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和特征.ppt
《美的本质和特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的本质和特征.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美的本质与特征,一、美的产生二、美的本质 三、美与真、善的关系四、美的特征,一、美的产生(一)美的产生首先是人的起源的问题,2300万年前,人科动物与猿类分化;400万370万年东非古猿开始直立行走;200万170万年前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人类进入旧石器时期,人类学会制造工具;75万50万年前,爪哇和北京猿人,能够控制火;40万25万年前,阿舍利文化,从生理解剖学判断,人已具有语言能力;4万1万年前,欧洲克罗马依人,有了雕塑品、穴画。中国黄河、辽河流域已有人体装饰品。,1、从石器的造型看美的产生,2、从“美”字的含义看美的产生,词源学上“美”:在西方语言中,“美”、“漂亮”意义的表述都来
2、源于拉丁语的“美”,而拉丁语“美”在词源上又与拉丁语“好”(bene:好、幸福)和“善”(bonus:善良、好、幸福、舒适)。汉语中的“美”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羊”与“大”字组成。“羊大则美”,肥大的羊可作膳食,满足人们饮食的需要,有实用价值,是善也是美,“美与善同意”。另有解释说,“美”就是羊头或羊角为装饰的人,还有解释说,“大”是由“火”演变而来,故“美”是火烧羊,是味美。,心灵感受实用价值,哲学、美学意义上“美”:,凡是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能够引起人们审美感受的具体形象,称为美。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它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人们征服和改造自
3、然,并不断创造和完善自身的能动历程。“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3、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美的产生,(二)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基础,(1)美产生于劳动(2)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好用-好看,下一页,美产生于劳动,好用 好看,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探讨事物之所以美的原因与特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试图给美下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的问题。对此,柏拉图在大希比阿斯篇中就有明确的说明。他说,“美是什么”的问题不是“美的东西是什么”的问题,而是一个探求“美本身”的问题,而“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凡是东
4、西加上了它,得它点缀,就现得美。”,1、美与美的东西,(1)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也即美的本质,是指凡是美的事物都必须具有的某种质的规定性,是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根本原因和依据。(2)美的东西是指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各式各样的美的事物。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一种“东西”,因而无法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美虽然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美却不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我们不能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或色或声来说明美,因此,美不是美的东西。,2、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本质的有:亚里士多德的美在“秩序、匀称与明确”的观点。达芬
5、奇的“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的神圣的比例关系上”的观点。博克的美的特质在于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颜色鲜明,但不强烈刺眼的观点。,(2)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本质的有:柏拉图的“美是理式”说。康德的“美是主观的”说法。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定义。,(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求美,斯宾诺莎“外物接于眼帘,触动我们的神经,能使我们得舒适之感,我们便称该物为美;反之,那引起相反的感触的对象,我们便说它丑。”a休谟马歇尔的“美在愉快”说“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b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美在无意识的欲望”说,(4)从事物之间
6、的关系中探求美,狄德罗的“美在关系”。(5)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本质的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马克思,3、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在道德评价中论美许慎说文解字“美与善同意”。孔子提倡“尊五美”,既“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明显指的是五种德行。(2)在人物品藻中论美孔子在论语子路讲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在艺术创造和欣赏中论美淮南子说山训:“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世说新语巧艺记述,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
7、顾曰:四体娇蚩(chi)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4、对美的本质的思考,(1)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美离不开人,美是对人而言的,我们不能离开人来谈美。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美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所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社会现象只有把人放在社会关系中,人才能创造美和欣赏美,(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当一个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愿望,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于是就感到满足、幸福、愉快,感到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是和谐自由的,这时,就产生了美。,三、美与真、善的关系,(一)美与真(二)美与善(三)美与丑,三、
8、美与真、善的,(1)真是指客观规律;善是指功利;美是指在实践中真善的形象体现。(2)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与真、善关系的看法:(A)是认为美与真善无关。康德认为美是完全不涉及利害计较,完全不涉及概念的一种快感,一种纯形式。无利害计较即无善,而所谓概念即理性概念,即是真,真都是用概念来表达的,不涉及概念,即是说美与真也无关系。,(B)是强调美与真善的关系,甚至认为美与真善不分。布瓦洛说:“处处能把善和真与趣味融成一片”,“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C)是认为美和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狄德罗认为:“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9、我们比较赞同狄德罗的美和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观点。,(一)美与真的关系:,美与真的区别:()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真以自然法则为尺度,美以人类自身为尺度()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美与真的冲突:表现为哲学和诗的矛盾。,美与真的联系,()从联系的方面看,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活动的基础。美的事物须潜在地符合“真”的要求。艺术的真实虽然带有虚拟的性质,却仍须以生活真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质 特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0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