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ppt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8章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什么东东?,史上最牛的钉子户,房子,复合材料无所不在!,树木,贝壳,燕子窝,第一节 前言,一、材料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当前材料、能源、信息和生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它会将人类物质文明推向新的阶段。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新材料时代。,单一材料(金属、陶瓷、聚合物)难以满足现代高科技发展的综合要求。复合材料,特别是先进复合材料就是为了满足以上高技术发展的需求而开发的高性能的先进材料。复合材料是应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出来的具有极大生命力的材料。,二、复合材料提出,三、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和意义,1、复合材料发
2、展历史,6000年前,就会用稻草加粘土作为建筑复合材料。水泥复合材料广泛用于高楼大厦和河堤大坝等建筑,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40年代,美国用碎布酚醛树脂制备枪托、代替木材,发展成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这种广泛应用的现代化复合材料。,现代高科技发展更是离不开复合材料。例如:火箭壳体材料对射程的影响如下,2、复合材料意义,第二节 复合材料概述,一、复合材料定义和特点:,组元含量大于 5%;复合材料性能显著不同于各组元性能混合而成,可用机械方法分离,1、定义:两种以上理化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应满足三个条件:,1)两/多种组分经宏观/微观复合而成,组分间存在着明显界面。2)
3、各组分保持各自特性/优点,并产生新的优良性能。3)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2、特点,玻璃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剂两个组分构成:基体:构成连续相;增强剂(增强相/增强体):独立形态分布于基体中的分散相,会使材料的性能显著改善和增强。增强剂(相)一般较基体硬,强度/模量较基体大,或具有其它特性。可以是纤维状、颗粒状或弥散状。增强剂(相)与基体间存在着明显界面。,3、复合材料基本结构模式,普通复合材料:普通玻璃、合成或天然纤维增强普通聚合物复合材料,如玻璃钢、钢筋混凝土等。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增强剂(碳、硼、氧化铝、SiC纤维及晶须等)增强高温聚合物/金属/陶瓷和碳(石墨)等复合材料。
4、比强度和比刚度应达到400MPa/(g/cm3)和40GPa/(g/cm3)。,二、复合材料分类,1、按性能分类,聚合物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2、按基体材料分类,结构复合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颗粒/晶须增强复合材料短/连续/混杂纤维增强三向编织,3、按用途分类,4、按增强剂分类,1、高比强度/比模量:强度MPa-模量GPa/密度(g/cm3),三、复合材料基本性能(优点),增强体不仅可以提高材料强度和刚度,而且可以使其热膨胀系数明显下降。通过改变增强体含量,可以调整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2、尺寸稳定性良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最高耐温上限
5、为350C;金属基复合材料据基体不同,使用温度在350 1100C 陶瓷基复合材料达1400C 碳/碳复合材料可达2800C,3、高温性能良好:,4、化学稳定性良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5、抗疲劳、蠕变、冲击和断裂韧性良好,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脆性得到明显改善,6、功能性良好,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相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界面是多层结构的过渡区域,约几个纳米到几个微米。,1、外力场 2、基体 3、基体表面区 4、相互渗透区 5、增强剂表面区 6、增强剂,第三节 复合材料界面,一、复合材料界面,它对复合材料性能有重要影响。界面强度要合适:界面
6、结合较差的材料呈剪切破坏,断面为脱粘、纤维拔出、纤维应力松弛等现象。界面结合过强材料则呈脆性断裂。界面最佳态的衡量是当受力发生开裂时,裂纹能转化为区域化而不进一步界面脱粘;此时复合材料具有最大断裂能和一定韧性。,界面结合状态/强度,1)基体应有足够韧性/强度,能将外载荷均匀传递到增强剂2)基体中存在的局部应力不应在增强剂上形成高局部应力3)基体与增强相热膨胀系数差异对界面结合/性能产生影响,二、复合材料组分的相容性,1、物理相容性,对原生复合材料,在制造过程是热力学平衡的,其两相化学势相等,比表面能效应也最小。对非平衡态复合材料,化学相容性要严重得多。1)相反应自由能 F:小 2)化学势U:相
7、近 3)表面能T:低 4)晶界扩散系数:小,2、化学相容性,基于树脂对纤维表面浸润,即物理/化学吸附。浸润不良会在界面上产生空隙,导致界面缺陷和应力集中,使界面强度下降。良好的或完全浸润可使界面强度大大提高,甚至优于基体本身的内聚强度。,三、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1、界面润湿理论,接触的两个表面会因表面粗糙不平发生机械互锁。,粘稠液体无法完全流入表面孔穴,造成脱粘缺陷和应力集中点。,2、机械作用理论,当复合材料不同组分表面带有异性电荷时,将发生静电吸引。仅在原子尺度量级内静电作用力才有效。,在复合材料组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在界面上形成共价键结合。理论上可获得最强界面粘结能(210220J/mol
8、)。,在复合材料组分间发生原子/分子间扩散或反应,从而形成反应结合或扩散结合。,3、静电理论,4、化学键理论,5、界面反应或界面扩散理论,几种界面粘结理论,(c)分子端阳离子受另一表面阴离子群吸收形成的取向,(a)相互扩散形成的分子结合,(b)静电形成的结合,(d)A-B基团形成的化学键,(e)聚合物-粗糙面间的机械结合,1)三点弯曲法,四、界面表征,1、界面结合强度测定,界面微观结构、形貌和厚度可通过仪器观察分析。包括:俄歇电子谱仪(AES)电子探针(EP)X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二次离子质谱仪(SSIMS)电子能量损失仪(EELS)X射线反射谱仪(GAXP)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
9、电镜(SEM)拉曼光谱(Raman)等,2、界面结构表征,复合材料成型时,基体固化会发生体积收缩,而增强体体积相对稳定,使界面产生内应力,同时增强体-基体间热膨胀系数不同,也会产生界面热应力。他们和称为界面残余应力。,3、界面残余应力及其表征,(1)界面残余应力,主要方法:X射线衍射法和中子衍射法。中子穿透能力较X射线强,可用来测量界面内应力;其结果是很大区域的应力平均值。X射线衍射法只能测定样品表面的残余应力。,(2)界面残余应力测量,基体和颗粒共同承受外来载荷;颗粒可阻碍基体位错运动和裂纹扩展,可使裂纹偏转,消耗较多断裂能,提高强度。,第四节 复合材料复合理论,一、复合材料增强机制,1、颗
10、粒增强复合材料增强机制,基体是承受外载荷的主要相;机制同上。,2、弥散增强复合材料增强机制,基体通过界面将载荷传递到增强相(晶须/纤维等),纤维主要承载。受力分析:假定纤维-基体理想结合,且松泊比相同;在外力作用下,因组分模量不同产生不同形变,基体产生剪切应变,通过 界面将外力传递到纤维上。,3、纤维(晶须/短纤维)复合材料增强机制,二、复合材料的复合法则混合定律,1、混合定律(不考虑界面效应时),弹性模量、抗张强度、泊松比、剪切强度等性能均符合 混合定律。如果考虑界面效应,通常是在纤维的影响因子前面乘以一个系数。在平行于纤维长度方向的强度计算,主要考虑基体的强度和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强度。,2、
11、连续纤维单向增强复合材料,材料强度与纤维长度关系图,3、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第五节 高聚物基复合材料,1、热固性聚合物 低分子量预聚体在加热/固化剂作用下,经交联固化反应,形成不溶不熔的三维网状高分子。,一、聚合物及其分类,主要种类:环氧、酚醛、双马、聚酰亚胺树脂等 不同热固性树脂固化机理不同,固化条件也有差异。固化条件有室温固化、中温固化(120C)和高温固化(170C)。固化产物为无定 型结构,耐热性好、刚度大、电性能、加工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好等。,热固性聚合物和热塑性聚合物,为线形或有支链的高分子,可溶可熔,可反复加工而无化学变化。包括各种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和特种耐高温聚合物(聚酰胺、聚醚
12、醚酮等)。,2、热塑性聚合物,这类高分子分非晶和结晶两类。结晶度在20-85%之间。具有质轻、比强度高、电绝缘、化学稳定性、耐磨润滑性好,生产效率高 等优点。与热固性聚合物相比,力学松 弛现象明显;形变量大;断裂 延伸率大;抗冲击性能好。,必须加入固化剂才能使环氧树脂变为三维结构。常用固化剂包括脂肪族/芳香族胺、有机多元酸或酸酐等。,含活泼氢化合物阴/阳离子型引发剂交联剂,它是马来酸酐与芬香族二胺反应生成的预聚体,再高温交联而成的热固性树脂。固化后密度为1.351.4 g/cm3,玻璃化温度(Tg)在 250300C 之间,使用温度为150 200C。,3、常用热固性树脂:,(1)环氧树脂(E
13、P):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低聚物。,(2)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按固化工艺分类:,半结晶型,Tg为143C,熔点为334C,结晶度20-48%。热分解温度为650C,加工温度在370420C,断裂韧性极高,具有优秀阻燃性。PEEK基复合材料可在250C长期使用。,4、热塑性树脂:,1)聚醚醚酮(PEEK),非晶型,Tg为225C,180C可长期使用;有突出的耐蠕变性、尺寸稳定性;热膨胀系数与温度无关,无毒,不燃。,2)聚苯硫醚(PPS),结晶型,耐腐蚀性极好,室温不溶任何溶剂,可长期耐240C,3)聚醚砜(PES),聚醚酰胺(PEI)长期使用温度180C;聚酰胺酰亚胺(PAI):
14、长期使用温度为240C。,4)聚酰亚胺,比重低组成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三周期共价键结合高比强度、比刚度和高温稳定性,第六节 增强剂,纤维及其织物、晶须、颗粒,一、增强剂特点,1-1、玻璃纤维 硅酸盐经熔融纺丝而成。质地柔软,可纺织成各种玻璃布/带等。伸长率和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耐高温性能较好,价格便宜,品种多。缺点:不耐磨、易折断,易受机械损伤。,二、纤维,1、无机纤维,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处理而成的纤维。含碳量95%的为碳纤维;含碳量99%的为石墨纤维。,1-2、碳纤维,1)拉丝:湿法、干法或熔融纺丝法。2)牵伸:在100 300C范围内进行,控制着最终纤维模量。3)稳定:400
15、C加热氧化,以降低热失重,保证高度石墨化 4)碳化:在10002000 C 范围内进行。5)石墨化:在2000 3000C范围内进行。,主要原料:人造丝、聚丙烯腈纤维、沥青,制备工艺:,碳纤维制备工艺流程,在惰性气氛中10001500C加热,非碳原子(N/H/O)将逐步被驱除,碳含量增加,固相间发生一系列脱氢、环化、交链和缩聚等化学反应,此阶段称为脱碳过程,形成由小的乱层石墨晶体组成的碳纤维。,在20003000C时,非碳原子进一步排除,芳环平面增加,排列较规则,取向度提高,由二维乱层石墨结构向三维有序结构转化,此阶段称为石墨化过程。,碳化过程:,石墨化过程:,不同品种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制备工
16、艺:化学气相沉积(CVD)2BCl3+3H2 2B+6HCl,中心是碳/钨纤维,直径100140m;抗张强度3500MPa;弹性模量390GPa;密度2.68 状态:连续单丝。硼纤维抗氧化和高温性能较差;400C时可保持室温强度80%;500C的氧化气氛中几分钟其强度就迅速下降;650C时将失去所有性能。,2、陶瓷纤维,2-1、硼纤维,典型性能:,室温下硼纤维化学稳定性好,但表面具有活性,不需要处理就可与树脂复合,其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高。对于含氮化合物亲和力大于含氧化合物。但在高温下易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需在纤维表面沉积保护涂层,如SiC和B4C等。硼纤维主要用于聚合物基和铝基复合材料。,多晶
17、纤维,有很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抗氧化性。有-、-、-Al2O3 连续纤维和-Al2O3 短纤维。-Al2O3与树脂及熔融金属的相容性好,氧化铝纤 维主要用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缺点是密度较大。,2-2、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具有很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腐 蚀、抗热震、热膨胀系数小、热传导系数大等优点 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高温性能,其室温性能 可保持到1200C。其成本下降的潜力很大。适合于 制备树脂、金属及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先驱体转化法、CVD法,2-3、碳化硅纤维,1)先驱体转化法 每根纤维10m左右。,直径100 140 m;抗张强度3500MPa;弹性模量400GPa;密度:3
18、.03.4 状态:连续单丝。制备方法:将基体丝连续通过玻璃管状反应器,并在加热到1200 1300C的同时通入适量的氯硅烷与氢气的混合反应气体反应气体在热丝上发生热解反应生成SiC CH3 SiCl3+H2 SiC+HCl+并沉积在热丝上形成带有芯(丝)材的连续SiC纤维,2)CVD法制备SiC纤维,指具有一定长径比和截面积小于 5210-5cm2的单晶纤维材料。其直径为0.1 到几个微米,长度为数十到数千微米。具有实用价值的晶须直径约为1-10微米,长径比在5-100之间。晶须是含缺陷很少的单晶纤维,其拉伸强度接近纯晶体理论强度。,三、晶须,ZnO晶须,SiC晶须,晶须制备方法:化学气相沉积
19、(CVD)法、溶胶-凝胶法、气液固法、液相生长法、固相生长法和原位生长法等。常用方法:CVD法,即通过气体原料在高温下反应,并沉积在衬底上而长成晶须。例如CVD 法制备 SiC 晶须的基本反应式为:CH3SiCl3(g)+H2 SiC+HCl(g)CVD 法制备难溶金属氮化物和碳化物的基本反应式为:2MCl4(g)+4H2+N2=2MN(s)+8HCl(g)MCl4(g)+CH2=MC(s)+4HCl(g),VLS法制备SiC晶须过程:在高温液态触媒球存在下,通入气相源(H2,CH4,SiO),其中碳/硅原子被液球吸收溶解形成过饱和碳硅溶液,以SiC形式沉积在支撑衬底上。沉积不断进行,晶须不断
20、生长,触媒球被生长着晶须抬起,继续吸收、溶解和沉积。固相生长法的典型实例:利用稻壳法制备SiC晶须,具体反应是:稻壳(700-900C、无氧气氛)SiO2(s)+C(s)SiO2(s)+3C(s)SiC+2 CO(g),晶须力学性能优异:晶须成本较高,影响其应用。目前已开 发出许多低成本晶须,如K2Ti 6O13等。另外晶 须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工艺也是目前需要解决 的问题之一。,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热、耐磨、耐高温 的陶瓷和石墨等非金属颗粒,加入到基体材料中 起提高耐磨、耐热、强度、模量和韧性的作用。其成本低,易于批量生产。另外,还有一种颗粒增强体称为延性颗粒增强体,主要为金属颗粒,一般是加
21、入到陶瓷基体和玻璃陶瓷基体中起到增韧作用。如Al2O3中加入Al、Ni,WC中加入Co等。金属颗粒的加入使材料的韧性显著提高,但高温力学性能有所下降。,四、颗粒,第七节 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工艺,7.1.1 纤维增强(1)按纤维形态:连续纤维和非连续纤维;(2)按铺层方式:单向;织物;三维;(3)按纤维种类: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混杂纤维7.1.2 晶须增强 7.1.3 粒子增强,高比强、高比模量设计性强、成型工艺简单 热膨胀系数低,尺寸稳定耐腐蚀、抗疲劳性能好 减震性能好;高温性能好,7.2 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7.1 聚合物复合材料分类,聚合物复合材料与几种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7.
22、3.1 预浸料/预混料制备 预浸料是指定向连续纤维浸渍树脂后所形成的厚度均匀的薄片状半成品。预混料是指不连续纤维浸渍树脂或与树脂混合后所形成的较厚的片/团状或粒状半成品以及注射模塑料。,7.3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后浸渍技术:预浸料中树脂以粉末、纤维或包层等形式存在,对纤维的完全浸渍要在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完成。,(1)预浸料制备:,a.SMC(片状模塑料)和BMC(团状模塑料)制造:可直接进行模压成型的纤维增强热固性模塑料。其组成包括短切玻璃纤维、树脂、引发剂、固化剂或催化剂、填料等。SMC一般用专用SMC机组制造;BMC用捏合法制造。,(2)预混料制造,b.GMT(玻璃毡增强热塑性塑料
23、)制造:GMT是一种类似于热固性SMC的复合材料半成品。所采用的增强剂是无碱玻璃、无纺毡或连续纤维。制造工艺有熔融浸渍法和悬浮浸渍法。c.IMC(颗粒状注射模塑料)制造:一般用双螺杆挤出机制造,由切割机切断,长度为36mm。,(1)手糊成型 制备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一种最原始、最简单的成型工艺。用手工将增强材料的纱或毡铺放在模具中,通过浇、刷或喷的方法加上树脂;纱或毡也可在铺放前用树脂浸渍,用橡皮辊或涂刷的方法赶出其中的空气。如此反复。,7.3.2 成型工艺,(2)压力成型:袋压成型、真空袋成型、压力袋成型,袋压成型是最早用于预浸料成型的工艺之一。将铺层铺放在模具中,依次铺上脱膜布、吸胶层、隔
24、离膜袋膜等,在热压下固化成一定结构形状的构件。,是将浸渍树脂的纱或丝束缠绕在回转芯模上、常压下在固化成型的一种复合材料制造工艺。,(3)缠绕成型:,(4)模压成型:对模模压成型。一般分为三类:坯料模压、片状模塑料模压和块状塑料模压。,干燥的热塑性塑料从料斗进入挤出机加热料筒,料筒中螺杆旋转,物料沿螺槽前移。前移过程中物料受机械剪切作用摩擦热和料筒的加热逐渐熔融成熔体,熔体受螺杆轴向推力的作用通过机头和口模,获得与口模形状相似的连续体。,(5)挤出成型,挤出成型工艺示意图,它是将混有引发剂的树脂和混有促进剂的树脂分别从喷枪两侧喷出或混合后喷出,同时将纤维用切断器切断并从喷枪中心喷出,与树脂一起均
25、匀地沉积在模具上,待材料在模具上沉积一定厚度后,用手辊压实,除去气泡、固化成制品。,(7)喷射成型,注射成型 多用于短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生产。增强纤维主要 为短切纤维,纤维含量通常有20、30%两种。,(6)注射成型,先将增强剂置于模具中形成一定形状,再将树脂注射进入模具、浸渍并固化 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是纤维增强塑料的主要成型工艺之一。特点:污染小,为闭模操作系统;在制品设计性、方向性增强、制品综合性能等具有优势。,(8)树脂传递成型:,(A)大多数界面为物理粘结,结合强度较低,结合力主要来自次价键力。(B)PMC界面一般在较低温度下使用,可保持相对稳定。(C)PMC中增强剂本身一般不与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聚合物 纳米 复合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0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