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9世纪后期各节.ppt
《第八章19世纪后期各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19世纪后期各节.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文学,第二节 左拉第三节 莫泊桑第四节 哈代第五节 易卜生第六节 托尔斯泰第七节 契诃夫第八节 马克吐温,第二节 左拉(18401902),生 平生于巴黎,童年在法国南方普罗旺斯的埃克斯度过。7岁时,父亲去世,从此随母亲投奔外祖父母,直至17岁,才随母亲来到巴黎进入圣路易公立中学。左拉早年喜欢文学,1862年在阿晒特出版社做打包工。因喜欢写诗,被老板看中,提升为广告部主任,开始为知名作家泰纳、圣勃夫等人推销书籍,产生了当作家的念头。受龚古尔兄弟等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并成为这一学派的领袖。P36090年代,因“德雷福斯”案件流亡英国。1902年9月29日,
2、煤气中毒逝世。1906年,国葬,先贤祠。,卢贡-马卡尔家族,概况:这部包括20部作品的大型巨著是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从构思至完成,前后历经25年,共计600万字。内容:主要描写“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与社会史”。自然史主要研究卢贡-马卡尔家族的血缘与遗传问题、家族的谱系及遗传。社会史主要通过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盛衰再现第二帝国从政变阴谋到色当投降的历史全貌。第一部:卢贡家族的家运是第一部作品,发表于1871年。一方面写家族的遗传问题,另一方面写了第二代人皮埃尔卢贡的发迹过程。,小酒店(1877),卢贡-马卡尔家族第7部。内容:描写工人生活。小说通过一个下层社会的妇女,即卢贡-马卡尔家
3、族的第三代人绮尔维丝的遭遇来反映酗酒与纵欲问题。局限:小说把工人生活的贫困归结为他们自身的恶习,没有揭示出造成工人贫困的真正根源。,娜娜(1880),卢贡-马卡尔家族第9部。内容:主要描写妓女生活和卖淫制度。人物:娜娜是小酒店中洗衣女绮尔维丝和羊铁匠古波的女儿。她15岁时离家出走,靠卖淫为生。18岁当上了一名歌剧演员,演下流喜剧,出卖色相,诱惑无数王孙公子和达官贵人。最后死于天花。意义:左拉通过娜娜短暂的一生间接地描写第二帝国时期上层人物道德的败坏史。,代表作:萌 芽,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第13部。意义:法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把社会问题“劳资矛盾”作为小说所表现的内容。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产
4、业工人罢工的小说。书名解:萌芽既是指春季大地回春、种子萌芽的季节,又暗喻工人的阶级意识觉醒,预示着工人阶级的力量会像种子一样萌芽壮大。,小说的思想价值,从社会政治方面去探讨工人贫困的根源。通过对矿工与资本家之间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客观描写,初步揭示了造成工人贫困的原因,并将矿工与资本家之间潜伏着的矛盾暴露出来。重点描写了工人运动兴起的整个过程和壮观的场面。,小说的艺术成就,情节构思:采用了对照、对比的结构。小说的主要章节和情景都呈现出双重画面、图景。人物塑造:成功地塑造了艾蒂安个人和服娄煤矿工人的群体形象。自然主义的手法:偏重于从生理学的角度去解释矿工们的行为,此外他仍要像一位科学工作者那样深入事
5、物的内部去寻找能解释问题的不变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用社会学的分析代替了生理和遗传学的分析,是对自然主义局限性的一种超越。,返回,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屠格涅夫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左拉“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恩格斯,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托尔斯泰,第三节 莫泊桑(Maupssant 1850-1893),19世纪后期法国杰出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350多篇中短篇小说
6、,6部长篇小说和3部游记。“世界短篇小说巨匠”。,1850生于诺曼底的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有贵族称号,偷香窃玉、穷奢极侈。母亲出身于殷实的资产阶级家庭,颇有文学素养,是福楼拜的好朋友。父母不和分居。,母亲,母亲身边幸福的童年。莫泊桑10岁,母亲开始为他朗读莎翁的作品。许多短篇的题材是母亲提供的。成名后,最忠实的读者、直言不讳的批评者。,两位恩师布耶和福楼拜,1868年进入鲁昂中学学习,成为著名诗人、戏剧家路易布耶的学生。被老师赞赏的诗才:“人的生命有如船在海上驶过的水痕,慢慢儿远,慢慢儿淡。”,福楼拜对莫泊桑的培养:力透纸背的文笔,洞察事理的眼力,剀切中理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不论一个作家要
7、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个词,这个动词和形容词,而决不要满足于差不多。”,1870年去巴黎学习法律,普法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1872年起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长达8年之久。1873年正式拜福楼拜为师,学习写作,并结识了左拉、都德、龚古尔、屠格涅夫等著名作家。1876年,与左拉、阿莱克西等人成立自然主义文学集团,即梅塘集团。1880结集出版梅塘之夜,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就在其中。,“我象流星一样进入文坛,又象雷声一样离开。”莫泊桑,1880-1890十年的创作丰产期。从1876年起,莫泊桑就犯有
8、心绞痛和强烈的偏头痛,随后出现神经痛、视力混浊和血液循环障碍。1892年初他神经失常,自杀未遂,此后一直未恢复清醒。1893年去世,年仅43岁。左拉致悼词,预言莫泊桑的作品将不朽,将“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故事。,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一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下层劳动人民的爱国情感。代表作有羊脂球、两个朋友、米龙老爹和菲菲小姐等。二是描写资产阶级市民生活,揭示小市民的自私、吝啬、势利和爱慕虚荣的性格弱点。代表作有我的叔叔于勒、珠宝、伞、勋章到手了和项链等。三是描写诺曼底农民生活和善良品质。代表作有归来、衣柜、散步等。四是描写自然人性。如比较成功的代表作月光和西蒙
9、的爸爸,不太成功的作品一次郊游等。,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出色的叙事技巧和精细的刻画人物的功力。他擅长于从平凡生活中择取富于典型性的个别事件或生活画面,以小见大地反映生活。在表现手法上,采用对比、对照、反衬等多种手法,去构思情节、描写场景和刻画人物等。还擅长于细节描写。这是他长期注意培养观察力和临摹生活场景的结果。,羊脂球(1880),背景:普法战争。内容:通过一辆马车的出行,描写车上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10位旅客,生动展示了普法战争中法国社会各阶层对待战争的态度。主题:揭露了上层资产者和所谓的资产阶级正派人物的自私、怯懦、伪善的本质,歌颂了以羊脂球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10、羊脂球的艺术成就,情节安排十分巧妙,在时间、地点和人物方面都表现出高度敏感、高度集中和高度概括的特点。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是在马车和多特旅馆两个空间里,地点、空间相对集中,便于描写。而马车上的10位乘客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从结构布局上来看,以车上饥饿开始,以饥饿场面结束,首尾呼应。对比手法贯穿作品情节发展的全过程。对比手法的运用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和塑造人物,增加艺术感染力。肖像描写生动、逼真。人物语言极具有个性化。,返回,长篇小说,共六部。P369。代表作是一生和漂亮朋友。一生(1883)描绘了贵族少女幻想破灭的凄惨的一生,通过约娜的悲剧反映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及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冲
11、击下,土地贵族生活方式必然崩溃与瓦解。漂亮朋友(1885)是莫泊桑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对冒险家杜洛阿利用女人为进身之阶的发迹过程的描写,反映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1-1940)时期政治生活的黑暗与腐败,资产阶级的淫荡,特别是报界的污秽。,第四节 托马斯哈代,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英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小说家和诗人。他是继狄更斯一代现实主义作家之后,19世纪后期英国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伍尔芙称他是“英国小说中的最伟大的悲剧大师”。,(一)生平与创作,1840年出生于英国西南部的多塞特郡(Dorchester)。父亲是石匠,后来成为搞建筑的包工头。祖上是诺曼爵
12、士,后家道中落。母亲是虔诚的教徒,喜爱读书。受神学教育,目标是当牧师。16岁辍学,当学徒。开始自学。22岁到伦敦学习建筑,旁听大学课程。1867年重返故乡,一边当建筑师,一边开始文学创作。哈代晚年备受尊崇,剑桥、牛津的荣誉博士,王室授勋。1928年逝世。,哈代故居“小屋坐东朝西屋后两边高大弯曲的山毛榉用垂下的枝条编织的帷幔轻轻拂着屋顶”,小说创作,哈代一生著述颇丰,他共写了长篇小说14部,短篇小说集4部,诗歌集8部,史诗剧3部。哈代将他的长篇小说分成三类:罗曼史和幻想 爱情阴谋故事 性格与环境小说(Novels of Character and Environment)由于这些小说都以南部威塞
13、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威塞克斯”是他利用古代西撒克逊人的国名所虚构的地名,故这些小说又称为“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主旨,哈代在这些小说中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矛盾性,一方面他对具有浓郁的宗法制社会风俗的英国农村在资本主义侵蚀后,给农民带来贫困和破产的现实深表同情,对资产阶级虚假道德进行严厉的抨击;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宇宙间弥漫着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神秘力量,人在这种力量面前表现为束手无策,任其摆布。因此我们在哈代小说中既看到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无情的揭露性,又看到小说中善良的人们在命运面前不知所措,束手待擒的悲观性。,(1)远离尘嚣(1874),远离尘嚣(1874)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
14、中首部获得成功的长篇小说,哈代从此放弃了建筑师的职业而全力投入写作。小说的背景是作者的故乡多塞特农村,但这不是充溢着田园风光的宗法制农村,而是受到资本主义思想侵蚀的乡村,主人公芭斯谢芭是个农场主,美丽聪慧,但爱慕虚荣,她先后为三个男子追求。朴实的牧羊人盖伯瑞尔向她求婚遭到拒绝。道德败坏的青年军官特洛伊欺骗了她的感情,与她结婚后又勾引了纯朴的少女,最后使这个少女惨死在救济院。另一个疯狂爱着她的博尔伍德,因嫉妒而杀死特罗伊后被终生监禁。最后盖伯瑞尔终于如愿以偿地和心爱的人结为伉俪,和芭斯谢芭过着幸福恩爱的生活。,远离尘嚣虽然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为美满的结局,但全书中笼罩着悲剧气氛,作者通过小说告诉人们
15、:远离尘嚣的古老的乡村,再也不是恬静安宁之地,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欺骗、争夺和利己主义已经侵蚀了田园牧歌式的宗法世界。,(2)还乡(1878),还乡是哈代创作中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克林姚伯厌恶巴黎喧嚣的生活,抛弃珍宝商的舒适生活到家乡爱敦荒原从事教育事业,他的举止受到母亲的责备与不理解,美丽的乡村姑娘游苔莎则想往城市生活,虽然她早已有情人苇狄却又追求克林,希望克林重返巴黎而带她脱离农村生活。和克林结婚后发现她的愿望无法达到,夫妻之间矛盾不断加深。于是游苔莎暗中又和苇狄商量私奔,去过她想往的生活,不幸二人在私奔途中,双双死在爱敦草原。克林的理想终因家庭的变故和家乡人的不理解而破灭,做了
16、传教士而终其一生。,在还乡中,忧虑的气氛十分浓烈,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使读者深切体会到作者的悲观意识,哈代通过克林之口说道:“我们不能打算怎样在人生里光荣前进,而只能打算怎样不丢脸地退出人生。”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尤其是对爱敦荒原的描写,使人们明确感受到,在万古如斯的荒原面前,人的力量是那么渺小,它冷漠地注视着变幻无常的世俗生活,凡是与它相抵牾的终将受到惩罚,克林的母亲、游苔莎和苇狄相继死在爱敦荒原上就是明证。作者毫不掩饰地告诫人们,以爱敦荒原为代表的宗法制乡村生活,在资本主义思想侵蚀下已成为桎梏人们思想和生活的枷锁。爱敦荒原也由此而成为冥冥之中主宰人们命运的象征物。,(3)卡斯特桥市长(1886)
17、,在卡斯特桥市长中,宿命论的思想更为浓烈。小说通过主人公亨察尔由市长到众叛亲离,贫困潦倒,最后孤独而死的悲惨遭遇,形象地反映了威塞克斯两个时代、两种制度、两种思想之间的尖锐冲突,以及宗法制农村社会如何在资本主义的进攻和打击下逐步走向彻底死亡的悲剧性过程。亨察尔年青时因酗酒铸成大错,可是无论他付出多大代价去赎罪,仍然无法逃脱命运对他的惩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伐尔伏雷则节节胜利,彻底击溃了亨察尔,小说清楚无误地表明了哈代对19世纪后期英国社会变迁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忧虑。,然而卡斯特桥市长也不是一味消沉于命途多舛之中,这从小说的题名可见一斑,小说的英文全名是卡斯特桥市长的生与死,一个有性格的人的故事。
18、在哈代的眼中,亨察尔是个有性格的人,他在孤独中依然保持着道德的坚定性,在他的一生中从没有向伐尔伏雷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势力投降,就是在死后也不屈服,小说结尾的“亨察尔遗嘱”是对冷酷的利己主义和虚伪世界的诅咒,这种诅咒不是出于绝望,而是表现出“一个有性格的人”的坚强意识。,(4)无名的裘德(1896),无名的裘德有较多的哈代个人传记色彩,主人公裘德和作者一样是个石匠,因家境贫寒而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但是他渴求知识,利用工作之余刻苦自学,向往到基督寺大学(影射牛津大学)去接受高等教育。可是这所大学接纳的是那些腰缠万贯人的子弟,裘德被拒之门外,只能从事他的石匠工作。小说还描写了裘德的两次婚恋故事,他曾经因
19、年轻轻率和一个浅薄的女人结婚,婚后不久妻子因追求享乐离他而去。在基督寺大学他遇到了表妹淑布莱德赫,两人志趣相投,在经历过痛苦的磨难后,两人终于同居,并生有小孩。他们这种大胆的结合遭到了来自社会和宗教的巨大非议,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下,淑离开了裘德,裘德从此以酒浇愁,不久忧郁而死。,裘德的不幸遭遇令每一个读者动容,因为它展示的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不仅堵塞了一个有为青年渴求成功的道路,而且埋葬了他对纯真爱情的追求。这是一曲无言的悲歌,它控诉的是人们正当的生活权力被剥夺的凄苦之状,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回天乏力的悲苦之情。,小说招致指责,哈代在发表无名的裘德之前,于1891年出版了他的优秀长篇小说德伯家的
20、苔丝。这两部小说与前期的作品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将个人的悲剧扩展为社会悲剧。在这两部小说中,哈代加强了对造成主人公悲剧的社会根源的挖掘,从而使他小说中长期表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的相继发表,招致了上流社会的无端指责,这“彻底治愈了他对再写小说的兴趣”,哈代又重新致力于已放弃多年的诗歌创作。,德伯家的苔丝(1891),德伯家的苔丝(1891)是哈代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了农村姑娘苔丝短促而不幸的一生。,小说介绍,苔丝是一个美丽、纯洁、善良而勤劳的姑娘,从小就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负。多事的牧师从族谱中偶尔发现苔丝一家原本是早已没落的贵族后裔,加之父母欲摆脱贫困的强
21、烈愿望,苔丝不得不来到富有的德伯家攀亲戚,从此苔丝踏上了苦难的道路。她在德伯家养鸡,德伯家的老太太手辣心狠,威逼苔丝做各种苦役,德伯家的少爷亚雷是个轻薄的纨绔子弟,对苔丝的美貌垂涎三尺,终于在一个黑夜奸污了苔丝。怀孕后的苔丝心酸地回到家乡,又受到邻里的蔑视。孩子夭折后,苔丝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她勤勉地劳动,希望用无休止的劳动使自己忘却过去的痛苦。,可是,她的善良与美丽吸引了一个牧师的儿子安矶克莱,两人产生了爱情。新婚之夜,她出于对克莱的忠诚与热爱,向他坦白了失身一事,“思想开通”的克莱听罢,立即离开她只身前往巴西。被遗弃的苔丝又回到了娘家,在一家农场干着男人们一样的繁重工作。亚雷又来纠缠她,
22、她在苦痛之余写了一封情辞恳切的信给克莱,希望他能回心转意,可是信又被克莱父母耽搁。百无聊赖的苔丝,在父亲去世、母亲患病、弟妹失学、一家沦落街头的窘境下,只得成为亚雷的情人。克莱在巴西经商失败,归来向妻子忏悔自己的过失,苔丝在悔恨和绝望中刺死了害她一生的亚雷。她和克莱在荒野中度过了几天幸福的逃亡生活,终于被捕,被判处死刑。,“像你这种人本来都是拿我这样的人开心作乐的你作完了乐,开够了心,就又说你悟了道了,预备死后再到天堂上去享乐,天下的便宜都让你占去了。”苔丝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亚雷皈依宗教的虚伪,亚雷的行为本身也表明了作者对宗教力量的怀疑。,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1、社会悲剧苔丝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
23、19世纪末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了广大农民破产后走向贫困的严峻现实。苔丝这个贫苦农民的女儿,已经沦落为一个雇佣劳动者。而亚雷德伯和安矶克莱所代表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势力,直接导致了她的悲剧的形成。如果说前者是对苔丝的肉体摧残,那么后者则是对苔丝精神的残害,拨火的“魔鬼”亚雷和抚琴的“天使”克莱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将苔丝推向了悲剧的深渊。,亚雷德伯是造成苔丝悲剧的元凶。他的父亲是个有钱的商人,而后冠以贵族德伯的姓氏。这个阔少凭借其父的金钱、权势称霸乡里。他见到苔丝,荒淫好色的嘴脸就暴露无遗,并设下圈套,毁坏了少女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去满足自己的荒唐淫欲,既表现了农村地主阶级的本质特点,也体
24、现了资产者的现实特征。尽管后来他在老牧师克莱的帮助下一度改邪归正,然而几十年的恶习并未根除。当他再度遇见苔丝后,邪念再生。亚雷为了控制苔丝,甚至用金钱和权势的力量,使苔丝一家处于无处安身的境地。可以说,苔丝一生都是亚雷所代表的强权与暴力的受害者。更可悲的是,哈代指出,亚雷这样的害人者却受到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宗教道德的保护。,克莱的情况则较为复杂,他一方面作为具有“自由思想”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鄙视阶级偏见、等级观念、厌恶都市繁华生活,来到农村和农民一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并在大自然中结识了像大自然一样纯洁的苔丝。应该说,克莱对苔丝最初的感情是真诚的,为此他拒绝了父母为他安排的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
25、。另一方面他头脑中固有的利己主义观念又妨害了他去接受一个并不真正“纯洁”的新娘,尽管他自己也本不是纯洁的人。他的遗弃本身是对无辜姑娘的致命打击,尽管他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性格悲剧苔丝的悲剧与她性格的弱点也是分不开的。在小说中,苔丝敢于大胆反抗社会的不公正,但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苔丝明白自己是社会暴力和伦理道德的受害者,但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根据陈腐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老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当她按照传统的贞操观来衡量自己的清白与否时,她比别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19 世纪 后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30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