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移动通信技术.ppt
《蜂窝移动通信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蜂窝移动通信技术.ppt(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2G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课后作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标准化组织多址方式通信工作方式蜂窝通信概念,标准化组织,标准的重要性国际标准化组织地区性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国际电信联盟,地区性标准化组织,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RIB(Association of Ra
2、dio Industries and Businesses)日本无线工业及商贸联合会CCSA(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WTS(Chin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group)中国无线电讯标准组,地区性标准化组织,EIA(Electronic Industries Alliance)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FCC(Federal
3、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TTA(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ssociation)韩国电信技术协会,多址方式,电信资源是有限的!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SDMA(空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的频段发送信号FDMA系统为每位用户在可用频段内分配一小部分频率或频道,且在相邻的一对频道之间留出一小部分频谱作为保护带,以减少来自相邻频道的干扰无争用协议,T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
4、on Multiple Access不同用户使用整个频段的不同时间段发送信号每个时间周期分为多个时间段,称为时隙。每对相邻的时隙都被一小段时间段(作为保护时间)分隔开,以减少来自相邻信道的干扰基于奈奎斯特抽样定理无争用协议,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不同用户使用整个频段的不同特定码字发送信号在CDMA系统中,每个用户信号在整个传输过程中都使用一个宽带信道,使用相同的载频,占用相同的带宽根据分配给每个用户的特定码字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CDMA(码分多址),根据信道情况,CDMA可被认为是无争用协议或争用协议如果信道中同时传输的用户数或者多址
5、干扰值低于某一给定的阈值,系统可成功处理所有的传输,那么CDMA就是无争用协议如果干扰值大于该阈值,将会在传输中丢失所有同时传输的分组,那么CDMA就是争用协议因此,我们将CDMA视为一个功率受限系统,受限于来自其他用户的全部干扰功率,SDMA(空分多址),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利用空间分割构成不同的信道是一种信道增容方式,与其他多址方式完全兼容,从而可实现组合的多址方式,例如空分-码分多址(SD-CDMA)实现的关键是智能天线技术,通信工作方式,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
6、也就不能同时接收)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TDD:Time Division Duplex 时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蜂窝通信概念,蜂窝移动通信宏蜂窝小区微蜂窝小区分级蜂窝结构微微蜂窝小区三层分级蜂窝结构智能蜂窝,一个蜂窝组,一个字母代表一组频率,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组的频率。,蜂窝式无线电话网,蜂窝移动通信,FCC的定义:一个高容量的陆上移动通信系统,分配给系统中的频谱被划分为独立的信道,这些信道按组分配给各个地理小区,这些小区覆盖了一个蜂窝地理服务区。独立的信道能够被服务区内的不同小区复用。,蜂窝移动通信,蜂窝概念可用于F
7、DMA系统,使同样的子频段可在距离足够远的蜂窝群中多次使用也可用于CDMA系统,降低干扰,提高系统容量同样可用于TDMA系统,通过TDMA与FDMA技术的结合提供较高的系统容量,容纳更多用户,宏蜂窝小区(macrocell),每小区的覆盖半径较大,大多为1km25km。宏蜂窝小区基站的发射功率较强,一般在10W以上,天线也做得较高。,宏蜂窝小区,每个小区中有一个基站,与处于其服务区内的移动台建立无线通信链路。各个小区的基站可通过电缆、光缆或微波链路与移动交换中心(MSC)相连。移动交换中心通过PCM电路与市话交换局相连接。,宏蜂窝小区存在的问题,“盲点”:由于网络漏覆盖或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
8、碍物而造成阴影区域等原因,使得该区域的信号强度极弱,通信质量低劣“热点”:由于客观存在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等业务繁忙区域,造成空间业务负荷的不均匀分布,微蜂窝小区(microcell),微蜂窝小区是在宏蜂窝小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覆盖半径大约为30m300m;发射功率较小,一般在1W以下;基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如屋顶下方,高于地面5m10m;传播主要沿着街道的视线进行,信号在楼顶的泄露小。,微蜂窝小区,最初被用来加大无线电覆盖,消除宏蜂窝中的“盲点”。由于低发射功率的微蜂窝基站允许较小的频率复用距离,每个单元区域的信道数量较多,因此业务密度得到了巨大的增长,且RF干扰很低,将它安置在
9、宏蜂窝的“热点”上,可满足该微小区域质量与容量两方面的要求。,分级蜂窝结构,相邻微蜂窝的切换都回到所在的宏蜂窝上,宏蜂窝的广域大功率覆盖可看成是宏蜂窝上层网络,并作为移动用户在两个微蜂窝区间移动时的“安全网”大量的微蜂窝构成微蜂窝下层网络。,微微蜂窝小区(picocell),随着容量需求进一步增长,运营者可按同一规则安装第三或第四层网络,即微微蜂窝小区覆盖半径更小,一般只有10m30m;基站发射功率更小,大约在几十毫瓦左右;天线一般装于建筑物内,业务集中地点,微微蜂窝小区,微微蜂窝实质就是微蜂窝的一种,作为网络覆盖的一种补充形式而存在主要用来解决商业中心、会议中心等室内“热点”的通信问题。,三
10、层分级蜂窝结构,宏蜂窝用于处理快速移动车辆的业务;微蜂窝处理慢速移动,集中于步行或交通阻塞车辆的业务;微微蜂窝用于覆盖商场和办公区等室内区域。用户接入时,系统根据所测得的信号强度和各蜂窝的容量为某一呼叫选择最恰当的蜂窝。,智能蜂窝,是相对于智能天线而言的,指基站采用具有高分辨阵列信号处理能力的自适应天线系统,智能地监测移动台所处的位置,并以一定的方式将确定的信号功率传递给移动台的蜂窝小区。,智能蜂窝,智能天线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充分高效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删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智能蜂窝既可以是宏蜂窝,也
11、可以是微蜂窝和微微蜂窝。这项技术正在研制过程中。,智能蜂窝,提高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几个方面:扩大系统覆盖区域;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降低基站发射功率,减少信号间干扰;减少电磁环境污染;节省系统成本。,移动通信技术的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的发展史 移动通信技术的历史发展趋势移动通信技术的分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的发展史,移动通信可以说从无线电通信发明之日就产生了。标志:1897年,M.G.马可尼完成在固定站与一艘拖船之间进行的的无线通信试验,距离为18海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史,1.时间:20世纪
12、20年代至40年代特点: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工作频率从最初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代表: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史,2.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特点: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过渡接续方式为人工网的容量较小。代表:20世纪40年代,美国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公用汽车电话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史,3.时间: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特点: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开拓了150MHz和450MHz频段实现了自动选频与自动拨号接续形成了移动通信的无线传输、信道管理及移动交换的基本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史,4.时
13、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特点: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代表: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史,5.时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特点:开发了新一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数字无线传输的频谱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系统容量。数字网能提供语音、数据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等兼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史,代表:1988年,欧洲提出主要建议和投标方案GSM900,频段900MHz;1989年,英国发放个人通信网PCN的许可证,工作在1800MHz的150MHz带宽,并采用GSM标准,将GSM推广到新的频段。称为DCS1800(数字蜂窝
14、系统1800)。,移动通信技术的历史发展趋势,从军用、专用到民用、公用从低频段到高频段从单基站的大区制到多基站小区制的蜂窝结构从模拟系统到数字系统,第一代模拟系统,20世纪80年代开始第二代数字系统,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制式有:GSM、IS-95CDMA、IS136、TDMA/CDMA数字无绳电话、WLL等第三代多媒体系统,即3G,21世纪开始,主要制式有: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第四代?System Beyond IMT-2000,B3G,超3G,移动通信技术的分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1987年,决定以900 MHz频段TACS体制为我国公众蜂
15、窝移动通信体制;1987年11月18日,广州开通了国内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1995年7月 中国联通GSM 130数字移动电话网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建成开放1997年以后,国产第二代通信设备少量进入运营网络。,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的133CDMA网在经过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2002年4月8日,联通新时空CDMA网络正式运行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2002
16、年10月1日 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2003年1月28日 上海联通率先开通CDMA 1X网络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正式面向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启动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工作2009年1月7日下午14:3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了一个低调的3G牌照发放仪式,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刻开始,我国真正开始进入了3G的时代。,2G蜂窝移动通信技术,GSM系统CDMA系统,GSM系统,GSM简介GSM系统组成GSM系统的说明GSM关键技术GSM系统特点,GSM
17、简介,1982年,北欧国家为方便全欧洲统一使用移动电话,向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在这次大会上成立了一个在ETSI技术委员会下的“Group Special Mobile(移动特别小组)”简称“GSM”,来制定有关的标准和建议书。,GSM简介,1987年5月,GSM成员国就以下方面达成一致意见数字系统采用窄带时分多址TDMA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RPE一LTP话音编码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方式1991年,在欧洲开通了第一个系统,并将GSM更名为Globa1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
18、ns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俗称“全球通”,GSM系统组成,移动终端部分MS 基站子系统BSS网络子系统NSS 其中M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BSS与N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GSM规范对系统的A接口和Um接口都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A接口和Um接口是开放的接口。参见下页GSM系统的总体框图,GSM系统的总体框图,MS,BSS,NSS,Um接口,A接口,移动终端部分MS,一般称为移动台,是GSM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设备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客户识别卡(SIM卡)由它所漫游到的地理区域的一个VLR(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管理。,移动终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
19、射和接收。,客户识别卡(SIM卡),存有认证客户身份所需的所有信息,并能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重要信息,以防止非法客户进入网路。还存储与网路和客户有关的管理数据,只有插入SIM卡后移动终端才能接入进网。,基站子系统BSS组成,基站收发信台(BTS):每个小区有一或多个BTS基站控制器(BSC):控制、管理多个BTS,与一个MS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相连,基站子系统BSS功能,通过无线接口与移动台连接,负责无线资源管理和收发信息。与网络子系统NSS中的移动交换中心MSC相连,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与固定网用户之间的通信。,网络子系统NSS,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归属用户位置
20、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移动设备识别器EIR操作维护中心OM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网络的中心,主要执行交换功能,控制一或多个BSS。这种交换功能包括移动用户之间的呼叫,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PSTN和ISDN)及分组交换网用户之间的呼叫。一般一个MSC对应一个VLR,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动态用户数据库,存储进入其控制区内已登记的移动用户相关信息,并从HLR获取必要的数据可以服务一或多个位置区,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GSM的中央数据库。存储其控制区内的所有移动用户的注册信息移动用户的静态数据,包括用户的接入能力,申请的业务和补充业务。一个可用的三元组(RAND/SRES/Kc),
21、依照MSC/VLR的请求提供使用;当前正管理MS的VLR信息,并随MS位置改变而更新,并向呼叫MSC提供。,鉴权中心AUC,GSM系统的安全中心。对用户鉴权 对无线接口上的话音、数据信号信息加密,移动设备识别器EIR,存储、识别移动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注:另一种识别码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与设备无关,存储在SIM卡中,直接计费。,操作维护中心OMC,对GSM系统进行集中维护与操作允许实施远程集中操作维护管理支持高层维护管理中心(NMC)的接口,GSM系统的说明,无线覆盖区域结构识别码信令 位置更新 固定网用户呼叫移动台 越区切换 鉴权和加密,无线覆盖区域结构,国际移动用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蜂窝 移动 通信 技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0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