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电子显微镜检查.ppt
《肾脏病电子显微镜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脏病电子显微镜检查.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肾脏病电子显微镜检查,Shenzangbingxue,主要内容,电子显微镜概述 肾脏于电镜下观察的主要内容 肾小球正常的超微结构及其常见病理改变 常见几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电镜表现 其他肾小球疾病的特征性电镜下表现 肾脏病电镜检查的意义,电子显微镜(EM),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20世纪70年代,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约为0.3纳米(人眼的分辨本领约为0.2毫米)。现在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率超过300万倍,而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率约为2000倍。,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比较,电镜技术应用的进展,
2、电镜诞生于30年代初,但直到60年代以前,电镜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主要限于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实验病理学等研究领域。6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将电子显微镜应用于人体病理标本,通过对这些人体病理标本的超微结构分析,进一步了解了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形态依据。,电子显微镜在肾活检诊断、疑难肿瘤的病理诊断、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细菌性等)、代谢性疾病(贮积性疾病)、细胞外物质沉积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郎格罕细胞增生性疾病)、纤毛不能运动综合征等特殊疾病的诊断中公认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子显微镜在医学中的应用,诊断电镜学肿瘤诊断病毒诊断肾活检心肌活检肝活检肌肉活检
3、遗传性疾病,基础医学研究超微结构学超微病理学电镜细胞活血免疫电镜定性定量研究,交叉学科(医工结合)研究纳米医药新技术,电镜的分类,1.透射电镜(超高压电子显微镜、高压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普及型电子显微镜、简易型电子显微镜):电子束透过样品(透射电子)直接放大成像 内部结构2.扫描电镜:电子束以扫描形式轰击在样品上,产生二次电子等信息,而后再将二次电子等信息收集起来放大成像。表面超微结构3.分析电子显微镜:将X射线和显微分析仪与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相连,常见的是能谱仪和波谱仪。,免疫电镜:是免疫组织化学与透射电镜相结合的方法。,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ransmission Elec
4、tron Microscope),TEM是以电子束为照明源,电子束穿透样品,在穿过样品时电子束被标上了样品的信息,经多级放大后在荧光屏上成像的大型仪器。产生的图像是平面的,它要求样品极薄,因此样品必须备成50-70nm的超薄切片。,TEM成像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利用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激发出来代表样品表面特征的信号成像的。主要用来作微形貌观察、显微成分分析。分辨率可达到1nm,放大倍数可达5105倍。,SEM成像原理,TEM样品制备,取材固定(戊二醛和锇酸)脱水浸透、包埋超薄切片染色(枸橼酸铅和醋酸铀),SEM样品制
5、备,取材、固定、干燥和喷金不需要经过超薄切片,肾单位基本结构及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小球,肾小管: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毛细血管丛,肾球囊:壁层上皮,内皮细胞,基底膜,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系膜,系膜基质,系膜细胞,外疏松层,致密层,内疏松层,肾脏于电镜下观察的主要内容,肾活检穿刺取材的部位应是肾皮质,包埋组织块先做半薄切片光镜定位,为了避免片面性,每例标本电镜观察至少2个以上的肾小球。镜下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肾小球的大小,球内细胞数,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及上皮细胞(脏层及壁层)的形态变化,毛细血管腔的大小,基膜形态及厚度,系膜基质及系膜区的变化,电子致密物的形态、大小和沉积物的部位等。,正常肾
6、小球的超微结构,1.内皮细胞:为有窗孔的内皮,直径70100nm,窗孔总面积约占肾小球总滤过面积的60%,内皮细胞胞质内有丰富的微丝和微管。一个毛细血管腔通常只见12个内皮细胞。2.基底膜:位于内皮细胞和足细胞之间,由中间的致密层和两侧电子密度较低的内外疏松层构成。正常厚度均匀一致,成人为270350nm,儿童较薄,约110nm,主要功能是保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通透性。3.脏层上皮细胞:贴伏于基底膜外侧,因其胞质伸出许多足突,故又称“足细胞”。为肾小球内细胞中最大的细胞,核也大,胞质内具丰富的微丝、微管及中间丝。,4.系膜: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中央部分。一个
7、系膜区一般有12个系膜细胞,其外形不规则,表面多长短不一的突起,个别较长的突起可伸到内皮细胞下,核形不规则,核内异染色质较多,胞质电子密度亦较高。5.壁层上皮细胞:在尿极与近曲小管处,上皮细胞延续,在血管极返折,与脏层上皮细胞延续,多为立方或扁平状,表面少许短小微绒毛,胞质内细胞器较少。,肾小球基本超微病理改变,(一)滤过膜的超微病理改变1.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增生:每个毛细血管壁出现两个以上内皮细胞的核则为增生,同时还可以伴随有其他超微结构的改变,多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妊娠期肾病等。内皮性泡沫细胞:胞质内含大量脂滴,使细胞成泡沫状,光镜下呈泡沫样改变。多见于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
8、征。,2.基底膜:有助于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和分型。a.均质性增厚:可见基底膜三层微细结构消失,代以高电子密度均质状,常伴有基膜皱缩,甚至血管腔闭塞。多见于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致密层明显增厚。b.基底膜双层化:是由于系膜增生插入的结果,见于系膜增生性肾炎,而不伴有系膜插入的基膜双层化则多见于肾移植后,与内皮细胞损伤及内皮下沉积物刺激有关,形态特点上不如上述者明显。,肾小球基本超微病理改变,肾小球基本超微病理改变,c.沉积物性增厚:又称基底膜外加性增厚,多由于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淀粉样物质或免疫复合物等沉积所致,电镜下可确定沉积部位。,沉积物位于上皮下,可形成驼峰、钉
9、突,前者易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后者多见于膜性肾病;沉积物位于内皮下,多见于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沉积物位于基底膜内,多见于膜性肾病晚期和致密沉积物性肾小球肾炎。,d.基底膜变薄:是指基底膜减薄到正常的50%以下,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如良性家族性血尿。,肾小球基本超微病理改变,e.基底膜疏松变:是由于基底膜溶解破坏,或者沉积物被吸收,基底膜部位表现为水肿、疏松、透亮、断裂、缺损等病变,在各型肾炎中均有可能见到。,肾小球基本超微病理改变,肾小球基本超微病理改变,3.足细胞 足突融合:是足突最常见的改变,电镜下见足突相互粘连,扁平,裂孔减少,临床上出现大量蛋白尿,
10、足突融合可见于多种肾小球疾病,还可伴随有核肿胀、足突微绒毛化或者足突肿胀等。足突胞质的变化:足突胞质内出现较多脂滴、吞噬的免疫复合物,较大空泡形成等,或者足突的胞质内出现细胞器的异常,例如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增生,高尔基复合体肿胀等超微病理变化。,(二)系膜的超微病理变化1.系膜增宽不伴有细胞增生(硬化):系膜区面积超过肾小球总面积的10%即为系膜增宽,多见于肝病性、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淀粉样变性肾病,IgA肾病等。,肾小球基本超微病理改变,2.系膜增宽伴有细胞增生:每个系膜区含3个以上系膜细胞,有时可见系膜细胞胞质突起插入内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同时伴有内皮下沉积物形成,即双轨现象。多见于膜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肾脏病 电子显微镜 检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0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