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ppt
《第二讲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定义第三章财务报表审计第四章总体目标第五章 要求第六章附则,第一章 总 则,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二、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本准则第三条明确了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cont.),本准则第三条规定,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一)被
2、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cont.),管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具体包括:1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管理层应当根据会计主体的性质和财务报表的编制目的,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就会计主体的性质而言,民间非营利组织适合采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通常适合采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企业根据规模和行业性质,分别适合采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cont.),按照编制目的,财务报表可分为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两种报表。前者是为了满足范围广泛的使
3、用者的共同信息需要,如为公布目的而编制的财务报表;后者是为了满足特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相应地,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也有所不同。,(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cont.),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管理层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3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管理层有责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为了履行编制财务报表
4、的职责,管理层通常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cont.),本准则第三条同时规定,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二、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cont.),本准则第三条还规定,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二、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有能够发现,也不
5、能因为财务报表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事实而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第二章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一、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二、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三、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四、审计意见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五、目标的导向作用,公允性,合法性,一、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二、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6、编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三、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公允反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
7、的经济实质。,四、审计意见的作用及其局限性(cont.),本准则第五条指出,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绝对保证。,四、审计意见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虽然财务报表使用者可以根据财务报表和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的经营效率、经营效果作出某种判断,但审计意见本身并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经营效果提供的保证(本准则第十五条第二款)。,五、目标的导向作用,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
8、作发挥着导向作用,它界定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如何发表审计意见。,第三章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一、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二、遵守质量控制准则三、遵守审计准则,一、遵守职业道德规范(cont.),本准则第六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目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应当遵守该文件中的相关规定。,一、遵守职业道德规范(cont.),中国注册会计师职
9、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鉴证业务时,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并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其中,应有的关注是指专业人士对其所提供服务承担的勤勉尽责的义务。具体到审计服务而言,注册会计师应当以勤勉尽责的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应有的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其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获取和客观评价审计证据。,二、遵守质量控制准则(cont.),本准则第七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质量控制准则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以合理实现质量控制的两大目标:(1)保证会计
10、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的规定;(2)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二、遵守质量控制准则,目前,财政部已发布两个质量控制准则,即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 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前者从会计师事务所层面上进行规范,适用于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在内的各项业务;后者从执行审计项目的负责人层面上进行规定,仅适用于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这两项准则联系紧密,前者是后者的制定依据
11、。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以及本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在执行某项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同时遵守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审计质量控制程序。,三、遵守审计准则,本准则第八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审计准则作为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的技术标准,对注册会计师在某一审计领域的责任、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核心要求、为达到这一目标所要实施的必要审计程序作出了明确规范。为了确保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遵守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会计师事务所按照有关质量控制准则要求而建立的适合于本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适合于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程序。,第四章财务报表的
12、审计范围,一、财务报表审计范围的含义二、确定审计范围的依据,一、财务报表审计范围的含义(cont.),本准则第九条指出,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是指为实现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实施的恰当的审计程序的总和。恰当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是恰当的。,一、财务报表审计范围的含义(cont.),1.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审计程序的目的包括:(1)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通过实施控制测试,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3)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
13、新执行和分析程序。,一、财务报表审计范围的含义(cont.),2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注册会计师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或指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3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一、财务报表审计范围的含义,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是指由于客观原因或者被审计单位施加的限制,注册会计师未能实施其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从而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审计准则中的“审计范围”并不是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哪一年(年度)的财务报表,也不是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哪一张财务报表。,二、确定审计范围的依据(cont.),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
14、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准则在规定注册会计师承担的责任和所要实现的目标的同时,还规定了为履行责任和实现目标所须实施的审计程序。,二、确定审计范围的依据(cont.),审计中的职业判断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准则的框架下,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备选方案中作出决策。,第五章 职业怀疑态度,一、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二、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一、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cont.),本准则第十二条指出,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职业怀疑态度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假
15、设管理层是不诚信的,但是也不能假设管理层的诚信毫无疑问。职业怀疑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凭证据“说话”。,一、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cont.),职业怀疑态度意味着,在进行询问和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能因轻信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诚信而满足于说服力不够的审计证据。相应地,为得出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不应使用管理层声明替代应当获取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例如,注册会计师不能仅凭管理层声明,而对重要的应收账款不进行函证就得出应收账款余额存在的结论。,一、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cont.),职业怀疑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审计中发现的舞弊视为孤立发生的事项。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发现的错报是否表明在某一特
16、定领域存在舞弊导致的更高的重大错报风险。职业怀疑态度要求,如果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不一致,可能表明其中某项或某几项审计证据不可靠,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一、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职业怀疑态度要求,如果管理层的某项声明与其他审计证据相矛盾,注册会计师应当调查这种情况。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考虑管理层作出的其他声明的可靠性。职业怀疑态度要求,如果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异常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作出进一步调查。例如,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情况使其认为文件记录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记录中的某些条款已发生变动,则应当作出进一步调查,包括直接向第三方询证,
17、或考虑利用专家的工作以评价文件记录的真伪。,二、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本准则第十一条规定,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第六章合理保证,一、合理保证的含义与要求二、为什么是合理保证,一、合理保证的含义与要求(cont.),合理保证与绝对保证是一个相对应的概念。绝对保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百分之百的保证。合理保证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它提供的是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一、合理保证的含义与要求,本准则第十三条指出,注
18、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能够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是由错误引起,还是由舞弊引起的)获取合理保证。合理保证与整个审计过程相关。,二、为什么是合理保证(cont.),本准则第十四条指出,由于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影响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注册会计师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二、为什么是合理保证,导致固有限制的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选择性测试方法的运用(二)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三)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四)为形成审计意见而实施的审计工作涉及大量判断(五)某些特殊性质的交易和事项可能影响审计证据的说服力,(一)选择性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财务报表 审计 目标 一般 原则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0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