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xdjjc1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十二章特殊土地基及地震区地基基础问题.ppt
《tlxdjjc1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十二章特殊土地基及地震区地基基础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lxdjjc1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十二章特殊土地基及地震区地基基础问题.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特殊土地基与地震区地基基础问题,本章提要与学习目标,特殊土是指某些具有特殊物质成分与结构,而且工程地质性质也比较特殊的土。我国幅员广阔,地质条件复杂,有些土类由于地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质成分及次生变化等原因而各具有与一般土类显著不同的特殊工程性质,当其作为建筑场地、地基及建筑环境时,如果不针对其特殊的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就会造成工程事故。本章主要阐述我国淤泥类土、黄土、红粘土、膨胀土、冻土、人工填土、盐渍土及污染土的分布、特征及其工程地质特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约有2/3的省区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地)。抗震、防震是地震区地基基础设计必须考虑
2、的主要问题。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地震成因类型、相关知识以及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本章重点,软土黄土红粘土膨胀土震区地基基础,区域特殊性土,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地形高差、气温、降雨量、地质成因和地质历史等因素千差万别,加上组成土的物质成分和次生变化等复杂因素,形成若干特殊性土。这些天然形成的特殊性土的地理环境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区域性,因此,这些土也称为区域特殊性土。特殊土地基指特殊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地基、山区地基以及地震区地基等。,12.1 软土地基,一、淤泥类土的含义软土:又称淤泥类土或有机类土,沉积于第四纪后期的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
3、饱和软粘性土。它富含有机质,天然含水量W大于液限Wl,天然孔隙比e大于或等于1.0。当e1.5时,称淤泥(muck);当1.5e1.0时,称淤泥质土(mucky soil)软土地基:系指由淤泥、淤泥质土、松软冲填土与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软弱土层构成的地基。,二、沿海地区软土成因及分布,1泻湖相沉积,主要分布在浙江温州、宁波等地。地层较单一,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常形成海滨平原。2溺谷相沉积,主要分布在福州市闽江口地区。3滨海相沉积,主要分布在天津的塘沽新港和江苏连云港等地区。4三角洲相沉积,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属海陆相交替沉积,软土层分布宽阔,厚度均匀稳定,因海流与波浪作用
4、,分选程度较差,多交错斜层理或不规则透镜体夹层。,内陆和山区软土成因及分布,1湖相沉积,主要分布于滇池、洞庭湖、洪泽湖、太湖等地区。颗粒微细均匀,富含有机质,层较厚(一般1020m,个别超过20m),不夹或很少夹砂层,常有厚度不等的泥炭夹层或透镜体。,2河流漫滩相沉积,主要分布在长江、松花江中下游河谷附近。淤泥类土常夹于上层粉土、粉质粘土之中,呈袋状或透镜体,产状厚度变化大,一般厚度小于10m,下层常为砂层。这种淤泥类土为局部淤积,成份、厚度和性质变化较大。,3牛轭湖相沉积,与湖相沉积相近,但分布较窄,且常有泥炭夹层,一般呈透镜体埋藏于一般冲积层之下。,三、软土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软土的组成成分
5、和结构特征是由其生成环境决定的。组成成分:由于它形成于水流不通畅、饱和缺氧的静水盆地,这类土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等细小颗粒组成。淤泥的粘粒含量较高,一般达30-60。粘粒的粘土矿物成分以水云母和蒙脱石为主,含大量的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一般达5-15,最大达17-25。结构特征:粘土矿物和有机质颗粒表面带有大量负电荷,与水分子作用非常强烈,因而在其颗粒外围形成很厚的结合水膜。且在沉积过程中由于粒间静电引力和分子引力作用,形成絮状和蜂窝状结构。结论:软土含大量的结合水,并由于存在一定强度的粒间连结而具有显著的结构性。,软土的特征,由于软土的生成环境及粒度、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构性显著且处于形成初期,呈
6、饱和状态,这都使软土在其自重作用下难于压密,而且来不及压密。因此,不仅使之必然具有高孔隙性和高含水量,而且使淤泥一般呈欠压密状态,以致其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随埋藏深度很小变化,因而土质特别松软。淤泥质土一般则呈稍欠压密或正常压密状态,其强度随深度有所增大。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呈软塑状态,但当其结构一经扰动破坏,就会使其强度剧烈降低甚至呈流动状态。,四、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1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2渗透性弱3压缩性高4.抗剪强度很低5.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1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 软土的天然含水量总是大于液限。据统计:软土的天然含水量一般为50-70,最大甚至超过200。天然含水量随液限的增大成正比增加
7、。天然孔隙比在1-2之间,最大达3-4。其饱和度一般大于95,因而天然含水量与其天然孔隙比呈直线变化关系。软土的如此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特征是决定其压缩性和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2渗透性弱 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在i10-6一i10-8cm/s之间,而大部分滨海相和三角洲相软土地区,由于该土层中夹有数量不等的薄层或极薄层粉、细砂、粉土等,故在水平方向的渗透性较垂直方向要大得多。由于该类土渗透系数小、含水量大且呈饱和状态,这不但延缓其土体的固结过程,而且在加荷初期,常易出现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对地基强度有显著影响。,3压缩性高 软土均属高压缩性土,而且压缩系数随着土的液限和天然含水量的增大而增高。4.抗
8、剪强度很低 软土的抗剪强度小且与加荷速度及排水固结条件密切相关。不排水三轴快剪所得抗剪强度值很小,且与其侧压力大小无关,即其内摩擦角为零,其内聚力一般都小于20kPa;直剪快剪内摩擦角一般为2-5度,内聚力为10-15kPa;排水条件下的抗剪强度随固结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固结快剪的内摩擦角可达8-12度,内聚力为20kPa左右。,5.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 由于软土的结构性在其强度的形成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则触变性也是它的一个突出的性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三角洲相及滨海一泻湖相软土的灵敏度一般在4-10之间,个别达13-15。软土的蠕变性是比较明显的。在长期恒定应力作用下,软土将产生缓慢的剪切
9、变形,并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固结沉降完成之后,软土还可能继续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上海等地许多工程的现场实洲结果表明:当土中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后,建筑物还继续沉降。,软土在建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变形大而不均匀 在相同条件下,软土地基的变形量比一般粘性土地基要大几倍至十几倍。因此上部荷重的差异和复杂的体型都会引起严重的差异沉降和倾斜。2.变形稳定历时长 因软土的渗透性很弱,水分不易排出,故使建筑物沉降稳定历时较长。例如沿海闽、浙一带这种软粘土地基上的大部分建筑物在建成约5年之久的时间后,往往仍保持着每年1cm左右的沉降速率,其中有些建筑物则每年下沉3-4cm。,相关考题,(17)淤泥类土的
10、物理力学特性有哪些?,淤泥质类土作为地基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变形问题是淤泥质类土地基的一个主要问题,表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大而不均匀、沉降速率大以及沉降稳定历时较长等特点 沉降速率大,是淤泥质类土地基的又一特点 在淤泥质类土地区进行设计与施工建筑物和构筑物时,必须从地基、建筑、结构、施工、使用等各方面全面地综合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五、淤泥质类土作为地基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由于淤泥质类土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性,因此变形问题是淤泥质类土地基的一个主要问题,表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大而不均匀、沉降速率大以及沉降稳定历时较长等特点。,对淤
11、泥质类土地基设计中经常采取的一些措施介绍如下:1对于表层有密实土层(软土硬壳层)时,应充分利用作为天然地基的持力层,“轻基浅埋”是我国淤泥质类土地区总结出来的好经验。2减少建筑物作用于地基的压力,如采用轻型结构、轻质墙体,空心构件、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等。具体措施有下列几种方法:,(1)对36层民用建筑采用薄筏基础,筏厚为2030cm。上部结构采用轻型结构,每层平均荷载为10kNm2,则基底压力大约为4070kNm2。利用软土上部的“硬壳”层作为基础的持力层,可以减少施工期间对淤泥质类土的扰动;(2)采用箱型基础。利用箱型基础排出的土重,减小地基的附加压力,同时还可利用箱型基础本身的刚度减小地
12、基的不均匀变形。,3当建筑物对变形要求较高时,采用较小的地基承载力。4铺设砂垫层。一方面可以减小作用在淤泥质类土上的附加压力,减少建筑物沉降,另一方面有利于淤泥质类土中水分的排除,缩短土层固结时间,使建筑物沉降较快地达到稳定。5采用砂井、砂井预压,电渗法等促使土层排水固结,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当粘土中夹有薄砂层或互层时,更有利于采用砂井预压加固的办法来减小土的压缩性,提高地基承载力。,6当淤泥质类土地基加载过大过快时,容易发生地基土塑流挤出的现象,防止软土塑流挤出的措施有:(1)控制施工速度和加载速率不要太快。可通过现场加载试验进行观测,根据沉降情况控制加载速率,掌握加载间隔时间,使地基逐渐固结
13、,强度逐渐提高,这样可使地基土不发生塑流挤出;(2)在建筑物的四周打板桩围墙,能防止地基软土挤出。板桩应有足够的刚度和锁口抗拉力,以抵抗向外的水平压力,但此法用料较多,应用不广;,(3)用反压法防止地基土塑流挤出。这是因为淤泥质类土是否会发生塑流挤出,主要取决于作用在基底平面处土体上的压力差,压力差小,发生塑流挤出的可能性也就减小。如在基础两侧堆土反压,即可减小压差,增加地基稳定性。,7遇有局部软土和暗埋的塘、浜、沟、谷、洞等情况,应查清其范围,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基础局部深埋、换土垫层、短桩、基础梁跨越等办法处理。,8施工时,应注意对软土基坑的保护、减少扰动。9当一个建筑群中有不同形式的建筑物
14、时,应当从沉降观点去考虑其相互影响及其对地面下一系列管道设施的影响。10同一建筑物有不同结构形式时必需妥善处理(尤其在地震区),对不同的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必须断开。因为在地震中,软土上各类基础的附加下沉量是不同的。,11在建筑物附近有大面积堆载或相邻建筑物过近,可采用桩基。12在建筑物附近或建筑物内开挖深基坑时,应考虑边坡稳定及降水所引起的问题。13在建筑物附近不宜采用深井取水,必要时应通过计算确定深井的位置及限制抽水并采取回灌的措施。,什么是软土地基?其人工加固方法有哪些?,12.2 湿陷性黄土地基,一、黄土和湿陷性黄土的基本概念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沉积物。黄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lxdjjc12 土力学 地基基础 第十二 特殊 土地 震区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03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