们从自暴、自弃、自卑、失望和堕落的深渊中解救出来;使他们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追求的火光。,(五)对教育概念的分析,1.“教育”概念不是描述性的,而是表达性的。所谓描述性的就是指象自然科学概念那样的东西,是纯粹的对客观世界的描述。除此之外它们没有更多的东西。它们中是一种临时约定的符号,是价值中立的,是可以被代替的。“教育”概念则不然,它是表达性的,表达了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对教育的主观态度和价值追求。它既通过它自身,也通过它所赖以存在的历史来表达自己。作为表达性的概念,它的质的东西是表达过程中所显示的价值意向。它的意义也是不断生成的,是向表达的主体和倾听的主体开放的,
25、因而也是始终具有创造性的、多义的。在现实社会中,教育现象是客观的存在着的,但是,这种存在是一种人赋性的存在,而不是主体性的存在,是人让它存在的。,2.应然、实然、或然的教育 在理论上,教育是什么回答的是教育应该是什么;在事实上,教育是什么回答的是教育实际上是什么;在理论与事实之间,教育可能是什么?,二、教育的构成,1.教育者 凡是有意识地向他人施教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教育者,因而,教育者并不因职业、年龄、地位、场所等仅仅局限于某些特定的人群。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活动,就是教育者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原理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09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