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养殖学 第三章:生态环境(8学时).ppt
《鱼类养殖学 第三章:生态环境(8学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养殖学 第三章:生态环境(8学时).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前提问,Q&A,Q&A 1 填空,四大家鱼一般当水温升至 度以上时产卵,鲤鱼当水温升至 度以上时产卵,18,14,Q&A 2 多项选择,不同地区同一种家鱼的性成熟年龄不同,这主要与下列那些因素有关()A 水质 B 生长期的长短 C 溶氧 D 生长期的水温,BD,Q&A 3 单项选择,缺氧最先浮头的鱼类是()A 鲤 B 草鱼 C 鲢 D 鲫,C,Q&A 4 多项选择,可在静水池塘自然产卵的鱼类是()A鲢鱼 B鳙鱼 C鲤鱼 D鲫鱼,CD,Q&A 5 多项选择,四大家鱼产卵要求的主要环境条件有()。A 水温18度以上 B 水草或杂草 C 水流速度适当增加 D 光照,AC,Q&A 6 多项选择,鲤鱼
2、产卵要求的主要环境条件有()。A 水温14度以上 B 水草或杂草 C 水流速度适当增加 D 光照,AB,Q&A 7 判断,长江四大家鱼的产卵场一般在中、下游。我国四大家鱼的产卵时间为5月中旬。,错 错,第三章:生态环境(8学时),第一节 增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特征 第二节 养殖水域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养殖水域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 养殖水域的生物 第五节 养殖水域的土质 第六节 养殖水域的生产力 第七节 养殖水体的污染 第八节 养殖用水的处理方法,第一节:增养殖水域的水环境特征,10min自学(P36-41),重点是水库的类型 1、按规模分:大型(江苏最大人工水库-石梁河水库,5.32亿米3;85平方
3、公里)、中型、小型、塘坝 2、按形态分:(1)山谷河流型水库,如新安江水库。(2)丘陵湖泊型水库,如江苏沙河水库。(3)平原湖泊型水库,如河南宿鸭水库。(4)山塘型水库。P39 表1-2-3,石梁河水库,平原湖泊型水库石梁河水库位于江苏省东海、赣榆及山东省临沭三县交界处的新沭河中下游,距连云港市区约35km,交通便捷。水库长15km,宽6km,总库容531亿m3,是江苏省最大的水库。库区面积85平方千米,传说中水库发现的食人鱼-塘鲺(埃及胡子鲶或革胡子鲶?),疑问:1、革胡子鲶是热水鱼,在江苏水库不能越冬 2、革胡子鲶有须 3、从鳃孔看像鲨鱼,第二节:养殖水域的物理性质,一、水温(P49)温度
4、是鱼类最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直接作用:影响鱼类的生理活动 间接作用:饵料生物、物质循环,1 与水温变化有关的几个热学特征,水的比热:水的比热比空气大,故水温的变化幅度比气温小得多 传热性:吸收和放出热的特性,水的传热性非常小,造成水温的垂直变化 透热性:光能从某一媒介中穿透要有损失,损耗大,则透热性小,水的透热性不大,所以只有水的表层受热 水密度:水在4时密度最大,2、水温的变化特点,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变化幅度比气温要小昼夜变化:下午23时水温最高,早上日出前水温最低 季节变化:1月份最低,7,8月份最高 垂直变化:水温的分层现象。水深超过10米可出现温跃层(2米处),常年水温410左右。结
5、冰后,冰下水温仍有14,从而保证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安全越冬,3、养殖鱼类对水温的适应,生存温度 138 适宜生长温度 2032 最适生长温度 2532 繁殖温度 1830 最适繁殖温度 2228,4、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1)水温与摄食量:在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随水温升高,代谢强度增加,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增快 A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和温度有关:其速度是用排空时间来表示的,2830时,排空时间小于8小时,33时34小时 B水温与摄食量:在一定范围内,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4、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2)水温与养殖鱼类的生长:鱼类的生长有一定的起始点:鲤鱼89;家鱼15;罗非鱼16.5 鱼
6、类只有在适温范围内生长快:适温时酶的活力大,能量消耗也低 对滤食性鱼类的影响:一是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二是影响饵料生物 变温对水生动物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变温(适温)下的生长速度恒温的生长速度,4、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3)水温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鱼类的性成熟年龄与水温有关 产卵季节的早晚与水温有关 孵化天数(时数)与水温有关 水温是提早产卵的生物学基础,4、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4)水温影响溶氧间接影响鱼类 水温升高,水中饱和溶氧量下降;T,O2 水温升高,鱼类代谢增强,耗氧量升高,更易缺氧浮头,4、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5、池塘水温的控制,通过提高水温可增加鱼产量,假设全年池塘水温能控制在
7、25,那么池塘鱼产量可提高510倍 加温:人工方法:工厂余热;温泉:热水鱼种厂;玻璃房、塑料棚:长江流域玻璃房可使罗非鱼安全越冬 随鱼体的增长而增加水深 增强池塘的光照时间和数量:池塘方向东西长使用水温较低的水时,可设晒水池 在风力较大的地区可在池塘旁种灌木以防大风,二、透明度,透明度是用萨氏盘(黑白相间的圆盘)测定水深来间接表示光透入水的深浅程度(单位cm或m)其大小取决于水的混浊度(指水中混有各种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混浊程度)和色度(浮游生物和溶解有机物造成的颜色),1、影响透明度因素及变化规律,鱼池池水中泥沙含量极少,其透明度高低主要取决于水中的浮游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量的多少,故
8、可用透明度间接表示水的肥度,透明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平变化和日变化 夏秋浮游生物量多,透明度小,冬季透明度大 早晨浮游植物在池中均匀分布,透明度大,下午浮游植物趋光向上层,透明度小 风将浮游植物和悬浮有机物吹向下风,故下风水浓,透明度小,上风水清,透明度相对增大,2、研究透明度大小的意义,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致可以表示水中溶氧的补充数量、浮游生物的丰歉和水质的肥度 透明度过大,表示水中生物量少,水太瘦,不利于滤食性鱼类生长 透明度太小,表明水中有机物过多,池水耗氧因子过多,水质易恶化 透明度适中,2540cm,在此范围如日变化和水平变化(上、下风变化)大,表明水中溶氧条件适中,鱼为
9、易消化的藻类多。西藏的玛法木错达14m,三、水体的运动,造成水体运动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和上下水层因密度而引起的对流 1、风力:白天上层水温高,密度小,下层水温低,密度大,相对稳定,这种水的密度分布不均匀性形成了水的热阻力。2、上、下水层的密度差引起的对流:白天日出后随气温的升高,表层水温逐渐升高,至下午23时水温最高,此时水温出现分层现象,产生热阻力。夜间表层水温低于底层水温,上层水密度大于下层水,开始下沉,而温度较高、密度较小的下层水上浮,形成对流。这种因气温变化使上下水层产生密度差而引起的上下水的混合称为密度流或对流。,3、对流与养鱼生产的关系,益:通过对流将溶氧较高的上层水输送至下层,使下
10、层水溶氧得到补充,改善了下层水的氧气条件,加速池塘物质循环强度 害:对流在夜间进行,而白天池水不易对流,使上层超饱和氧无法输送到下层,白白逸出水面而浪费,而夜间对流时上层溶氧已大量减少。此时对流将上层溶氧高的水输入下层,由于下层水耗氧因子多,使夜间耗氧量大大增加,溶氧很快下降。这就加速了整个池塘溶氧的消耗速度,容易造成缺氧浮头。晴天中午开增氧机的作用?,4、生产上的应用,根据对流的规律,在生产上会出现四种情况可以作为晴天预测鱼类第2天夜间是否会浮头的重要依据 上半夜气温下降快,风力大:对流快,半夜一致,耗氧大,易浮头 夜间气温下降速度慢,风力小:不易浮头夜间天气闷热、无风,气温下降速度慢:不产
11、生对流,不浮头。在沿海地区偶尔出现 晴天傍晚下雷阵雨:表层水温急剧下降,对流剧烈,易产生鱼类严重浮头,STOP,课前提问,Q&A,Q&A 1 填空,造成水体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和。,风力对流,Q&A 2 多项选择,养殖鱼类的()与水温有关 A 摄食量 B 生长速度 C 性成熟年龄 D 孵化天数(时数),ABCD,Q&A 3 填空,根据水库所在地区的地貌、淹没后库床及水面的形态,可将水库分为、和 4种类型,山谷河流型水库丘陵湖泊型水库平原湖泊型水库山塘型水库,Q&A 4 填空,一天中 水温最高,水温最低(时间)。一年中 月份水温最低,月份水温最高。,下午2-3时,早上日出前,1月,7、8月,Q&A
12、 5 判断,正常天气,精养鱼池池水中的泥沙含量极少,其透明度高低主要取决于水中的浮游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量的多少。有风天气,池水上风处透明度较下风处小。如果夜间天气闷热,池水不产生对流,鱼类一般不会浮头。,对 错 对,第二节 养殖水域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物质、溶解气体、溶解无机盐、溶解有机物,一、氧气和溶解氧(DO),空气中的氧气多而稳定,一般都是210ml氧/L空气 淡水中的饱和溶氧为810ml/L 溶解氧(D.O):指以分子状态溶存于水中的氧气单质,不是化合态的氧元素,也不是氧气气泡 饱和溶氧量随温度、含盐量升高而下降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一昼夜16小时溶氧必须大于5mg/L,其余任何
13、时候的溶氧不得低于3mg/L 我国大水体溶氧多在7mg/L以上,而精养鱼池溶氧不稳定,往往成为鱼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1、池塘溶氧的来源和消耗,10.4,l 来源,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在精养池中,这是溶氧的主要来源,在水温较高的晴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往往可使溶氧达到饱和度的200%以上。鱼苗阶段易得气泡病。一般晴天此来源占精养池一昼夜溶氧总收入的90%左右,光合作用增氧有如下特点 A 日变化明显:白天增氧、晚上耗氧 B 水层变化大:增氧在表层进行,底层只耗氧不产氧 C 效果不稳定:增氧数量随光照条件、水温、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以及CO2的供给状况等因素不同而异 空气溶入:占总收入的10
14、%左右(与水库、湖泊等大水体不同)水补给混合增氧:增氧机:作用明显;注水带入,l 消耗,水呼吸:池塘溶氧的主要消耗是水中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氧化分解,俗称“水呼吸”。占一昼夜溶氧总支出的70%以上 其它水生动物耗氧:水中的鱼、贝类等生物的呼吸耗氧,占一昼夜溶氧总支出的16%左右 逸出:晴天中午11:0017:00上层水溶氧达超饱和,向空气中逸散,10%左右 化学作用耗氧:参与化学反应消耗。如S+O2SO2 底质耗氧:塘泥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要耗氧,底泥越多,耗氧的潜力越大。,如果溶氧丰富,底质耗氧可占溶氧总支出的30%左右,2、氧盈与氧债,夏秋季节,晴天下午鱼池
15、上层溶氧往往超饱和,而下层处于缺氧状态,在这里我们就研究这部分氧气的变化规律。,氧盈(OS):将溶氧饱和度超过100%以上值称为氧盈;OS=DOt-SOt DOt:t小时的溶氧;SOt:t小时溶氧的标准饱和度值。氧盈所在的水层即称为为氧盈层,氧盈在白天存在,晚上无,白天11:0017:00上层溶氧超饱和,底泥接近零,上层产生氧盈。氧盈层的深度最大可达90cm,氧债(OD):有机物的还原过程有氧:有机物 单质物质;缺氧:有机物 中间产物(无机还原物质)该过程是由不需氧的厌气性微生物发酵作用来完成,产生的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质,对氧的亲和力很强,形成氧债。一旦下水层溶氧升高(晚上对流),下
16、层水和塘泥表层的还原物质即迅速氧化,偿还氧债,造成溶氧的急剧下降。易引起浮头 氧债就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白天11:0017:00开增氧机的原理?,池塘的补偿深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耗氧量的水的深度称为补偿深度(单位:米)。此点的辐照度为补偿点(单位:微爱因斯坦E)晴天、夏季补偿深度最大可达1.2米。阴雨天最小约0.6米 补偿深度使池塘产氧和耗氧有一个立体概念,凡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称耗氧水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称为增氧水层,3、池水溶氧量的变化规律,可分为昼夜变化、季节变化(时间分布)、垂直变化和水平
17、变化(空间分布),l 昼夜变化规律:,现象:日出前最低,日出后上层溶氧开始上升,下午23点达最高(高峰值),以后下降(表层)。下层溶氧:白天降低,晚上升高 原因:白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晚上呼吸作用耗氧;对流 规律:与浮游植物数量和光照有关。,l 垂直变化规律:,现象:不同深度水层的水溶氧不同,越深溶氧越少 原因:光合作用;浮游植物的趋光性;对流(夜间)和热阻力(白天)规律:白天日出后就出现差值,下午23时差值最大,以后逐渐减小,清晨差值最小,l水平变化规律:,现象:溶氧水平分布的不均匀性,主要与风向有关 原因:由于风力的作用,下风处的浮游生物密度比上风处高 规律:白天:下风处溶氧高,上风处
18、溶氧低;夜间则相反 意义:清晨鱼开始浮头,一般总是趋于上风处(观察鱼浮头),l 季节变化规律:,原因:浮游植物数量:夏冬;耗氧因子:夏冬 规律:一年中水的溶氧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出现于夏季,变化幅度最大,冬天变化幅度小(冬天水中溶氧降到3mg/L时已很危险),4、天然水域溶氧的变化规律,大而深的贫营养型水体,浮游生物少,水中溶氧取决于空气与水接触的程度和温度条件,上层高、下层低 下层溶氧只有在春季、秋季因对流得到补偿(大而深的水体,每年只有2次对流,而池塘每天1次)在小而浅的富营养型水体,浮游生物、有机物多,接近池塘,5、溶氧量与养殖鱼类的关系,养殖鱼类生存、生长需不断呼吸氧气:过低会死亡,过高
19、得气泡病。一般认为,鱼类在溶氧5mg/L以上时就能很好生长,而饱和度不超过250%基本对鱼无害 池水溶氧与鱼类摄食量(增重)的关系,池水溶氧与鱼类的饵料系数的关系:饵料系数:鱼体单位增重量消耗饵料的数量称为饵料系数。水中溶氧丰富,则饵料系数下降,养鱼成本降低。在溶氧减少时,投饵量应降低,这样生长速度稍低,但饵料系数不会因为溶氧低而增加很多,5、溶氧量与养殖鱼类的关系,对池塘物质循环的作用水中溶氧多时:生物有足够的氧作为受氢体,进行有氧呼吸,好气生物(细菌)可以顺利活动发展,氧化分解有机物比较迅速、彻底,最终产物为CO2、H2O、NO3-、SO42-、PO43-等对生物(鱼类)无害的物质 水中溶
20、氧不足时:生物只好用一些无机物(如NO3-、SO42-、CO32-或CO2等)或有机物代替氧作为受氢体,进行无氧呼吸,只有嫌(厌)气性或兼性嫌(厌)气性微生物才能在这种条件下正常活动。它们分解有机物速率较慢,产物多为还原态(如H2S、NH3、CH4等),对鱼类及其它饵料生物有毒害作用或不良影响,5、溶氧量与养殖鱼类的关系,6、鱼类对低氧环境的生理适应,在低氧的水中,鱼类呼吸频率增加 低氧的水中,鱼的血红蛋白、红血球数量增加 较长时间处于缺氧的环境中,鱼类的窒息点能适当降低(鱼不浮头不长)浮头是鱼类对低氧环境的适应:上层水与空气接触,溶氧高,7、水域溶氧状态的改良,从增加溶氧和减少耗氧因子两个方
21、面着手。改善溶氧状态,使溶氧5mg/L以上,方法及措施:适当扩大池塘面积:10亩左右减少遮光物:池外不允许有大树,池水内不允许长高等水生植物等池水不宜过深:水过深,白天下层水缺氧,形成氧债,成鱼池2.5m,鱼种池1.5m减少耗氧因子:定期清除过多淤泥;合理施肥、投饵;减少载鱼量加注含氧量高的河、湖、库水利用增氧机增氧:直接增氧,间接增氧沸石、食盐、石灰、黄泥、双氧水、CaO2等。,STOP,课前提问,Q&A,Q&A 1 单选,观察鱼浮头应在鱼池的()A上风处 B.下风处 C.侧面 D.中央,A,Q&A 2 判断正误,氧盈和氧债均产生在白天一年中,池水的溶氧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对
22、 错,Q&A 3 多选,鱼对低氧环境的生理适应表现在()A 呼吸频率加快 B 浮头 C 血红蛋白、红血球数量增加 D 进行无氧代谢,ABC,Q&A 4 填空,精养鱼池溶氧的第一来源是,第一消耗途径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水呼吸耗氧,Q&A 5 多选,池水溶氧的高低会影响()。A 鱼的摄食量 B 饵料系数 C 物质循环的方向 D 池水的运动,ABC,Q&A 6 多选,造成池水溶氧垂直变化的原因是()。A 浮游植物的趋光性 B 对流 C 水的热阻力 D 风力,ABC,二、CO2(P61),说明两点:参与光合作用CO2有机物+O2;呼吸作用:有机物+O2CO2 水中CO2的来源:水生动、植物的呼吸
23、作用;有机物分解;空气溶入(很小,大气含0.033%游离CO2),CO2的生态作用 池塘有机物质的C源:大棚种菜施CO2肥 缓冲作用:调节水体的pH值,缓冲能力小的水体,光合作用强时,pH偏高,日差较大。水中除CO2以外,还以HCO3-和CO32-形式存在,后两者称为结合的CO2施有机肥是补给CO2的一种有效方法 高浓度的CO2对鱼类有麻痹和毒害作用:一般认为不应超过60mg/L,越冬鱼池、充氧运输活鱼时也可能会出现这一情况,二、CO2(P61),CO2的变化规律:也表现有昼夜、垂直、水平和季节变化,其变化规律一般与溶氧的变化相反 控制CO2的方法:对碱度和硬度偏低的池水应施生石灰,提高CO2
24、的贮存量 过低时:施有机肥增加CO2的贮存量 过高时:表明有机物过多,须控制有机肥施放,去除过多塘泥,二、CO2(P61),H2S:对金鱼致死浓度阈值0.084mg/L 产生的原因:缺氧条件下,含S有机物经厌气细菌分解而产生;在富含硫酸盐的水中由于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使硫酸盐变成硫化物,然后生成H2S。防止其产生的措施 避免缺氧而发展成为厌氧状态 使用氧化铁剂 避免含硫化物的水入池 水源含H2S可充分暴气,三、H2S(P65),四、氨(P62),氨溶于水,生成NH3H2O,一部分离解为铵离子:NH3和NH4+统称为总氨 NH3H2O=NH4+OH 平衡时NH3H2O(氨)及NH4+(铵)的含量
25、取决于水的pH值和水温。pH增加、水温升高,氨的比率加大,毒性增加。pH小于7时,几乎都以铵离子形式存在 氨(NH3H2O)对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是极毒的(鲢鱼苗半致死浓度0.91mg/L,取1/10为安全浓度,则应在0.01mg/L以下),而铵(NH4+)则无毒 防止小水体分子氨升高,是水质控制的重要关键,1、氨(NH3)的毒性,水中氨的浓度太大时(或超过一定的阈值),鱼体排泄的氨量减少,引起鱼类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机体失调,首先表现为鱼类减少或停止摄食,引起生长缓慢和停滞,表现为“自我中毒”现象 水中氨的浓度过大时,能损害鱼的鳃部组织和造血器官的功能,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下降,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鱼类养殖学 第三章:生态环境8学时 鱼类 养殖 第三 生态环境 学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299585.html