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分工.ppt
《第二国际分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国际分工.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国际分工,教学目的要求、难点、重点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含义和发展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分工的发展第三节 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第四节 国际分工理论第五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思考题,教学目的要求、难点、重点,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掌握国际分工中的主要形式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各种因素;掌握西方学者关于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的趋势。,难点比较成本说,要素禀赋说,产品寿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重点国际分工的形式,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含义与发展,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 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作用:1、发挥优势。2、取得规模经济。3、导致竞争激烈,一、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阶段,(一)萌芽阶段:(16世纪末 18世纪中叶),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二)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分工形式:宗主国与民地间的分工 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三)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二战前),第二次科技革命国际
3、分工新体系,宗主国与殖民地间之间 工业国同农业国之间 发达国家不同工业部门之间,国际分工的特点,广大亚非拉国家变为畸形 的片面经济分工中心由英国变为数家世界各国经济贸易联系加强,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分工的发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跨国公司的发展,殖民体系的瓦解,资本和生产的国际化,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市场经济是基础,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一)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二)各国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产业内分工(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分工(四)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和 公司内分工趋势在加强(五)国际分工形
4、式多样化(六)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七)国际分工的基础发生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八)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一)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二)各国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产业内分工(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分工(四)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和 公司内分工趋势在加强(五)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六)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七)国际分工的基础发生变化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八)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垂直型分工,Vertical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水平型分工,Horizontal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混
5、合型分工,Mixed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协议型分工,Agreement Sexual Division of Labor,第三节 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一、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二、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三、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因素四、国际分工深入发展重要条件:资本国际化五、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国际生产关系六、推动或阻碍国际分工:经济贸易政策,第四节 国际分工理论,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国际分工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当代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规模经济产品周期产业内贸易等,马克思
6、的国际分工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又名国富论。,背景: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财富的积累必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进行分工。基本思想:每个国家都应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出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按照各自有利条件(绝对成本低)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一 个 例 证,英、葡两国的生产可能性,呢绒的生产成本:英国=100/100=1 葡萄牙=100/80=1.25,酒的生产成本:英=10
7、0/90=1.11 葡萄牙=100/100=1,英国呢绒的生产有绝对优势,葡萄牙酒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英、葡两国劳动分工后,按1:1的比例进行交换,两国分工都得到了利益,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贸易利益呢?背景:反对“谷物法”,内容:1、九大假设 2、基本思想,各国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贸易对各国都
8、有利,即“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主张自由贸易。,一个例证,分工后两国所费劳动人数较分工前并未增加,但酒从2单位增加到2.125单位,增加了0.125;而毛呢从2单位增加到2.2,增加了0.2单位,葡英两国进行交换,均属有利可图。,评 价,1、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2、未能揭示国际贸易形成和发展的真 正原因。3、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忽略了比较 优势的动态演化。4、假定与实际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一、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研究国际分工,二、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来源于产业革命,三、初级阶段的形式与形成因素,四、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二重性,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Heckscher-O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国际 分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07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