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ppt
《第八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业务 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五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六节 货币政策效应,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二、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三、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四、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 五、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一)建立中央银行有两种建立方式:一是从商业银行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如英格兰银行;二是在学习和借鉴别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通过立法而创设中央银行,如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二)发展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于一战以后,由于中央银
2、行垫付大量战争军费,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被迫停止货币兑换,由金本位制过渡到信用货币制。为了遏制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信用秩序的混乱,各国开始意识到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决定,凡是还未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都应尽快成立,以稳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混乱的局面。这一决定,直接推动了各新兴国家中央银行的建立。,英格兰银行,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是英格兰银行。它成立于 1694年;成立 150年后,即1844年,才基本垄断了货币发行权,迈出了成为中央银行的决定性的一步 1854年,英格兰银行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中心;1872年它开始对其他银
3、行负起“最后贷款者”的责任。1928年才独享货币发行权。,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三)产生原因统一货币发行权的需要集中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需要最后贷款人的需要金融监管的需要政府融资的需要,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二、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单一型复合型 跨国型 准中央银行型,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一)单一型是在一个国家单独设立中央银行机构,由其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一元式:一个国家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设置采取总分行制。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实行这种制度。,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二元式:在一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一级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全国的金融政策,管理和协调下一级中央
4、银行履行其职能。地方一级中央银行在涉及本地区的金融政策方面,享有发言权,既不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管辖,也不属于中央派出机构,与总行并非垂直领导关系。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等实行这种中央银行制度。,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二)复合型中央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也行使商业银行职能。这种复合制度主要存在于过去的苏联和东欧等国。我国在1984年以前也一直实行这种银行制度。,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三)准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某些国家或地区不设立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政府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授权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根据设立的原因不同而分为两类:发展中国家的准中央银行。
5、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业规模较小,同时,其在独立前往往是殖民主义货币国,而独立后又与某一发达国家保持较为紧密的贸易关系,并希望本国货币能与该发达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平价,所以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货币联盟,在本国设立职能不完全的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于1993年4月1日成立,由外汇基金管理局与银行业监理处合并而成。金管局的主要职能由外汇基金条例和银行业条例规定,并向财政司司长负责。金管局主要职能为:维持港元汇价稳定 透过稳健投资策略,管理外汇基金(即香港的官方储备)促进香港银行体系稳健 发展香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使货币畅顺流通,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6、,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的准中央银行。由于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较为特殊,国土面积一般较小,以及为了节省开支等原因,没有设立单独的中央银行,而是由若干个机构分别代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来组成其类似中央银行的多元结构。,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设立机构,在成员国内部统一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目前,跨国中央银行制度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中央银行、西非货币联盟的中央银行、中非货币联盟和中非国家银行、东加勒比海货币管理局等。,这些跨国央行发行共同的货币,为成员国制定金融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各国经济发展和避免通货膨胀。,第一节 中
7、央银行概述,三、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具有银行特征的国家机关。,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二)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1、发行的银行:是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2、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最后贷款人主持票据交换和清算业务,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3、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向政府提供融资保管外汇和黄金业务代表国家制定、执行金融政策;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等。,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四、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1、国家投资建立:中央银行的全部资本属于国家所有的类型。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属此。如英国、印度、我国等。2、私人
8、投资建立:由私人投资建立。如:美国3、由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建立,其中,国家所持有的股份一般占50%以上,其余的股份则由私人股东持有。如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等。,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五、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独立性问题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第二节 中央银行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三、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第二节 中央银行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一)资本业务(二)货币发行业务(三)集中
9、存款准备金业务(四)代理国库业务,第二节 中央银行业务,货币发行渠道:1、再贷款;2、再贴现;3、公开市场业务;4、收兑金银、外汇等,第二节 中央银行业务,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一)贷款业务:对政府的贷款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二)再贴现业务(三)有价证券买卖业务(四)黄金外汇储备业务,第二节 中央银行业务,三、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一)集中办理票据交换(二)结清交换差额(三)办理异地资金转移,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的概念二、货币政策目标(最终目标),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
10、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政策措施的总称。,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从确定目标,运用工具,到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还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其中主要有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三、货币政策目标(最终目标)(一)含义 指一国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金融调控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国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依据。,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二)发展演变20世纪30年代以前稳定币值20世纪30年代以后稳定币值和充分就业50年代以后经济增长作为新增目标60年代以后四大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1、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三)内容1、稳定物价:一般把物价水平的年上涨率控制在2%-3%的范围内作为目标。2、充分就业:不是意味着失业率为零,大多数国家将自然失业率低于5%作为充分就业看待。,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3、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或者指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表示,并通常去除通货膨胀的影响。由于各国的经济基础和宏观经济环境不同,经济增长的目标难以确定,一般以各国生产资源潜力的充分利用即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为上限,经济增长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使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潜在国民生产总值接近。,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4、国际收支平衡:是
12、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大体相抵。,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四)四大目标的冲突上述四大目标,只有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他各目标都相互矛盾。1、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冲突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研究了1861年至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工资物价变动之间的关系后,得出结论,认为在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间的这种关系在图形上表现为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二者间的组合上存在着三种选择: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将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控制在一定
13、的可接受幅度以内。,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2、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之间的冲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虽然有时也会出现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并存,或是经济萧条与物价上涨并存,但这种情况极为少见。,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带来收入的增加,由此带来的支付能力的提高会扩大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并可能增加对原来用于出口商品的需求,这样从经常项目来看,会使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从而导致贸易差额项目的恶化。从资本项目来看,为促进经济增长要加大投资,因而持续的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外资流入的增加,这样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将会改善,一定程度上有利
14、于弥补经常项目逆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并存。,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有差异。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也在演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所宣布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稳定”与“增长”之间,有先后之序,主次之分。,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现代货币政策的实践说明,任何国家,任何国家的任何时期,稳定币值无论是否有明文的规定都是货币政策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目标。回溯历史,也无不如此。不过,虽都强调稳定
15、币值,但却实际有不同的方针:力求保持币值的稳定;维持低通货膨胀率;对高通货膨胀率无可奈何之下把增长与就业摆在首位,等等。第三种情况,在当今世界并不罕见;虽然没有稳住货币,但通常都有反通货膨胀的纲领。前两种情况是否都可纳入把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目标的范围之内。,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概念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三、选择性政策工具四、直接信用控制 五、间接信用指导,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概念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通常将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选择性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四大类,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率再贴
16、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其特点是都属于对货币总量的调节,能对整个经济运行发生影响;且经常使用。,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准备率1、传导机制法定准备率变动存款扩张倍数改变Ms变化经济运行。2、特点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权;实施方便灵活时滞短,效果快对所有金融机构影响是对称的3、局限后果猛烈,易引起经济震荡,慎用!;由于存在超额准备金,难以按计划削减信贷规模和减少货币供应量。,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二)再贴现率 1、传导机制再贴现率波动商业银行融资成本波动向央行借款量、贷款利率变化贷款量、企业借款需求变动信用规模波动。再贴现率波动“预告效果”公众投资、消费决策变化投资、消费波动总需求波动。+经济运行。
17、2、特点涉及面广,效果显著;受制于信用资金需求程度。3、局限央行缺乏主动性;不能经常使用(再贴现率为基准利率!),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三)公开市场业务1、传导机制中央银行买入或抛售证券 基础货币 Ms 经济运行中央银行买入或抛售证券 证券价格消费信心,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2、优点 中央银行主动性强;可连续操作(微调);灵活、方便,富有弹性(不引起经济震荡)3、应具备的条件 金融市场完善;信用制度发达;中央银行实力雄厚,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基本操作,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三、选择性政策工具是指可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其中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0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